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說到養孩子帶孩子,當父母的是操碎了心,大到孩子未來的人生規劃,小到孩子的生活瑣碎,沒有一樣不頭疼,遇上好帶的娃,父母還有個盼頭,要是自家娃天生自帶「惡魔」體質,父母怕是要天天懷疑人生了。
老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小」,可你知道嗎?寶寶出生好不好帶,其實在娘胎裡就有徵兆,別不相信!
寶媽吐槽自家娃的「熊行為」,卻不料親媽說:我早就看出來了
朋友小李家的孩子已經三歲了,整天橫翻豎鬧,小李和老公為此也很苦惱:該說也說了,該管也管了,可是自己家的孩子就是「不老實」。
而這種「熊孩子」表現,從小邊顯現了:
一歲多的時候,見到新鮮玩意兒就總是往地上扔,家裡根本不敢放玻璃製品,連碗都是塑料的,更別提什麼擺件家具。
後來小傢伙會走了,就開始喜歡爬高上低,一不留神就爬到危險的地方去了,小李整天擔驚受怕,不敢離開孩子半步,生怕一個不注意孩子就摔下來了。
後來好不容易送孩子上了幼兒園,以為可以喘口氣的小李,三天兩頭收到老師的告狀,不是扯了女孩子的頭髮,就是吃飯的時候跟人打鬧,結果甩了自己和別的小朋友一身菜湯。
面對這樣一個「小惡魔」,氣得小李向親媽哭訴,母親卻悠悠地說:「這兔崽子不好帶,你懷孕那會兒我就看出了,現在也怨不得孩子,都是娘胎裡帶出來的性格」
小李回想孕期,母親好像確實說過這樣的話:那時候剛懷上兒子,自從有了胎動就沒消停過,天天踢自己肚子,折騰得自己一天要吐八回,自己還抱怨說「這娃是來尋仇的嗎?怎麼一點都不懂心疼親媽啊!」
胎兒出生後好不好帶,在「娘胎」裡就能斷定一二,過來人說挺準的
很多懷孕的母親,都在寶寶未降生的時候,就對寶寶的未來有著諸多的猜測和暢享,比如寶寶的相貌,是像爸爸還是像媽媽;寶寶的性格愛好,是「靜如處子」還是「動如脫兔」。
孩子的相貌可以從父母長推測一二,性格方面也是如此,正如小李母親所說,從孕期反應看,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一、胎動早晚,越早越不老實
胎動較早的寶寶,在十六周左右就開始活動了,孕期媽媽會有小魚吐泡泡的胎動感覺,這類寶寶降生之後通常會比較好動、坐不住、好奇心較強。
而在二十周時才意識到胎動的寶媽們,大致就可以判斷自己的寶寶出生後,是個沉穩好靜的乖乖仔了。
二、胎動的頻繁程度
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就折騰個不停的,胎動時能夠讓媽媽感覺到明顯疼痛,孩子多半是陽光活潑又開朗的性格。頻繁胎動的寶寶出生後,脾氣暴躁易怒衝動的可能性也比較大,但這類寶寶通常十分富有正義感。
要是孕婦媽媽感覺寶寶在肚子裡特別安靜,胎動情況不多,這類型的寶寶相對比較懶,很喜歡對親近的人產生情感依賴,但是遇到事情卻是很有主見且不容易發脾氣。
寶寶的正常胎動次數應該介於三十到四十之間,多數情況出現在中午和晚上。
正常的胎動是寶寶生命力的象徵,它的出現就是向孕期媽媽,傳遞著寶寶健康的專屬信號。
準媽媽想提前培養寶寶的性格?從以下幾點入手,是可行的
1)控制好自身的情緒
懷孕期間儘可能地不出現過大的情緒波動,母體的情緒會直接影響到寶寶,如果避免不了出現了情緒起伏,也要儘快地調整自己的狀態,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2)主動跟肚子裡的寶寶交流
經常撫摸孕肚並且跟寶寶說話,可以嘗試著向寶寶描繪外面的世界,分享覺得快樂的事情,孕媽們一定要相信,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是可以直接體會到母親的溫柔的。
3)播放和聆聽旋律舒緩的音樂
調查表明:當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習慣了音樂的存在,降生後的寶寶難免有發脾氣時,媽媽使用音樂來穩定孩子情緒,是最有效的。
音樂是最能直接傳達情緒的表達方式,比話語更直接,更具有穿透力,正如搖籃曲可以哄嬰兒入睡一樣,經常用音樂為肚子裡的寶寶,營造一種悠揚平和的氛圍,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對寶寶起到安撫作用。
4)母體健康,寶寶安心
懷孕的母親方方面面,都直接影響著寶寶的健康,不管從生理角度還是心理角度,健康才是母親帶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許多人說生病的人通常不會有好心情,而母體一旦生病,會給孩子帶來相對負面的影響,在對孩子的培養中,母親懷孕時首先保重好自己就更是尤為重要的。
其實孩子的性格沒有好壞之分,無論是安靜也好,活潑也罷,都是父母的好孩子,無論孩子出生後是怎樣的性格,只要孩子平安降生,才是父母們的最大期盼。
面對「惡魔」寶寶,爸爸媽媽們也不需要太擔心,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將會經歷很多的性格演變期,隨著生長環境父母教育和孩子自我認知的逐漸改變,性格也不會是一成不變的。
討論話題:你家寶寶是不是「小惡魔」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大家分享您的觀點和看法
(文中配圖全部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