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面臨監管變革,原料生產或迎新機遇

2020-12-21 第一財經

新的《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下稱《條例》)將於2021年1月1日實施,美妝行業面臨新的變革。

在12月20日舉行的2020華理美妝高峰論壇上,多位業內專家表示,《條例》提倡創新和簡化流程,將為國產化妝品帶來突破口。

今年已經有超過30家美妝相關企業衝擊IPO。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到2022年,中國美妝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5000億元。如果再加上個人護理品類,市場規模將達到萬億級。

在新的監管要求下,美妝行業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

上海家化董事長兼執行長潘秋生表示,隨著中國GDP的持續增長,美妝行業對消費的拉動作用也將持續增長,但中國本土美妝行業仍面臨著滲透率低的問題。

「今天中國整體美妝行業的滲透率遠遠低過整個全球市場,特別是歐美和日韓等一些國家。中國日化美妝行業要繼續創新,才能推進行業發展。」潘秋生表示。

中國是全世界第二大化妝品市場,擁有化妝品企業5398家,超過除中國外世界所有化妝品企業的總和,但也呈現大而不強的問題。

珀萊雅研發創新中心首席研發官蔣麗剛認為,《條例》鼓勵行業創新,解決了行業吐槽已久的新原料問題,並正視化妝品的功效性認同和管理問題;引入註冊人、備案人概念,明確經營主體的質量安全責任,落實生產和經營的過程管理,保證產品安全;按照風險管理原則,分類管理,高效監管;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避免劣幣驅逐良幣。

「法規對國內企業和國外企業要求是一致的,這是國內化妝品行業希望看到的公平的遊戲規則。」蔣麗剛表示。

《條例》提到了「國家鼓勵和支持開展化妝品研究、創新」。蔣麗剛認為,這將激勵和支持企業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結合我國傳統優勢項目和豐富的中國特色植物資源,研究開發新原料和化妝品,為國產化妝品尋找突破口。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國際化妝品學院執行院長張婉萍認為,美妝產品未來發展的方向是民族化,化妝品原料民族化也是未來必然的發展趨勢。對化妝品行業來講,在實現民族化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從原料、配方、評價三方面去實現技術的創新。

「在化妝品原料領域,天然提取、生物發酵是行業內炒得比較熱的詞,但在新規的約束下,天然提取、生物發酵存在結構不明確、成分不清晰,有效濃度也不清晰的問題,我們不能否認天然原料在化妝品中的應用和價值,但怎樣去突破概念,實現功效,是整個行業在實現民族化的過程中,需要去做的一點。」張婉萍說。

此外,《條例》加強了對化妝品所宣傳功能的規範和對驗證的要求。蔣麗剛認為,受新規影響,化妝品企業對功能的宣傳也會更加謹慎。未來化妝品的配方將前所未有地聚焦在功效上,產品的開發成本和時間成本都將增加,所以化妝品新品產出數量將減少,速度會變慢。但他認為,國產彩妝受法規限制相對比較少,會加速崛起。

《條例》還要求產品名稱涉及原料時應按法規規定在標籤進行標識解釋說明。蔣麗剛認為,這將影響一些品牌名稱中含有或涉嫌原料名的產品。國內品牌因中國固有的草本植物概念,許多名稱中含有「人參燕窩」,這類品牌今後需要在產品標籤上加入解釋說明。

按照化妝品安全評估技術導則,原材料供應商公開數據將是未來國家法規的需求。「未來比較大、能夠給得出很齊全數據的原料企業,在市場上才能比較有競爭力。新規落地後,將對頭部原料生產商產生更大推動。」蔣麗剛說。

