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文字】約翰福音逐節匯查16聖靈的工作,還要見復活主,耶穌已勝過世界

2021-02-07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附創世記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約翰福音16-1聖靈的工作

 

【耶穌的靈在教會中的「同在」,比他身體的同在是有益的,好更多。因他肉身也被軟弱所困,受時間和空間限制。他的靈是神的本質,也在他有生命的話中,藉著聖經中的聖道,在所有地方,在全時間內,在各人心裡,在教會中間,帶來恩典和真理,「直到世界的末了」。】

       

警告與挑戰(1-4)

第16和14章有許多平衡相似的地方。主題還是耶穌離世後,信徒在世上掙扎,信徒需要聖靈幫助;耶穌的離去帶來傷痛,耶穌再次保證自己馬上要回來。最重要的兩個主題是:耶穌要賜下聖靈;耶穌要重回世上。聖靈保惠師的內住是第14-16章最核心的主題。

       

在申命記(32:39),神關於他自己榮耀的事情中曾經宣告:「我損傷,我也醫治。」耶穌在本章繼續和完成對門徒的告別講論中,也做同樣的事。1-6,這裡有損傷的話,他預告將擺在他們前面的苦難。7-33,這裡有醫治的話,他向他們施行安慰,在苦難中將支持他們。

       

耶穌在這醫治的安慰有五樣:7-15,他要差保惠師到他們那裡去;16-22,他要在復活時再去見門徒;23-27,他要給門徒平安,滿足他們一切的禱告;28-32,他現在只不過是回他父那裡去;第33節,無論他們在世上遇到什麼苦難,因他已經勝過了一切,他們可放心地得著在他裡面的平安。

       

1 「我已將這些事告訴你們,使你們不至於跌倒。


1 耶穌提到有關世人恨他,以及門徒也會有同樣經歷的事,為的是預防門徒跌倒。耶穌不想門徒沒有心理預期,當仇敵強勢突如其來時,他們恐怕因試探陷在罪裡,全然失去對他的信心。所以他事先提醒並裝備他們,讓他們可以坐下算計代價(路14:28)。

       

基督徒很容易因著自己的十字架跌倒,失去他們的忠誠或安慰。十字架有時是一種危險的試探,對好人來說也是這樣,要試探他們是不是轉離神的道路,或在其中步履蹣跚,甚至偏離正道就絆跌了。所以,受苦被稱作受試煉,甚或看作是一種審判(8-11,15:6),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耶穌告知我們苦難的事,為的是除去它帶來的懼怕,也為了領我們歸回到他的平安裡。在這個受苦的世界上,再沒有什麼比失望更猛烈地攻擊我們,讓我們的陣營混亂了。但靠著聖靈的預警、保守和引領,我們就能「放心」,從容迎見任何一位來客。

       

丁道爾由於頭一個把聖經譯成英文,供給英文語系的民眾,反對他的人主張處死他,他很冷靜地說:「這並未出乎我的意料。」耶穌在新約聖經中已經發預言,告訴我們在末世要應驗的許多事。他賜給我們榮耀,也給我們十字架,叫信他的人在經歷苦難中和他一同得著榮耀。

       

2 人要把你們趕出會堂,並且時候將到,凡殺你們的就以為是事奉神。


2 這是約翰福音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用「趕出會堂」這詞句。猶太人已經決議,若有任何人承認耶穌是基督,就會被趕出會堂(9:22);不少相信耶穌的猶太首領不敢公開承認他,以免被趕出會堂(12:42)。現在耶穌警示門徒,因他們是他的跟隨者,時候將到,有兩把劍要拔鞘而出:

       

一是教會責難的劍。這劍由猶太人高高揚起,他們自以為是擁有教會權柄的人,要把「你們」變成被除教的人。他們要看你們是撒瑪利亞人、罪人和稅吏,先是猶太人基督徒,接著是外邦人基督徒。許多神的兒女被驅散在幽谷中,使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漸漸地,這就成了家庭聚會猶太基督徒的命運。

       

二是民事權力的劍。由於猶太教棄絕基督教,先後在羅馬、哥林多、以弗所等地,非基督徒猶太人把基督徒猶太人交給羅馬政府,聲稱基督徒不算猶太人,他們被當作異端趕了出去。失去民事法律的保護,在敬拜皇帝的事上,基督徒無法得到豁免條例作為保障,這是後果十分惡劣的事。

       

耶穌接著說,時候將到,凡殺你們的以為是事奉神。在使徒行傳中,就確實發生了這些事:司提反被石頭打死(徒7:57-60);希律讓雅各命喪劍下(徒12:1-2)。大數省的掃羅發出除掉門徒的威嚇,想要毀掉教會(徒8:3,9:1-2);他在悔改相信耶穌以前,認為迫害教會是為神大發熱心(徒26:9-11,腓3:6)。

       

3 他們這樣行,是因未曾認識父,也未曾認識我。


3 猶太人透過律法對神好像有些認識,但這不是得救的知識,神說他們「是心裡迷糊的百姓,竟不曉得我的作為」(詩95:10)。猶太人迫害耶穌及其門徒,絕不是真服事神。他們用錯謬的觀念來認識神,結果可憐到了根本不認識神的地步:他們不認識耶穌是神差來的,也不曉得惟獨基督才將神顯明出來(5:23)。

       

人若認識基督,就必曉得他來不是要滅命,是要救命。人怎能輕慢耶穌,卻是真信仰神呢?認識子確實是父的啟示,就是認識神(14:7),有這樣的認識就有永生(17:3)。不認識神,就會孳生對那些認識神的人的敵意。

       

4 我將這事告訴你們,是叫你們到了時候可以想起我對你們說過了。我起先沒有將這事告訴你們,因為我與你們同在。

       

4 耶穌再重複先前已對門徒說過的話,好使他們在迫害臨到時,會想起主已經事先提醒過了,不至於驚慌失措,以為歷史軌道出差錯,其實卻是耶穌早就說過會發生的事。曉得這點後,逼迫即便使他們暫時絆跌,也不至於全然跌倒或棄絕耶穌。

       

耶穌先前與門徒同在時,並沒有把這些事告訴門徒,這是因為新郎和陪伴的人同在,他親自庇護他們。現在日子將到,新郎要離開他們(太9:15);有不多的時候,保惠師還沒賜下以前,門徒自己要獨當一面。

       

那實在是一個非常時期。可以大得安慰的是,現今我們若有受苦的時候臨到,卻完全可以依靠聖靈,想起主當日對我們所說的話,使我們因他慈愛和信實的預言,信心就得以堅固了。

       

聖靈的工作(5-15)

下面一段經文進一步講論聖靈的工作,包括第四次提到保惠師(7-11,12-15,14:16-17,26,15:26-27)。聖靈繼續耶穌在地上的工作,也為耶穌向世人包括門徒作見證(16:8-11,13-15)。

       

特別蒙召的聖徒,能聽到聖靈在他內心向他說話,就像以前先知的靈向先知說話那樣。所有經過聖靈重生的信徒,他與神和基督在聖靈裡都有親密的個別關係。

       

5-6 現今我往差我來的父那裡去,你們中間並沒有人問我:『你往哪裡去?』只因我將這事告訴你們,你們就滿心憂愁。

       

5-6 耶穌再度提到他就要離去的事。早先彼得問了這問題(13:36),多馬的抱怨中也隱含了這同樣的問題(14:5)。不過耶穌看出,他的門徒並不太在乎他去哪裡,只在乎他的離去對他們眼前要產生的影響。他們當中沒人真正問過這問題,沒有人真正關心耶穌將要去完成怎樣的聖工。

       

四部福音書的要旨全都向我們敞露,在十字架來臨以前,十二門徒沒有一個抱持這樣的觀念:彌賽亞既是得勝的君王,又是受苦、受死的僕人,與復活的主。這樣,當耶穌談到他就要離開,到父那裡去,他們能對這些理解多少呢?

