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家裡的小孩怎麼辦?一文全弄懂!

2020-12-13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張豔 朱小敏 李沂航

體檢出「幽門螺桿菌陽性」,好像聽說有這個細菌容易得胃癌,而且會傳染。家裡還有小孩,我該怎麼辦?

什麼是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寄生在胃內的細菌,黏在胃的細胞間隙之間。目前我國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約50%,有也就是說一半的中國人感染了這個細菌。而且這個細菌確實和胃癌有關係,是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一類致癌物,幽門螺桿菌感染是目前最明確的胃癌發生危險因素。

這個細菌是怎麼傳播的?

人是幽門螺桿菌的唯一傳染源,主要藏在我們的唾液,也就是口水、牙菌斑、胃和糞便裡。它可以通過口——口傳播,我們聚餐的時候,含有細菌的唾液會汙染食物,繼而傳染給進食該食物的人。也可以糞——口傳播,含有細菌的大便如果汙染了水源和食物也會導致其他人被感染。

親孩子,會把細菌傳染給他們?

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當然幽門螺桿菌主要還是通過聚餐傳播,我們中國人感染率這麼高就和我們的飲食習慣有關係,一家人一起吃飯會互相傳染,朋友同事一起聚餐也會互相傳染。

歐洲的義大利人這個細菌感染率也很高,但是他們是分餐制的,每個人都使用自己的盤子和食物,所以推測和義大利人喜歡互相熱情的貼面親吻有關係。所以有這個細菌的家長在成功把這個細菌除掉之前不要隨意的親自己的孩子。

感染這個細菌有什麼症狀嗎?

感染了這個細菌大部分人的症狀是比較輕的,會出現反酸、燒心、胃痛、口臭等不適。門診有不少年輕人因為有口臭來檢查一下是否感染了這個細菌。

有些會有慢性胃炎的表現,覺得上腹部不適、隱痛,噁心嘔吐,時間比較久,容易反覆發作。也有一部分人症狀比較明顯,尤其是導致了胃、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會有明顯的腹痛。但是也有些人甚至沒有任何不舒服的表現,只是常規體檢發現的。

如果兒童感染了這個細菌,有什麼表現?

兒童感染了幽門螺桿菌這個細菌,大部分沒有明顯的不舒服,少部分有腹部不適、腹痛、消化不良、噁心、嘔吐等。

怎麼知道自己是否感染?

如果有這些不舒服,也擔心自己感染了這個幽門螺桿菌,可以去醫院做哪些檢查呢?

現在檢查幽門螺桿菌的方法很多,對於有胃部不舒服表現的大人來說,最常見的就是胃鏡檢查。通過胃鏡檢查,醫生可以很直接的看到胃黏膜的情況,判斷你的胃有沒有受到幽門螺桿菌的影響傷害,同時可以順手取一些標本活檢化驗一下,也就芝麻點一樣大,不用擔心對胃造成傷害。

在實驗室裡,會對取出來的標本進行檢查,判斷有沒有感染這個細菌,同時判斷炎症的厲害程度。如果多取一塊胃的標本,我們還可以對這個細菌進行培養和藥物敏感性的試驗,這樣當門診醫生看到這個結論是就可以很確切的知道哪些抗生素可以殺死這個細菌,該給你用什麼藥了。

做胃鏡檢查還是有些痛苦的,如果只是有些口臭、腹脹,或者這一兩年已經做過胃鏡沒有什麼特別的病變,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檢查?

胃鏡檢查我們叫做侵入式檢查,很多病人是需要做好思想準備才能接受。如果我們給病人評估過病情,可以不用行胃鏡檢查,那查這個細菌還有非侵入式檢查方法,最常見最實用的就是尿素呼氣試樣,就是大家常說的去醫院吹一下氣,把胃裡的氣體吹出來進行檢查,沒有任何痛苦,準確性也很高。

碳13和碳14呼氣試驗,有什麼區別?

聽說呼氣試樣分兩種,碳13和碳14呼氣試驗的準確性是一樣的,都很好,唯一的差別是碳14有很微量的放射性,當然對人體是沒有影響的,碳13則沒有反射性。所以對於兒童或者準備懷孕的人我們建議做碳13呼氣試驗。

大人感染了,需要帶小孩來檢查嗎?

做了這些檢查,確定感染了這個細菌,是不是需要帶家裡的小孩也來檢查一下?

