跟隨經中的大勢至菩薩,學習念佛的正確方法

2020-12-18 度城好物嚴選

玉佛禪寺

菩薩傳授的念佛方式,了解一下!

大勢至菩薩

很多佛弟子剛開始學佛的時候,因為看不懂經文,也沒有善知識點撥,都會選擇修持「念佛」法門,然而你真的會念佛嗎?

值此《楞嚴經》共修期間,讓我們一起跟隨經中的大勢至菩薩,學習念佛的正確方法。

緣 起

三聖

因為此念佛法門出自《楞嚴經》,在講述法門前,我們先了解一下菩薩說法的原因。

在前幾卷經文中,佛陀告訴弟子眾生受苦的原因在於不明真妄,因而在說明真妄差別後,便請二十五位大菩薩分享離妄的方法。

其中第二十四位,便是大勢至菩薩來分享念佛法門。

菩薩

法門的傳承

大勢至菩薩是極樂淨土第二位候補成佛的菩薩,他所分享的念佛法門來自於「超日月光佛」的教導。

念佛法門之所以為佛菩薩們傳承,是因為每一尊佛都是由菩薩累劫修行而成就的,而菩薩一定要先發願,誓願一一實現後便能圓滿成佛。

而當我們念誦佛號時,就能被十方諸佛曾經發下的大願所感應,從而獲得諸佛菩薩的願力加持,與其感應道交。

念佛的宗旨在於感應道交,所以在正式講念佛方法前,大勢至菩薩先用兩個例子為我們說明感應道交的原理。

圓滿

與佛相應的原理

■ 親友之間

菩薩的第一個例子是說,生活中有兩個人,如果其中一個人一直想著對方,而另一個人一直想著其他的事情,那麼這兩個人就算相遇也像沒有遇到一樣。

就像佛菩薩念念不舍眾生,看見眾生在輪迴受苦,便常化身遊化娑婆,但是我們心裡一直想著工作、學習、中午點什麼外賣,點不點下午茶等等,因此常與佛菩薩錯過。

■ 母子之間

隨後菩薩更進一步,舉了母子之間的例子。在母子關係中還會遇到孩子叛逆的情形,這就像眾生非但不信佛、念佛,反而妄加誹謗。

慈母念子,慈止一世,而佛念眾生卻世世相隨,因其護念,所以我們雖久在輪迴卻也能佛性不失,以此恩德,亦應念佛。

通過上述親、疏兩個例子,菩薩告訴我們如能念佛,必有感應,不論輪迴六道何處,都能見佛,乃至成佛。而具體又該如何念佛呢?

手印

念佛方法

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念佛法門的關鍵在於「憶佛」與「念佛」。若能時時憶念,自當得佛護佑。下面分憶佛、念佛兩類略述。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 憶佛

憶佛,就是雖然沒有念阿彌陀佛的聖號,但是我們在心內去觀想、思維阿彌陀佛的依報與正報。

正報,就是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然後精進行願,最後成就的佛果,依報就是依據此願此果而成就的莊嚴淨土。

因此在憶佛的時候,我們可以觀想極樂世界的種種清淨莊嚴,比如七寶池、八功德水等等(具體可見淨土三經),生起歡喜嚮往的心;還可以在待人接物時,思維佛菩薩遇到這種事會怎樣發心、會怎麼做,逐漸向他學習、靠近。

手勢

■ 念佛

但是一般人很難具體的觀想出阿彌陀佛的依報與正報,因此我們還可以「念佛」。念佛一般有四種方法:

第一種是持名念佛,就是念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因為我們平時心念很散亂,所以更要集中心力專念一佛,嘴巴在念,耳朵在聽所念的佛號,如此管住六根、淨念相續。

第二種是觀像念佛,就是設立一尊佛像,用眼看,用心記;第三種是觀想念佛,「腦補」佛的莊嚴。

第四種是實相念佛。我們一般念佛號的時候,會有一個分別、對立的心態,即有一個念佛的、平凡的我和一個被我所念的、超凡的佛。

而實相念佛就是消除這種對立,知道能念的心跟所念的佛是不二的,也就是所謂的「即心是佛」,念的是我們的「自性佛」。

■ 憶佛念佛

《楞嚴經》告訴我們決定我們生命形態的關鍵要素有兩個,一個是我們所造的業力,一個是我們心中的憶念,這股憶念就將成為我們六道輪迴中的道標。

如果我們心中想的一直是殺盜淫妄等惡法,就容易去惡道;如果我們心系貓貓狗狗,就容易去畜生道;而如果我們憶念佛菩薩就會向解脫輪迴靠近。下面菩薩就繼續說憶佛、念佛可以獲得怎樣的功德利益。

