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生氣】
這樣的同胞,真不歡迎你們這時候回國!
環球網微信公號消息,連續幾天,國內多地的新增確診病例,基本都是輸入性病例。這讓國人還沒有來得及放鬆的神經又高度緊張起來。這是一個可能讓我們前功盡棄的風險。
國人在擔憂之餘,還對一些回國同胞的表現感到氣憤。
01
「我不喝開水,我要人權,我要喝礦泉水!」
16日,一段被隔離女子與警察發生爭執的視頻引發熱議。據網友爆料,這名女子是從義大利歸國的留學生,因對隔離點提供的白開水水質不滿,要求工作人員給她送礦泉水,同時試圖衝破隔離下樓取快遞。
視頻中,該女子大呼:三天沒有喝水了,快活不下去了!還指責隔離點不能「保障人權」。警察問清情況後,對其口頭警告說:這裡不是你家,不是給你來旅遊的。如果再發生這種事,將採取強制措施。
對此,有人表示,想喝礦泉水可以理解,沒疫情怎麼都好說。但特殊時期,提這樣的要求明顯增大了一線工作人員的壓力,大家還是要互相理解:
有網友則按捺不住憤怒,一針見血指出:說是要人權,實際是在要特權。
「隔離區不是賓館!工作人員冒著傳染的危險來工作。穿防護服半個小時然後出去給你買礦泉水取快遞跑腿?」
另外,還有一種擔心是,搞不好蹬鼻子上臉,今天要水,明天要奶茶,後天直接點火鍋了,最終的結局是「忙死」工作人員。
其實,類似的事情14日也發生過,地點同樣在上海浦東。
當時,一個名為「豌豆公主病的日常」的微博用戶,在網上抱怨說:她和朋友是從英、法等國回國的留學生,下飛機後「本著對自己、對他人負責、不將病毒傳播給祖國的原則,誠實地公布自己的暴露史和身體,請求檢查確認」。
可沒想到等了15小時沒拿到檢查結果,飯也沒得吃,「即將活活餓死」。
她還說,因為沒法吃飯打了110,要求警察到發熱門診「示範吃飯」,結果警察「不敢進來」。
鑑於「吃不上飯」,他們開始質問工作人員,並將這一過程錄成視頻,威脅要把視頻發到外網上。當然,視頻最終還是出現在了外網上,評論怎樣,相信刀妹不說,大家也能想像到……
「豌豆公主」的求助微博發出不久後,就引來大批質疑。
有網友翻出她之前的微博,發現在回國之前,她同行中就有四人出現了「咳嗽」等症狀;
而她所控訴的醫院「沒飯吃」也並不屬實。有醫護家屬說,醫院是提供了免費泡麵的。要說她是因為怕感染,不敢在發熱門診摘口罩吃飯的話,可她後來拍攝的視頻又是明顯的室外場景……
最可惡的是,她還搞「區別對待」,在法國十分體恤醫護人員,回國立馬趾高氣揚,動輒威脅對醫護人員「外網」伺候。
在不到3天的時間裡,還是同一個城市,接連出現了「豌豆公主」「礦泉水女」這樣的歸國留學生,不由讓人產生了一個疑問,現在回國的留學生難道都是這個樣子?
顯然並非如此。在國內抗疫初期,有不少留學生默默捐款捐物質;如今也有很多人為了不給國家添麻煩而選擇堅守在國外。
可如今,在這個海外新冠累計確診病例超過中國、外防輸入成為目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的特殊時期,「豌豆公主」和「礦泉水女」的行為實在讓人唏噓。
還有更讓人氣憤的。3月13日,北京市報告1例從美國輸入的確診病例黎某。黎某一家長期定居在美國麻薩諸塞州。黎某在美國時就出現了發熱等症狀,據她自己向國內媒體透露,曾在美國3次申請核酸檢測被拒絕。
實際情況是,她為了回國,撒了一個非常惡劣的謊言。據了解,她在美國已經被確診,她吃退燒藥登機,並不如實向乘務人員提供個人健康狀況及丈夫、兒子等同行人員情況,給同機人員造成傳染風險。
02
中國到今天還沒有發布斷航令或任何其他的禁令。就像一些網友的說法,祖國是親媽,不管你什麼時候回家,咱媽總會給你開門。
