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記憶】《玉米面貼餅子》

2021-02-27 記憶中的往事

《玉米面貼餅子》

布衣閒人

        寒露已過,農村到了秋收的大忙季節,也就是新的玉米下來磨成面吃貼餅子的好時候了。小時候,玉米是我吃的最多又是記憶最深的食物,凡是與玉米相關的玉米面窩頭、玉米粥、玉米面貼餅子都是我眼中的美食。說來這一大愛好還是從小時候就養成的了,我家鄉主要盛產玉米、高粱和大豆。記憶中六七十年代人們的生活還是衣食不周,吃白面極少,過年時能上吃一頓是好人家,口糧主要是玉米,其中玉米面貼餅子是家家戶戶的家常便飯。

       那時,我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看母親做貼餅子。貼餅子的主要原料就是玉米面,再加上少量的豆面。母親先用開水把玉米面燙一下,然後加上豆面和一小團發酵的麵團,全部揉成一團,放在一邊,發酵一會兒,然後切成幾個麵團,用手拍成大餅的樣子。餅做好了,接下來就是放在鍋裡烙了。那時農村用的都是土灶、大鍋,先用從農田裡撿來的玉米秸稈之類的柴禾生火,我的任務就是往灶裡填柴禾。然後看著黃澄澄的餅出鍋,還沒等餅放涼就急急地揪一塊往嘴裡塞,最好吃的是糊嘎巴,又香又脆。母親說做貼餅子有兩個竅門,一是玉米面要用水燙一下,這樣吃的時候就不卡嗓子,二是不用擀麵杖擀餅,而是用手拍成餅,這樣烙出的餅很鬆軟。

        天放學回家,放下書包後第一件事就是拿上半個玉米面貼餅子,跑出家門找村裡的孩子們玩。從高中開始我就到距家步行二個小時的常勝公社去上學,開始住校,一周回一次家,看母親做貼餅子的機會越來越少了。每次回家,母親都算好時間,等我到家的時候就把一盤香噴噴的貼餅子擺在桌子上等我享用。後來,冬天太冷,兩周才能回一趟家。有一次進了家門,母親急急地問,「餓了吧,想吃什麼我這就給你做去」,我說,「是餓了,想吃貼餅子」。母親聽罷趕忙張羅著和面去了,照例我在一旁幫忙,點火填柴禾,一邊有一搭無一搭地跟母親說著話兒。貼餅出鍋了,我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來,不知不覺間吃掉了兩個大餅。抬頭看母親,卻發現她滿眼含淚。見我看著她,她一邊抹眼淚,一邊說,「看把你餓的,在學校吃不飽吧,給你錢少,讓你在學校吃不飽」,說著話兒,母親臉上的淚珠斷了線。

       不忍看母親的臉,我自顧埋著頭說,「沒,我在學校吃飽著呢,今天是路上時間長,餓了,好長時間沒吃著娘做的貼餅子了。」我語無倫次地解釋著,試圖給母親一個寬慰。現在想起來這些話是多麼的無力,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母親傾其全力支撐起一個家,對孩子沒有抱怨,還因為沒能給孩子足夠的「溫飽」而滿心愧疚、自責,這就是母親的心,母親的愛。黃澄澄的貼餅子、那一幕就這樣定格在我的記憶裡……(2016年8月下旬寫於老家科左後旗)

       記憶中的往事——通過回顧往事,交流情感經歷,分享人生感悟,展示生活優美,嚮往美好未來。講述真實情感事,傳遞人生正能量……本平臺不登廣告,原創文章不打賞!

長按二維碼,輕鬆關注

閱讀更多原創作品的請關注

「記憶中的往事」,

喜歡本文的請在頁尾點個

贊吧!

