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跨入註冊制!「後發先至」折射科創板什麼信號?

2021-01-14 東方財富網

  華興源創、睿創微納,見證了註冊制的歷史性時刻。從提交註冊到同意註冊,兩家公司的榮耀之路僅用時一個工作日!

  注意,這兩家公司,並非首批提交註冊的企業!這再一次驗證了,在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註冊制改革下,從核准制到註冊制,真正把選擇權交給了市場。在註冊制框架下,程序比排序更加重要!

  科創板申請註冊企業最新狀態:

  華興源創、睿創微納何以脫穎而出?它們的科創屬性和成色,以及整個「應試過程」有何亮點?回溯兩家公司走過的科創板IPO之路,或許對後來者有著借鑑意義。

  兩家公司搶先!

  伴隨科創板正式開板,首個註冊結果昨日晚間出爐。6月14日晚間,證監會同意華興源創、睿創微納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2家公司有望成為首批登陸科創板的上市公司。

  證監會表示,上述企業及其承銷商將分別與上海證券交易所協商確定發行日程,並陸續刊登招股文件。

  註冊程序關注啥?

  這一註冊結果有點出乎市場預料。因為,2家獲準註冊的公司並非首批過會並提交註冊的3家(微芯生物、安集科技、天準科技),而是6月13日第二批提交註冊的3家公司中的2家——華興源創、睿創微納。令人驚嘆的是,從提交註冊到同意註冊,僅僅歷時一個工作日!

  敲黑板!那麼,註冊程序主要關注什麼?註冊結果為何打破了常規的時間排序節奏?

  發行註冊主要關注交易所發行上市審核內容有無遺漏,審核程序是否符合規定,以及發行人在發行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的重大方面是否符合相關規定。證監會認為存在需要進一步說明或者落實事項的,可以要求交易所進一步問詢。

  根據相關規定,證監會認為交易所對影響發行條件的重大事項未予關注或者交易所的審核意見依據明顯不充分的,可以退回交易所補充審核。交易所補充審核後,同意發行人股票公開發行並上市的,重新向中國證監會報送審核意見及相關資料。

  證監會在20個工作日內對發行人的註冊申請作出同意註冊或者不予註冊的決定。中國證監會同意註冊的決定自作出之日起1年內有效,發行人應當在註冊決定有效期內發行股票,發行時點由發行人自主選擇。

  分別歸屬高端裝備和晶片行業

  看到註冊結果,有投行人士的第一反應是,「這2家公司可能在合規性上做的更好。註冊過程再次體現了,排序並不是關鍵,註冊制的選擇權交給市場。」

  整體來看,兩家公司均是通過「三試」的考生。從受理到同意註冊,華興源創和睿創微納分別歷時78天和83天。

  快速「複習」一下兩家公司走過的「應試」之路。

  1、華興源創

  華興源創是一名高端裝備領域的「考生」。公司是國內領先的檢測設備與整線檢測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從事平板顯示及集成電路的檢測設備研發、生產和銷售。

  「全球平板顯示產業的發展,尤其是產業向中國轉移,成就了華興源創的快速發展。」一位平板顯示產業人士表示。

  據披露,華興源創的主要產品應用於國內外知名的平板或模組廠商以及消費電子終端品牌商,客戶主要包括蘋果、三星、LG、夏普、京東方、JDI等行業內知名廠商。公司2016年至2018年營業收入分別為5.16億元、13.7億元及10.05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8億元、2.1億元及2.43億元。

  在天風證券看來,在LCD(液晶顯示)產能持續向中國轉移的大背景下,作為稀缺的柔性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關鍵檢測設備商,華興源創趕上了國產OLED產線投資大潮。

  研究機構IHS預計,到2022年,全球OLED出貨將超過9億片,營業收入達到421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18%。其中,柔性AMOLED(主動式有源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佔比將顯著提升,預計到2020年達到3.357億片,佔AMOLED面板總出貨量的52%。

  本次公司擬募集資金10.09億元,選擇了第一套上市標準。華泰聯合為公司保薦機構。

  2、睿創微納

  來自山東的睿創微納是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的「高材生」。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非製冷紅外熱成像與MEMS傳感技術開發的集成電路晶片企業,致力於專用集成電路、MEMS 傳感器及紅外成像產品的設計與製造。