       

耶穌深知這些要命上加命、令上加令才能受教的小子,知道他們曾極大地盼望與他一同在世得國作王。未料如今要來的境況不是那樣,反倒一再聽到要被賣、被殺,以致他們的長期投資幾乎面臨全面破產,這就使他們大大沮喪和驚慌。再也沒什麼比愛世界的憂愁,更傷害在主裡的平安了。

       

7 然而,我將真情告訴你們,我去是與你們有益的;我若不去,保惠師就不到你們這裡來;我若去,就差他來。

       

7 約翰在7:39告訴讀者,耶穌透過受死、復活和升天得榮耀,要從父那裡差聖靈來。這裡耶穌明確指出,他要是不去,聖靈就不來。只有耶穌成就了救贖大工,被神高舉得了榮耀,才能以基督的名義賜下保惠師。榮耀的主差聖靈來,是要啟示、見證和建立我們的信仰和教會,這就是神在基督裡的奧秘。

       

耶穌不會撇下門徒為孤兒,他不是不顧念地上的教會。常常有看起來使我們憂愁的事,實際上對我們是有益的,豈不知神掌管萬有,叫萬事互相效力嗎?他不是按照我們愚昧的選擇來待我們,乃是施恩典推翻我們錯誤的選擇,賜給我們不願意服用的良藥,因為他曉得這對我們有極大的好處。

       

耶穌的靈在教會中的「同在」,比他身體的同在是有益的,好更多。因他肉身也被軟弱所困(來5:2),受時間和空間限制。他的靈是神的本質,也在他有生命的話中,藉著聖經中的聖道,在所有地方,在全時間內,在各人心裡,在教會中間,帶來恩典和真理,「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20)。

       

我們不應該忽視聖經上曾經有許多應許,都說明聖靈的工作是神國的特色(賽11:1-10,44:1-5,結11:17-20),這些應許引發人的期盼。只不過要在耶穌死、復活、並被高舉到父的右手邊,回到他在世界開始以前與父同享的榮耀中,神的這個拯救性的掌權才充分開始。

       

8 他既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

       

8 這節起講明聖靈在神和基督的救贖中所承擔的職分。這位作中保的「第二保惠師」實施見證大工,透過門徒傳福音,運行在人心中做啟示、勸導和安慰工作(林前12:3):使世人暴露他們「有關不信、不義和審判的罪」。就像先前耶穌的使者施洗約翰向猶太人與希律所指證的那樣。

       

本節的關鍵詞「責備」,原文的含義有指證或揭露事實,使人信服真相,自知有罪。耶穌怎麼指出世人所作的是惡(7:7,15:22),迫使世人立場分明(15:20),聖靈也藉著門徒的見證,照樣繼續耶穌的事奉(15:26-27)。保惠師這麼做是與福音的真理有關,因為他的目的是要榮耀耶穌基督。

       

事實上「責備」一詞很難譯得貼切。希臘人對這詞有兩種用法,一是叫人省察後定自己的罪,並認明所犯的錯;二是叫人承認自己理屈,同時承認對方有理。在本段經文中,這詞含有「定罪」和「承認」兩種意思。聖靈就是來叫我們盤問自己,直到我們發現自己的錯,或承認我們沒有看見的力量。

       

9 為罪,是因他們不信我;

       

9 在8-11這一小段中,原文罪、義、審判都不帶冠詞,可見不是特指,只是闡明相關的真理。耶穌多次對猶太人的罪提出了嚴重的警告,特別嚴重的警告是在8:24:「所以我對你們說,你們要死在罪中;你們若不信我是基督,必要死在罪中」。

       

保惠師來時,也要像耶穌一樣,定他們「不信」的罪。他們不接受耶穌和他的啟示,拒絕接受神差來的獨一無二的聖子(3:18),相當於拒絕神本身。並且他們因著不信,就與世俗為友,就是與神為敵(雅4:4),又阻擋神的真理(羅1:18)。這是十分嚴重的叛逆罪,這種叛逆在人把耶穌釘十字架時達到了頂點。

       

保惠師會向世人指證他們的罪。世人的不信所帶來的不單是定罪、確定他們得不著生命;他們的不信也是故意忽略自己的需要,確定他們不能明白自己走在死亡中急切需要生命。可是這些人就是不信,儘管如此,聖靈仍要顯明他們的罪:因為他們不相信耶穌。

       

後來門徒傳揚耶穌被釘的事,猶太人聽見這話,就覺得扎心(徒2:37)。忽然發現耶穌釘死是歷史上最大的罪行,立刻自覺有罪。以彼拉多和羅馬士兵為代表的外邦人,參與釘死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罪惡。直到今天,不信的外邦人都有分於這個罪惡,他們必須悔改相信:耶穌基督降世,為要拯救罪人。

       

聖靈要讓我們確實曉得:罪的事實/我們做了這樣那樣的事;罪的過錯/我們做這事那事時是做了壞事;罪的愚昧/我們行事違犯了別人和自己的利益;罪的汙穢/這罪在聖潔的神面前是多麼可憎;罪的源頭/我們實在是撒但的僕役;最後是罪的果子/它的結果就是死。

       

10 為義,是因我往父那裡去,你們就不再見我;

       

10 保惠師為義在世人心中指控他們。新約聖經中有許多經文,顯示出世人的義是絕對不夠。保羅在羅馬書(10:2-3)中指出:我可以證明,他們不知道神的義,想要立自己的義,就不服神的義了(太5:20,多3:5)。猶太人以自義的標準定了耶穌的罪(9:24),使他掛在木頭上受了咒詛(申21:23)。

       

神卻使耶穌從死裡復活,他「往父那裡去」,被升為至高,神賜他超乎萬名之上的名。這樣,神將義與不義公之與眾:拿撒勒人耶穌是那義者耶穌(約一2:1),他被聖靈稱義(提前3:16)。復活的耶穌顯明他無罪,顯出神的義,屬神的人因信耶穌為人類死亡和復活所成就的救恩,就得以蒙恩稱義。

