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成的綠道蜿蜒曲折,美景應接不暇;曾經的「衰老」小區經過改造後路面平整、花園別致,處處透著精緻;改造完成的城市道路功能完善,行人車輛有序通行。不少市民都表示,隨著「雙改」工作的推進,城市處處精緻亮麗起來。
二七區近日分別召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調研推進會、改進城市管理和道路綜合改造工作推進會,要求全區上下將「雙改」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辦好老舊小區改造這項民生工程,高標準完成「一環十縱十橫」道路改造提升工作,統籌兼顧、抓好落實,不斷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
11月30日,記者實地探訪二七區「雙改」工作,發現新建成的綠道蜿蜒曲折,美景應接不暇;曾經的「衰老」小區經過改造後路面平整、花園別致,處處透著精緻;改造完成的城市道路功能完善,行人車輛有序通行。不少市民都表示,隨著「雙改」工作的推進,城市處處精緻亮麗起來。
改善人居環境
新建成50公裡綠道 有小橋流水有亭臺樓榭 寧靜幽美
初冬時節,穿梭在二七區西南部新建成的綠道中,蜿蜒曲折,花草、山洞、密林搭配小橋流水、亭臺樓榭,更顯寧靜幽美。
今年,二七區西南林區共建成綠道50餘公裡。這些綠道穿梭在林中,時而蜿蜒曲折,時而筆直前行,時而鳥語蟲鳴,時而幽靜清雅,時而小橋流水,時而亭臺樓榭,有花、有草、有山洞、有密林,美景讓人流連忘返。
為了讓林業綠道真正建成標杆、凸顯特色,二七區林業和園林局堅持高水平規劃引領,在建設過程中更換樹種,栽植景觀苗木,搭配景石、雕塑等景觀小品,安裝霧森系統,設置休息驛站,高標準打造景觀效果,切實助力西南林區全面建成以生態多樣、風貌優美、基礎完善、功能健全的市民休閒生活大型風景區。
二七區西南部城區林地面積約5.6萬畝,已成為鄭州市近郊名副其實的「綠肺」,發揮著極大的生態效益和環境效益。近年來,二七區結合城鄉接合部改造工程,不斷優化苗木種植,打造景觀節點,突出生態保育、文化串聯、隨勢造景等特色,全面提升林區景觀質量,打造「西美」戰略定位橋頭堡的同時,有效增加市民參與度,真正讓西南林區成為鄭州市民近郊遊的首選之地。
曾經的老舊小區變身棋盤主題花園
老舊小區精細改造 「衰老」小區變身主題花園
紅牆綠樹、平整道路、別致花園,幾位老人在散步聊天,輕鬆愜意……11月30日,走進大學路街道桃源路47號院,撲面而來的是清爽與靜謐,透著深厚文化底蘊。
進入小區,映入眼帘的是一個圓形微景觀,周圍綠植環繞,像一個放大鏡似的展現著改造後的美景。院內有一個巨大的「中國象棋」棋盤式主題花園,棋子式的圓形石凳擺放在棋盤上,老人坐在「棋子」上閒談,孩子們在棋盤間嬉戲打鬧,車輛有序停放在新建的電動車棚裡,小區樓道乾淨整潔,映襯著翻新的紅牆青瓦,曾經的「老破小」顯得如此和諧生動,仿佛開了美顏濾鏡。
據居民介紹,半年前這裡還是另外一副樣子。僅有的幾棟住宅樓,由於年代久遠,一副「衰老」模樣;院內道路坑窪不平,下雨天道路難走,有的屋頂還會漏水;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蜷縮」在院內,居民的休閒活動場所受限。老舊小區改造以來,該街道桃源社區拆除社區服務中心,建成了這個棋盤花園。
在老舊小區改造中,街道以集文化藝術、娛樂休閒於一體的「期盼」為主題,利用小區空間,打造「棋盤(期盼)」休閒場地。圓形的微景觀意味著圓夢,讓居民期盼成真。看著這些變化,小區居民都表示非常喜歡,以後可以在裡面曬曬太陽、嘮嘮家常。
