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縣農村迎神、供神、送神等春節民俗大觀

2021-01-20 澎湃新聞

除夕,天空還沒有放亮,鞭炮聲聲便穿過層層霧靄響徹大地,呼喚著新年的到來。晨星寥寥眨著惺忪的眼睛,看著虔誠、樸實的農民在用自己的方式去舊迎新。

清河縣位於河北省東南部,地處黑龍港流域,東靠衛運河與山東夏津縣交界。清河屬衝擊平原,系古黃河、海河等水系衝積而成,地面開闊,地勢較為平坦;方言屬冀魯官話區石濟片聊泰小片。

筆者通過詳細記錄清河縣謝爐鎮謝葫蘆營村村民春節期間迎神、供神、送神等民俗,讓讀者管窺冀東南區域的風俗民情。

一、上供

上供是農村家家戶戶開啟春節民俗的一項重要工作,是迎神的準備。

上供一般分為家堂供(家堂,清河俗稱拄(音)子,是寫有列祖列宗的布畫,上面用脈絡形式詳細記錄上幾代先人的姓名,是供奉專用的,比家譜收錄的信息量少)

上供有牛頭供、豬頭供和雞魚供,但以豬頭供和雞魚供較為普遍。家境比較殷實的家庭供牛頭供、豬頭供,又稱大供,普通人家都供雞魚肉。舊時條件較差,物質匱乏,沒有雞魚肉可供,人們就用麵粉蒸製的魚型(俗稱面魚)、塗上顏料用來上供。如今村民春節上供必用饃饃桃(用白面蒸製,桃型,塗有顏料)也是從那個年代傳下來的。

上大供時無論是供奉牛頭還是豬頭,都供奉在天帝供前,卻不供在家堂前,而雞、魚、肉塊則分別供在家堂和天帝供上,這一點說明人們對天帝的敬畏高於祖上。

(一)家堂供,俗稱爺爺奶奶供。家堂供在正屋正堂對著屋門的方桌上,方桌後面有條幾,條幾後面的牆上則掛著家堂。條幾和方桌上放著供品。供品的位置很有講究,自裡向外依次分為幾排,下面一一列述:

第一排供品有:成盤的水果(一般二至四種,蘋果、桔子、香蕉等每樣一盤。)水果盤的中間放著兩隻泡著茶的水杯、兩隻倒著酒的酒杯。水果盤的兩旁分別放著兩雙筷子。筷子的兩旁是用白面蒸製的棗山。棗山旁是離世較近的先人的放大鏡框照片。

第二排放著下酒菜,一般分別是豬肝、豬頭肉、豆腐盒、藕盒等,上面分別放著蔥花和香菜。

第三排放著四個蒸製的饃饃桃。

第四排放著糖塊、糕點、餅乾等小食品。

第五排放著盤雞、整魚、成方的豬肉等。雞、魚上面分別抹上醬,放上香菜。

第六排則是放著焚香的香爐,家堂前燒四柱香。

家堂供的方桌前用一塊布圍在前面。

這是一般家庭家堂供常設的供品,供品的數量也根據自身條件豐簡不一。值得注意的是:家堂供是根據平時待客習慣而設的。

家堂供也不是每家都要供奉的,家中有父母的在父母家供奉;父母雙亡後兄弟幾人則分別供奉。

(二)天帝供,俗稱老天爺爺供。天帝供在家常供的左側。供品有盤雞(或牛頭、豬頭)、整條魚、成塊的方肉(豬肉)、兩個饃饃桃,放三雙筷子,燒三柱香。為什麼老天爺爺供前要放三雙筷子、燒三柱香呢?這是因為天帝供前實際是供奉著主管天、地和人間三界的神仙,由於天帝最大也最有權威,所以簡稱為天帝供。