       

耶穌若沒有在肉身復活,他往父那裡去,我們不再見他,那麼耶穌可能不是救世主,也可能是大騙子。但十二使徒及五百門徒是耶穌復活的目擊證人,歷世歷代教會見證耶穌不是騙子。聖靈也與聖徒的心同證,我們因信耶穌是基督,就成為神的兒女(羅8:16)。

       

使徒們「看見了」(20:29上)就「確信」,成為教會的根基(啟21:14);他們愛耶穌,因他「到父那裡去」,就喜樂滿足(14:28)。其他信徒因著使徒的見證,「沒有看見就信」(20:29下),也都在神眼中被算為義。儘管眼前不再見他,卻一同在信、望、愛中被建立。這樣,自義的猶太人不信耶穌是基督,就顯為不義了。

       

11 為審判,是因這世界的王受了審判。

       

11 猶太人用錯了公義的尺度,他們對耶穌作出了極大的錯判。審訊耶穌的審訊不能定他的罪,反倒是世人被定罪了。耶穌當年曾經對他們說:「不可按外貌斷定是非,總要按公平斷定是非」(7:24)。當耶穌回到父神那裡,保惠師就「為審判」追究錯判的源頭,那個罪魁禍首就受審判了。

       

耶穌早在本卷福音書中,指證魔鬼這世界的王「是說謊的,也是說謊之人的父」(8:44),它是一切錯誤判斷的根源。當死亡和被高舉的時候逼近耶穌時,他說:「現在這世界受審判,這世界的王要被趕出去」(12:31)。在十字架上宣告「成了」的那一刻,那曾經扭曲一切真實判斷的魔鬼受了審判。

       

神的恩典和耶穌的福音藉著聖靈一道動工,魔鬼被趕出人的靈魂。它從天上墜落,象閃電一樣(路10:18);它被壓制不得出聲,它的祭壇遭人拋棄。奉耶穌的名,把它趕出許多人身體,權柄的能力在教會裡延續;它最終被扔在火湖裡(啟20:10)。保惠師向同樣扭曲判斷的世人,證明他們在耶穌事上的罪惡。

       

聖靈使世人確知,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耶穌了(太28:18)。除他以為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4:12)。大有權能的耶穌已經敗壞那掌死權的,將執政的擄來,審判了黑暗的權勢,打破了蛇的頭。耶穌的靈撥亂歸正,引入重生的時代,要變成更新的天地。

       

12 「我還有好些事要告訴你們,但你們現在擔當不了(或作:不能領會)。

       

12 耶穌再轉回到門徒身上。他知道他們的心思意念,曉得他們還沒準備好聽更多的事,包括更多就要發生在他和他們身上的可怕事情。他已預警他們會發生什麼事(4,13:19,14:29-30),現在他們已不能承受比這更多的信息。

       

他憐憫他們目前的軟弱,在同情方面無人及他;他本可以即刻告訴他們更多關於神國的事,特別是關於棄絕猶太人、呼召外邦人的事。但他們擔當不了,恐怕沒有給他們帶來滿足,他們反倒要糊塗跌倒。在他們看來,憑著耶穌的身分和權能,眼前的困厄實在是沒有必要。

       

但智慧和知識的寶藏在耶穌裡面,在豐富方面無人及他;他說了很多,仍有更多的欲言又止,因他要擔當他們的軟弱。當他復活以後,他們說起復興以色列國的事,他讓他們等到聖靈來,藉此他們要領受能力,去發現和認識比此前更新和更美的世界,他們現在不能承受這一切。

       

13 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明白(原文作進入)一切的真理;因為他不是憑自己說的,乃是把他所聽見的都說出來,並要把將來的事告訴你們。

       

13 耶穌在14:6宣告說:「我就是……真理」;所以這裡稱「真理的聖靈」,可理解為耶穌基督的靈。不過聖靈有獨立的位格,在6:63耶穌又宣告:我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這不無表明耶穌的話是在聖靈的運行裡工作。凡聽從耶穌的話,就必從聖靈得真理、得生命。

       

在14:26,耶穌說保惠師「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他們,叫他們「想起」他從前對他們「所說的一切話」。在這裡耶穌更進一步說,聖靈會啟示並接納他們「進入一切的真理」。這兩段經文相輔相成,顯示歷史上的耶穌和聖靈裡的耶穌如何繼承,如何同工,並藉著教會在神國裡生活與順服的模式,直到那完滿實現的時刻。

       

耶穌應許說,聖靈會帶領門徒明白一切,就是他受苦/得榮耀的一切真理。耶穌從來不離開父神獨立工作,保惠師也同樣不會離開耶穌獨立工作。聖靈要引導門徒,就像以色列的營被雲柱和火柱引導經過曠野一樣。聖靈引導他們的舌頭說話,引導他們的筆寫作,還要與他們同行,保守他們不至於出錯。

       

聖靈在我們裡面,我們也在聖靈裡面,他就把他所聽見父的旨意和將來的事都說出來。不僅是在我們的悟性中有關於他的觀念,還在我們的靈裡體味他的大能,敬虔和強烈地被他感動。聖靈作我們的嚮導(羅8:14),要用清楚簡單的真道,引導我們進入繁複豐富的真道。全備的真理,要使我們能傳揚、解釋和捍衛真理。        

       

這表明,聖靈在神的話語中,通過使徒所作的見證,是我們可信賴的。聖靈知道並參透萬事,就是神深奧的事也參透了,使徒領受了那聖靈(林前2:10-12),使我們可以把自己的靈魂交託給聖靈的話語。神喜悅把他的心意與所有屬他的子民分享(林前12:28),正如從前他與先知們分享他的話一樣(摩3:7)。

       

聖靈的見證總是和耶穌的話一致,「不是憑自己說」(14:24);正如靈不僅在本體上,在見證上也和父和子為一(約一5:7)。聖靈在使徒身上又作預言的靈,讓他們在異象中看到將來的事(林後12:4,啟1:10),也講到許多末時離道反教的事(提前4:1)。這是給他們的心靈極大的滿足,大大堅固了他們的職分和使命。

  

聖靈不是憑自己教導門徒,是把從父所聽見的說出來。這點強調了在三位一體裡面,位格之間的互相依賴。聖父會告訴聖靈,要把聖子的哪些事教導門徒。雖然門徒對耶穌其人其事的認識只有一知半解,但聖靈會使他們完全明白過來,新約全書就是完備的應驗和成就(路1:1-2,彼後3:16,約一1:1-3)。

       

14 他要榮耀我,因為他要將受於我的告訴你們。

       

14 聖靈的見證是要榮耀聖子,就像耶穌在世時的目的是要榮耀聖父。保惠師的角色不單要重申耶穌說過的話,使門徒「想起」(14:26);還要提供補充的啟示,是門徒沒有聽過的,他會把耶穌將來的說話內容傳達出來。把耶穌如何得榮耀的事告訴門徒,這是聖靈從聖子所領受的。