在門診經常會有家長問這個問題,有些家長都已經把小朋友帶到了醫院就等著我們醫生開單檢查了。但是給小朋友做檢查我們要謹慎一些,問小朋友你平時有肚子痛、吃飯不好這些問題嗎,很多小朋友會回答我肚子一點都不痛,這樣的小朋友就不需要檢查。對於14周歲以下沒有任何腹部不適的小朋友我們是不建議為了檢測幽門螺桿菌而檢查的。

圖:視覺中國

哪些小朋友需要來醫院查一下有沒有感染這個細菌呢?

畢竟這個細菌對胃傷害還是挺大的,家長也挺擔心的。

針對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診治的專家共識

建議對有消化性潰瘍、胃淋巴瘤、慢性胃炎、一級親屬中有胃癌的患兒、不明原因的難治性缺鐵性貧血、計劃長期服用非甾體消炎藥的這些疾病的兒童進行這個細菌的檢測。

所以絕大部分兒童是不需要特地檢查這個細菌的,家長不要因為擔心,或者小朋友存在中耳炎、牙齒不好、食物過敏、生長遲緩就來查查有沒有幽門螺桿菌這個細菌感染,那是沒有必要的。

感染了這個細菌,是不是一定得胃癌?

這個細菌是一級致癌物,感染了會不會一定得胃潰瘍、一定得胃癌呀?

大家都非常擔心得胃癌,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不一定會得潰瘍病,但是大多數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都存在感染,所以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引發潰瘍病的主要原因。

胃癌就更進一步了,雖然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高,但在人群中真正會患上胃癌的也就1%左右。胃癌的發生除了有細菌感染在作祟,還有遺傳因素、喜歡吃醃製食物、抽菸喝酒等原因,各個因素一起對胃造成損害,最終導致胃癌。所以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和得胃癌之間不能劃等號。

感染了細菌能治嗎?

幽門螺桿菌會引起潰瘍、萎縮性胃炎等,對胃的傷害還是挺明顯,那感染了能治療嗎?哪些人需要治療?

針對幽門螺桿菌感染,我們是有藥物進行治療的。治療的藥物一般是四種藥物搭配,一種抑制胃酸的藥物,兩種抗生素和鉍劑,療程一般10-14天,服藥的時候有些患者反應也比較明顯,一般規律堅持服藥,90%左右的細菌是可以殺死的,具體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項還是要來消化內科門診。

感染了這個細菌,理論上都是需要殺菌的,但是目前感染的人群太廣了,細菌也逐漸開始耐藥,所以在門診我們對重點病人要求他們嚴格殺菌。主要是有消化道潰瘍的、慢性胃炎有消化不良症狀胃黏膜萎縮、本人有胃癌、胃癌術後或者有胃癌家族史的、胃MALT淋巴瘤、胃息肉、計劃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消炎藥的、不明原因缺鐵性貧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怎麼預防這個細菌的感染?

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這個高,一個人感染了就可能傳染給家人、同事、朋友,有沒有預防的方法?

養成好習慣很重要。勤洗手對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也有效,飯前便後洗手。食物要煮熟了吃,細菌不耐熱,水燒開了、肉煮熟了細菌也就被消滅了。

圖:視覺中國

還有使用公筷公勺也非常好,我們在確認自己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後,應該選擇分餐、公筷,這樣就不會把細菌傳染給家裡人。針對家裡的小朋友小寶寶,需要準備專用的餐具,一定要避免口對口餵食。

