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月球探索:誰將擁有月球資源的開採權?

2020-12-18 學術窺探

很多國家不斷研究從月球表面開採出珍貴礦藏的可能性。那麼人類在月球上的開採權,又有些什麼樣的規則?

眾所周知,阿姆斯特朗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類。並且,他還在月球上說出了一句廣為流傳的名言:「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在1969年7月的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之後,月球很少再有人類踏足。而在1972年之後,就再也沒有其它人登陸過月球。

但是最近有好幾家公司開始研究對月球資源的開採,對月球表面進行鑽探,尋找包括金、鉑金以及在電子產品中廣泛應用的稀有礦物等。

比如日本公司iSpace則正在計劃建立一個「地月交通平臺」,並在月球上進行「極地水」的探索。

在冷戰時期,太空探索之初,各國對開採外星球資源的所有權已經是成為了一個潛在的問題。在美國太空總署計劃第一次載人登月任務時,聯合國就已經制訂了一份《外層空間條約》。該條約於1967年由包括美國、蘇聯及英國在內的多個國家聯合籤署。

該條約指明:「不得通過提出主權要求,使用、佔領或以其他任何方式把包括月球和其他天體在內的外層空間據為己有。」

太空事務的專業顧問公司艾爾登顧問公司的總監喬安妮·惠勒形容聯合國的這份條約是「太空的《大憲章》」。

在實際操作層面上,月球的土地所有權和開採權在六十年代末期沒有成為實質性的問題。不過,隨著技術發展,通過開採月球資源來獲取利潤,雖然仍然有一段距離,但越來越有可能實現。

1979年,聯合國又制定了《關於各國在月球和其他天體上活動的協定》,即所謂的《月球協定》。這一協定規定,空間探索必須用作和平用途,而任何人計劃建設太空站,必須向聯合國匯報空間站的具體位置和建立的理由。

協議還指出「月球及其自然資源均為人類共同繼承財產」,並且在月球資源開採之前,就要先遵守相關的國際協定。

不過,《月球協定》卻只有包括法國和印度11個國家承認。而在太空領域佔據最主要地位的幾個國家——包括中美俄——都沒有承認該協議。

而惠勒表示,無論如何,要履行協定內的規矩「不是那麼容易」。各個國家各自將他們籤署的文件條款納入到本國的法律,並且自行承擔要求企業和個人遵守規定的責任。

《太空法期刊》的前主編喬安妮·艾琳·加布裡諾維茨教授也同樣認為國際協議「無法提供保證」。法規執行是「政治、經濟和公共意見的一個複雜的綜合體」。

2015年,美國通過了《商業太空發射競爭法案》,承認美國公民個人有權擁有任何自行從天體行星開採的資源。該法案對月球並不適用。

天空開採企業行星資源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埃裡克·安德森形容該立法是「歷史上對財產所有權最偉大的認可」。

2017年,盧森堡通過了相關的法案,允許個人和企業對太空資源的開採,但是能不能採得到就是個問題了。副總理施奈德表示,這項法案將使盧森堡成為歐洲在太空資源開採領域的先鋒和領導者。開採月球,謀取利益是各國的共同追求,所以各國也更加願意在這方面給相關企業提供幫助。

