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一個遠在黃河北岸二百公裡的城市為什麼劃歸河南省

2020-12-16 騰訊網

安陽是河南省最北端的一個地級市,遠在黃河北邊,從安陽到鄭州黃河邊直線距193公裡,東到濮陽黃河邊113公裡,是典型的河北地區,為何最終會劃到河南省?原來這是從歷史傳統和軍事防禦角度考慮,明太祖朱元璋將安陽劃歸河南省。

南宋以前幾千年的時間裡,黃河都是從安陽地區流過

黃河是我國第二條大河,自古以來,黃河出了孟津以後,在鄭州桃花峪向北繞著太行山南麓向北流去,進入河北後緊貼著太行山前和華北大平原西部一直流到北京、天津地區,在天津流入渤海。這一時期從上古一直延繼到春秋戰國及西漢以前,這條河道被稱為「山經河道」或「禹貢河道」,也有叫「漢志河道」的。因此我們學習中學地裡時候,北京和天津之所以被納入「黃河中下遊五省二市」的地理概念就是這樣來的。

到了西漢時期黃河開始四處泛濫,淹沒沿岸農田,於是人們開始築堤束水管理黃河。到了王莽時期黃河在河北大名決堤一路向東,王莽為了不讓黃河衝住自己家在大名的祖墳,便不再堵決囗,使黃河東流六十餘年。東漢時王景領導治理黃河,通過堤堵口,河汴分流、疏汴通漕等方法,疏浚河床,減輕水土流失,減少河床淤積,使黃河出現了一個長期較為安流的局面。此時的黃河,從長壽津自西漢大河故道別出,循古漯水河道,經今範縣南,在今陽穀縣西與古漯水分流,經今黃河與馬頰河之間,至今利津人海。

到了北宋景德元年黃河又在澶州墴壠埽(濮陽東)決口形成墴壠河,慶曆八年又在澶州商胡埽決口向北流去,經內黃、大名、南宮、青縣天津入海,名為「北流」。景祐五年又在魏縣第六埽向東決出一支,向東北經山東堂邑、夏津、平原、在冀、魯間入海,名為「東流」。所以北宋時期黃河下遊是兩股河道,東流正好處於宋遼邊界,故而在決口後宋朝不主張堵,讓它為成阻擋遼軍南下的天然屏障。

北宋滅亡後,南宋建炎二年,東京留守杜充為阻擋金兵南下,在河南滑縣扒開黃河大堤,使向東向南流去,從此黃河進入奪淮入海的南流時期,時間長大七百多年。一直到清末鹹豐五年,黃河在河南蘭考銅瓦廂決口後,才又向東北經山東利津入海。

因此,在南以前的幾千年時間內,安陽就在黃河邊上,黃河水就從安陽附近流過。商王盤庚為避水患遷都於殷,殷墟就在安陽小屯。商紂王的朝歌(現在的河南淇縣)也在黃河邊上,商朝當時的統治中心就是圍繞安陽的周邊方圓五百裡。《嶽飛傳》中說嶽飛的故鄉是在安陽的湯陰,小時候因為黃河發大水家中受災和母親被衝走,就說明那時候黃河還流經安陽。

安陽的歷史屬於以河南為中心的中原文明

中原文明是發源河洛盆地的河洛文明,河即大河(黃河),洛即洛河(南洛河)。河洛文明成長於夏朝,在商朝時開始變得強大,並向四周輔射擴散形成了以河南為中心,包含河北山西南部、山東西部、安徽江蘇西北部、陝西關中平原東部的大中原地區。商朝自盤庚遷都於安陽後,便在安陽周圍的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建立高度的商文明區。周滅商後安陽屬於衛國,衛國的文明在春秋戰國時期一直處於翹楚地位,所以衛國多出人才,鬼谷子、李悝、吳起、商鞅等一批改革家都出自衛國。

秦國統一後在安陽地區沒立河內郡,轄區內始置安陽縣,這時安陽名字的由來。西漢初年安陽縣併入湯陰縣,到西晉才又恢復。湯陰縣屬於魏郡,魏郡的治所在河北臨漳的鄴城。鄴城是我國歷史名城,曾作過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等六朝的都城。鄴城在安陽的北部,與安陽隔漳河相望。隋文帝平定相州(安陽)總管尉遲迥叛亂後,為防止河北人民死灰復燃,下令火焚鄴城,將鄴縣、相州、魏郡的所有居民全部南遷入安陽。從此安陽代替了鄴城成為這一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安陽縣也改為新鄴縣,舊鄴縣改為靈芝縣。

