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買鞋子最重要的是什麼?
是好看嗎?
如果足夠好看,是不是可以捨棄腳的舒適程度?
是實惠嗎?
是不是看到一雙還不錯的鞋子在打折,就可以毫不猶豫的買下?
現在讓我們假設一個場景:
穿36碼鞋子的你,在逛街的時候看到一雙很好看的鞋子,恰巧它還在打折。但是老闆告訴你,實在賣的太緊俏,現在只剩一雙35碼和一雙37碼了,你會選擇買哪雙呢?
曾經給很多人做過這項選擇題,而她們的選擇又和自己的感情生活何其相似。在這裡舉兩個不同的實例,曉夏和慧慧。看看她們當中是否有你的影子?
02
曉夏做的選擇是買35碼的那雙,她覺得鞋子普遍都可以「撐一撐」,只要穿的久了自然就合腳了。
給後腳跟貼上創可貼,為鞋子內層抹上凡士林,稍微擠一擠,腳就穿進去了。剛開始的時候還好,那點疼痛對於女人來說完全不算什麼。
只是一個星期過去了,滿腳的水泡,這種痛已經讓你開始咬牙切齒。只是想著這雙漂亮鞋子只要50塊錢,也還能熬過去。
直到10天後,腳上的水泡不知道何時被磨破了。待你回到家脫下鞋子的時候,才突然發現殷紅的鮮血早就把絲襪和你的皮肉粘連在了一起。
狠心地想把絲襪從皮膚上撕離,卻被錐心的疼痛壓的不敢繼續下手。這樣的情況和曉夏的婚姻又是如此雷同。
曉夏在23歲的時候勉強結婚了。為什麼要說是勉強呢?因為這個男人被她的父母滿意,被街坊四鄰誇讚,卻唯獨她自己提不起興趣。但心下想著:結婚嘛,找個對自己好的人就行了,感情可以慢慢培養。
結婚已經5年,孩子都3歲了,曉夏每天的念頭卻只有:「日子雖好,卻為什麼始終不快樂呢?」
03
外向的慧慧毫不猶豫的選擇了37碼,她可不要委屈自己的腳去做低配的選擇。鞋子太大,穿雙襪子,再來張鞋墊不就好了。
雖然還是不太跟腳,但總體還是舒服的。把鞋子穿到眾人面前炫耀,大家都誇:「這鞋子真襯你!」
時間久了,鞋子竟也越撐越大,只好不斷的往裡面塞點棉花做填充。直到某個下雨天,著急趕公交的你,一個大跨步就衝了上去。
車門關上,你大喊著讓司機停車,只是並沒有人理睬你。原來那雙不跟腳的鞋子,從你的腳上滑落,丟在了站臺前的積水中。
正如慧慧一向的觀點那樣:嫁人就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所以一定要找個「高配」男人——既要體貼女人,又要經濟情況很好。
所以慧慧總是很精心的打扮自己,把大部分錢都用在買化妝品上。這樣剛開始還能吸引優質男人的目光,只是相處久了就會被甩,他們嫌棄慧慧素顏不好看,還沒有獨立經濟能力。
04
男女相處,無論是婚前還是婚後,就像買鞋子一樣。重要的不是好看,也不是實惠,而是「舒適」。
好不好看,只是穿給外人看的,合不合適,只有自己的腳才知道。
很多時候,我們迫於家庭的壓力,或者世俗的觀念,而過著強求的感情生活。你以為:只要他對我好就行了。從而忽略了自身的感受,最終把自己逼得越來越難受。
有句話講的很好:「一個人生活,並不孤獨。但跟著那個讓你覺得孤獨的人生活,才是不幸。」請把:我自己喜不喜歡他,放在擇偶的首要位置,畢竟後面的人生都是你兩來過的。
當然,也別強求「優質男」。從自己的水平出發,尋找到合適的那個人,才能過得幸福。
否則總扮演著討好他的角色,生怕一點本性的暴露,就引起他的反感,從而被他甩了,這樣的人生過得太膽戰心驚。
要記住,腳永遠比鞋重要,「合適」永遠是買鞋的第一衡量標準。
而聰明的女人,自然也懂得把這條規則運用到感情生活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