(三)財神供,俗稱財神爺爺供,是家中常設供。財神供在家常供的右側,供一碗肉片,一個饃饃桃,立一雙筷子,燒一柱香。

做生意的人家一般都供著財神,而普通的村民家裡供著「上官下神」,供品同財神。

(四)觀音供,俗稱菩薩奶奶供,是家中常設供。觀音供在財神供的右側,供一碗豆腐,一個饃饃桃,立一雙筷子,燒一柱香。

(五)灶王供,俗稱灶王爺爺供。灶王供在廚房灶臺一側上方,供一碗豆腐盒(幹豆腐加上肉沫蒸製)、一個饃饃桃,立一雙筷子,燒一柱香。

(六)關公供,俗稱關二爺供,是家中常設供。在大門底下的關帝像前,供品同財神。

上供前要先餾供,也就是要將雞、魚、肉,饅饅桃等供品在鍋裡熱一熱。供品在上供後,塗抹黑醬(或甜麵醬),放蔥花或香菜,然後按上述分別排列放好,這一項工作算是結束了。

上供期間有許多忌諱:供品在上供期間一般不能隨便吃;上供前打掃衛生後,上供期間有供奉的屋內不能打掃;已出嫁的閨女是不能看娘家的家堂;不要隨意去他人家看家堂;夜間不能關燈;不能在供家哭泣等等。

二、請「爺爺奶奶」

上好供後,家裡的男主人要領著家中男丁去請「爺爺奶奶」(本文中的「爺爺奶奶」全部指已過世的先人)。人們把已過世的先作為神明供奉,這不僅是對先人的敬重和思念,也是佛家輪迴、報應等思想和儒家孝為大等倫理觀念在民間的影響。

請「爺爺奶奶」一般要在大年三十太陽升起之前,大約在清晨五點至七點之間。

這一天,農村人都起比較早,早早地上好供,把房門、大門口敞開,就去請「爺爺奶奶」,以示對過世老人的尊敬和思念。

請「爺爺奶奶」時要拿著幾柱甚至一把燃著的香,還要拿著燒紙和鞭炮。

男主人一行朝著墳地的方向走去,走到離墳地較近的路旁,把幾柱香插在路邊,剩下的拿回家,然後跪在地上,焚燒火紙,並燃放鞭炮,意為讓「爺爺奶奶」知曉並請他們回家。

放完鞭炮後,就領著「爺爺奶奶」回家,回家後第一件事就是在大門前放一根擋門棍,意為不能讓「爺爺奶奶」走了。

進屋門後,要把拿回的香,按要求分別插在香爐,然後燒紙錢、放鞭炮。

三、吃團圓飯

舊時,物資匱乏,農村的生活水平比較低,孩子們都盼望著過年。無非是想吃點肉食,飽享口福,那時的團圓飯非常簡單,大年三十吃頓肉菜,大年初一吃頓餃子。如今社會發展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團圓飯也很講究,吃的東西也五花八門。

吃團圓飯要在正屋家堂供前吃,意為一家人團團圓圓,請先人們放心。

請來「爺爺奶奶」後,家人才能吃早飯。

早飯吃炒幹豆腐、青菜,喝麵條、吃饅頭,但不能喝白粥(玉米粥,意為一年糊塗),也不能喝稀飯(意為一年日子過得窮)。

吃了早飯後,一家人開始拾掇午飯,午飯很豐盛,雞、鴨、魚、肉應有盡有。早些年,流傳著這麼一句話「一年不吃肉,過年吃個夠」,所以年節由於吃食過度,得病的人較多。這幾年,村中又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每天都吃肉,見肉就說夠(意思是不想吃肉)」,年三十這頓團圓飯,一家人推杯換盞,其樂融融。