相關焦點

  • 玉米面脆餅子(電餅鐺版貼餅子)
    水滴愛吃玉米面,隔幾天就會烙幾個玉米餅子吃。喜歡貼餅子的人都知道大柴鍋貼出來的餅子好吃,其實,電餅鐺也很好用。
  • 【發現美食】貼餅子貼出一個年代的記憶
    它是貼餅子。貼餅子又叫「鍋貼」,是一種常見的地方主食,在北方地區廣為流傳。用玉米面或小米麵做成,貼在鍋的周圍烤熟的長圓形的厚餅。最早的貼餅子為實心麵餅,隨著時代發展,轉變成類似餡餅的一種主食。3.
  • 季節拾穗:故鄉紀事之玉米面餅子
    玉米面餅子 文/王常文人們的膳食結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改革開放的幾十年以來,變化尤為明顯。過去是一家人早中晚一日三餐主食的玉米面餅子,已經逐漸地被麵粉、大米等代替了。既使是在農家的飯桌子上,一日三餐都以玉米面大餅子做主食的人家也已經不多了。但是在若干種主食中,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玉米面的大餅子。
  • 【人間煙火 城市生機】玉米面大餅子——貼出金色年華與黑土情懷
    在寶清早市,有一家名為「雙的家正宗老式四合面大餅子」,成為眾多飲食地攤中的寵兒,備受青睞。【視頻】  伴隨著第一縷晨曦,熱鬧的早市喚醒了整個寶清,叫賣聲不絕於耳,人頭攢動,源源不斷的香味挑逗著人們的味蕾。
  • 玉米面餅子的做法
    玉米面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脂肪、維生素E、鉀、錳、鎂、硒、及豐富的胡蘿蔔素、B族維生素、鈣、鐵、銅、鋅等多種維生素及礦物元素。
  • 冬季美食:小黃魚貼餅子
    以前周末去北京周邊郊區玩,每次都會在農家院吃到充滿農家風味的小黃魚貼餅子。可謂是菜飯一鍋出,葷素搭配,粗糧養生,既美味又營養。大地鍋貼出來的餅子顏色金黃,外焦裡嫩,作為主食再好吃不過了。今年因為疫情的緣故很少出去玩,想吃小黃魚貼餅子只能自己動手了。小黃魚經過燉煮後香氣撲鼻,湯汁也更加鮮香,鍋邊的貼餅子沾上湯汁更加入味。
  • 東北玉米面大餅子
    以前做大餅子都是用很大的鍋,現在不可能有那個了,用家裡的平鍋煎出嘎後加些水,就像做鍋貼一樣,烙出來的大餅子也會有很香的嘎,兒子吃的時候問我和他爸,你們愛吃這嘎不,要是不愛吃的話都給我,我全包了,太香了,呵呵!就你知道香啊!不過兒子愛吃,我只好說,我不愛吃,太硬,你把嘎都吃了吧.兒子說不用的,是逗我玩呢,自己吃自己的,好吃的大家一起吃.
  • 特百惠玉米面餅子
    好多人反應不知道早餐吃什麼,吃什麼最好還簡單,我就突然想起小時候爺爺愛吃的玉米面餅子,嘗試做了很成功,某人吃第一口就說味道不錯,小時候的味兒,
  • 滿滿回憶的玉米面菜餅子,大餡薄皮底部金黃酥脆,快做起來吧
    回家用小蘿蔔纓,做一個玉米面菜餅子。只用了一半一塊錢的就夠了,別看今天的菜成本這麼低,但是做出的貼餅子特別的好吃。這種貼餅非常適合減肥的人吃,也屬於粗糧細作的那種。雖然玉米面有點粗糙,但是我們在餡料上加點工,這樣做出的貼餅子就非常的好吃啦。就沒有玉米面的粗糙感,和你做那個白面餡餅口感差不多,吃起來有時候感覺比餡餅還要好吃,孩子邊吃邊說太好吃了。
  • 老山東的舌尖記憶——玉米餅子
    食色性也,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飲食文化及飲食記憶,而泱泱中國,上下五千年幅員九百多萬平公裡,各地的美食可謂千姿百態、百花齊放!雖然對於饕餮盛宴、滿漢全席我們都心生嚮往垂涎欲滴,但也有一些簡單甚至於粗糙的美食,每一次提起我們都內心翻湧不能自已,多是美好也有辛酸,那就是融進我們生命記憶,記錄我們成長,告訴我們源自哪裡的家鄉菜。 今天,藉助於老轉村CHINA公社齊魯風味早餐的平臺,我們來聊一聊老山東心頭的家鄉風味。
  • 濃鬱香氣的鐵鍋燉黃魚貼餅子的做法,配上鬆軟的玉米餅,香味兒十足!
    我覺得貼餅子的精髓就是那個焦焦脆脆的部分,真是越嚼越香呀!小黃魚5條、粗玉米面300g、大蔥30g、姜20g、大蒜20g、幹辣椒2個、八角1個、無鋁泡打粉2g、澱粉5g、料酒20ml、鹽1g、花生油15ml、白糖7g、生抽10ml、老抽5ml、蠔油10g
  • 《遙遠的鄉愁》:小時候,最饞是媽媽貼在鍋邊的那圈香酥玉米餅子
