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撕聲明
任何東西,除了人民幣以外,都是甲之砒霜乙之蜜糖,別人怎麼說我管不了那麼多,我只寫我的個人體驗,歡迎反對意見。
文中提及的所有品牌均無合作,沒那麼多套路。
昨天拔了輔食機的草,順便種草了攪拌棒,今天再提一下。
伯朗已經出到7代了,我不怎麼追求最強最好最新款(摳門),當時買的5代,搭配三個頭,分別是壓泥轉頭,打蛋轉頭,切碎轉頭。
如果你覺得攪拌棒也是輔食雞肋工具,那你真的有點苛刻了,畢竟這玩意本來就不是專為輔食設計的。
它比輔食機實用的地方,昨天我寫得很詳細了,今天就不囉嗦了。
我懷孕時,德國超市順手擼了這套Nûby塑料輔食盒。
巨便宜,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要功能沒功能,要設計沒設計,要顏值沒顏值,但是用處特別多。
後來發現,我身邊的德國媽媽幾乎人手一套,至少一套。
難道我的眼光已經趨近於德國婦女了?
不會吧!我覺得我審美還是挺好的。
從加輔食初期開始,分裝冷凍輔食泥,放微波爐裡熱輔食,衝好米糊盛裡面涼著,再到現在出門分裝零食水果麵包,這幾個塑料碗用了一年半,現在還在繼續用。
國內媽媽們選擇太多,可能會看不上Nûby這種沒顏值沒設計的盒子。
如果要高級一點的輔食盒,口碑較好的是oxo的,顏值高,帶刻度,蓋子密封很好。
缺點是蓋子上的矽膠圈容易藏灰,不好清洗。
各類餐盤真是眼花繚亂,好像不每種各擼一套就對不起娃了(上圖品牌babybjorn)。
娃開始自主進食,餐盤確實必不可少,但你千萬別被商家忽悠瘸了。
設計再花哨,它的本質就是個盤子,一個塑料容器。
除了上面那種比較經典的餐盤,還有種帶墊子的矽膠餐盤(下圖品牌ezpz happy mat),盤子裡有分格,可以把菜肉飯分開放,很實用。
市面上還有種「吸盤碗」,我娃用的就是這種(品牌the first years),也是餐盤的一種。
之所以不把吸盤碗單獨列出來,是因為我覺得「吸盤」功能比較雞肋。
娃分兩類,愛摳吸盤的和不愛摳吸盤的。
有的娃天生喜歡把吸盤碗從桌上摳下來掀翻——攤上這類娃,你用什麼牌子的吸盤碗都白搭。
千萬不要小瞧1歲娃的執著。
而餅餅呢,她就不摳吸盤,她的關注點都在扔水杯上,所以我家的餐盤非常安全——導致它的吸盤功能同樣是擺設。
我每次就只是把餐盤放在小桌板上,從來不需要按下去吸住。
所以說來說去,吸不吸盤,真沒那麼重要。
吸盤碗我當時買了倆。
一個是帶分格的扁盤,吃正餐用,同樣可以把菜肉飯分開放。
另一個就是上面那個小碗,沒有分格,吃水果零食用,方便她自己拿著。
這兩個吸盤碗我娃到現在用了一年半多,我非常滿意,除了扁盤的吸盤下面裂開一個小口,其它啥毛病都沒有。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吸盤碗設計分兩部分,上面會有個防潑灑圈(實際沒啥用)。這個圈需要經常拆下來清洗,不然容易藏灰。
最普通的就好。
我娃用的勺子是munchkin(麥肯齊)的,上圖那種。
嬰兒剛加輔食時,最好選擇頭較軟的塑料勺,在他們弄清吃飯和勺子是怎麼一回事前,很可能會用力咬勺子。
咬不鏽鋼勺,聽著就酸爽,除非你想報餵奶被娃咬的仇。
娃剛學用勺子的階段,粗短柄的勺子比較容易上道兒,因為娃一開始用勺子都是整個爪子握的。
後面用溜了,就可以換成長細柄的勺,促使他們過渡到指捏方式握勺。
研磨碗雖然用的時間也很短,但還是省了我不少麻煩(上圖是我家自用品牌nuk)。
它可以快速便捷壓泥,主要是壓果泥。
一開始我是用輔食勺的勺背壓,壓到我懷疑人生。
因為輔食勺通常比較軟,不吃力,所以要費大力氣才能把一顆草莓壓成泥。
但為了弄水果泥用攪拌棒,我又沒那麼閒。
