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盤後華泰證券(601688.SH)發布公告稱,GDR的兌回已達發行總量的50%。記者從CDR存託行了解到,兌回同時還出現了兩單跨境轉換生成的交易。從股價上看,目前華泰證券A股與倫敦市場的價格基本持平,套利空間趨零,而此前最高套利空間曾一度超過10%。
這意味著,首單GDR實現了兩地市場互聯互通的有益實踐,對兩地市場真正實現雙向轉換具有示範效應。
此外,境內投資者也通過逐步熟悉GDR的交易機制,熟悉國際做法,實現更好的投資決策。
首單GDR兌回過半
10月25日盤後,華泰證券發布關於GDR存續數量不足中國證監會核准發行數量的50%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稱,公司GDR數量可能因GDR兌回進一步減少,同時GDR兌回將導致存託人Citibank, N.A.作為名義持有人持有的A股股票數量根據GDR註銷指令相應減少並進入境內市場流通交易。
6月20日,華泰證券GDR在倫敦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從而成為滬倫通機制下的首單西向存託憑證,每份GDR的發行價格是20.50美元,募資16.92億美元。為保護A股投資者的利益,滬倫通的DR兌回規則中,專門設計了120天的兌回鎖定期,即「境內上市公司在境外首次公開發行的存託憑證自上市之日起120日內不得轉換為境內基礎股票。」
隨著120日時限將至,華泰證券多次發布提示性公告稱,公司發行的GDR將於2019年10月17日(倫敦時間)兌回限制期屆滿。兌回限制期屆滿後,GDR可轉換為A股股票,將導致存託人Citibank,N.A.作為名義持有人持有的A股股票數量根據GDR註銷指令相應減少並進入境內市場流通交易。
華泰證券在倫敦市場發行的8251.5萬份GD在兌回限制期屆滿後,可以每份轉換10股公司A股股票。如果這些GDR全部轉換成A股股票並全部在A股賣出,相當於有82515萬股華泰證券A股解禁流通,佔其總股本的9.09%。
就GDR與A股跨境轉換開啟對後市的影響,A股投資者的擔心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低價發行攤薄每股利潤(EPS)和每股內在價值(EVPS),二是解禁後是否會因價差大存在轉換套利,從而帶來拋壓。
實際上,在解禁日前,利差就曾一度被拉大。以6月20日為例,A股價格為21.93元每股,而GDR價格達到22.65美元每份,若按照美元對人民幣均價7的匯率粗略計算,相當於華泰證券的「倫敦價」為15.85元每股,套利空間(不計成本)高達27.7%。
因此隨著解禁日的逐漸接近,市場開始擔心是否會出現集中套利行為,隨之帶來股價的大幅波動。10月21日,華泰證券A股股價跳空下跌,單日最大跌幅達到7.3%,最後收跌5.7%,報17.17元。而華泰證券GDR則跳漲3.25%,報收於24.51美元,相當於約17.16元每股。
顯然,從GDR上市以來,A股和GDR的價格差逐步縮小,甚至趨於零。
套利實操有多難?
雖然在華泰證券GDR兌回鎖定期的120天內不可做跨境轉化, 但兩地股價價差的波動讓許多投資者躍躍欲試。
一位完成了GDR套利的投資人王程(化名)對記者表示,買GDR有兩種方法可以操作。一種是到香港或者倫敦開券商託管戶,實現GDR的買賣;另一種是通過QDII基金渠道,借用份額購買GDR。贖回時也有兩種方法可行,一是通過華泰證券GDR的託管行工商銀行完成股票轉換,或者通過融券賣出華泰證券的A股。
「實操上,其實個人完成套利很難,資金出海現在走不通了,所以我選擇了藉助QDII通道,贖回時則選擇了通過融券的方法鎖定價差。」據王程稱,自己前前後後忙活了兩個月,平均套利超過10%,最高的時候套利18%。
「最難的是提前找到券源,特別是低價時的券源,所以我20元出頭就開始借了。」王程坦言,券源難找且成本也不低。一般融券費用在8%左右,但券源緊張的時候利息更高,王程借券2個多月的成本為3%,換算成年化成本超過15%。
數據顯示,在過去幾個月中,華泰證券個股融券餘額暴增數倍,從6月20日的3.15億元增至8.09億元,兌回限制期屆滿次日(10月18日)最高時曾到達16.01億元。個股融券餘量也從1414萬股增至4587萬股,最高到達8780萬股。
如今120日已過,想要完成轉換又該如何操作?
國際合格投資者除通過國際訂單市場買賣GDR外,也可通過英國跨境轉換機構將GDR與A股股票進行跨境轉換。跨境轉換機制,即將A股股票轉換為GDR(生成)以及將GDR轉換為A股股票(兌回)。
詳細來說,所謂「生成」,指的是英國跨境轉換機構可以根據投資者的指令通過委託上海證券交易所會員買入A 股股票並交付存託人,進而指示存託人籤發相應的GDR 並交付給投資人。由此生成的GDR 可以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主板市場交易。
而兌回,則是指英國跨境轉換機構可以根據投資者的指令指示存託人註銷GDR,存託人將該等GDR代表的A股股票交付英國跨境轉換機構。英國跨境轉換機構可以委託上海證券交易所會員出售該等A 股股票,將所得款項交付投資人。
華泰證券近期走勢弱於板塊,王程認為兩地實際股價趨於一致,選擇兌回或直接平頭寸皆可。安信證券策略分析師夏凡捷表示,提前消化兌回效應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加之上周收盤時華泰證券GDR價格相較A股股價存在約8%的折價,兌回機制的啟動在未來兩天內拉低A股股價並抬升GDR價格,並使得兩者價差趨於收斂。
夏凡捷還提出,考慮到包括換匯成本、兌換成本、資金成本在內的各項套利成本約為5%,這意味著未來華泰證券的A股和GDR間的價差或將長期維持在5%以內。另外,由於初始配售的GDR發行價格較低,如果通過兌回機制兌現收益,也可能對A股價格產生持續拖累。
雖然股價曾有驟跌,市場也有過擔憂。可以確定的是,華泰證券GDR兌回啟動後,標誌著上交所與倫交所之間真正實現交易互聯互通,滬倫兩地市場聯通邁入新階段。此外,如果兌回規模較大,可能對A股股價產生負面影響,投資者應予以關注但無需過度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