所以通過良好的生活就餐習慣、合適的檢測方法、規範的藥物治療,大部分的幽門螺桿菌患者都是可以根治的。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幽門螺桿菌感染怎麼辦?醫生:常吃一「黃」,幽門轉陰只用2個月
    「禍從口出,病從口入」這句話說得並不假,許多病都是通過飲食吃出來的,包括現在感染人數最多的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屬於致癌物的一種,胃在受到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之後有可能會造成胃黏膜損傷,感染嚴重者可引發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而幽門螺桿菌在我們現代社會存在廣泛,畢竟現在的環境和食物衛生不容樂觀,生活中經常會不小心沾上這個致癌物,所以真的是防不勝防啊。
  • 關於「幽門螺桿菌」的最全科普,一文解決所有疑問!
    約有一半的人都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為什麼感染率這麼高? 感染了就一定會得胃癌嗎? 要不要查?要不要治? 別急,咱們一條一條解答~ 什麼是幽門螺桿菌?
  • 口臭,就是感染幽門螺桿菌了?你需要知道的 10 個真相
    幽門螺桿菌是胃癌的 1 類致癌因素,也是很多胃病的罪魁禍首。 根據世界胃腸組織(WGO)保守估計,全球至少有一半人口感染幽門螺桿菌。 而中國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人數最多的國家,感染率高達 59%,將近 7 億人感染。
  • 胃不好或是幽門螺桿菌在背後搗亂?感染幽門螺桿菌的表現有哪些?
    導語:尤其是最近幾年,感染上幽門螺桿菌的人是越來越多了,胃病的發病率也很高。很多人都很奇怪自己是怎麼感染上幽門螺桿菌的,因此產生懷疑胃不舒服是不是它在背後搗亂。因為,幽門螺桿菌是病菌,也是唯一能在胃裡生活的細菌。胃不好是幽門螺桿菌在背後搗亂嗎?
  • 我們如何感染幽門螺桿菌,兩個不在乎的細節,打敗了你的腸胃
    因為我國一半以上的人已經或正在感染幽門螺桿菌,而幽門螺桿菌不像我們的B肝,主要通過血液、性別和母嬰傳播,而是通過糞便口或口對口傳播。總之,接觸受感染的食物或餐具會導致幽門螺桿菌感染,因此幽門螺桿菌易發生聚集性,家族型感染。什麼是幽門螺桿菌?他和我們的普通細菌有什麼區別?
  • 一人感染全家被傳染,這種細菌是很多胃病的罪魁禍首!|幽門螺桿菌|...
    近日,江蘇南京一名男子胃痛不舒服,進而檢測出全家人都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無獨有偶,去年南京的孫小姐體檢發現自己幽門螺桿菌超標。體檢醫生表示,這可能與她常常聚餐有關。更令人震驚的是辦公室一共8人,4人都查出幽門螺桿菌超標。
  • 幽門螺桿菌感染,不止會引起胃部疾病
    除此之外,人們還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還會增加呼吸系統、肝膽系統、心腦血管系統等一系列疾病的發生[1],但是其中的機制尚未研究透徹。口腔疾病早在1994年,人們便發現幾乎所有的受檢者的牙斑和口水均為細菌陽性。後來,通過PCR技術,人們在口腔中發現了幽門螺桿菌的存在,並且發現幽門螺桿菌與兒童齲齒的發生率呈正相關。
  • 感染幽門螺桿菌怎麼辦?養胃「冠軍」被發現,經常吃,胃會更健康
    隨著年齡的增加,進入社會之後,人們的飲食更加的不規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進行應酬或者聚會,喝酒也成為了現在年輕人的常態,其實以上的這些不良的飲食,對於自己的腸胃,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如果不及時的注意,那麼,就很容易感染幽門螺桿菌,導致出現胃炎或者胃痛的情況出現。
  • 幽門螺桿菌感染中國8億人口,醫生提醒:尤其是這4類人不能小覷
    感染8億中國人的幽門螺桿菌,到底有多大影響?  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發現以及保守估計,在全世界至少有50%左右的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而我國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最多的一個國家,幾乎有8億人深受其害,差不多每10個人當中,就可能有6個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可見,幽門螺旋桿菌的影響很大,是我們每一個人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應該注意的1類致癌物。相關的醫生還提醒:尤其是這4類人不能小覷。
  • 蔓越莓汁或有助降低幽門螺桿菌感染率
    三湘都市報記者 黃亞蘋近期,國際醫學期刊《胃腸病學和肝病學》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每天2次飲用240毫升含有44毫克原花青素的蔓越莓汁可能有助於降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這項名為"每日蔓越莓攝入量對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抑制: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的研究由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流行病學研究室研究者設計並實施,研究在2018年8月至2019年4月間,納入了522名年齡在18-60歲之間且幽門螺桿菌陽性的中國成年人志願者,這些研究對象此前從未接受過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抗生素治療。