  紅外產業的技術門檻究竟有多高?睿創微納披露,到目前為止,全球也僅有美國、法國、以色列和中國等少數國家掌握非製冷紅外晶片設計技術,而且國外主要供應商對我國存在一定的出口限制,目前國內掌握核心技術的廠家主要就是高德紅外、大立科技以及睿創微納等極少數公司。

  高技術含量,對應高毛利。據披露,2016年至2018年,睿創微納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67.31%、66.61%和60.07%。技術上的突破,帶來了業績的高成長。據招股說明書,2016年至2018年,睿創微納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025萬元、1.56億元和3.84億元;公司淨利潤分別為972萬元、6435萬元和1.25億元。

  本次公司擬募集資金4.5億元,選用第一套上市標準。中信證券為公司保薦機構。

  後續步入發行定價環節

  華興源創、睿創微納2家公司率先走完了從受理、審核、審議、註冊的流程,後續將進入發行定價環節。這也意味著,科創板首批企業掛牌在即。

  對於科創板後續進程,上交所理事長黃紅元近日表示:「企業通過證監會註冊之後就進入路演和發行運行階段。預計在未來兩個月之內我們將看到首批企業在科創板上市交易。」

  隨著這兩家企業首發通過註冊,市場的聚光燈將轉移到投資者更為關切的發行定價環節。

  值得關注的是,發行定價也是本次資本市場改革的關鍵制度創新之一。據了解,在發行定價層面,科創板建立了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體的市場化詢價、定價及配售機制,充分發揮機構投資者的投研優勢和專業定價能力。

  有資深資本市場研究人士表示,引入這一機制旨在緩解以散戶為主的市場出現的「三高」問題,即高發行價、高發行市盈率、高募集資金,避免新股上市初期出現一邊倒的短期炒作。這樣的市場化詢價、定價和配售機制,將推動形成股票「按質論價、優質優價、劣質劣價」的合理定價格局。在其看來,首批企業定價對後續企業定價以及二級市場都會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

  「IPO只是企業進入證券市場的一個入口,後續的發行、上市、交易,以及上市公司如何藉助資本市場平臺進行良性發展,給投資者以回報,才是更重要、更長遠的事。」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表示。

  註冊制首批名單出爐,標誌著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改革邁出關鍵性一步,資本市場將正式進入註冊制新時代。

  下一步,證監會將會同市場有關各方,紮實細緻深入地做好上市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推動科創板平穩開市、穩健運行。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責任編輯:DF010)