自從有了研磨碗,人生開啟新篇章。
草莓桃子軟蘋果,隨隨便便壓兩下就好了,省了刮泥的麻煩。
缺點是研磨碗為了碾壓充分,碗底有一道道凸起,不是特別好洗。
雖然我比較排斥功能太「具體」的東西,但用起來發現,注水碗還是挺實用的。
尤其添加輔食開始的幾個月,米糊奶糊我都是直接在注水碗裡衝,省去了額外燒水加熱奶的麻煩。
我娃一開始吃輔食比較慢,經常吃著吃著就涼了。注水碗的保溫效果很好,省去了反覆加熱的麻煩。
但這僅限於餵飯的情況。
等娃完全自主進食了,就不能直接用注水碗了。如果想發揮保溫作用,碗底溫度會比較高,容易燙到娃的手。
我家用的注水碗是babycare的,我媽從中國幫我背來的。
注水碗的另一優勢是,出門在外,不需要找微波爐加熱輔食。
你只要有熱水,灌進注水碗裡,再把輔食倒進碗裡,攪一攪,蓋上蓋子一悶,就相當於加熱了。
加熱效果很好,比微波爐更均勻。
老母親的智慧無窮無盡。
回國度假那段時間,家裡沒有兒童餐椅,我娃就直接坐在小桌椅上吃飯,吃一半就去逛蕩一圈。
這時候我才想起兒童餐椅的好。
性價比最高的兒童餐椅是宜家的。
我帶娃去餐館吃飯試過,個人感覺不是特別穩,尤其對於特別好動的娃來說,老母親看著沒安全感。
市面上口碑最好的兒童餐椅是stokke的成長餐椅。
當然也是最傷錢的。
餐椅傷錢,配件更傷錢。
人家賣餐椅都是一套賣,stokke是賣「裸椅」。
「裸椅」只適合3歲以上兒童坐。
3歲以下需要配安全帶和護圈(baby set),如果需要小桌板也要單獨買,同樣傷錢。
但餐椅的使用率實在太高了,如果你把成本平攤在每次的使用上,你就會覺得特!別!值!!!
stokke除了特別穩,透氣,顏值高,坐得時間長,還有一點特別重要——容易打掃。
娃開始自主進食的一長段時間,每頓飯都是一場髒亂戰役。
我之前給娃坐過下面這種餐椅,夏天很不透氣,飯渣都掉在椅座面上(我也不知道是怎麼進去的!)。
由於座有坡度,飯渣特別難清理,椅子的邊角接縫還會藏飯粒。
後來換了stokke,人生再次進入新篇章。
椅子上不藏東西,飯渣全部掉到下層,沒有縫可以縫飯粒,一目了然,特別容易清理。
stokke用到現在,我發現它唯一缺點是,小桌板吸不住任何吸盤碗。
當時stokke還沒出自己的吸盤碗,我總覺得他們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果然,後來他們家出了自己的矽膠餐墊。
據說一樣吸不住。
但這個缺點實在可以忽略不計,之前我也說了,吸盤功能就是個雞肋。
如果經濟條件允許,能咬咬牙買stokke就買吧,一生推。
我覺得stokke欠我一筆廣告費。
反穿衣就買宜家的KLADDIG吧,便宜實用質量好。
市面上有各類圍兜,還有可以兜飯渣的矽膠圍兜,我沒買。
這類圍兜的最大優點是兜飯渣,但沒法避免弄髒衣服袖子。
而宜家的反穿衣是全副武裝,防水防髒,而且也帶一個小兜。
別瞧不起這個小兜,還真的能兜住不少飯粒。
我家有兩件宜家反穿衣,一件吃飯,一件髒玩的時候穿。
我娃這件反穿衣出鏡太多次,後臺也被問過無數遍了。
現在有沒有種破案的感覺?
不團,本來就很便宜了,宜家也不容易。
Daisy的小紙條
好了,輔食工具算是聊完了。
這些都是我的個人使用體驗,但願能幫新手媽媽一把。
請各位老司機在留言板繼續種草,或者拆我臺也行,都歡迎!
晚安。
Daisy
- End -
一定要捨得轉發到朋友圈啊!!!
寶藏女孩也是需要被看見和鼓勵的
掃碼入群,互誇解壓
天賦一餅 | Daisy
慕尼黑工大金融碩士媽媽
不端不裝的非主流育兒博主
講身邊最真實的德國育兒故事
寫讓人讀著不累的海外育兒理念
掃碼關注「天賦一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