  • 溫州晚報:100人體檢,有38人感染幽門螺桿菌
    溫州晚報訊 :本報發表的《讓「公筷」成為市民百姓餐桌上的新風尚》中提到,「使用公筷對減少致癌的幽門螺桿菌傳染也很有幫助 溫州市民幽門螺桿菌傳染情況如何?
  • 感染幽門螺桿菌可以自愈嗎?專家這樣說
    01傳播途徑幽門螺桿菌可以通過口-口、糞-口傳播。共餐、親密接觸,尤其是家庭裡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密接觸,都是感染幽門螺桿菌的途徑。02易感人群隨著年齡增長,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逐漸增高,25歲人群Hp感染率接近50%,35歲人群感染率>60%,70歲以上老年人感染率達到80%;此外,生活環境和習慣、飲食衛生、吸菸等也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
  • Hp感染及其相關疾病防控100問: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防控
    幽門螺桿菌感染後均會引起慢性活動性胃炎,幽門螺桿菌感染可以在人-人之間傳播,因此幽門螺桿菌胃炎已被定義為一種感染(傳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的傳播涉及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一度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可以通過中間宿主(貓、牛、羊等)傳播,但目前已排除了這一可能性。
  • 什麼是幽門螺桿菌?快看看你是否也感染了
    這個討論的「主角」正是幽門螺桿菌,在我國幽門螺桿菌的平均感染率已經達到了59%。這就意味著,每兩個人中可能就有一個攜帶者。 什麼是幽門螺桿菌?為什麼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這麼高?感染幽門螺桿菌有哪些症狀和危害?今天,長沙東大肛腸醫院胃腸科醫師餘仁貴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下。 幽門螺桿菌是何方妖孽?
  • 專家提醒:感染幽門螺桿菌嘴巴先知,聞到這個「味」,八九不離十
    可由於幽門螺桿菌細小入微,肉眼根本無法看見它們,就算感染了也不痛不癢,因此,人們很難發現自己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徵兆,當感染數周后,身體這個部位會先告知,若能及早發現並做好清除,胃可安然無恙,若發現太遲,胃病很快找上門。
  • 孩子晚上睡覺老喊肚子疼,可能是幽門螺桿菌來襲,大人們多看看
    醫生首先給孩子止了疼,第二天經過一系列檢查,發現小萍胃裡的幽門螺桿菌含量很高,判斷為嚴重感染的情況。接著對孩子最近的飲食進行了詢問,並建議和兩位大人也做檢查。研究結果,小萍奶奶也是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但是孩子是怎麼感染上的呢?
  • 感染幽門螺桿菌?醫生:常吃5種食物,抑制幽門螺桿菌,遠離胃病
    幽門螺桿菌是現知的唯一一種能夠在人的胃部存活的微生物,也因為這種微生物誘發了眾多的胃部疾病。早在2017年,幽門螺桿菌就被列入了一級致癌物的名單中。有數據顯示,部分國家有90%的人都有過幽門螺桿菌感染史,其中大部分是在幼童時期就感染了這種病菌,長期與這種病菌共存,會引發慢性胃炎,逐漸會轉化為胃潰瘍,嚴重的會轉變為胃癌,最終死亡率很高。
  • 感染幽門螺桿菌不用治?這6類人群,積極治療才是正道
    據權威數據統計,我國有一半以上的人均感染了幽門螺桿菌,這個數據聽起來十分可怕,但其實不必過於驚慌。因為大概有十分之一左右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會患上各種腸胃疾病,剩餘的很多感染者並無明顯症狀,也不會對生活造成明顯影響。因此,感染幽門螺桿菌,根治並非必須。
  • 攜帶幽門螺桿菌用過的碗筷,放幾個小時,其他人再用會傳染嗎?
    其實就在前幾天,有同學問我,家裡有人查出幽門螺桿菌感染,全家人需不需要都去做個檢查,或者乾脆進行抗幽門螺桿菌治療。當時聽到同學問起來,我還在想,幽門螺桿菌確實目前被越來越熟悉了。如果要想了解幽門螺桿菌到底能不能夠在用過的碗筷放置幾個小時後還有傳染性?
  • 中年男原是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楚天都市報5月26日訊(記者鄭晶晶 通訊員 馬遙遙)疫情期間每天戴口罩,周先生才感覺到自己的口氣有些重,以為是口罩戴久了悶出口臭,前日,他因腸胃不適到醫院看病時,被查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周先生本以為自己是出現了消化不良,沒想到做了相關檢查後,才知道原來是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消化內科主任張姮告訴他:「戴口罩與口臭沒有必然聯繫,根據檢查結果判斷,導致他出現口腔的異味的原因之一,就是胃感染了幽門螺桿菌,腸胃蠕動速度減慢,消化力減弱,在細菌分解下產生硫化物等惡臭氣體源源不斷地往上湧,從而釋放出了口臭。雖然弄清了口臭的原因,但周先生卻顯得更加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