巴斯夫全球副總裁毛建文也認為,《條例》的出臺將對整個行業帶來積極影響,促進新材料面市。

相關焦點

  • 《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明年實施 美妝行業或迎新機遇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化妝品面臨監管變革,原料生產或迎新機遇《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有望為國產化妝品帶來突破口新的《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下稱《條例》)將於2021年1月1日實施,美妝行業面臨新的變革。在新的監管要求下,美妝行業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上海家化董事長兼執行長潘秋生表示,隨著中國GDP的持續增長,美妝行業對消費的拉動作用也將持續增長,但中國本土美妝行業仍面臨著滲透率低的問題。「今天中國整體美妝行業的滲透率遠遠低過整個全球市場,特別是歐美和日韓等一些國家。
  • ...報告:從β和α解析化妝品供應鏈的確定性投資機遇,維持「推薦...
    高增速背景下傳統國產化妝品品牌商卻面臨多重挑戰。1)外資大牌通過電商大促期間大力度折扣、重視高增長免稅渠道等方式變相「降價」下沉搶佔市場;2)社媒營銷火熱、化妝品一二級市場高估值催生出國產新銳化妝品品牌層出不窮;3)線上獲客成本、電商平臺及新媒體渠道推廣成本持續提升侵蝕品牌利潤。
  • 化妝品生產經營這樣監管!《化妝品生產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
    第三十七條(委託生產中的物料管理) 委託生產化妝品的註冊人、備案人提供化妝品原料、直接接觸化妝品的包裝材料等給受託生產企業生產的,應當同時提供化妝品原料、直接接觸化妝品的包裝材料的真實信息。受託生產企業應當對化妝品原料、直接接觸化妝品的包裝材料等進行查驗,明確化妝品原料成分、含量,索取相關憑證和檢驗報告,確認符合規定後方可投入生產。
  • 司法部、市場監管總局、藥監局負責人就《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答...
    答: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產品質量監管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李克強總理強調,強化監督管理,健全質量標準,維護群眾健康安全和合法權益。化妝品是滿足人們對美的需求的消費品,直接作用於人體,其質量關係人民群眾健康。
  • 牙膏納入化妝品監管 「美白」牙膏將成歷史?
    近日,被稱為化妝品行業「基本法」的《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下稱「新條例」)正式頒布,並將於明年1月1日起施行。記者了解到,2020年6月,我國化妝品生產企業已超過5200家,市場規模已超過8000億元。這意味著,擁有八千億市場規模的美妝行業將開始步入新監管階段。
  • 化妝品監管學習 | 《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公布了!
    近年來,我國化妝品產業迅速發展,市場規模均增長率達10%以上,成為全球第二大化妝品市場,但也存在行業發展質量和效益不高,創新能力不足,品牌認可度低,非法添加等問題。為進一步協調我國化妝品行業高速發展的現狀與化妝品法規相對滯後之間的矛盾,自2013年起,以《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為核心的化妝品法規修訂工作逐步開展,隨著《條例》的正式發布,標誌著中國化妝品立法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化妝品行業的生態系統即將迎來一輪變革與重構。
  • 改革風勁好揚帆——2020化妝品監管大事回眸
    各省級藥品監管部門迅速行動,召開宣貫會議,組織法規培訓,開展知識競賽,掀起《條例》宣貫熱潮。點評:《條例》的發布是我國化妝品行業發展30餘年來根本法規發生的重大變革。註冊人備案人制度、新原料分類管理、功效評價宣稱管理等新政策,釐清了化妝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引導行業重視創新誠信,既體現了「四個最嚴」要求,又落實了「放管服」改革精神,為科學監管和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 更嚴的監管是為了化妝品更安全
    化妝品生產車間。新華社發【把脈】在深化簡政放權、轉變監管理念的背景下,新頒布的《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著力規範化妝品生產經營過程管理,通過化妝品風險監管制度的體系化建構,推動化妝品監管手段推陳出新,促進化妝品監管的科學性、有效性和規範性,建立高效監管體系,規範監管行為。
  • 新變局 新機遇 "家安"民族品牌的使命與抉擇