  

聖靈向門徒啟示有關「道」的位格和「道」的工作,以見證的形式來傳遞耶穌的啟示,就是聖靈向眾教會和眾聖徒所說的話,目的是要榮耀主基督,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太11:15,啟2:7)。聖靈將在使徒心裡動工,使他們能夠理解、明白,並教導有關救世主和救恩的事。

       

這裡也重申父神的知識都屬於耶穌(15:15),保惠師會把這些知識告訴門徒。聖靈一切的恩賜和美德,也包括使徒在聖靈影響下所有的傳道,和所有的寫作、方言、異象、預言,都是為要榮耀耶穌。

       

15 凡父所有的,都是我的;所以我說,他要將受於我的告訴你們。」

       

15 耶穌在未有世界以先就與父同等同榮(17:5,腓2:6),擁有一切的恩典和真理,又為屬他的人付出極大的代價,因著為信他的人舍己得了榮耀。這些屬他和信他的人,原是父神賜給子神的(17:6-7)。他有理由宣稱所有都是他的,他已領受了交給教會元首的一切(3:35,13:3),他要向他的身體及所有肢體傳達。

       

從神的本體說,父所有的一切自存之光和自足之福,都是子的;從神的救恩說,基督一切所有的,都是神交付他的(太11:27,提後2:10)。神定意要向我們顯明的一切, 他都交在耶穌手裡(西1:19)。在天上所有事情裡的屬靈祝福,都是父為我們的緣故交給子,子交託聖靈,然後通過使徒傳遞給我們。

       

聖父在聖子裡做工,聖子在聖靈裡做工。任何啟示若混亂這些榮耀,就都不是從神來的。聖靈向我們所顯明的一切:就是施行在我們身上,為要教訓和安慰我們的一切;他賜給我們,為要加我們力量、使我們復甦的一切;他為我們得著、向我們印證的一切,都是屬於基督,都是從基督領受的。

       

我們應注意第14-16章啟示的兩個焦點:一是在歷史記憶裡,聖靈要叫人準確地想起耶穌在地上傳道時曾經講過的話語。一是持續光照,把這些歷史上出現過的話應用到新的處境裡去;甚至是展開新的遠景、新的想法,是我們以往所未曾認識的。緊要的是,各地教會如何清楚辨別聖靈廣泛工作的準則和限制呢?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約翰福音16-2還要見復活主


【本節暗喻耶穌及門徒將面臨的狀況。當耶穌被賣被釘時,他們就像婦人分娩時痛不欲生,又期待死裡逃生,愁雲慘霧幾乎使其窒息。但耶穌復活向門徒顯現時,他們就轉為大喜過望,正如產下頭胎嬰兒初為人母般,喜樂湧滿心頭。那造成痛苦又帶來喜樂的,是同一個嬰孩。】


還要見復活主(16-24)

在14:3和18-20耶穌應許門徒,他往父那裡去以後怎樣再來。這一段耶穌繼續講論他何時再來。耶穌再來,包括他在聖靈裡再來,和他復活的身體再次降臨。耶穌在復活和升天以後,會先藉著聖靈到門徒那裡去,把生命賜給他們(14:19);透過他所賜的聖靈,他要與他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20:22,太28:20)。

       

16 「等不多時,你們就不得見我;再等不多時,你們還要見我。」

       

16 耶穌當時所說的讓門徒莫名其妙,他們的核心難題是七次的「不多時」。「等不多時」,耶穌在說完這番話後的當天晚上,大約是在深夜雞叫之前就被拘捕了;第二天上午九時許被釘十字架,當天下午三時他突然幾度大聲喊叫,然後氣絕身亡;就這樣,對門徒來說,是「你們就不得見我」。

       

然而,「再等不多時」,他只是在墳墓裡躺了頭尾三天時間。「你們還要見我」,在他復活和升天之間的那四十天,他十次向他們顯現,向他們說話,並讓他們觸摸他的身體,還有幾次和他們一同進餐。然後,在橄欖山東南坡上同他們告別⋯⋯

       

我們清楚看見,在這節經文中,耶穌所說是指他「死的時候離開」,「復活的時候再來」,不是指他升天的時候離開,在世界的末了再來。使他們憂愁的是他的死,不是他的升天(路24:52);在他死和復活之間,確實是等不多時。對於盼望基督耶穌的人,這不過「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詩30:5)。

       

17-19 有幾個門徒就彼此說:「他對我們說:『等不多時,你們就不得見我;再等不多時,你們還要見我』;又說:『因我往父那裡去。』這是什麼意思呢?」門徒彼此說:「他說『等不多時』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不明白他所說的話。」耶穌看出他們要問他,就說:「我說『等不多時,你們就不得見我;再等不多時,你們還要見我』,你們為這話彼此相問嗎?

       

17-19 耶穌兩次講到「你們還要見我」。門徒實在對耶穌所說的困惑不解,儘管這些人不是最軟弱、最不能理解他話的人,倒是最好奇、最希望理解他話的人,但他們還是矇昧無知。所以他們就滿腹狐疑,滿心憂愁,以致他們不能領受安慰的話語。

       

無知的黑暗和憂鬱的黑暗常常彼此增強促進,先是錯誤引起憂愁,後是憂愁堅固錯誤。他們盼望世俗國度的彌賽亞,這觀念在他們裡面根深蒂固,以致他們根本不能理解耶穌的這番話,不曉得怎樣把耶穌的話與他們固有的觀念進行取捨與平衡。

       

當我們認為聖經一定要讓路,來認同我們接受在先的錯誤觀念,我們就很容易抱怨聖經難以全盤接受。但當我們的推理判斷服在聖經啟示的論點和亮光以下,我們的知識和見識就得以更新了。

       

我們必須有受教的心,要共同查考聖經,彼此交通,彼此幫助。對屬神的事情應當互相談論,互相探討,借用他人的亮光,藉以提高自己的理性。雖然我們不能完全解決在聖經中遇到的各樣難題,卻不可把這些難題拋諸腦後,要仔細思想我們所不能解釋和領悟的,直等到神必以真理之光照亮我們。

       

我們不能打開的結,只能帶到惟他才能賜人悟性的那一位面前。你若謙卑信服和追求真理,耶穌就必在真理的聖靈裡與你同行。最後這節經文讓我們看見,若有需要,許多時候還未求告,他就賜下,他就開啟,一切都會水落石出(12-13)。他要指教的總是能謙卑、有追求的人。

       

20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將要痛哭、哀號,世人倒要喜樂;你們將要憂愁,然而你們的憂愁要變為喜樂。

       

20 耶穌告訴門徒,他們將面臨哀傷、愁苦的局面:加略人猶大出賣耶穌,他被猶太公會交給羅馬巡撫,最後被釘在十字架上。他們會因自己的利益損失和前途渺茫而悲痛,在慌亂中,他們並不因耶穌被送到死地,就作出正確的回應。