午飯後,女主人開始帶著家人剁肉、整餡子、包餃子,另外還要要擀些麵條。

晚飯較為簡單,無非把中午吃不了的菜品再回回鍋,愛喝酒的又拿起酒杯。不喝酒的則吃餃子、喝麵條。餃子煮熟後全家人都不能動筷,就算孩子饞著想吃也得先忍著。第一碗餃子必須先敬「爺爺奶奶」和諸鬼神,即把餃子放到供桌上,然後焚香、燒紙、放鞭炮。燒紙時,家中主婦在跪在地上祈禱,祈禱語是「爺爺奶奶、眾神仙都來這裡請錢吧,保佑全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等等。家中如有專事需要祈求,祈禱語則因事而發,比如「保佑兒子娶一房好兒媳婦、求女兒考上大學、求婆婆早日康復」等等。在整個春節燒紙時,一般都重複同樣的祈禱語。

大年初一是新年的開始,這天凌晨在拜年之前,都要煮餃子先讓「爺爺奶奶」和眾神靈享用,然後焚香、放炮。

初一中午的飯菜又有些分化,有的單純煮餃子,有的還和年三十中午一樣享用雞鴨魚肉,然後再煮餃子。

但是供奉「爺爺奶奶」和諸神靈還是必須的,又要放炮、焚香、燒紙。

關於上供後為何放炮、焚香、燒紙的傳統有來已久了,問老人這是怎麼回事,都說不清楚。有人猜測,上供後放炮、焚香、燒紙是為了提醒「爺爺奶奶」和諸神靈都來享用供奉。

初一的晚飯和年三十的晚飯一樣,不再贅述。

四、守歲

守歲其時就是守神。

舊時,農村娛樂項目較少,過年較為普遍的娛樂項目就是聽戲、拉呱(聊天)、打牌等等,都在單調的活動中守歲。電氣化時代進入鄉村後,人們娛樂項目逐漸多了起來,除傳統的守歲項目之外,看春晚、上網等新興娛樂項目較為普遍。2016年猴年大部分年輕人都在搶紅包中守歲。

說起守歲,想起一個真實的笑話。小時候,家裡沒電,人們點著油燈守歲,本家一個小叔都十五歲了,有一個毛病就是愛尿坑,每晚必尿。大年三十這天晚上,父母叮囑他,讓他不睡覺堅持守歲,省得尿坑,要不初一沒法曬被子。小叔「嗯」了一聲就坐在杌子上聽大人們胡侃八拉,終於過了12點,大人們都去放炮,卻發現他在牆角睡著了,新穿上的大棉褲尿溼了還不算,地下還見了水窪……

原先,農村的日子都很單調,沒有副業,生活過得很窮,時間卻很富裕,過年的興致也很濃,每一道程序都做得有板有眼,守歲也是一件大事,都生怕自己的不恭會得罪神明而受到懲罰。如今,人們對守歲這道程式越來越隨意,春晚節目好看、搶紅包的機率大、聊友話題廣,就多待一會兒,以此來消磨時間。反之,願睡就睡,少了守歲的內涵和意義。就算守歲,新年鐘聲一響,就開始放鞭炮,然後洗洗就進了被窩,不再有整夜無眠的亢奮了。

五、拜年

有句俗話叫「吃了餃子不拜年裝混蛋」。看來吃了餃子又長了一歲就要相互拜年。這個地方把拜年詮釋為「一年到頭了,鄉裡鄉親的要互相串串門、認認輩兒!」

一個村莊的組成,最初是由一家人或者關係較近的幾家人組建的,村民間有難以割捨的千絲萬縷的關係,村莊的發展過程中,村民間又有聯姻、相交、投親等變化過程,所以說一個村落就是一個大家庭。

舊時,拜年是個辛苦活。對同姓間輩份大、年齡長的一律行跪拜大禮,對異姓人家中的街坊、關係較為密切的輩份大、年齡長的也要磕頭。那時拜年開始時間也較早,有甚者從新年鐘聲敲響後就開始行動,足足要轉幾個小時,串上上百戶人家,磕幾百個頭才結束。

