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稱俄羅斯為「羅斯」或「羅剎」,但到了清朝,俄羅斯在中國的稱呼發生了大轉變,當時蒙語中的俄羅斯是「ROCCIA」,蒙古人讀不好「R」這個捲舌音,就擅自在單詞前面加了一個「O」,就成了「OROCCIA」,蒙古把這種讀法傳給了清朝人,清朝就把俄羅斯音譯翻譯成了「斡羅斯」或「鄂羅斯」,後來在史書和官方文件裡又寫成「俄羅斯」。
「戰鬥民族」這個稱呼是來源網上,俄羅斯人脾氣暴躁,又愛喝伏特加,總是看到他們不是在戰鬥就是在戰鬥的路上,網友覺得很有趣就稱俄羅斯人為「戰鬥民族」。歷史上的俄羅斯還真是一個「戰鬥民族」,俄羅斯起源於基輔羅斯,10世紀還是一個國土面積100萬平方公裡的小地方,但只通過5、600年的歷史,就成為了歐洲最大的國家,國土面積有280萬平方公裡。
二戰時期的蘇聯衛國戰爭爆發了100餘次大大小小戰役,男人陣亡,女人孩子扛起槍枝繼續走上戰場保家衛國,蘇聯犧牲了2660萬人最終取得勝利。現在的蘇聯人將戰鬥貫徹到底,經常看他們赤手空拳將棕熊打跑,在冰天雪地裡脫衣運動,或者是在極端的天氣依然通航,戰鬥民族的名聲不是虛的。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叫俄羅斯人「戰鬥民族」,那他們又是怎麼稱呼我們的呢?
中國在外國有很多不同的稱呼,英語國家就是「China」,那是因為「china」最開始是瓷器的意思,瓷器在歐洲非常受歡迎,歐洲人就把生產瓷器的中國稱為「China」。希臘人則叫我們「Seres」,絲國的意思,這是漢朝通過絲綢之路將大量絲綢出口到古希臘,古希臘人還是第一次見到絲綢這種既柔順又光滑的東西,都把能穿絲綢做的衣服為榮,由於絲綢的從中國來的,他們就叫我們「Seres」,而俄羅斯人叫我們「Китай」(契丹)。
「契丹」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個北方民族,公元91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建立起了與宋朝對立的遼朝,遼朝最強悍的時候東邊領土到了日本海,西邊的到了阿爾泰山,軍事影響力覆蓋了西域,一些中西亞國家,還有俄羅斯在內的東歐國家都在契丹人的影響力之下,當時的俄羅斯人不知道中原還有個宋朝,就把「契丹」作為整個中國的稱呼。公元1125年,遼朝結束了218年的統治,契丹人也與多民族融合了,有少部分人變成了現在的達斡爾族和雲南人。如今的俄羅斯和中西亞國家用慣了以前的契丹,就一直沒有改過來,還用契丹稱呼中國。
除了俄羅斯,希臘語和中古英語也將中國稱為契丹,有的中國人可能不能接受他們拿曾經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來稱呼整個中國,但我們也很難一下就改變人家叫了幾百年的稱呼,只能一點點跟他們解釋科普曾經那些歷史,不要因為語言過激傷害了兩國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