       

那些棄絕耶穌、不認識神的猶太人,就像那些住在地上的人因被殺的見證人歡喜快樂一樣(啟11:10)。一切的過路人,他們全然未察覺自己在釘死耶穌這事上也有一份,因他們也沒有正義,離棄了真理。合城不安的耶路撒冷就像那惡人和不敬虔的人,他們沉醉在屬世的勝利中(太2:3,伯20:5)。

       

不過,門徒們只會憂傷幾天,因為耶穌會從死人中復活,再向門徒顯現,那時他要撫慰他們,堅固他們,他們的憂傷要化為喜樂。將有許多主的僕人,必然像主那樣,被人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眾人也不尊重他(賽53:3)。但是他們在靈裡的憂愁,很快要變為直到永遠的喜樂。

  

新郎離開了,新婦就哀慟(太9:15);但「等不多時」,他就會回來。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詩126:5);散布亮光是為義人,預備喜樂是為正直人(詩97:11)。他們的憂愁不僅有喜樂跟隨,還要轉化為喜樂;最寶貴的安慰是出於敬虔的哀慟(太5:4)。憂愁與喜樂的關係在以下四節經文還有進一步的解釋。

       

21 婦人生產的時候就憂愁,因為她的時候到了;既生了孩子,就不再記念那苦楚,因為歡喜世上生了一個人。

       

21 耶穌用了一個比喻說明憂傷轉化為喜樂的事:婦人分娩的痛,是牽腸割肚鑽心的痛,可是當嬰孩出世後,喜樂就完全掩蓋了痛苦。這個隱喻與猶太教的傳統有關。猶太人相信在彌賽亞時代來臨以前,必定有一段苦難時期,稱那時為「彌賽亞生產的陣痛」;那苦難期發生在末世,將引進新紀元。

       

本節就是暗喻耶穌和門徒將面臨的狀況。當耶穌被賣、被釘時,他們就像婦人分娩時痛不欲生,又期待死裡逃生,愁雲慘霧使他們幾乎窒息。但當耶穌復活後向門徒顯現時,他們的痛苦憂傷就轉化為大喜過望,正如產下頭胎嬰兒初為人母一般,喜樂湧滿心頭。那造成痛苦又帶來喜樂的,是同一個嬰孩。

       

不難看出,產難的「憂轉為喜」不僅有更深刻的教義,更寬泛的覆蓋,還有更真切地指向復活節的神跡。總體來說,耶穌的墳墓將成為他復活的子宮,他的復活開啟了新時代;耶穌的復活意味著,門徒現今已擁有來世的生命;耶穌受死和復活就是末世和永生交替的開始。

       

22 你們現在也是憂愁,但我要再見你們,你們的心就喜樂了;這喜樂也沒有人能奪去。

       

22 耶穌離開,是他的門徒憂愁的理由;他掩面,他們就不能不驚惶。但他比從前更明確地向他們保證,喜樂要再臨到(詩30:5,11)。他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來12:2),親自經歷過他自己的憂愁,並且背負我們的憂愁;他要我們以同樣的前景鼓勵自己。

       

本節前後兩個「喜樂」,原文並不一樣:頭一個有「歡喜平安」的含義,第二個是「歡喜快樂」的意思。耶穌在馬太福音「才幹」的比喻中,賞給那領銀五千和三千前來交帳的,就是讓他們「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喜樂」(太25:21,23)。這喜樂不能被人奪去,因為這是得榮耀的人進入王的筵席,與他一同坐席的喜樂。

       

眾使徒不但坐在王的席上吃喝,並且坐在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支派(路22:30),他們不再從那裡出去。保羅代表其餘的人說:「感謝神,常率領我們在基督裡誇勝」(林後2:14)。世人不能奪去我們的喜樂,因為他們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

       

人子近了,就站在門口了,這世代還沒有過去(太24:33-34),新紀元還未進到巔峰。但主要擦去眾聖徒一切的眼淚,他們大有盼望,大有喜樂,如同他看見自己勞苦的功效(賽53:11):信他的人是已經出死入生了(林前3:21-22)。

       

23 到那日,你們什麼也就不問我了。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若向父求什麼,他必因我的名賜給你們。

       

23 這是耶穌在臨別贈言中,四次對門徒應許有關禱告的最後一次(14:13-14,15:7,16,16:23-26)。這兒是說,當耶穌從死裡復活後,門徒可以開始直接來到父神面前祈求,無論他們向父神求什麼,只要順服耶穌的命令,只要為了神的榮耀,就一定會得到垂聽,使我們有滿足的喜樂。

       

那時門徒的悟性會被打開,對福音的奧秘有完全的知識,所以就什麼也不再詢問了(來8:11)。在這以前,他們曾問過一些無知的問題(9:2),一些充滿野心的問題(太18:1),一些不信的問題(太19:27),一些不恰當的問題(21:21),一些好奇的問題(徒1:6);但在聖靈澆灌下來以後,這一切都無需再問了。

       

在使徒行傳裡,除了保羅初信時說「主啊,我當作什麼」以外,很少看到使徒們像大衛那樣發問,我該做這件事嗎? 我該去那裡嗎?因為他們是不斷在聖靈的指引下。在向外邦人傳福音那重要的情形裡,彼得就:起來,下去,和他們同往,並不疑惑(徒10:20)。事實上,復活後的耶穌就是獨一的真神(17:3)。

       

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來12:1-2)。我們已經看見有金權杖在這裡伸出,我們不再疑惑,神和基督在聖靈裡,必照他的旨意和應許賜給我們。

       

24 向來你們沒有奉我的名求什麼,如今你們求,就必得著,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

       

24 耶穌現在告訴門徒,今後要奉他的名禱告,並且明確應許說,他們若為他的緣故禱告,就會得到所求的東西,並在聖靈帶下的平安和喜樂裡心滿意足。因為耶穌在神面前已為我們獻上最美的祭,並蒙了悅納。如今聖徒的禱告在金香爐中充滿香氣,和著中保的代禱達到天上寶座面前(啟8:3)。

       

奉耶穌的名,他必施恩,我必得著。耶穌在路加福音(11:13)說:「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他的人嗎?」在使徒行傳(2:1-4),「五旬節到了,門徒都聚集在一起,忽然,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了他們所坐的屋子;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

       

信他愛他的人必承受產業,我們的產業就是永生。在今天是他賜下的聖靈,時候將到,就要與他面對面了(林前13:12,約一3:2)。因為神已經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賜給我們(羅8:32),他的祝福必充滿我們的府庫(箴8:21)。出於信心的禱告必有果效,照他心意禱告就可以喜樂,我們的喜樂必得著滿足。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約翰福音16-3耶穌已勝過世界


