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9月鄧爺爺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時過境遷,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能與科技並駕齊驅的還有資本。過去10年中國經濟市場呈現的空前繁榮,很大程度正來自於資本的力量和意志,但是也給移動出行行業帶來了誤區。在網約車剛出現的時候,部分出行平臺積累了大量的資本,為了能夠達到迅速佔領市場,積累用戶的目的,它們不惜採用燒錢、持續虧損的方式。雖然很多時候,強大的資本能夠佔據強大的話語權,但是利弊皆有:前者無需贅言,風口時代的一地雞毛則是後者的致命寓言。而嘀嗒出行不靠「燒錢」就發展為順風車市佔率第一,網約計程車行業第二的移動出行平臺,成績斐然,給眾多靠資本積累市場和用戶的出行企業上了很好的一課。嘀嗒出行還獨創了輕資產模式,此模式助力嘀嗒出行輕鬆跨越規模門檻,率先實現盈利。截至目前,嘀嗒出行已經實現15個月持續盈利,成為中國共享出行企業第一個實現盈利的出行平臺。
此外,嘀嗒出行還有中國領先的技術驅動出行平臺,這對於嘀嗒出行來說簡直是如虎添翼,即便是沒有強大的資本支持,嘀嗒出行也能走的更長遠。憑藉順風車業務迅猛的發展,嘀嗒出行實現了業績猛增。2019年是嘀嗒出行轉折之年,嘀嗒出行招股書顯示,嘀嗒自2019年起已實現盈利。2019年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六個月,經調整淨利潤分別為1.72億元和1.51億元,對應經調整淨利潤率分別為29.7% 及48.6%。根據Frost & Sullivan弗若斯特沙利文諮詢公司,報告,2019年,嘀嗒在順風車市場排名第一,市佔率為66.5%。
不同於網約車重資產的行業,在輕資產的運營模式下,嘀嗒出行率先跨越盈虧平衡點,率先實現盈利,隨著順風車市場的不斷擴大,嘀嗒出行在發展順風車業務的同時也較好地控制著成本,這不僅推動了嘀嗒出行收入上漲,還使得毛利率逐年攀升。2017年至2019年間,嘀嗒出行的收益分別為人民幣4890萬元、1.176億元、5.8億元,同期的毛利率分別為49.5%、58.6%及79.5%。與此同時,在經歷了連續4年的虧損後,嘀嗒出行從2019年開始盈利,當年的利潤淨額達到了1.72億元。
嘀嗒順風車以科技賦能、模式創新為要點,將多元主體間「價值-信任-合作」的關係緊密度再升級,提高了車輛使用效率和出行效率,從而建立全新的服務體系。在為平臺贏得發展先機的同時,也一定程度的緩解了交通壓力。這種服務體系的升級是現代化理念和科技相結合的成果,對於城市交通治理來說,亦有益於提升交通服務質量和資源配置效率,構建交通運輸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責任編輯:趙鑫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