隋唐時安陽為相州,北宋時相州歸彰德節度使管轄,金國時將相州升格為彰德府,從此以後安陽稱為彰德。元朝劃分行省制度時,彰德府歸中書省,而河南江北行省則是以黃河以界。

明太祖朱元璋在北伐元朝時先期佔領了彰德府,為了鞏固彰德橋頭堡的地位,將彰德府劃入河南省。明朝建立在進行行政區劃調整時,後將安陽、新鄉、焦作等大片黃河北岸地區劃入河南省管轄,從此安陽便成為河南省的一部分。新中國剛成立時短暫的建立了平原省,下轄新鄉、安陽、湖西、菏澤、聊城、濮陽等6專區,1952年撤消後安陽、新鄉、濮陽劃歸河南。

安陽的文化歷史一直屬於中原文明,與河北的「燕趙文明」明顯不同,燕趙文明充滿俠義豪爽之氣,帶有邊塞胡風,與中原文明的溫爾文雅不一樣。而安陽新鄉等豫北地區在人文及生活習慣上明顯的同河北不一樣。

在歷史上,安陽、新鄉是黃河防守的前哨,特別是宋朝都城在開封,安陽失開封則門戶大開,因此安陽劃歸河南管轄也有一定的軍事作用

華北平原地勢平坦,一望無際,中間沒有一點山脈的阻擋。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過了燕山兩三天內便到達黃河邊,因此守住安陽便守住了黃河,這和「守江必守淮」的作用比較相似。從唐朝安史之亂開始安陽(相州)便成為抵禦北方入侵中的軍事重鎮,唐軍攻打史思明的重要戰場就在安陽。

北宋景德年間,遼國蕭太后大舉入侵中原,最終到達的地點就在澶州,澶州就是安陽東邊的濮陽,那時是黃河渡口,著名的「澶淵之盟」就發生在這裡。北宋末年的金兵入侵時,就因為宋徽宗父子無意在安陽、濮陽黃河一線堅決抵金,致使金兵踏過黃河包圍開封,最後發生「靖康恥」。

明太祖朱元璋將安陽劃歸河南還有另一層意思,除了把安陽當作進攻元朝的橋頭堡外,還能防止北方劃河而治。而有意思的是西邊的彰德府(安陽)歸河南,東邊的大名府(含濮陽地區)歸河北,又使河北的領土又深入到黃河邊,使河南、河北形成犬牙交錯的局面,這樣河南可以守黃河,河北又可攻黃河。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改變這一狀況,對彰德府和大名府的土地進行了置換,河北省獲得了原屬河南省彰德府的涉縣、武安市及臨漳縣,而原屬河北大名府的南樂縣、清豐縣、東明縣等地被劃入河南省濮陽地區。

如今,安陽是河南省北部的重要工業基地,下轄一市四縣四區,人口594萬,境內分布著43個民族。2019年全市生產總值2229.3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47元。安陽市已初步形成了冶金、電子、化工、電力、機械、紡織、醫藥、菸草等工業體系。安陽市現有限額以上工業企業466家,大中型企業64家。安陽鋼鐵集團公司、安彩集團公司被列入中國500家最大工業企業。安彩集團是中國最大的彩色玻殼生產基地,產量位居世界第四。「安彩」牌玻殼、「YA」牌熱軋帶肋鋼筋、「紅旗渠」牌香菸、「金鐘」牌電池等產品成為全中國或全河南省知名品牌。