磕頭久了自然膝蓋要疼,聰明的村民想出了在膝蓋處墊個棉墊子的辦法,儘管如此,一圈下來,年齡大的身體也吃不消。拜年是個非常傳統的文化,也有一套程式。拜年分為內拜和外拜。內拜就是一家人之間小輩向長輩、年幼的向年長的雙膝跪拜。家中的男丁和結婚的婦女都要如此,拜完年後,長輩要視情況給晚輩發壓歲錢,數目視情況而定。

外拜就是一家人(家中男子及結婚的婦女)向其他村民拜年。拜年時年長者在最前面帶隊,到每一戶人家走到家堂前,先給「爺爺奶奶」拜年,然後按輩份、年齡逐一磕頭,磕頭時要喊著對長者的尊稱。被跪拜者也要客氣般地說道「別磕了,來了就算」,邊說邊要拉拜年者。拜年者則邊磕頭邊答道:「一年一個,不能少。」當然被跪拜者也要給前來拜年的人遞煙、給孩子送糖果等。

村民間拜年如此,串親戚拜年也要磕頭行大禮。

近年來,拜年的風俗越來越弱化,經倡導,拜年的範圍也越來越小。

拜年不僅是村民間融合關係的一種方式,也是互相對已過世的先人一種敬仰。

六、拜廟祈福

大年初一,縣內各個廟宇香火最旺,新年鐘聲敲響後,人們就開始湧向附近廟宇祈福,據說這個時候祈福最為靈驗。

清河縣內最大的廟宇就是隆興寺。據史料記載,隆興寺位於清河古貝城西南,建於隋朝。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未發跡時,曾在舍利塔下困臥,太祖即位後,建隆二年(962年)赦令重修隆興寺,並賜御匾。後幾經戰亂寺廟損毀無存。2009年,在各方居士和功德主的捐助下重新修建隆興寺,修建總投資達1億元人民幣。目前,寺廟已建成天王殿、大雄寶殿、普賢殿、文殊殿、觀音殿、地藏殿及念佛堂。新建的隆興寺,氣勢恢宏、古樸清幽,念佛堂面積達4900平方米,寺院內叢林掩映、石徑苔合,殿寶樓閣密疏有間,紅牆赭瓦相映成輝。裡面有僧眾幾十人,在當地頗有影響。

另外還有元侯祠、冢子古廟等。

元侯祠在清河縣油坊鎮滕蒿林村。據史料記載,明朝嘉靖年間,清河縣出了一位傳奇少年滕小聖,他從小聰穎過人,記憶超凡,雙手能書,過目不忘,出口成章,成為當地家喻戶曉的人物,至今在運河兩岸流傳著許多關於滕小聖的故事。清河舊縣誌記載:「滕小聖自幼聰穎,十二歲補弟子員,號稱神童。明嘉靖二十二年(1544年)去順天府應試,因科考失意,返程中在天津附近投運河身亡,享年23歲。其亡後,明朝嘉靖皇帝追封其為「北河平浪小聖」,清朝康熙皇帝追封其為「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後人為了紀念他建成了元侯祠。

大年初一拜廟時,要帶上紙錢、香和供品,在神像前跪拜祈禱,祈求一年平安順利。有的廟宇還指定專門燃放煙花炮竹的地方,香客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捐助香火錢。

當地還有大年初一爬冢子的習俗。冢子在壩營鎮冢子村西有一座大圓形土丘,俗名冢子。冢子周圍原有8座小冢子,並稱清河九冢。8座小冢子已毀壞。現存冢底部直徑60米,高15米,方圓十裡之內均可看見。據說,東漢章帝之清河孝王劉慶的生母宋貴人之墓。因宋貴人在宮中失寵,來清河(當時劉慶的封地)居住,死後葬於此。根據已被毀壞的8座小冢子的出土文物斷定,此冢子為漢代冢。1983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說,初一爬冢子祛病健康,十裡八鄉的人們都湧向這裡,爬了冢子頂祈求一年的健康。還有傳說,用冢子上的枯草燒火,一年不腿痛、不腰痛。有不少人都拔上面覆蓋的枯草,後來,為了保護古蹟生態,這種行為慢慢被阻止。