【我們能勝過世界,是因為神的話常在我們心中,也是因為在我們裡面的比在世界上的更大。雖然我們有苦難、掙扎和衝突,但我們仍然有平安、喜樂和滿足。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羅8:31)耶穌「已經勝了世界」: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得勝,就是這樣。】


耶穌已勝過世界(25-33)

在本章的結尾,耶穌描繪了基督徒生命中一些內在的張力。儘管也要經歷世上種種的困難(彼前1:6),基督徒的生命卻是被賦予能力的生命,是得勝的生命。

       

25 「這些事,我是用比喻對你們說的;時候將到,我不再用比喻對你們說,乃要將父明明的告訴你們。

       

25 猶太教師依照舊約智慧的傳統,常用箴言和謎語來教導。耶穌在整個臨別贈言中,也一直是用「比喻」,包括暗示的諺語、格言、警句、箴言、謎語、暗喻等。如有關洗腳的事,提到去父神的道路、葡萄樹和枝子的比喻,和他最後關於「不多時」含義深長的事。

       

雖然耶穌是門徒的老師,以實例和話語教導他們三年,可門徒仍不太明白他所啟示的父神(14:9)。他用比喻教訓他們的話,就像一卷封住的書(賽29:11,但12:17)。但在他把他的靈放進他們心裡時,就要向他們講明。他要把他們舊的石心換成一顆新的肉心(結11:19),把字句的精意刻在他們新的心版上(林後3:3,6)。

       

我們現在也一樣,仿佛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林前13:12);因這緣故我們經常是非不明,而且經常說錯和做錯。我們還在這地上時,對看不見的神和看不見的世界有很多問題要問;但在那日,我們要清楚看見一切,什麼問題都不問了,因為必得看見父的真體(約一3:2)。

       

卡森說,明白耶穌的終極意義,是在神的自我啟示的這個最生動的一幕,在這死亡的羞恥與得勝,在這末世的勝過死亡與復活,所以也是最清楚顯出神的屬性與旨意。約翰福音十分專注且徹底地聚焦於這些中心論點,就一再強調門徒的誤解與理解不清這個主題(2:22,12:16,13:7)。

       

隨著新秩序的來到,耶穌在世上的用語會變得越來越清楚(14:9)。耶穌在復活以後,將會以親自解開它們如謎一般的內容,就是與他的父有關的話(16:25,路24:27,44-48)。而且在他升天以後,保惠師將會繼續解開與耶穌基督結合在一起的啟示的意義(12-15)。

       

26-27 到那日,你們要奉我的名祈求;我並不對你們說,我要為你們求父。父自己愛你們;因為你們已經愛我,又信我是從父出來的。

       

26-27 「那日」,是當門徒逕自向父祈求,就會蒙父垂聽的日子。那是耶穌從死裡復活、升天,在聖靈降下以後,門徒儘管已不能來到耶穌肉身面前,卻能在聖靈裡直接來到神和基督面前;因為他們原就是神自己預定、揀選的、屬他的人。本乎恩,也因著信,就藉著生發仁愛的信心發生功效(加5:6)。

       

耶穌告訴門徒:因著他們愛他且相信他,父神自己也就愛他們。這是重複第14章關於父神愛他們的教導,可作為他們能夠來到父神面前,奉耶穌的名祈求的依據。在那裡,耶穌說,有了他的命令又遵守的,就是遵守他的真道,這樣的人是父所珍愛的(14:21,23)。

       

耶穌說這番話,是指出門徒並不需要像以往那樣,凡事當面求告耶穌,再由耶穌向父代求。因為他已經代理了一切手續,父神就賜下聖靈在他們裡面代求,這聖靈是收納他們作兒子的靈,呼叫阿爸,父!我們之所以愛主,是因為我們先被父愛;是他給了我們生命,我們才有了他的性情。

       

不可忘記的是:往往我們印象中的神是公義的,耶穌是慈愛的;耶穌所行的像是努力去改變神對人的態度,使審判的神變為憐憫的神。但耶穌在被釘前告訴我們:神愛你們,你們自己可以直接到神面前。不是耶穌的死改變神,是耶穌的死改變罪人的生命,是見證他從神來,神就是愛,神愛世人。

       

28 我從父出來,到了世界;我又離開世界,往父那裡去。」

       

28 有人說,這是約翰本人對基督論的簡要總結。耶穌現在他明說他是從父出來,到了世界;又離開世界,往父那裡去。這本是約翰福音重複出現的主題。耶穌曾在10:18說: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權柄舍了,也有權柄取回來,這是我從我父所受的命令。

       

這裡耶穌把「我從父出來」和「往父那裡去」放在一起,表明他是阿拉法和俄梅戛,他是道成肉身,被釘十字架,死而復活,來拯救人類。這是大哉,敬虔的奧秘。這兩個偉大真理在這裡被集中凸顯出來,用簡單的詞句來表達基督教教義,對初信年輕人來說是極有用處的。

       

神聖言的原則被歸納在信條和教理的小小範圍內,像太陽光被集中在放大鏡裡,就可以大有能力傳遞神的光和熱。1:14,3:16,17:3和提摩太前書1:15也都是精練的概括,是所有門徒都相信的基要真理。

       

耶穌如今是藉著「成了」(19:30),使信他的人從世界分別出來,在恩典和真理中以愛的權柄來作王;直到末日他要藉著「都成了」(啟21:6),得了普世合一的教會,就在聖潔和榮耀中以公義的權柄來作王。

       

29-30 門徒說:「如今你是明說,並不用比喻了。現在我們曉得你凡事都知道,也不用人問你,因此我們信你是從神出來的。」

       

29-30 在約翰福音中,耶穌一再在門徒還沒有提出問題前就曉得他們想問什麼,顯出他有特殊的洞察力。耶穌能看透人心,就像看一本攤開的書一樣。他對神和對世人都有充分的認識。在17-18兩節,我們看見門徒不了解耶穌所說的話。第19節開頭說,耶穌知道他們有人要問他,就自動回答他們的問題。

       

門徒現在「深信」耶穌應許能明白他「話」的「那日」已來到,就壯起膽子表示,他們不需再繞圈子用話套他、試驗他的知識、能力和奧秘,因為他們已信他是從那位稱為奇妙的神出來的(士13:18,賽9:6)。門徒就著第25節耶穌最後的一句話滿意地宣告:「如今你是明說了」,「現在我們曉得」。

       

門徒好像真明白耶穌明說的話,馬上變得興高採烈,深信自己可以藉著耶穌,得以進入超越一切的智慧。這其實又是一次可悲的誤解。類似的情況,在耶穌說出其他每一段言論以後都可以看見。只是黑暗臨近,耶穌不再給他們當頭棒喝,免得他們手足無措。

       

耶穌是一個重實際的人。他明白告訴門徒,雖然他們相信他,然而他們將會遺棄他。這或許是耶穌最獨特的所在。他知道屬他的人的弱點,他知道他們的失敗,他知道在他最需要援助的時刻,他們都會背棄他;然而他依舊愛他們,更奇怪的是,他仍然信賴他們。