相關焦點

  • 這幾個城市位於黃河以北,為何卻歸河南省管?
    中國的各個省名字都有來頭,比如湖南與湖北主要是因為洞庭湖為界而分,山東和山西的分野是太行山,河南與河北的分界自然就是黃河。不過,有些小夥伴並不認可這種說法:你瞧!河南省還管著黃河以北的幾個城市呢?可不是,安陽、新鄉、濮陽、鶴壁、焦作外帶一個濟源,這六個城市妥妥地在黃河以北啊!這是為什麼呢?
  • 河南安陽,可東西連接黃河北岸及山東河西,以加強北方的東西連接
    河南安陽,南面中原,安陽邯鄲間的臨漳通過滏口陘連接長治;換言之,安陽(包括邯鄲的臨漳)是河北的西門,不但南下中原,還西通河東、關中、乃至巴蜀。正是因為這種戰略態勢,所以安陽和邯鄲都曾經是一國之都。只是目前的鐵路網,並沒有能很好地發揮安陽的這種戰略作用1、南北連通河北廣西、山西福建因為定都河北地區的緣故,鐵路建設首先考量的是貫通南北重要經濟地區,所以有京廣線;但拋開政治,從鐵路網本身的設計看,北京安陽方向的鐵路,最佳走向應該是南接桂林,連通廣西,中間的湖南西部雖然山地偏多,但永州、邵陽(懷化)、常德乃至荊州的人口並不少
  • 河南河北以黃河命名,為何在黃河以北有部分屬於河南?
    河南,黃河以南;河北,黃河以北,河南河北以黃河為界而命名。按這個意思來理解的劃,河南省與河北省之間應該隔著黃河,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豫北地區像從河南突出來的一座橋一樣,跨過黃河搭在北岸的土地上。為什麼黃河以北會有一片地區在河南的管轄範圍之內呢?其中緣由恐怕要追溯至元末明初時期了。
  • 說起河南省「新鄉」的來歷,希望你可以娓娓道來!
    一個名字裡,藏著他的「繁華與落寞」「失敗與偉大」,在時間的維度裡折射出不同的光華......每個人、每個城市的名字,都有其寓意,包含了每個愛你的人對你的期許,就算同名同姓,但故事和歷史是獨一無二的。1952年平原省撤銷,新鄉、安陽、濮陽專區改屬河南省。新鄉市歸河南省直轄。1958年,新鄉、安陽兩專區合併為新鄉專區,全境屬之。1960年,撤銷新鄉、獲嘉二縣建制併入新鄉市。1961年10月,恢復新鄉、獲嘉二縣建制,同時新、安兩專分治。
  • 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曾經是河北省唯一位於黃河以南的縣!
    河北省大名道管轄範圍。河南省和河北省8縣交換。1949年平原省建立,因為清剿土匪和治理黃河的原因,成立了一個短暫的平原省,省會設在現在的河南省新鄉市。當時的東明縣屬於平原省菏澤地區。1952年11月30日,平原省被撤銷,東明縣歸屬河南省鄭州專區。這個鄭州專區管轄範圍基本上包含現在的鄭州市和現在的開封市。1955年10月,東明縣改屬河南省開封專區。
  • 高起點謀劃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河南省舉行黃河流域...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王星 記者範紀安報導 9月18日,河南省黃河流域國土空間規劃與生態廊道建設規劃編制座談會在風景如畫、生態優美的鄭州召開。河南省自然資源廳邀請國內生態和規劃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召開座談會,對河南省黃河流域國土空間規劃與生態廊道建設規劃編制工作進行研討論證。
  • 河南省一個縣,人口超80萬,因為雍正皇帝而改名!
    河南省,古稱中原,省會鄭州,簡稱「豫」,與河北省相對應,河南省因歷史上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作為歷史文化大省,歷史上先後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個,即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
  • 河南省很大一部分位居黃河以北,為什麼還叫河南省?
    再說,河南省雖然有一部分轄區在黃河以北,但主要地區都在黃河以南,因此叫河南還是很貼切的。    (唐代的河南道基本就是在黃河以南,當時河南道面積比現在大多了,除了包括今天的河南省大部以外,今天的山東省大部、江蘇省北部、安徽省北部都屬於河南道。
  • 河南省黃河北部的5市,在清朝竟然分屬不同的省,都分別來自於哪
    河南省黃河以北衛星圖今天河南省黃河北部的區域,是由5個地級市和1個省直管市、1個省直管縣組成的。這5個地級市分別是安陽市、濮陽市、鶴壁市、新鄉市、焦作市,省直管的市、縣分別是濟源市和長垣縣。河南省黃河以後部分行政區域圖而在清朝的時候,河南省黃河以北的部分是分別屬於河南、直隸、山東三省。那麼現在的這些市、縣都分別來自於這三個省的哪些地方呢?因河北、河南、山東三省交界處與清代時差異較大,以不同顏色表示今天的省界安陽市:林州、安陽縣、內黃縣、湯陰縣來自於清代時的河南省彰德府,滑縣來自於清時河南省衛輝府。