穹頂

功德利益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 必定見佛

通過不斷的憶念,我們可以在此生或來生看到佛菩薩。此生見到佛菩薩,一般有三種情形,即夢中見佛、定中見佛,以及臨終見佛,接引往生淨土。

因此如能念佛,便能以此心念願力在淨土中種下蓮花種子,來生花開見佛,而若念佛精進,種子便長得快,如念佛懈怠就長得慢;如果不念了,種子就會枯萎。

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 自得心開

上面見到的都是我們心外面的佛,而若我們得到佛菩薩的加持,依言修行,逐步消除我執與法執,更能見到自己心內的佛性,離成佛也就不遠了。最後,附上完整版菩薩開示。

蓮花座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

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相關焦點

  • 頭上「戴」寶瓶的大勢至菩薩,向人們傳遞著什麼智慧?
    大勢至菩薩的形象 關於大勢至菩薩的形象,在《觀無量壽經》中有記載:「此菩薩身量大小,亦如觀世音,圓光面各百二十五由旬,照二百五十由旬。舉身光明,照十方國,作紫金色。」
  • 你知道大勢至菩薩頭頂寶瓶裡裝的是什麼嗎?
    大勢至菩薩頭頂的肉髻上,有一寶瓶,和觀音菩薩的頭上不一樣。觀世音菩薩他那個帽子中間,有一尊立著的化佛像;而大勢至菩薩頭上的肉髻頂上,頂著一個寶瓶。盛諸光明,這盛字念作陳,裝也,他那瓶子裡面,裝著光明。他裝光明有什麼用?普現佛事,即種種的佛事,都能在那光明中顯現出來。
  • 佛教:大勢至菩薩頭上「寶瓶」是何物?答案令人動容!
    佛門中的「西方三聖」,即身處中間,垂手接引的阿彌陀佛,以及他的左右脅侍,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寺院中三者的塑像常立於蓮臺之上,清淨莊嚴。除了從位置上分別兩位菩薩,有心的善信可能會發現,觀音菩薩的髮飾中間有一尊立佛,也就是阿彌陀佛;而大勢至菩薩的髮飾中間,則有一寶瓶,這又是何物呢?
  • 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代表什麼,知道的人真不多
    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代表什麼,知道的人真不多。在我國有著「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的美稱,可見觀世音菩薩在我國有著深遠的影響,他和大勢至菩薩一同輔佐阿彌陀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西方三聖」。他們和諸多菩薩,每天都忙於接引十方世界念佛往生的眾生,當然也包括我們這個世界。
  • 「大勢至菩薩」為何頭頂寶瓶?
    #大勢至菩薩#《悲華經》云:中說過去有個轉輪聖王,大太子是觀世音菩薩,二太子是大勢至菩薩,三太子是文殊菩薩,八太子是普賢菩薩。後來轉輪聖王修行成佛,即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觀世音和大勢至成為父親的左右脅侍,信眾和尊稱為「西方三聖」。
  • 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國學泰鬥錢穆親述印光大師的神通
    但是到上海,因為他有一些皈依弟子都在上海,這些皈依弟子知道師父來講經,就各處宣傳,你來聽啦!你來聽啦!這把佛教徒都叫來聽法了。其中有一學生,這學生不是個佛教徒,大約十八、九歲,二十歲的女學生,有一天晚間她作了個夢。作什麼夢呢?有人告訴她說:「你要到居士林去聽經啊!現在大勢至菩薩在那兒弘揚佛法,講《彌陀經》呢!」第二天早上看報紙,果然居士林有一位印光老法師在那兒講《彌陀經》。  哦!
  • 念佛怎麼會墮入了阿鼻地獄?
    覺明妙行菩薩教人,「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太有道理了!用真誠恭敬心念這一句佛號,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一點都不假,是真的。我們今天天天念佛,業障消不了,原因在哪裡?我們的心不真誠、不恭敬。而且我們念佛當中還夾雜著妄想、雜念,不純,雖然消,消不了那麼多。可是一面消,他一面又造,造的比消的多,這就麻煩了,最後的結果還是到三途。這叫念佛人為什麼會墮三惡道。
  • 學習佛法要有正確的目的和方法
    佛法告訴我們,人有今生,還有來世,來世是的結果是六道輪迴(行善的人來世去投胎做人,阿羅,生天)還是出離六道超凡入聖(出離六道後有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就看我們今生種什麼因,來世才能得什麼果。
  • 大勢至菩薩乘願再來,以文字因緣,作人天眼目
    印光大師三十三歲時,應普陀山法雨寺化聞和尚請,護藏經南下,住法雨寺藏經樓閒寮,近二十載,勵志精修,深入經藏。間或受寺眾堅請,乃為講淨土經典,講畢,旋即閉關。齋房書「念佛待死」以自勉,學行倍進。印光大師出家三十餘年,始終韜晦,不喜與人往來,亦不願人知其名字,長期晝夜持念阿彌陀佛名號,亦早證念佛三昧。
