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簡單、易懂的文字,帶你看清現實,在這裡,有故事、有觀點,有邏輯、有深度,期待您的關注!】
曾記得一首「當你老了」感動無數網友,可歌唱的美麗動人,遠不及現實的骨感。真實生活當中,當我們老了,頭髮白了,走不動路了,其實我們能依靠的不是兒女,不是微薄的退休金,而是自己,是與自己風雨幾十年白手起家,遲暮又攜手白頭的伴侶。
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是靠不住的,很多人為了維持自己的生活就已經拼盡了全力,月光族更是難以積攢下多少積蓄,每月發了工資,又要還車貸、房貸,生養了自己的孩子,也要為雙語幼兒園的學費操心,為孩子興趣班報名費操心。
太多時候,父母與子女相隔兩地,電話當中從來都是固定那幾句「都挺好」、「我沒事」、「你不用操心」、「不需要管我」。曾幾何時,報喜不報憂成為了我們隱藏在心底的套話,想念卻不敢見面,生怕叨擾到對方的寧靜生活。
我們不願勞煩自己的子女,擔心自己生病拖累了家人,而隨著自己年齡的不斷增長,身體上的小毛病卻越來越多,這就是現實,就是我們老了之後的狀態。
一名66歲退休老人的心酸自述
已經年過花甲的林女士是一名退休的老人,人到晚年,多少會跟兒女一起生活,好在生活上有個照應。可林女士卻一人獨自在外租房居住,沒有想打擾兒女們的生活。
林女士說,自己愛人很多年前去世了,雖然有一雙兒女,可是她清楚自己的兒子收入微薄,就算加上兒媳的收入,兩個年輕人的月收入也不過一萬。還了房貸與車貸,剩下的錢財也堪堪夠自家日常的吃穿用度。
再加上,兒子一家三口擠在一個僅40平米的小房子裡,自己擠過去也沒有地方住,倒給兒子一家找了不方便。
而另一邊的女兒也是如此,女兒的家庭雖然經濟條件尚可,可女兒生有兩個孩子,如今孩子嗷嗷待補,再加上親家一雙老人也住在家中,自己再湊過去,多少顯得有些不合適。
如今的林女士每月有3000元的退休金,自己租住在一個小房子裡,算上日常用在吃穿上的花銷,其實根本攢不到幾個錢,如果身體健康倒還好說,但人上了年紀,身體就特別容易生病。林女士害怕生病,擔心自己生病會拖累兒女,所以總是謹小慎微自己巴巴地過著。
人到晚年,能依靠的還是自己
此前林女士就生過一次病,雖然只是簡單的感冒發燒,但那段時間一直是林女士心中的噩夢,整日虛弱地躺在床上動彈不得,只能吃些乾糧充飢,給兒女打電話,對方也很忙,只是空洞的客套著。從那以後,林女士就學會了在家中常備一些藥物。
林女士是位通情達理的老人,自己的思想也很先進,絲毫不保守。她已經在計劃給自己找一個老來伴,一起搭夥過著日子,希望能夠在老年人介紹所找到一個合適的老先生願意跟她搭夥過日子,日後雙方也好有個照應。
「實在不行,」林女士語重心長地說,「我就攢錢,找一個自己住得起的養老院,自己住進去吧。」這樣一句充滿重量的話語,從一位鬢髮斑白的老人口中雲淡風輕地講出來,充滿了對生活的心酸與孤獨。
筆者情感感悟:
如今確實早已過了養兒防老的年代,但並不代表兒女不應該盡到孝敬老人的義務。父母生養我們,我們又何以回報父母。確實如今的年輕人生存壓力很大,但我們的父母養育我們的時候,他們的壓力也同樣的巨大。
年輕人,趁著自己的父母還健在,就不要在他們面前抱怨自己生活的不易,埋怨老人的事情繁雜,終有一天你們也將老去,也將面臨著和如今這位林女士一樣兩難的抉擇。趁時光正好,多聯繫聯繫自己的父母。
老人的內心大多都是孤獨的,需要我們去悉心照料與照顧,他們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本就應該安享晚年,不說與子女共享天倫之樂,但求老人的晚年能夠安穩平和。擔驚受怕,謹小慎微了一輩子,到老年仍舊要悽涼地拖著一身病痛,依靠自己獨自生活,任誰都會於心不忍。
生命始終在延續,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就是我們會像上一代人一樣老去,死去,在我們老去的過程中,你希望自己受到怎樣的待遇呢?還請將心比心,善待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