此外,縣內還有不少村莊都建有小廟宇,村民都前往祈福求願。

大年初一還有佔卜一年興衰的習俗。據傳,大年初一各家都供奉了神靈,神明會毫不隱瞞地將新一年的興衰告訴你。當然這是「天機」,只是知曉「天機」的人才知道,也就是佔卜者。

大年初一這天,縣內「能掐會算」的佔卜者異常忙碌,從早到晚叨叨不停,也會撈取新年第一桶金。

七、燒井

清河縣地處平原地區,村民們用上自來水的時間約莫十年左右,之前飲用水全部來自自打的淺井。因此,水井與村民們的聯繫較為廣泛。

當地有「初一不打水、正月不涮缸」的習俗。

「初一不打水」,就是為了敬重井神,井神一年到頭為村民們提供水源,到大年初一也該休息了。

大年初一由於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團圓飯,用水量要比平時要多,而又不能去井裡打水這可怎麼辦?村民們就在年三十搶水。這天,打水的人非常多,人們都擔著筲(水桶)擔子叮叮噹噹地把水搶回家裡,不但水缸裡滿滿的,家裡的盆裡、甕裡也全是水。由於水井「超負荷」的工作,最後搶水的人往往擔回家是黑黑的泥水。這種搶水活動直到臨近新年鐘聲敲響,村民們才不敢造次。記得上世紀90年代初,我尚在高中就讀,每年家中搶水的活兒都是由我去幹,可是有一年三十這天搶水時不小心把水桶掉到井裡去了,用了好長時間才打撈上來,自己不僅費了功夫還影響了其他村民打水。到了第二年搶水時節,母親特意取消我的搶水權利,說大年三十井裡掉水桶不吉利。

大年初一,人們拜完年就開始燒井,也就是敬井神。舊時,敬井神時有供品,後來都簡化了,無非是在水井口旁燒紙、焚香、放鞭炮,祈求一年風調水順。這項工作一般由家中男主人完成。

大年初二,「休息」了一天的井神又開始緊張的工作,當地有搶福之說,意思是誰在大年初二較早到搶到井水誰在一年中福份就越多。因此剛剛過了大年初一的點兒,村民們又開始搶水,搶得晚了只能擔回家泥白粥。

近些年來,淺水井基本都枯竭了,人們的飲用水都是幾百米以下的深井水,淺水井基本都被掩坉,取而代之的是自來水,然而人們敬井神的習俗還保留著,每年此時,人們或在原井址或在原井的方向燒幾張紙錢,或者在村頭小廟讓井神來請錢。

八、送「爺爺奶奶」

送「爺爺奶奶」又叫上墳,在大年初二的早上進行。這道程序和請「爺爺奶奶」相反又不太一樣。

初二一大早,村民們在家堂和眾神靈前焚上最後一次香火,然後男主人和家中男丁帶上紙錢、鞭炮等,先是把房門打開,把年三十橫在大門洞前的擋門棍拿開,敞開大門,就去墳地方向走去。

走到墳地,開始挨個在每個墳頭燒紙、磕頭,並燃放煙花炮竹。這一天,已出嫁的女子也要給去世不久的父母上墳,時間在本天上午或者下午,也可以此後的幾天內,不過惟一不一樣的是,已婚女子上墳時除燒紙、磕頭、放炮之外,都要帶著水果、糕點等供品,有的隨燒紙燒一些紙衣、紙鞋等冥界用品,燒紙時要將部分水果、糕點投放火中,以供先人享用。