相關焦點

  • 充分利用註冊制提高間接融資比重
    據證監會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黃運成介紹,10月31日,國務院金融委召開專題會議提出要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在此之前,股票發行註冊制已先後在科創板和創業板施行。 黃運成從我國上市公司的發展角度來說明註冊制的影響:最初,我國對股票發行先後實行額度管理制和指標管理制,從1990年到2000年,上市公司總數突破1000家;從2000年到2010年,先後實行通道制和保薦制,上市公司總數突破2000家,用時10年;至2016年突破3000家,用時6年;至2020年10月20日,突破4000家,用時僅4年。
  • 國泰君安證券:創業板註冊制平穩落地 「墨菲定律」不靈了?
    8月24日,創業板註冊制時代正式開啟,註冊制首批18家企業鳴鐘上市。截至當日收盤,18隻新股全線大漲,10隻新股漲幅超100%,平均漲幅達212%。其中,康泰醫學直接實現了「一天十倍」的壯舉,收漲1061%,且盤中一度上漲30倍,理論上中一籤日內最高盈利約15萬元,持有至收盤盈利也超過5萬元。18隻新股的「奇蹟」第二日繼續上演。康泰醫學再次令市場瞠目,第二日在低開33.89%的情況下,再度大幅拉升,盤中觸發二次臨停,收盤漲近18%。
  • 科創板再融資規則落地,審核效率進一步提升
    7月3日,證監會發布《科創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註冊管理辦法(試行)》,同時,上交所發布了科創板再融資相關規則,發布《上市審核規則》、《承銷實施細則》及《上市審核問答》對科創板再融資的審核標準、審核程序和發行承銷環節的業務要求作出規定。
  • 「三問」科創板審核 透視註冊制初心
    以信息披露為核心,不斷考驗註冊制的初心;陽光化的審核,持續滋養註冊制的骨血;當科創板審核完成從「0到1」的蛻變,註冊制的面孔已愈發清晰。叩問註冊制的初心,實際上就是要回答3個問題:審不審,審什麼,怎麼審。這3個問題的答案,將為中國式註冊制提供基礎腳本和長期路徑。審不審?審。公開發行上市是有條件的,所以必須要審。
  • 科創板第一單!又是華興源創!
    科創板再次迎來標誌性事件華興源創又登頂第一5月25日晚蘇州華興源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則公告再次引起資本市場的強烈關注公告披露其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項目獲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審核中心通過由此成為科創板說起華興源創大家都很熟悉了如今,ta是再添第一的光環2019年7月22日,在科創板首批上市25家公司中,華興源創率先走完審議、註冊等流程,首家啟動IPO,被稱之為「科創板第一股」。
  • 黃付生: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望提升新興產業估值
    此舉對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意味著什麼?又會對市場產生怎樣深遠的影響?針對這一影響中國資本市場未來的重要事件,新浪財經發起徵文活動,廣泛徵集市場各界人士聲音,為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鼓與呼。29日深交所聯合中國結算深圳分公司發布《關於做好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技術準備的通知》,要求各會員及相關單位根據要求於2020年6月30日前完成相關技術準備,深交所將聯合中國結算深圳分公司擇機組織仿真測試和全網測試,參考科創板系統調試後時隔1個季度正式上市的節奏來看,預計首批創業板註冊制公司或於今年10月上市。
  • 註冊制實行後,老股民應該注意什麼?
    來源:不執著財經最近這幾天,在A股市場上最熱門的話題,就是註冊制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先是科創板打頭陣,後面是創業板開始實行,再接下去可就是要在A股市場上要全面推進了。在此之前,A股一直執行的是核准制,現在要推行註冊制了,A股市場馬上就會發生很多變化,主要是炒股風險和理念需要改變和適應。那麼,註冊制實行以後,老股民應該注意些什麼呢?第一,在實行註冊制後,重點是將事前的審核,改成為了事中、事後的監管。所以,註冊制實行以後,將會有大量符合上市條件的新股上市。而這些股票往往又是良莠不齊,這就需要老股民有一雙慧眼識珠。
  • 科創板日報:上市企業擴容至200家華大基因兄弟公司「報考」科創板
    今日科創板日報主要內容有:科創50指數跌0.53%,尚未盈利醫藥股跌幅居前;33家科創板公司提前預告2020年業績;科創板企業擴容至200家,總市值規模近3.2萬億元;華大基因兄弟公司「報考」科創板;亞洲矽業開啟科創板上市之路,擬募資15億元擴大多晶矽產能。
  • 創業板註冊制不要重蹈「三高」覆轍
    本該成為創業板重整旗鼓發動機的註冊制,剛一開始似乎就又回到了創業板初期那副泡沫發生器的模樣了。註冊制下的創業板莫要重回「三高」老路十年前,中國資本市場最有活力的板塊非創業板莫屬,雖然創業板當時因種種原因沒有實行註冊制改革,但打造中國納斯達克的期望和科技型上市公司集中營的形象仍使其輕而易舉地打破了23倍市盈率紅線的限制。