       

他知道人性最軟弱之處,卻仍然愛他們,並信賴他們會轉來成為得勝者。其實門徒就算是信誓旦旦,在危機臨到時也都是站立不住,他們所說的超過了他們所知的。所以耶穌復活後要賜下保惠師,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林前2:4),在聖經的字裡行間滿溢出真道,就是在創世以前就存在的智慧來指引他們。

       

31-32 耶穌說:「現在你們信嗎?看哪,時候將到,且是已經到了,你們要分散,各歸自己的地方去,留下我獨自一人;其實我不是獨自一人,因為有父與我同在。

       

31-32 「耶穌說,現在你們信嗎?」也有人把這話譯作:「耶穌說,你們終於信了!」不錯,他們的確相信。可是在耶穌受死、復活並聖靈降臨以前,他們的信心還未到達完全或堅強的地步。當耶穌被出賣且交給羅馬巡撫時,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盲目抵抗,接下來就一鬨而散(可14:50)。

       

耶穌預先曉得門徒要在關鍵時刻拋棄他,他卻仍然這樣關心他們,沒有絲毫責怪;他完全預見到他們忘恩負義,卻照樣善待他們。他們先前說:「現在我們曉得」;但耶穌卻問他們:「現在你們信嗎?」其實有許多事他們還不曉得,他們口頭表示相信,卻不曉得自己的心。

       

耶穌曾在撒瑪利亞責備雅各和約翰,說:「你們的心如何,你們並不知道」(路9:55)。一個不曉得自己的心的人,又怎能曉得神的心呢?保羅教訓我們紀念主的時候,要「一審察兩分辨」:審察餅和杯是表明主的死;分辨主的身體,分辨自己(林前11:26,29,31)。時刻省悟,並以基督的心為心(腓2:5)。

       

「擊打牧人,羊就分散」(亞13:7),這好像是自然現象(結34:5),卻是神給他百姓的預言(結34:12)。門徒的軟弱和背道,大大彰顯了神的能力和恩典。在最後一個分句中,耶穌也說到自己走向十字架道路、且被人殘忍地釘在十字架上時,父的信實與門徒的變化無常相差有多大。

       

33 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

       

33 耶穌預警門徒會拋棄他,當時的確使門徒憂愁不已。但耶穌若不事先預警,事發以後他們會更加喪膽。門徒後來回憶起在耶穌最需要時,他們卻丟下他,覺得無地自容;又回想起他事先就曉得有這些事,卻仍然堅定地愛他們、信賴他們。那時候,他們才認識在與耶穌的關係裡他們實在有平安。

       

「在世上你們有苦難」,「在我裡面有平安!」哦,這是何等美好的安慰。耶穌知道他回到父那裡去以後,門徒也會受迫害。他事先告訴他們,還會遇見更大的迫害: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耶穌又應許說,就算在患難中,「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羅8:37)。

       

「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放心就是「高興起來」「勇敢些」。在新約聖經中,「放心」這詞只由耶穌說出來(太9:2,22,14:27,可10:49,約16:33,徒23:11)。約翰一書(5:4-5)說:「凡從神生的,就勝過世界。使我們勝了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勝過世界的是誰呢?不是那信耶穌是神兒子的嗎?」

       

我們能勝過世界,是因為神的話常在我們心中(約一2:13-14),也是因為在我們裡面的比在世界上的更大(約一4:4)。雖然我們有苦難、掙扎和衝突,但是我們仍然有平安、喜樂和滿足。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羅8:31) 耶穌「已經勝了世界」: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得勝,就是這樣(徒19:20)。