上墳還是一件集體祭奠活動,或是一個大家族男丁一起去上墳,或者是一個家庭的男丁一起去上墳。

上墳的先要燒老墳,所謂老墳就是祖先的墳地,有的老墳在外村也要去那裡上墳,然後按已故先人的輩份由長到幼的順序再燒其他的墳。上墳時不僅要給自家先人的墳頭燒紙,也要給血緣關係較近的先人燒紙。

上完墳之後,回後撤掉供品,摘掉家堂,送「爺爺奶奶」這項活動算是結束了。舊時迷信,村民擔心「爺爺奶奶」把家裡吃窮,大年初一就早早地撤掉供品。

「爺爺奶奶」有迎來送往,家中的供奉的神明也有迎來送往的程式。

大家都知道,民間統一的傳統就是「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西天」,到年三十,灶王爺和老天爺爺又被請回來了,灶王爺的神像在家裡要待到次年的臘月二十三才燒掉,即上天。而老天爺爺的神像卻要等到正月十五看完焰火後再燒掉。財神爺、觀世音、關二爺的神像都是燒制或者塑制,保存的時候較長,要在家裡繼續保佑一家人的平安、富貴。

過年,村民除請來這些知道名字的神明之外,為了不讓其他不知名的神明怪罪,還要請一張「全神」像,「全神」上面印著起名為「大王、二王」之類的許多頭像,全神不供奉,到大年初二送「爺爺奶奶」之時燒掉。

這就是清河縣農村春節期間迎神、供神、送神等民俗。俗話說「三裡不同風,五裡不同俗」,但縣內大致的風俗也差不了多少,然而這些風俗無論怎麼變,都有一個主旨,那就是對神明的敬、對長輩的孝、對先人的思念,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