英國的納勒迪太空法規與政策律師事務所的律師海倫·恩塔貝尼表示:「很明顯,不管意圖是將資源帶回地球還是存放在月球上供月球生產所用,開採月球都絕對會帶來傷害。」

她還表示,美國和盧森堡已經「強行」突破了《外層空間條約》的約束。她表示:「世界各國共同平等地探索太空這一道德準則是否能夠得到維護,我頗為懷疑。」

相關焦點

  • 不能無視月球的資源!僅5釐米厚的月壤,含鐵量超1億噸
    月球作為地球的衛星,還是人類探索宇宙的第一站,從月球探測器到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月球不再是個神秘的天體,它的面紗正一點一點的被我們揭開。11月24日,我國的長徵五號火箭帶著嫦娥五號升空,前往月球執行任務。
  • 月球到底有什麼資源?值得我們不惜一切代價去探索?
    那麼月球到底有什麼資源?值得我們不惜一切代價去探索?小月球大發現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星球,如果從探索宇宙出發,選擇月球作為出發點,那是再好不過的事情。雖然有研究發現,火星似乎比月球更值得研究,並且未來人類還有可能將火星作為繼地球以外最適宜人居住的星球,但是火星距離地球還不是只差一點點。選擇月球作為研究對象,探測月球只是一個開始,從月球上獲得資源才能有接下來的步驟。
  • 如果人類把月球上的大量資源運回地球,會發生什麼?能不能運?
    一百年內人類應該可以開採月球資源並運送會地球了,因為可控核聚變技術大概本世紀末能應用。解決了能源問題,宇宙飛船也隨之而來。往返月地就跟出趟海一樣輕鬆。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是建立在強大的經濟基礎之上的,這些探索也許五年十年甚至一百年得不到經濟上的好處,但它卻是一個大國所必須承擔的人類共同責任。美國人這些年確實沒再去月球,但他們沒閒著,一直在火星上折騰。美國人在月球上的科學成果分享給了我們嗎?
  • 1噸相當1500萬噸石油能量,月球氦-3開採要等幾十年?
    地球是一個資源豐富的星球,但是並不是地球所有的物質都是人類可以長期使用的,有利的資源大多數都會變得越來越少,而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物質逐步需要補充,甚至需要更加稀缺的資源來機械能發展,所以這個時候大家都將目光集中到了「地球之外」的天體上,其中月球就是我們人類首要佔據的星球。
  • 人類月球日:人類的月球旅行還有多遠
    本世紀中葉,建成「地月空間經濟區」,此舉將對本世紀上旬的國際太空探索產生巨大影響,也為月球資源開發指明了方向。登月技術方面,美國相對領先。數月前,美國時間4月30日,NASA宣布與SpaceX公司、藍色起源Blueorigin和Dynetics三家公司共同籤署了一份合同,致力於去年5月即提出的「阿爾忒彌斯」(Artemis)項目設計,建造一個人類登月系統,並將於2024年或以後把太空人送到月球表面,到2028年,則計劃建立月球門戶和月球大本營。
  • 國際觀察丨美國計劃在月球「圈地自重」,還將俄羅斯排在了外面
    編輯:鰻魚地球是人類居住的家園,地球上資源豐富,是大自然給人們的恩賜。但是經過這麼多年人類的開採,地球的資源已經減少了很多,總有一天地球的資源也會被消耗殆盡。於是人類不斷的向外太空探索,希望能夠找到新的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亦或是能夠從其他星球上攫取資源,來供給地球人類使用。
  • 中國月球「取壤」成功!「八國聯軍」瓜分月球算盤落空:下手晚了
    ………▲美麗的地球和富饒的月球月球上的好東西太多了,大家誰都不要動,全是我美國說了算,我來給大家劃分。窺視月球資源的美國早已垂涎三尺,戴上了一張"不要臉"的臉。怎麼分,美國早就撥弄起了自己的"如意算盤",公布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 月球背面的秘密:明知道月球不適合居住,為什麼還要探索月球?
    時代在進步,人類對宇宙中天體的運動也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特別是太陽和月亮這兩個天體,一個給地球帶來了光和熱,一個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毫無疑問,探索月球肯定是人類走向宇宙的第一步。    在1969年7月20日,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後,失望的發現月球果然和夜晚的天空中一樣,寒冷且悽涼。
  • NASA 「重返月球」:開採月球表面
    IT之家9月11日消息 據《華盛頓郵報》今日報導,美國航天局 (NASA)局長吉姆 · 布裡登斯廷(Jim Bridestin)當地時間周四宣布:NASA 計劃向私營企業購買月球表面原料(月巖和土壤)以幫助 NASA 實現 「讓太空人像在地球上一樣生活中月球」。
  • 月球工廠來了!日本將開發月球資源,2035年前建成「染料廠」