請您支持,點右下「在看」 

長按二維碼關注

新約聖經逐節匯查》已在「主內聖經App」「精讀聖經App」上架,點「注釋」可查閱。







相關焦點

  • 【語音+文字】路加福音逐節匯查01序言,預言施洗約翰誕生,預言耶穌降生,馬利亞尊主頌,施洗約翰出生,撒迦利亞以色列頌
    他和約翰一樣,一起首就用了一個「道」字;實際上是在最後寫序的時候,作了概括:他沒有說傳拿撒勒人耶穌,也沒有說傳神的基督,他說「照傳『道』的人,從起初親眼看見,又傳給我們的」。在他的書中,有許多見證這「道」的名稱:神的道、主的道、神國的道、救世的道、赦罪的道、復活的道、恩惠的道、光明的道、福音的道。
  • 從耶穌受洗看洗禮(全文語音)
    耶穌說「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義(或作「禮」)。也就是說,這是我們理當遵守的聖禮!連我們的主耶穌,都沒有例外的遵守了這項聖禮!我們就更當遵行! 經文中我們看到,施洗約翰是耶穌的開路先鋒,預備主道,修直主路的人,他是耶穌救恩工作的一個鋪路人,而耶穌才是基督、神的兒子、彌賽亞、世人的救主。所以,當耶穌要受約翰洗的時候,約翰想要攔住他,說:「我當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這裡來嗎?」
  • 耶穌是復活
    ◎復活是耶穌基督的應許,我們向著復活的標杆直跑。◎主日禮拜是記念耶穌復活的宴會。新約教會是以復活為本的。※凡是相信耶穌的人哪,讓我們成為耶穌的見證人。你若相信耶穌的復活,就要遵守主日。 上帝是永恆的生命之父。
  • 教會歷史丨耶穌基督曉喻使徒約翰寫信給士每拿教會(上)
    復活的主基督在信中對自己的介紹,隱含著祂對士每拿教會的憐憫和鼓勵!主耶穌表明祂是太初的道、自有永有的生命大能者!是為我們信心創世成終的救主!他為世人「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賽 53:5]!主耶穌經歷過最慘烈的死亡,沒有人能勝過的死亡,唯有他勝過了!復活的主勉勵眾教會肢體在遭受患難和逼迫的時候,要學會仰望並倚靠他!
  • 【主日信息】耶穌受洗的意義
    但神又告訴他:當他給人施洗的時候,「看見聖靈降下來,住在誰的身上,誰就是用聖靈施洗的」(約1:33)。當主耶穌受約翰洗禮的時候,約翰看見天開了,聖靈仿佛鴿子降下,落在主耶穌的身上。(太3:17)約翰看見了,就證明這是神的兒子。他向猶太人作見證說,「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主耶穌接受約翰的洗禮,不但是對約翰先知職分的尊重,也是對他先知職分的成全。
  • 從耶穌受洗看洗禮
    耶穌說「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義(或作「禮」)。也就是說,這是我們理當遵守的聖禮!連我們的主耶穌,都沒有例外的遵守了這項聖禮!我們就更當遵行!經文中我們看到,施洗約翰是耶穌的開路先鋒,預備主道,修直主路的人,他是耶穌救恩工作的一個鋪路人,而耶穌才是基督、神的兒子、彌賽亞、世人的救主。所以,當耶穌要受約翰洗的時候,14約翰想要攔住他,說:「我當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這裡來嗎?」
  • 經歷聖靈復活的大能 | 復活節特講
    感謝神,在這個復活節,我們一起來思想復活的主題。在準備這講話語的時候,我心裡有一個負擔,就是盼望我們對復活的認識不是只停留在知識層面,而是實實在在地每天經歷復活的大能。耶穌真的復活了嗎?大家不要急於回答。我想要的答案不是基於知識理論層面的,而是基於你經歷了復活的實際,也就是每天都經歷了聖靈復活的大能在你生命中的工作,並且對將來的身體復活有絕對的把握。
  • 講章:從耶穌受洗看洗禮(李牧師為你誦讀)
    耶穌說「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義(或作「禮」)。也就是說,這是我們理當遵守的聖禮!連我們的主耶穌,都沒有例外的遵守了這項聖禮!我們就更當遵行! 經文中我們看到,施洗約翰是耶穌的開路先鋒,預備主道,修直主路的人,他是耶穌救恩工作的一個鋪路人,而耶穌才是基督、神的兒子、彌賽亞、世人的救主。所以,當耶穌要受約翰洗的時候,約翰想要攔住他,說:「我當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這裡來嗎?」
  • 約翰福音靈修| 耶穌使拉撒路復活(有聲中文)
    www.ya-mi.org」今日經文:約翰福音11章 1有一個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就是馬利亞和她姐姐馬大的村莊。2 這馬利亞就是那用香膏抹主,又用頭髮擦他腳的,患病的拉撒路是她的兄弟。3 她姐妹兩個就打發人去見耶穌,說:「主啊,你所愛的人病了。」
  • 聖靈的洗
    「耶穌和他們聚集的時候,囑咐他們說:『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應許的,就是你們聽見我說過的。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幾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徒一:4-5)  在使徒行傳的一開篇,就引述了主耶穌的話,其起步點是「你們要受聖靈的洗」,足以見得「受聖靈的洗」在基督徒生命中的重要。
  • 【十二籃子】 兩種的認識主耶穌
    在肉體裡認識主和在聖靈裡認識主  讀經:約二十11~18,路二四13~16,25~32,約二一1~14。  自從主耶穌復活以後直到如今,人對於主耶穌就有兩種不同的認識。有一種的認識,叫作在肉體裡認識主耶穌;還有一種的認識,叫作在聖靈裡認識主耶穌。
  • 系統神學 卷五 聖靈論 第柒章 聖靈的交契
    約翰福音雖一再說:「生命在他(聖子耶穌基督)裡頭。」(約一4)「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主耶穌基督)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三16)。主耶穌親自講:「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那聽我話,又信差我來者的,就有永生,不至於定罪,是已經出死入生了。」(約五24)又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 耶穌說:你們要受聖靈的洗
    我們打開聖經使徒行傳1章4-5耶穌和他們聚集的時候,囑咐他們說:「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應許的,就是你們聽見我說過的。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幾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阿們今天我與大家一起查考、交通、分享《你們要受聖靈的洗》獻上禱告:親愛的阿爸聖天父、我主耶穌基督、感謝聖靈常與我們同在!阿們。感謝主恩!
  • 《碎餅碎魚》十一 兩種的認識主耶穌──在肉體裡認識和在聖靈裡認識主
    耶穌說:不要摸我,因我還沒有升上去見我的父。你往我弟兄那裡去,告訴他們說,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見我的神。也是你們的神。抹大拉的馬利亞就去告訴門徒說:我已經看見了主。她又將主對她說的這話告訴他們。」(約廿11-18)「正當那日,門徒中有兩個人往一個村子去;這村子名叫以馬忤斯,離耶路撒冷約有二十五裡。他們彼此談論所遇見的這一切事。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使徒行傳13保羅第一次旅行宣教A在賽普勒斯
    有人說,禁食著重的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專注狀態,讓人有可能確認主的旨意,這是禁食最主要的目的和價值。這些一同事奉主、禁食、禱告的人,有專心等候神向他們說話的態度,於是聖靈宣告了神計劃中的呼召,驅策教會投入宣教的新紀元。聖靈是升天之主的代表,為耶穌作見證是聖靈的工作,在教會中有至上的權柄。呼召常出於聖靈,他願意的就呼召;他呼召的,就分別為聖,又賜予能力,並且差遣。
  • 十幅世界名畫帶你領略:耶穌從出生到受死、復活
    而在藝術世界裡,描述耶穌降生、受難等等相關的名畫或藝術品不計其數。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就是耶穌堅定的跟隨者。可以說西方藝術史可就是半部「耶穌形象史」,耶穌絕對是西方藝術史的主人公NO.1! 今天,讓我們透過西方藝術傑作,一起帶大家了解耶穌吧!
  • 天國的奧秘|主耶穌最愛的門徒,在約翰福音中記載了哪七大神跡?
    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就分給那坐著的人,分魚也是這樣,都隨著他們所要的。他們吃飽了,耶穌對門徒說:「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免得有糟蹋的。」主耶穌不但可以水變酒,還可以用「伍餅貳魚」餵飽五千人。這樣的超能力,只有神可以做到。看見這些神跡的人,就想強逼耶穌作王,主卻獨自退到山上去靈修。眾人擁戴耶穌作王,但是卻不知道主的國不屬於這個世界。
  • 認識真耶穌教會
    現在的基督教界,對於教會觀有兩種比較極端的看法: (1)一種認為所有的教會都一樣,只要你歸入一個教會,你就得救了。 (2)一種認為信主不需要加入教會,因為我們得救是我們個人與主之間的關係,與歸不歸入教會無關,只要信主就可以得救了。持這種看法的人,所引證的聖經是羅10:9-10:「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神叫他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
  • 榮耀信息 || 耶穌基督道理的開端(五)聖靈的洗
    最好的條件,是受水的洗的同時受了聖靈的洗,但是很少的人這樣子。有的人還沒有受水的洗,就已經受聖靈的洗了;有的人受水的洗好久了,也沒有受聖靈的洗,這些都有可能。水自己不會洗你,聖靈自己也不會洗你,耶穌用聖靈的活水為你洗。這是聖靈的模式,施洗約翰說,我用水給你們洗,有一位能力更大的,我給他解鞋帶都不配的,他要用聖靈與火為你們施洗。他是誰?——耶穌基督。
  • 耶穌是誰?——唐崇榮主講
    因為祂已經定了日子,要藉著祂所設立的人按公義審判天下,並且叫祂從死裡復活,給萬人作可信的憑據。」上帝已經定了要審判這個世界的日子,執行這個審判,是按著上帝的威嚴、聖潔和公義的本性。那個時候,上帝不再以祂的慈愛來包庇我們所犯的罪,所有的罪惡都要暴露。上帝設立這位死而復活的基督為公義的審判官,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就是我們信仰的憑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