微甜元素

相關焦點

  • 「新春故事匯」春節民俗故事之五:羊日「迎神」的傳說
    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象徵著團結、興旺。關於春節有很多的傳說故事,大年三十至初六,《新株洲》陸續推出《新春故事匯》特別欄目,讓大家了解更多關於春節的文化典故,看看每個習俗背後都有哪些有趣的傳說。
  • 北方農村過年供神不是迷信,是對善良的敬畏,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在我們老家,春節叫過年。春節是一種團聚,過年的時候在外的遊子都儘可能的回到老家。過年的時候,請神、供神、送神是我們老家的一大風俗。小時候,會幫助奶奶點燈、燒香,當然更要給每個神磕一個頭。  現在這些任務被老娘承包了,每年過年都要照例請神、供神、送神,這也是老娘過年的主要任務和必修課。  多少年過去了,我也很多年不再幫助老娘供神了。但是小時候供神的情形還歷歷在目,仍在腦子裡隱約出現,甚至有時做夢也能夢到幫助奶奶供神的往事。  神是什麼?
  • 跑馬迎駕 春祭山神 ——記南寨塬春祭山神聖會
    因而,每年新春,人們總要上山把五位尊神牌位奉迎下山趕三天大會,讓神靈享受人間香菸,以感謝神恩浩蕩,祈願新年平安。而迎神下山,便成為山神聖會的開幕儀式,儀式應儘可能浩大隆重。古時山神下山,以馬為座騎,因而「跑座馬」又是迎神中最為熱鬧的場面。
  • 2020北京通州張家灣春節民俗文化大集(時間+地點)
    2020北京通州張家灣春節民俗文化大集:張家灣鎮東永和屯村  為方便百姓售賣土特產商品、置辦年貨及生活物品——張家灣民俗文化大集每逢農曆「五」和「十」都會舉辦。  同時也將更加規範地進行管理和服務,更多地將張家灣特色民俗文化融入其中,使之成為百姓常態化感受民俗文化和逛集購物的好去處。  古鎮張家灣自明清時期,就是大運河北端重要的水陸碼頭,來往於京城的各色旅客也大多在這裡換乘水路。因此,這裡人流不息,商業活動和客棧餐飲等服務行業最是興旺。
  • 《漢中民俗》——茶湯會
    進入20世紀80年代,農村經濟活躍了,文明家庭和文明村鎮相繼誕生,村頭道旁的茶水站也應運而生,收小費者有之,義務舍茶水者亦有。到90年代,人民生活普遍有所提高,路旁的茶水站沒有了,但更多的是各種瓶罐裝,營養高、裝璜美的飲料攤。孟學範:男(1928.9.14~2013.4.2),陝西省洋縣人,南鄭縣劇團編劇。
  • 海南崖州年俗:女子春節前絞臉修眉蓖麻美容(圖)
    崖州一帶的迎神賽會即妝軍,就是用儀仗、蕭鼓、雜戲迎神,給神還願,酬謝神一年來的守護,並祝來年安康。白居易曾有詩云:「黃昏林下路,鼓笛賽神歸」。古崖州賽神活動多由戍守邊陲的軍士來表演,所以謂之「妝軍」;演變到現在,則由村裡較有威望的人組成隊伍,一路鼓瑟齊鳴,圍觀者傾巢而出,熱鬧非凡。
  • 清河縣新媒體協會、電子商務協會發出捐助倡議
    如果你也想捐助愛心,可以通過打款到「清河縣紅十字會」指定帳戶,也可以將物資送達到紅十字會或一線人員手中。也可加入邢臺市人大代表、清河縣新媒體協會和清河縣電子商務協會副會長張其昌的公益團隊,共同獻出愛心。清河,從來不是一座孤單的城市。清河,向來都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 清河縣盤活低效土地413畝 念活「土地經」
    今年以來,河北省邢臺市清河縣大力實施平臺承載法、標準供地法、拆遷復墾法、存量盤活法、廠房租賃法等「七法」,念活「土地經」,著力破解項目土地要素制約,讓「金土地」吐故納新。清河縣堅持虎口奪食抓招商、唯快唯實促項目,截至目前,全縣籤約億元以上項目27個,總投資69.32億元;爭列省重點項目6個、市重點項目41個;新增億元以上項目開工入庫27個、竣工入庫7個。他們積極盤活土地存量,對「五未」土地進行重新處置,以「有限空間」贏「無限發展」。
  • 2020年春節文化旅遊「遊玩菜單」來了
    快來看看這份2020年石家莊春節文化旅遊「遊玩菜單」,裡面囊括了廟會、聯歡、展演等活動,希望給大家的假期出行,提供幫助。·德明古鎮  3.土門關庚子新春大廟會  1月1日-2月16日  4.春節民俗表演大聯歡  1月26日-2月9日  地點:龍山蠟像館景區
  • 立夏祭冰神 河北邢臺這個村今天比春節還熱鬧
    對於村民來說,五一小長假的「重頭戲」全在假期末尾的立夏節氣,這一天,為了祈禱減少冰雹天氣降臨後對莊稼的影響,村民們會集體舉行「祭冰神」的儀式,而這一習俗至今已傳承二百多年。村民說這是今年少有的熱鬧時刻,「只不過今年來觀看儀式的人沒有往年多了,可儀式程序一點不少,大家都不想讓這個習俗斷了延續。」村裡為祭冰神準備的供臺。