但現在畢竟是特殊時期,這個時候從國外回來的人,一定深刻領悟這一點。中國付出了那麼大的代價,才遏制住疫情傳播的勢頭,決不能因輸入性疫情而前功盡棄。每一個人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海外的同胞現在因為各種原因要回國,這都是可以理解的,也無可厚非。但一定要做到幾點,避免出現本文開頭的那幾種情況。
第一,就是絕不能瞞報自身的健康狀況。這非同小可。像黎某這種情況,就是對公共安全造成危害,所造成的社會經濟損失也是巨大的。後果相當相當嚴重。
第二,一定請理解和配合國內的防控措施。從海外回來的人,會有種種不適應。但在眼下這個緊要關頭,個人的一點不方便算得了什麼,還是先把「公主病」放到一邊。網絡上對於個別歸國留學生的不滿,也主要在於他們頤指氣使的態度和總想「例外」的語氣。
以「鄭州毒王」郭某鵬為例,有網友做過一個測算,鄭州一年的GDP大約1萬億人民幣,一個月大概800億,第三產業佔比超過50%,因為郭某鵬瞞報和確診造成的防控成本和經濟損失可能在10-100億之間。
這還只是鄭州市,在刀妹的老家汝州,一個離鄭州120公裡的小縣城,僅僅因為小區一住戶與郭某鵬乘坐同一列航班(該住戶表示並不是同一天),剛想要流動起來的商業和小區活動,又要再冰封幾天。
今天,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海關總署五部門聯合發文,對6類行為以妨害國境衛生檢疫罪定罪處罰。
也是在今天,北京順義公安分局以涉嫌妨害傳染病防治罪對黎某立案偵查。此前,鄭州郭某鵬、呼市的趙某和莎某等也已經被立案偵查。
此前,河北唐山、山東濟南、江西新餘、四川內江等地也都做出規定,刻意隱瞞旅行史的、不主動申報和隱瞞病情的將自行承擔治療費用。北京、上海等地明確了無醫保者原則上治療費用要自費,還將虛報信息隱瞞病情的人員納入信用體系,嚴重者會導致個人信用破產。
中國正面臨著防控境外輸入疫情的巨大壓力。據移民局的通報,已經對重點疫情國家地區有旅行史入境人員6.2萬餘名進行重點檢疫,通報給各地疫情聯防聯控機制110萬條人入境人員信息。
6.2萬這個數字背後,牽涉到千千萬萬基層工作人員為此投入巨大精力。刀妹在一個視頻中看到,一個歸國留學生回小區時,旁邊總共跟著6名社區工作人員。
按這個規模,全國現在有幾十萬名社區工作者正努力為這些歸國者提供服務。這其中難免也會有一些疏忽之處。這需要歸國者的體諒。
應該說,大多回國者並不存在這些問題。他們自覺隔離,如實上報,服從了防控安排。
03
根據2019年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中國留學生白皮書》,我國在美國有36萬留學生,在澳大利亞有19萬留學生,在加拿大有14萬留學生,在日本有10萬留學生,英國有9.5萬,除此之外,此次疫情較嚴重的韓國和德國,還分別有6.8萬和3.5萬。
也就是說,僅海外留學生,總數就超過60萬。
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數據顯示,自2010年每年出境務工人數幾乎保持在四五十萬以上,截至2017年12月累計出境務工人員已超過850萬人。
如此龐大的海外中國公民群體,撤僑只能是萬不得已的選擇。
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美國等國曾組織從武漢撤僑,但美國組織三次共撤回752人,日本組織5次共撤回828人,韓國3次共撤回841人。總體上來講,撤僑的規模都比較小。
此外,疫情不同於其他的災難,對撤僑的設備等也有更高的要求。實事求是地說,當今世界誰也沒有這個能力組織這麼大規模的特殊性撤僑。
對選擇在此時回國的人來說,整個旅途也意味著風險增加。因此,也有人說,當人群恐慌奔逃,最好不要讓自己身處洪流當中,踩踏比病毒更可怕!