  • 濟南:黃河北岸的鳥越來越多,種類也不少,最可愛的天鵝也來了
    濟南的冬天變得熱鬧起來,街頭的流光溢彩和車水馬龍,日漸增長的城市的高度,讓我們快要無所適從;這些還不是全部,連曾經在冬日最應該冷寂的溼地或者河畔,也變得不再安分,這不,曾經除了麻雀和冰冷的寒冰什麼也沒有的黃河岸邊,突然飛來了一大群各種各樣的鳥,不斷的翻飛著,嬉戲著,讓城市變得生機勃勃起來。
  • 河南省安陽市最冷門的八大著名景點
    安陽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的故鄉、周易的發源地、紅旗渠精神的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豫晉冀三省交界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是京津冀周邊協同發展區城市,是省委、省政府支持建設的重要區域中心城市。2018年重新確認為國家衛生城市。2019年11月15日,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 河南省有三個同名縣市,全部位於黃河以北!
    在我們河南省先先後後有8個同名的縣市。分別是安陽,新鄉,濮陽,商丘,信陽,許昌。南陽。開封。不過現在僅剩下安陽,新鄉,濮陽還是同一名稱的縣市。原縣級商丘市商丘縣合併然後分設睢陽區和梁園區。原縣級信陽市改為溮河區,信陽縣改為平橋區。
  • 泰伯公仲雍公從黃河來到長江,夫差公連接了長江與黃河
    邗溝開通兩年後,夫差在艾陵(山東萊蕪,距渤海約二百公裡)打敗了齊國。然後,夫差在宋國境內開鑿深溝,連接濟水和泗水、沂水,至此,長江與黃河就通過邗溝與深溝,連通起來。從此,夫差從吳國國都蘇州上船,經過江南運河到達長江,再經過邗溝到達淮河,經過泗水,再經過深溝,到達濟水,然後從濟水進入黃河。 泰伯仲雍的後裔,重回黃河!
  • 河南省河流水系有哪些
    (一)衛河 衛河是海河流域漳衛河水系的南支,北鄰漳河,發源於山西省陵川縣奪火鎮,流經河南省焦作、新鄉、鶴壁、安陽、濮陽等市,於河北省館陶縣徐萬倉與漳河匯流。新鄉合河鎮以上,史稱大沙河,以下稱衛河,歷史上統稱衛河。衛河全長394公裡,流域面積14970平方公裡,其中河南省境內河長287公裡,流域面積12791平方公裡。
  • 全長42.383公裡 濟洛西高速黃河特大橋順利合龍
    映象網訊(記者 徐孟國 實習生 吳思家 張倩倩 通訊員 莊廣文)7月26日,濟洛西高速黃河特大橋順利合龍,「飛跨」黃河兩岸,標誌著濟洛西高速公路項目主線全線貫通。濟洛西高速是溝通黃河南北兩岸濟源與洛陽兩城市的又一條重要通道,路線全長約42.383公裡。
  • 為什麼中國前十大城市,沒有一個在黃河沿線?我看到了黃河的致命性...
    這讓美國內部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單一市場,又讓美國大部分土地,能夠順暢接入世界經濟體系。全美前十大城市,幾乎都分布在這些水運航道之上。這個應該說沒有一點意外,城市的繁榮程度,與水運息息相關。航道越長,所能連接的腹地就越深,經濟帶越綿長。
  • 【往事安陽】安陽茶館
    可以說,茶館是人們生活中的一個「濃縮了的小社會」。 安陽人把茶館又叫茶社。隨著生活方式的現代化和多樣化,茶館今天無論在市區和鄉鎮都已不多見,但在幾十年前,茶館的輝煌時期安陽街頭巷尾、鄉村集鎮,隨時可見茶館,茶館在民國和解放初期人們生活和文化中扮演過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角色。
  • 黃河泥沙堵住淮河出海口,淮河怎麼入海?
    淮河,古稱淮水,是我國七大水系之一,發源於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桐柏山,流經河南、安徽、江蘇三省,全長約1000公裡。從源頭至信陽市淮濱縣洪河口以上為淮河上遊,長360公裡。洪河口以下至洪澤湖出口中渡為淮河中遊,長490公裡。中渡以下至三江營(江蘇揚州市江都區東南大江北岸)為淮河下遊,長150公裡。
  • 河南安陽:永和鎮東街村有座土匪樓,流氓、惡狗稱司令
    永和鎮位於河南省安陽縣東部,西距安陽市20公裡,地處洹河兩岸。明代為永和三裡(110戶編為1裡),屬河南彰德府安陽縣。(王建安 攝)清代為永和鎮,仍屬河南彰德府安陽縣。民國為永和集,屬河南省安陽縣第二區。 1947年,永和集改屬鄴縣(分安陽東部、臨漳漳河以南置,駐辛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