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影片好看,好看到每一個因素,都值得深思,無論是宗教歷史背景、女巫的神秘事件、家庭關係的羈絆、社會與人性各個層面的代表和隱喻,以及劇情的開放式設定和收尾。
首先,故事的發生地,1630年的新英格蘭地區。意味著早期來到美洲大陸的英國清教徒與當地殖民者的宗教矛盾和分歧,在廣闊的鄉間,各個村落還由教會控制著,這意味著一系列的稅制和強權。而歐洲早在16世紀就開始的宗教改革,讓一系列跟隨新教的清教徒,不滿天主教的權威,從而遭到各種打壓和迫害,這才導致了1620年間,一些英國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號,逃亡到如今美國的麻薩諸塞海灣。
但是仍然處於沒有英王的特許,在殖民地影響也比較弱。直到1630年左右,約翰.溫斯羅普等人,率領千餘名移民,前往新英格蘭,從此拉開了清教徒「大遷徙」的序幕。影片《女巫》中1630年的新英格蘭,也算得上是黎明前的黑暗時期。其次,濃重的宗教意味,一隻貫穿於全片的人物對白於禱告之中。人們懼怕於未知的力量,用篤信的教義祈禱,願上帝保佑,氣氛一度詭異之極,影片的幾次小高潮,都是來自於全家的攜手禱告。
影片中,更有意思的設定,是年幼的雙胞胎姐弟。這部驚悚恐怖片的幾個笑點,都來自於這對小雙胞胎,先是拼命的追著黑山羊跑,之後又由於太淘氣被姐姐嚇個半死,然後開始在父母面前裝瘋賣傻的演戲。除了開頭的被拴在柵欄上,最後又一起被關進了羊圈,逗的觀眾忍俊不禁。從而也體現了導演對於影片氣氛的拿捏,在這樣陰森的設定下,人物關係日趨焦灼,還有這樣的冷笑話橋段。
而導演對於這些小演員的駕馭,更是產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演員們曾開玩笑說,拍攝中一直以為這是部家庭倫理劇,後來才發現是恐怖片。導演沒有用任何猙獰的面孔,鬼魅的人影的來嚇唬觀眾,從始至終,我們都是被自己的想像牽制。影片的起承轉合,隨著家裡最小的嬰兒失蹤,大兒子的迷路,後來念著祈禱詞死去,更是給影片的故事,蒙上了一層黑魔法般的色調。
影片集恐怖片的氣氛、懸疑片的劇情,以及社會縮影和家庭倫理題材的展現為一體,這樣龐大又複雜的野心,導演卻用簡約的方式來處理,影片除了開頭的村落,基本上就是在森林和小木屋兩個場景下拍攝,而人物就是兩個大人,五個小孩,故事也很簡單,就是發生在這一家人之間相互猜忌和矛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和私心。從而讓故事除了對於來自森林裡,外界未知力量的恐懼,還有來自家人之間的瘋狂舉動和邪惡內心。內外力的相互作用,都是在於人心。
這部《女巫》是典型的看完之後,久久不能忘懷,細細琢磨會越發恐怖的故事。而這才是導演:羅伯特·艾格斯的處女作,想想也是令人恐懼的傢伙啊,冥冥之中覺得他的眼神跟動物們很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