  • 春節大年初一到初五的習俗,不知道的人趕快收藏
    春節是我們中國最盛大的節日,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因此節日習俗也很多,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從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五的習俗,不知道的人趕快收藏吧!傳說中赤狗是熛怒之神,遇到他的人一定會不吉利,故初三為兇日,不宜外出。據說在初三跟誰拜年,就會跟誰吵架,因而不拜年;另外赤字有赤貧的意思,所以中國民間也不在這天宴客,會衝犯赤狗,帶來貧窮,不過這個習俗早已過時,因為現在人們難得春節團聚,對此已經淡化許多。正月初四:大年初四,農曆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
  • 寧夏春節旅遊五大好玩景點推薦,一起來看看
    寧夏春節旅遊可以賞花燈、逛廟會、冰雪旅遊、民俗遊、春節祈福、泡溫泉為主,有哪些好玩的景點呢?一起來看看吧。寧夏春節旅遊十大好玩景點1、鎮北堡西部影視城(春節民俗表演) 鎮北堡西部影視城是寧夏集觀光、娛樂、休閒、餐飲、購物於一體的5A級旅遊景區,以其古樸、原始、粗獷、荒涼、民間化為特色,是中國三大影視城之一,也是中國西部唯一著名影視城。
  • 石家莊市2020年春節文化旅遊「遊玩菜單」來了
    快來看看這份2020年石家莊春節文化旅遊「遊玩菜單」,裡面囊括了廟會、聯歡、展演等活動,希望給大家的假期出行,提供幫助。鹿泉區1、抱犢寨風景區春節大廟會1月25日-2月8日2、德明古鎮新春廟會1月25日-1月31日地點:西部長青·德明古鎮3、土門關庚子新春大廟會1月1日-2月16日4、春節民俗表演大聯歡1月26日-2月9日地點:龍山蠟像館景區5、新年遊園
  • 春節丨郝妙海:年節期間說「燒香」
    中國,是一個神的國度。手頭有一本遼寧人民出版社三十年前出版的《神仙大全》,書中介紹的從開天闢地以來,有名有姓有來歷的神仙,就有一千一百多位。當然,其中的百分之九十九,都和咱小老百姓無關,或算是有關卻從未曾聽說過。記憶中,在我的家鄉,今晉源區武家莊,當年家家戶戶必供的神仙,只有三位。即統領三界的天地爺、關乎民生的土地爺,和那個「一家之主」的灶神爺。
  • 戰爭年代,民眾是如何慶祝春節的
    然而,今年的春節註定是不平凡的,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席捲全國,人們在本該喜慶團圓的日子,安心宅在家裡,度過了一個平淡而意義非凡的春節。那些可愛的白衣天使、逆行戰士,義無反顧用血肉之軀把疫情擋在身後,令人敬佩!歷史上,春節也並非都是喧鬧而喜慶的。尤其是在戰爭年代,民眾的節日活動受到種種限制,難以隆重而熱烈地慶祝。
  • 桐鄉烏鎮香市帶回農村狂歡節 民俗在青石板上流淌
    浙江日報嘉興3月31日電  生於桐鄉烏鎮的茅盾,1933年發表散文《香市》,感慨「從前農村還是『桃源』的時候,這『香市』就是農村的狂歡節」,亦為它的沒落而嘆息。時隔80餘年,清明節到來之際,農民去烏鎮趕香市的喧鬧盛況又重現於眼前。不過這次歡喜過節的,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
  • 《漢中民俗》——回門吃四喜湯圓
    中國民俗學會會員,陝西省戲劇協會、民間文藝家協會、楹聯學會會員。曾任陝西省民俗學會首屆理事、漢中地區民俗學會會長、政協南鄭縣第三屆常務委員等。出版、發表劇本17個,搬上舞臺20多個。在各種報刊上發表文藝作品400多篇(首),出版《巴山民俗》。參與編纂《中國民俗大觀陝西卷》、《中國食俗大觀》《陝西省民俗志》、《陝西省戲劇志·漢中卷》、《南鄭縣誌·戲劇志》。
  • 春節去哪玩?豫西民俗情,三合過大年
    春節去哪兒玩?哼哼!春節來咱嵩縣這裡的春節旅遊系列活動大禮包從臘月到元宵節保證讓你過得幸福、嬉到嗨皮好吃、好玩?那是必須的!在這裡你可以住民宿、貼春聯買年貨體驗原汁原味的嵩縣傳統民俗還能品嘗到不一樣的年味三合過大年一個山區貧困村被省委書記點讚,被央視新聞聯播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