  • 念佛和大乘佛法的關係
    修行就是為了成佛如果只是持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一心不亂臨命終時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經》說:如果有善男子或善女人,決心往生淨土,一心念佛名號,經過一天、兩天、三天、四天、五天、一心不亂,念佛成片成為阿彌陀佛的老百姓就可以在阿彌陀佛的淨土裡修行了,不再六道輪迴了,因為在那裡就能得聞諸佛菩薩講經說法了,這是一個很便宜的事。
  • 西夏黑水城佛畫:大勢至菩薩像
    西夏黑水城出土大勢至菩薩畫像十三世紀 絹本設色規格:125 x 62.5釐米>俄羅斯冬宮博物館收藏金色大勢至菩薩以半跏或菩提座的坐姿坐於藍蓮花座上,蓮花瓣的外層豎立。頭戴鑲有寶石之天冠,中有寶瓶,乃大勢至菩薩最具特色的標誌物。在黑水城出土、描繪接引正行者的構圖中,其頭飾也有此瓶。天藍色的髪辮,緊緊地編起來,立於冠上,長髪垂至背部及兩肩,落在細長耳垂兩邊。飾以珠寶,包括項鍊和手環。
  • 佛教:大勢至、虛空藏、靈吉、國師王、毗藍婆、華光六菩薩簡介
    大勢至菩薩大勢至菩薩又稱「大精進菩薩」,和觀音菩薩同為阿彌陀佛左右協侍,為西方三聖之一。據說大勢至菩薩光明智慧第一,所到之處天地震動,保護眾生,使眾生免受邪魔所害。農曆7月13日是大勢至菩薩的誕辰。此尊在小須彌山禪院開壇講經,門下弟子眾多,錦繡滿堂,一屋威嚴。在我國的四大名著《西遊記》中,在西天路上,靈吉菩薩借孫悟空定風丹,助齊天大聖收服黃風怪。
  • 在十方三世諸多佛菩薩中,有9位佛菩薩,我們是一定要拜的
    觀世音菩薩和我們有很深的緣分,在我國有很多人在念誦禮拜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代表了大慈大悲,慈能予樂,悲能拔苦。佛菩薩為眾生,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救苦救難,大慈大悲。所以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觀世音菩薩是西方三聖之一,也是一生補處的法身大士,和大勢至菩薩輔助阿彌陀佛專門接引,專修淨土法門的人命終之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在浙江普陀山。
  • 彌陀贊——念佛法門
    7、《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云:「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16、《淨修捷要》云:「大勢至菩薩現居此界作大利樂,於念佛人,攝取不舍,令離三途,得無上力。」
  • 略說抄寫《佛說阿彌陀經》功德利益
    彌陀要解系闡釋阿彌陀經之要典,阿彌陀經乃開示「持名念佛, 帶業往生,橫超三界」之經法。此一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下手易而成功高。但備「三資糧」,便得「三不退」。誠屬「方便中之方便,捷徑中之捷徑」。是以古德有云:「人天路上作福為先,生死海中念佛第一」。今淨公法師運其睿智辯才,宣說要解真義,又承劉承符長者筆錄成書;印施流布,普利群機。
  • 念佛人,一點聲明和一些鼓勵
    其後復有數人因聽聞此念佛圓通法門解脫之錄音帶和閱讀(談無相拜佛與無相念佛)亦以三個月時間勤修成功,截止年底的4個月內,共有9個人修成,詢以曾上課聽聞此法而尚未習熟者,多因不喜歡拜佛及持名念佛等初期方便法,而未如實修行,致未能熟悉。末學曾1989年夏天,在某寺院以(談無相拜佛與無相念佛)短文贈與數位修禪的居士。部分人因不喜歡拜佛,便棄置寺中,有一善根極厚之人。
  • 清淨大海眾菩薩是什麼菩薩呢?
    其中呢就是磕頭最為恭敬,最能減罪得福的,還有我們念佛的時候呢,只要成心跪,站,走,坐。都可以念。還有一個早晚課程,每天早上起床或者晚上就寢,洗手漱口後。我們到佛前焚香獻水,合掌恭敬禮佛念佛。我們禮佛的一些儀軌《早晚功課》還有《佛教念誦集》有講的,大家可以去請一部,回來修習。那麼我們今天接著講,我們為什麼要念這些菩薩名號,回向偈有什麼作用,回向偈每一句都是什麼意思。
  • 《往生心法》具體實證實修方法之 二十(念佛感應道交)
    怎樣「念佛」才會有「感通力」我們找修學淨土法門往生極樂世界具體的操作方法,總的來說,就是念佛,你往哪個佛國世界去,你都要念哪尊佛才能成就。淺顯地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今生有所聚焦性的所思,那麼來生或臨終的時候也一定會有所感。
  • 地藏經:佛陀和地藏菩薩的這五句教誨,請一定牢記
    第二:地藏經中雖然以大智文殊菩薩第一個出場展開話題,但這部經的說法對象主要是為了勸化惡念比較深的人,所以後續文殊師利菩薩發言並不多,而是把「會場」交給了負責三惡道的各大主管們。這裡各位師兄一定要明白,為什麼佛法有那麼多經文,八萬四千法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