    心海深處的記憶,逐漸釋放出來——在記憶裡,灶坑是美食的來源地,所有好吃的東西,都是從這裡做出來的。3最喜歡吃的,還是在鍋邊上貼的香酥的玉米餅子。艱難的歲月裡,基本上家家能吃上玉米窩頭就很不錯了。但大家還有個自我調節的辦法,就是在蒸窩頭的時候,在鍋邊上貼一圈的餅子。媽媽貼餅子的時候,我經常在旁邊看:媽媽將一團玉米面在手上揉一下,然後壓成一個圓餅子,之後將麵餅移到右手,看準了鍋邊上的位置猛地貼上去。「哧拉」一聲,餅子就貼在鍋邊上了。
  • 豆面玉米面餅子這樣做不幹不硬不散口,做法簡單,焦香美味又刮油
    這裡的醒發時間調節範圍很大,如果您喜歡吃鬆軟一點的,可以等麵團完全發酵起來再烙成玉米面餅子,這樣烙出來的餅子是外面焦香脆而裡面比較鬆軟的口感;若是時間緊張,可以不用等它發起來,稍微醒發一會兒酵母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使玉米面餅子變得鬆軟一些。6、電餅鐺刷油,預熱。
  • 鐵鍋燉大魚貼餅子,不能錯過的東北農家美食,肉質鮮美特別入味!
    我最愛吃的是鐵鍋燉大魚貼餅子!大家圍坐在柴火燒熱的大鍋四周,先把提前燉、醃過的大塊五花肉、雞塊放進大鐵鍋裡邊翻炒,然後倒入大骨燉出的高湯,開鍋之後放入東北特色的大魚,一塊大魚能有一塊板磚那麼大!我最愛吃的是最後貼到鍋旁的餅子,玉米面裡摻和了些白面,所以貼餅子會比單純玉米面餅子更鬆軟可口一些,卻仍然還帶著玉米香甜的味道。在沾了水的手掌心裡團揉,把餅子均勻地向外抻成餅狀,一個一個地把它們貼在熱鍋的壁沿上,用大鐵鍋的熱氣把它烤熟。餅子底兒烤得焦黃的,因為鍋裡的煮燉冒著熱氣,餅子表面一層又是水蒸氣蒸熟的,咬一口嘎吱嘎吱地響,嘴裡吃著有焦有嫩的。
  • 媽媽做了四十年的玉米面餅子方法,加點芹菜葉,減重刮油清理腸胃
    玉米面餅子是我爸最最喜歡的主食,沒有之一。用他的話說:他可以一天三頓吃餅子,給肉都不換。可能現在年輕人很少吃這種粗糧的,包括我和我弟弟,以前每次家裡烀餅子的時候,都要給我們兩個人熱好饅頭。但是人的口味會發生改變,不知道這種情況大家有沒有經歷過?以前一口不吃的玉米面餅子,後來也讓我時不時想吃。
  • 北方特色菜之鐵鍋燉魚貼鍋餅子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道北方特色菜-鐵鍋燉魚鐵鍋餅子,不過我的餅子可不是玉米面的,而是白面的,這樣給不愛吃粗糧的小夥伴也能有嘗到美味的機會!好了,下面就是製作方法。麵粉與酵母一同倒入盆內,拿筷子攪勻後加入溫水,邊加邊拿筷子攪拌,直至成絮狀(面要稍軟些,貼餅時容易貼到鍋壁),然後下手揉面,揉至麵團光滑後用保鮮膜封好或者用鍋蓋蓋好,醒發半天備用;魚去鱗去內臟,去腮後洗淨(最好讓店家給處理好),魚身切花刀備用;蔥切蔥花備用;姜切片備用;蒜拍碎備用。
  • 【有聲故事】難忘大餅子
    如今的日子好了,而每當我端起飯碗時,總會想起小時候媽媽做的大餅子。  大餅子是用苞米麵做的,往往在晚飯後,媽媽先用滾開的水將苞米麵燙了,然後將面盆放在炕頭用被子捂上。第二天打開盆蓋,一股酸酸的清香便會撲鼻而來,這時,媽媽就會在苞米麵裡放上一些面鹼搋一陣,然後摳出一塊用雙手來回倒著做成橢圓形,貼在水已翻開的鍋幫上。
  • 貼餅子燉海鮮,熱騰騰香噴噴!
    招牌醬燒鰈魚頭加貼餅子,關鍵是餅子可以蘸著湯汁吃,鮮鮮鮮掉牙有木有!魚肉軟嫩入味,直接夾上一個魚頭啃起來,太香了!!大鍋燉魚吃起來也是野味十足,就著好伴侶——貼餅子,飯爺一頓能吃倆!
  • 窩窩頭餅子,小時候的主食,承載著老一輩記憶的食物
    在當今的社會,吃上個窩窩頭很多人覺得新鮮,零零後可能只是在視頻上見過,作為一個八零後的我,窩窩頭是承載這我們這輩人的記憶,那種酸甜苦辣,那種生活深深的烙印在我們的心底,今天我就跟大家說說小時候吃的窩窩頭餅子。
  • 正宗東北純玉米貼餅子做法來啦!不加雞蛋,不加麵粉,家鄉的味道
    大家好我是老左,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正宗的東北純玉米貼餅子,香甜而不粗糙,吃上一口回味無窮,而且不需要加雞蛋和麵粉,純正的家鄉味,快來看看老左是怎麼做的吧!做法:1,首先大碗中加入250克的玉米面用500毫升的開水燙麵隨倒隨攪拌,燙過的玉米面口感更加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