老舊小區改造以來,大學路街道通過「一居一策、一景一策」精細設計,先後在12個居民區完成了改造,改善了老舊小區公共空間。
京廣路改造完成 功能完善、環境整潔、管理有序
記者近日在二七區京廣路看到,這裡的改造提升工作基本完成,路面平整,各類標誌線劃分清晰,行人、車輛有序通行,兩旁的綠植經過精心布置很是養眼。自城市道路綜合改造提升工作開展以來,建中街街道採取有力措施,打造功能完善、環境整潔、管理有序的街道環境。
抓好謀劃。建中街街道高度重視,強化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多次召開「一環十橫十縱」道路綜合改造提升專項會議,從細處入手、向實處著力,紮實做好各項基礎工作。
做好宣傳。在改造提升前期,街道與社區工作人員集中對轄區「一環十橫十縱」涉及道路沿街商戶上門走訪,挨家挨戶耐心講政策,積極引導群眾支持配合道路整治提升工作,獲得了較多理解和支持。
齊抓共管。街道踐行一線工作法,要求責任人堅持每天到責任路段現場跟班作業,及時掌握工程進展情況,高標準、嚴要求紮實推進城市道路綜合改造提升工作。
截至目前,轄區京廣路路段已基本改造提升完畢,隴海路已開工。在下一步工作中,街道將結合實際,努力為居民打造更整潔、有序、舒適、愉悅的城市環境。
改進城市管理
「黨建微家」 開創精細治理社區新模式
位於福華街街道轄區的航海小區,前身是中船重工第七一三研究所家屬院,始建於20世紀60年代。隨著時間推移,小區各項公共配套設施日益老化、物業公司管理模式滯後,道路破損、牆皮剝落、垃圾成堆,成為居民的心病。
在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過程中,街道在航海小區率先搭建「黨建微家」:包含「掌上微家」和「有形微家」,實行家門口「微陣地」「微議事」「微自治」「微服務」「微文化」「五微」模式,以黨建引領鄰裡自治、各界多方參與、科技文化支撐、法治文明同行,讓社區治理有方向、有合力、有創新、有保障。
在航海小區改造期間,經街道黨工委牽頭,創建了「社區大黨委、小區黨支部、樓院黨小組、黨員聯絡員」四級管理模式,成立業主委員會,選舉七一三研究所在職黨員擔任業委會成員;推行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業委會、物業公司、社會組織、居民共同參與的「1+4」小區治理模式,改造後的小區既美觀又實用。
福華街街道還構築了集「收集、辦理、反饋、評價」為一體的「民情氣象站」「有事好商量」工作平臺,每月召開社區「民情氣象站」工作會,全面傳遞民意訴求,協調物業、社區民警、法律顧問等積極協調解決群眾困難360餘件,居民獲得了「話語權」,社區獲得了「納諫渠」,民情員獲得了「價值感」。
用心治理 促進城市管理高效全覆蓋
連日來,長江路街道創新城市管理方式、完善城市管理制度,深入推進城市管理活動全方位覆蓋、全時段監管、高效能管理。
聯動聯治,確保成效。與食藥監、工商、執法中隊等多方聯合,對轄區商戶環境衛生、違規經營及高砦農貿市場周邊佔道經營等問題整治,實現聯動、聯查、聯治,確保成效。截至目前,月均清理遊商1250餘個、佔道突店1360餘處,規範非機動車約4000輛。
優化道路,保暢通行。進一步深化「路長制」工作,加快「千百十」達標路段提升改造,對照目標,及時整治道路破損、地磚鬆動、井蓋缺失、「四亂」等問題,保質保量保進度,目前全面完成今年「千百十」道路創建任務,即8條優秀道路、1條卓越道路。
智慧監管,高效執法。圍繞各社區數位化城市管理案件處置率、結案率,定期對當月已下發的案件梳理匯總,逐項研究各項考核指標動態變化情況,並多次開展聯合執法行動,使數位化案件量逐次下降。(記者 張改華 通訊員 郭佳星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