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興源創、睿創微納,見證了註冊制的歷史性時刻。從提交註冊到同意註冊,兩家公司的榮耀之路僅用時一個工作日!
注意,這兩家公司,並非首批提交註冊的企業!這再一次驗證了,在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註冊制改革下,從核准制到註冊制,真正把選擇權交給了市場。在註冊制框架下,程序比排序更加重要!
科創板申請註冊企業最新狀態:
華興源創、睿創微納何以脫穎而出?它們的科創屬性和成色,以及整個「應試過程」有何亮點?回溯兩家公司走過的科創板IPO之路,或許對後來者有著借鑑意義。
兩家公司搶先!
伴隨科創板正式開板,首個註冊結果昨日晚間出爐。6月14日晚間,證監會同意華興源創、睿創微納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2家公司有望成為首批登陸科創板的上市公司。
證監會表示,上述企業及其承銷商將分別與上海證券交易所協商確定發行日程,並陸續刊登招股文件。
註冊程序關注啥?
這一註冊結果有點出乎市場預料。因為,2家獲準註冊的公司並非首批過會並提交註冊的3家(微芯生物、安集科技、天準科技),而是6月13日第二批提交註冊的3家公司中的2家——華興源創、睿創微納。令人驚嘆的是,從提交註冊到同意註冊,僅僅歷時一個工作日!
敲黑板!那麼,註冊程序主要關注什麼?註冊結果為何打破了常規的時間排序節奏?
發行註冊主要關注交易所發行上市審核內容有無遺漏,審核程序是否符合規定,以及發行人在發行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的重大方面是否符合相關規定。證監會認為存在需要進一步說明或者落實事項的,可以要求交易所進一步問詢。
根據相關規定,證監會認為交易所對影響發行條件的重大事項未予關注或者交易所的審核意見依據明顯不充分的,可以退回交易所補充審核。交易所補充審核後,同意發行人股票公開發行並上市的,重新向中國證監會報送審核意見及相關資料。
證監會在20個工作日內對發行人的註冊申請作出同意註冊或者不予註冊的決定。中國證監會同意註冊的決定自作出之日起1年內有效,發行人應當在註冊決定有效期內發行股票,發行時點由發行人自主選擇。
分別歸屬高端裝備和晶片行業
看到註冊結果,有投行人士的第一反應是,「這2家公司可能在合規性上做的更好。註冊過程再次體現了,排序並不是關鍵,註冊制的選擇權交給市場。」
整體來看,兩家公司均是通過「三試」的考生。從受理到同意註冊,華興源創和睿創微納分別歷時78天和83天。
快速「複習」一下兩家公司走過的「應試」之路。
1、華興源創
華興源創是一名高端裝備領域的「考生」。公司是國內領先的檢測設備與整線檢測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從事平板顯示及集成電路的檢測設備研發、生產和銷售。
「全球平板顯示產業的發展,尤其是產業向中國轉移,成就了華興源創的快速發展。」一位平板顯示產業人士表示。
據披露,華興源創的主要產品應用於國內外知名的平板或模組廠商以及消費電子終端品牌商,客戶主要包括蘋果、三星、LG、夏普、京東方、JDI等行業內知名廠商。公司2016年至2018年營業收入分別為5.16億元、13.7億元及10.05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8億元、2.1億元及2.43億元。
在天風證券看來,在LCD(液晶顯示)產能持續向中國轉移的大背景下,作為稀缺的柔性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關鍵檢測設備商,華興源創趕上了國產OLED產線投資大潮。
研究機構IHS預計,到2022年,全球OLED出貨將超過9億片,營業收入達到421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18%。其中,柔性AMOLED(主動式有源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佔比將顯著提升,預計到2020年達到3.357億片,佔AMOLED面板總出貨量的52%。
本次公司擬募集資金10.09億元,選擇了第一套上市標準。華泰聯合為公司保薦機構。
2、睿創微納
來自山東的睿創微納是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的「高材生」。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非製冷紅外熱成像與MEMS傳感技術開發的集成電路晶片企業,致力於專用集成電路、MEMS 傳感器及紅外成像產品的設計與製造。
紅外產業的技術門檻究竟有多高?睿創微納披露,到目前為止,全球也僅有美國、法國、以色列和中國等少數國家掌握非製冷紅外晶片設計技術,而且國外主要供應商對我國存在一定的出口限制,目前國內掌握核心技術的廠家主要就是高德紅外、大立科技以及睿創微納等極少數公司。
高技術含量,對應高毛利。據披露,2016年至2018年,睿創微納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67.31%、66.61%和60.07%。技術上的突破,帶來了業績的高成長。據招股說明書,2016年至2018年,睿創微納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025萬元、1.56億元和3.84億元;公司淨利潤分別為972萬元、6435萬元和1.25億元。
本次公司擬募集資金4.5億元,選用第一套上市標準。中信證券為公司保薦機構。
後續步入發行定價環節
華興源創、睿創微納2家公司率先走完了從受理、審核、審議、註冊的流程,後續將進入發行定價環節。這也意味著,科創板首批企業掛牌在即。
對於科創板後續進程,上交所理事長黃紅元近日表示:「企業通過證監會註冊之後就進入路演和發行運行階段。預計在未來兩個月之內我們將看到首批企業在科創板上市交易。」
隨著這兩家企業首發通過註冊,市場的聚光燈將轉移到投資者更為關切的發行定價環節。
值得關注的是,發行定價也是本次資本市場改革的關鍵制度創新之一。據了解,在發行定價層面,科創板建立了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體的市場化詢價、定價及配售機制,充分發揮機構投資者的投研優勢和專業定價能力。
有資深資本市場研究人士表示,引入這一機制旨在緩解以散戶為主的市場出現的「三高」問題,即高發行價、高發行市盈率、高募集資金,避免新股上市初期出現一邊倒的短期炒作。這樣的市場化詢價、定價和配售機制,將推動形成股票「按質論價、優質優價、劣質劣價」的合理定價格局。在其看來,首批企業定價對後續企業定價以及二級市場都會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
「IPO只是企業進入證券市場的一個入口,後續的發行、上市、交易,以及上市公司如何藉助資本市場平臺進行良性發展,給投資者以回報,才是更重要、更長遠的事。」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表示。
註冊制首批名單出爐,標誌著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改革邁出關鍵性一步,資本市場將正式進入註冊制新時代。
下一步,證監會將會同市場有關各方,紮實細緻深入地做好上市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推動科創板平穩開市、穩健運行。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責任編輯:DF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