    新變局 新機遇 免疫科技引領家安集團高速發展化妝品行業發展的源動力是研發和創新,即將實施的《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也強調鼓勵創新,家安集團更應抓住新條例帶來的機遇開拓創新,推動企業發展更上一層樓2020年11月5日,國家藥監局化妝品監管司發布了"關於公開徵求《化妝品註冊備案資料規範》等3個法規文件意見的函",其中涉及三份法規文件,分別是《化妝品註冊備案資料規範》(徵求意見稿)、《化妝品新原料註冊和備案資料規範》(徵求意見稿)和《化妝品功效宣稱評價規範》(徵求意見稿),在化妝品行業引起空前關注。
  • 權威訪談|深入接觸市場才能把握成功機遇
    整個化妝品產業又將面對怎樣的機遇和挑戰?下面請跟隨記者,分享來自雲南白藥集團健康產品事業部技術研發中心副總經理安全的看法和見解。Part.01新法規變革對企業提出新要求新《條例》正式實施後,給化妝品企業原料、研發、生產等各方面都提出來新的要求和挑戰,企業需提前做好準備。
  • 化妝品行業深度研究報告:從β和α解析化妝品供應鏈的確定性投資...
    高增速背景下傳統國產化妝品品牌商卻面臨多重挑戰。1)外資大牌通過電商大促期間大力度折扣、重視高增長免稅渠道等方式變相「降價」下沉搶佔市場;2)社媒營銷火熱、化妝品一二級市場高估值催生出國產新銳化妝品品牌層出不窮;3)線上獲客成本、電商平臺及新媒體渠道推廣成本持續提升侵蝕品牌利潤。
  • 國家藥監局召開化妝品監管條例實施新聞吹風會
    《條例》確立了註冊人備案人、標準管理、原料分類、質量安全負責人、風險監測評價、信用體系、責任約談等一系列新制度,形成了化妝品全過程監管制度體系,為促進化妝品監管的科學、高效,進一步完善化妝品監管的體制機制,奠定了良好的法治基礎;對適應新時代化妝品監管新形勢,推進中國化妝品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具有深遠的時代意義。 為確保《條例》的貫徹實施,國家藥監局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 牙膏列入化妝品範圍監管,美白、治療口腔炎症等宣傳語不可濫用
    根據條例內容,牙膏被列入化妝品監管範圍。美白、治療口腔炎症等功效宣傳用語,需產品達到相關標準才能使用。條例規定,化妝品經營者不得自行配置化妝品,這對網銷自製化妝品這一灰色地帶進行了規範;同時,條例對化妝品行業的一些新原料的使用規定更加開放。
  • 盧建祥副局長赴錢塘新區開展化妝品生產企業「三服務」調研
    12月15日,市局黨委委員、副局長盧建祥赴錢塘新區化妝品生產企業開展「三服務」調研,了解化妝品生產企業經營狀況,宣貫《化妝品監管條例》。化妝品監管處、錢塘新區市場監管局有關同志共同參與調研活動。調研組先後走訪了玫琳凱(杭州)日用品有限公司和章華化妝品科技有限公司。
  • 全球化妝品原料供應吃緊,危還是機?
    文|青眼  卡卡全球疫情的進一步惡化,對化妝品原料市場造成了極大衝擊。原料短缺、漲價的背後給業內帶來了哪些警示?主要依靠進口原料的中國化妝品是否能化危為機?在不確定的環境下,化妝品原料將迎來哪些機遇與挑戰?
  • 《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與化妝品廣告監管
    《廣告法》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法律,法律效力層級高於行政法規,因此,化妝品廣告的監管規範實際上都會依照《廣告法》規定,但這次《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的制定出臺,對化妝品的定義及監管模式等有不少改變,這些又必然影響到化妝品廣告的監管規制。
  • 化妝品功效性原料生產商珈凱生物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
    珈凱生物成立於2010年,是一家化妝品功效性原料生產商,主打活性物質,作為To B公司,目標客戶為護膚類化妝品公司。創始人兼總經理田軍對36氪表示,2019年公司營收近1億元。  公司核心業務是護膚類化妝品功效原料生產與銷售,產品主要有植物提取和微生物發酵兩類。
  • 權威訪談|新政策、新環境,將孕育中國化妝品新發展
    2021年1月1日,《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新《條例》)又將正式實施。凡此種種,將會給中國化妝品行業以及當前國內經濟帶來怎樣的變化?中國化妝品人與化妝品企業需要面對的機遇和挑戰有哪些?帶著這些問題,本刊記者採訪了北京工商大學教授、化妝品系主任趙華老師。
  • 杜志雲:2020中國化妝品行業面臨的三大問題
    2020年9月1日至2日,由廣東省化妝品學會主辦,中國美妝網、大美灣(橫琴)化妝品創新研究院承辦的「第四屆中國化妝品國際高峰論壇」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圓滿舉行。本屆論壇以「科技賦能,融合發展」為主題,旨在聚集國內外化妝品行業精英,就化妝品創新、技術、法規、原料、包裝等方面的最新進展和動態開展學術交流與研討。
  • 36氪首發|作為化妝品活性原料生產商,「珈凱生物」獲數千萬元融資
    珈凱生物成立於2010年,是一家化妝品功效性原料生產商,主打活性物質,作為To B公司,目標客戶為護膚類化妝品公司。創始人兼總經理田軍對36氪表示,2019年營收近1億元。 公司核心業務是護膚類化妝品功效原料生產與銷售,產品主要有植物提取和微生物發酵兩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