一些大使館表示,目前對大多人來說,最佳的選擇還是留在當地,做好個人防護。一些家長也在權衡利弊之後,和孩子共同做出了留在當地的決定。
的確,祖國是親媽,不管你什麼時候回家,咱媽總會給你開門。但是,大家都是成年人,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尤其眼下正處非常時期,決不是可以撒嬌任性的時候。
【新產品】
韓國研發可水洗口罩:洗20次還能用 上市要等2個多月
韓媒報導截圖(SBS新聞)
海外網3月17日消息,據韓聯社報導,韓國科學技術院16日展示一款可水洗納米口罩,該口罩的過濾片,洗滌20次以上仍保持防護性能。不過最新消息稱,其投入商用至少還需要2個多月。
16日,韓國科學技術院教授金一鬥的團隊,展示了可替換過濾片的棉口罩,並稱2到3張過濾片,可以使用一個月以上。
韓國團隊展示可水洗口罩(韓聯社)
根據報導,該口罩的過濾片,用新材料製成,進行20次以上的肥皂洗滌和3個小時以上的浸泡後,過濾性能仍可達到洗滌前94%的水平。摺疊4000次以上後,防護效果仍高於KF80標準口罩。
6日,首爾市民在藥店排隊買口罩。(紐西斯通訊社)
該口罩一經公布,立即引發輿論關注。不過,韓國食品醫藥品安全處17日表示,這款口罩完成準藥品安全有效性審查,需耗時70天,雖然新冠疫情爆發後醫用口罩獲準生產所需的時間大幅縮短,但新發明新品含有國內生產準藥品中尚無應用先例材料的產品,必須接受相關審查。
【煲雞湯】
「差不多」疊加起來,就會差很多
Part 1
去年,表妹第三次參加高級茶藝師考試再一次落敗。
因為我在表妹眼裡算是個「懂行」的人,所以她請我幫忙看看哪裡做得不夠好。她一邊泡茶一邊發著牢騷,對自己的落選很不服氣。
茶盞裡放的是金駿眉,這款茶嫩,最好用文火煮開的85度到90度的水衝泡。
壺底出現的水泡由小變大,水面也呈現出要跳動的狀態,泡泡離開壺底的時候,表妹拿起水壺,懸壺高衝,動作行雲流水。
斟茶時,一滴茶湯滴落在桌面上,表妹看了一眼沒處理,直接遞茶給我。
水泡剛離開壺底時一般是將近80度的水溫,水面尚未踴躍地跳動,這樣的水溫激蕩不出金駿眉的最佳風味。
我問表妹,為什麼不等到85度以上的時候再取水,表妹不以為然:「差個三五度沒什麼的。」
我指出表妹斟茶時斷水手法不利落,有茶湯滴落在桌面上,表妹也說那也是無需關注的小事,考試時她自然嚴謹認真。
喝茶有很強的儀式感,茶藝也有嚴格的標準。她可能沒有意識到,正是平時泡茶習慣性地忽略細節,不嚴格要求自己,才會讓她在考試的緊要關頭小錯頻出,成績不理想。
《論語》裡有句話說:「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
對自己要求低了,結果自然不會太好。
Part 2
我曾經也是一個馬馬虎虎的人,做事不認真,還安慰自己,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有一年我負責公司一個收購茶山的項目,談判很艱難。花了四個多月時間,也沒有什麼大的進展,總公司便派了一位年長的同事協助我工作。
同事話不多,但是手中掌握的各項數據都非常詳實,每一步推演都用數據說話,從評估市場趨勢,到建立複雜的資產組合模型,看著他整理出來的六十多張分析圖,我十分汗顏。
平時自己做事不踏實,細微處得過且過,到了關鍵時刻 ,那些小細節都成了我的絆腳石。
在同事的幫助下,我們重新確定了收購價格,比老闆預想的價格還要低,又經過四輪艱苦的談判,成功地收購了茶山。
跟這位同事合作時,最大的感慨就是:只有高標準,才會促使自己去追求更好的結果。
和他搭班工作的日子並不長,可是,從他身上我學到了受益終生的東西。做大事的人,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可能影響目標的小細節。所謂不拘小節,只不過是不計較與目標不相關的瑣事罷了。
關注每一個細節不一定出好結果,但是,好結果一定是嚴格要求下的產物。
一個人最大的失敗,不是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而是從不嚴格要求自己。
Part 3
「差不多就行」是一種普遍的心態。眼下的「差不多」,或許影響不大,但一次又一次的「差不多」疊加起來,結果必定是差很多。
想要「出類拔萃」,就離不開一次又一次的「吹毛求疵」。
女兒的班主任是市級學科帶頭人,非常注重孩子們的學習習慣。她給學生們制定了嚴格的作業自檢方法和順序,孩子們認真照順序執行,作業中就不會出現因為粗心大意看錯題,漏做題的現象。
她常對女兒說,好的習慣在於平時嚴格養成,差一點都不行,平時馬馬虎虎的人,不可能在考試時就變細緻的。
聽女兒跟我轉述這番話時,我挺感慨的。
其實,成年人的世界,又何嘗不是更大的考場呢?
生活處處是考試,許多試卷答錯了都沒有補考的機會。要給自己的人生交上滿意的答卷,就得在大處著眼的同時也從小處著手,來不得半點含糊。
沒有哪種讓人羨慕的生活,是靠「差不多」的奮鬥湊合出來的。嚴謹的態度,才能成就精緻的人生。
大事始於細,難事起於易。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成功路上關鍵節點。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都是我們成長路上很重要的事。
所以,請認真對待你人生中的每一道考題。也請相信,精益求精,才是通往巔峰的唯一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