  • 熱點透視丨擁抱註冊制 讓「資本+科技」的融合更進一步
    「科創板和創業板已成為中國科技企業快速發展的助推劑。」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卞永祖對本報記者表示,一方面,註冊制的實施,可以讓科技企業以相對低的成本快捷地從資本市場獲得融資。「企業如果去境外上市,需要遵循境外的法律法規、會計制度等要求,無形之中增加了管理成本,而在科創板和創業板上市,則會節約一大筆費用,減輕企業負擔。」卞永祖說。
  • 創業板註冊制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黃利飛 通訊員 賀正鑫 6月28日晚,深交所公布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的第四批獲受理企業,包括湘企安克創新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26家企業,申請創業板IPO獲受理。 創業板註冊制漸行漸近,湘企「備戰」情況如何?
  • 創業板註冊制通俗解釋 一文看懂創業板註冊制
    經過近4個月的努力,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各項工作準備已就緒。8月24日,創業板註冊制首批首發企業將上市交易。今日,證監會有關負責人就近期市場關心問題,深交所就創業板註冊制審核、發行、上市、交易等問題作出了回應。
  • 同樣是註冊制股票 差距咋就那麼大呢?
    周二滬深股市弱勢反彈,但註冊制股票卻發生了戲劇性分化的一幕。上海市場的科創板全天大幅走高,具有一定代表意義的「科創50指數」漲幅高達3.81%,為近2個月來的單日漲幅之最。反觀深圳市場的創業板註冊制新股,卻高開低走,「深註冊制指數」隨著尾市的一波放量跳水而下跌了1.85%。
  • 科創板改革瞄準註冊制
    記者從海澱區委宣傳部獲悉,2019年,海澱區緊抓科創板改革契機,創造性地構建並運用服務保障企業上市工作機制,按照「戰時」工作要求,全天候為駐區企業協調解決上市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及時提供企業上市服務,最終取得了新增上市公司數量(22家)、境內A股上市公司數量(145家)、科創板受理企業數量(19家)、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6家)四大指標均拔得全國地級市(區)頭籌的優異成績。
  • 註冊制改革推動中國創新創業企業發展
    在廣州舉行的國際金融論壇上,與會專家指出,註冊制改革推動創新創業企業發展,為其提供了直接融資支持。  深圳證券交易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在註冊制下已有41家新上市公司登陸創業板。今年第三季度,這41家公司淨利潤為1.44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76.17%,遠超市場平均水平。
  • ...搶先看:註冊制改革下網下打新紅利仍將延續,明年三個核心變量...
    隨著科創板和創業板註冊制的實施,今年以來打新市場也出現了兩個新的顯著變化。首先,由於註冊制板塊打新可觀的收益率,參與網下打新的投資者同時攀升,單只個股的獲配金額有一定程度的下滑;其次,新股的稀缺性有所下降,新股基本面的差異導致上市後漲幅出現二八分化。
  • IPO變奏:註冊制迎考 質地參差不齊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IPO變奏,註冊制迎考市場化上市,但零容忍不變。註冊制下IPO企業的「註冊周期」正在延長。以創業板為例,從試點之初最短耗時6天,到11月平均耗時已延長至55天。而進入12月以來,僅有3家企業註冊成功,平均耗時超過70天。
  • 華泰聯合證券江禹:註冊制時代,創新企業如何把握上市發展之路
    近日,在高榕資本榕匯聯合清華五道口全球創業領袖項目舉辦的資本戰略系列沙龍上,華泰聯合證券黨委書記、董事長江禹,基於國內外資本市場對比、多家科創板與創業板上市實操案例和新經濟行業洞察,就《註冊制時代,創新企業如何把握上市發展之路》展開主題分享。
  • 2021年打新攻略搶先看:註冊制改革下網下打新紅利仍將延續,明年三...
    隨著科創板和創業板註冊制的實施,今年以來打新市場也出現了兩個新的顯著變化。首先,由於註冊制板塊打新可觀的收益率,參與網下打新的投資者同時攀升,單只個股的獲配金額有一定程度的下滑;其次,新股的稀缺性有所下降,新股基本面的差異導致上市後漲幅出現二八分化。
  • 全面註冊制或全國兩會後開啟
    【深圳商報/讀創訊】(記者 陳燕青)在科創板和創業板相繼實施註冊制後,全市場推行註冊制的條件逐步具備。有消息稱,今年全國兩會後或全面推行註冊制。  日前,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座談會上表示,要聚焦「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等核心任務,以註冊制和退市制度改革為重要抓手,加強基礎制度建設。  受創業板註冊制等影響,去年A股IPO融資規模較2019年有所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