    月球,是人類在宇宙中最熟悉的一顆星球,它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從古至今,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月球就會出現在地球的夜空之中,為人類帶來一絲幽光。 進入到20世紀中後期,伴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NASA的阿波羅計劃順利實施,美國太空人成功登月後,月球的各種神秘面紗也漸漸被揭開。
  • 如果百年後人類還沒有再登上月球,意味著什麼?答案可能非常痛苦
    科技的到來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福利,讓人類文明實現了質的突破,進入了輝煌的科技時代。科技的力量是無窮的,它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越來越美好,同時也讓人類實現了數千年的飛天夢想,走出地球開始初步探索宇宙。宇宙的一切對於剛剛走出地球的人類來說,那是非常陌生的,而人類走出地球之後,最先探測的就是陪伴了地球數十億年的衛星月球。
  • NASA望遠鏡發現了月球上存在水的確鑿證據!
    在第二項研究中,另一組研究人員認為,水冰可能更為廣泛的存在於月球表面的陰影中。兩項研究表明月球比我們以前認為的更潮溼,這樣展示了在人類和機器人探索中利用月球資源的潛力。SOFIA的成功研究月球上的水需要一個巨大的航天望遠鏡。
  • 美國宇航局發現月球表面有水,人類移居月球夢想成真?
    於是那些個堅持將人類移居月球的科學家再次蹦出來,大談移居月球的宏偉計劃,他們認為過去不敢提出人類移居月球,主要原因是在月球表面沒有發現葉待水,再這一根本性問題已經被證實,月球表面既然存在水資源,人類就有可能在月球生活,如此一來,人類移居月球計劃似乎順理成章的應該實施了。
  • 月球上到底有什麼?值得如此多國家去探索!
    嫦娥奔月 如今,「嫦娥」奔月的傳說已經被人類實現,月亮那神秘的面紗似乎正漸漸被人類揭開。 但月亮的面紗真的有那麼好揭開嗎? 其實早在上個世紀,人類便開始了對月球的探索計劃。 據不完全統計,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到2018年底,人類共發射月球探測器122次,其中僅成功了59次。 看上去成功率很高,接近一半了,但是這其中的投入有多少,你們知道嗎? 以我國的嫦娥一號為例。
  • 人類月球日|月球遺產如何保護?
    一名登月的「太空人」為了拍攝登月飛船上打出的橫幅,不慎踩到了阿姆斯特朗留在月球表面的第一個腳印。「人類在太空中的第一個腳印」這個月球遺產,就這麼被破壞了。這個讓人捧腹不禁的場景,出自某手機品牌的宣傳廣告。△(太空人:我在月球上攤上事兒了!
  • 深度解析人類不再登入月球的原因——外星人曾警告太空人?
    大家好我是火宗君今天我們來聊聊人類為什麼不再登入月球大家都知道月球是地球的衛星,為什麼六十年代美國有那個資金去登月現在確考慮資金問題了其實答案也很簡單,那就是和蘇聯的競爭當時美國和蘇聯在各個領域的很多方面都互相競爭1957年10月蘇聯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這個衛星的發射標誌著人類開始對太空的探索
  • 月球有望成為第八大洲,在月球上能看到地球人類穿什麼衣服
    宇宙之中存在著無限的可能,當人類第一次抬頭望向布滿繁星的夜空一定會對廣袤無垠的宇宙產生很多思考.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時至今日,人類探索宇宙的步伐仍然沒有停止,以人類目前的科學技術,有可能在可視的時間段內開發利用月球,屆時月球將會成為繼地球七大洲以後的第八大洲
  • 月球上是否會發生「圈地運動」?
    在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返回以後,歐洲航天局以官方身份發來了賀電,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反應卻有些「曖昧」,他們轉發了一段美國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的視頻,並配文:「這些阿爾忒彌斯計劃的太空人,將鋪平人類前往月球的道路!」在NASA轉發的視頻中,幾位美國太空人再次重申了美國重返月球的決心。
  • 自然禮讚|人類月球日
    月球是我們地球家園的衛星,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正因為和地球如此「親密」,它的每個變化都能引起人類的關注。無論是陰晴圓缺還是月食日食,以及各種大氣現象,都揭示著月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月亮同時還作為一種傳說或象徵的符號融入到人類文化的血脈中。
  • 月球發現不明「大鉤子」嵌在月球表面,科學家:非人類登月遺留
    浩瀚的宇宙對人類來說是一個非常神秘的存在,從古至今,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未止步,探索宇宙都是所有人共同的夢想。可以說,從上個世紀開始,人類就大力發展航空領域,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能探索的未知也相應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