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長陽」患者檢出IgG抗體

2020-12-23 中國經濟網

昨天,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梁宗安介紹,目前絕大多數「長陽」患者都已檢出保護性IgG抗體,暫時沒有出現傳染,這部分患者傳染性尚不能完全排除,但傳染可能性小。

針對武漢有少數的新冠肺炎患者長時間核酸檢測呈陽性的現象,梁宗安透露,目前絕大多數「長陽」患者都已檢出保護性IgG抗體,暫時沒有出現「長陽」患者傳染給家裡人或者其他密切接觸者的情況。目前「長陽」患者傳染性尚不能完全排除,但作為傳染源,傳染的可能性小,這個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長陽」患者核酸檢測絕大多數都轉陰了,沒有轉陰的患者還在定點隔離,一般來說,疾病因為「長陽」重新傳播的風險比較低。

這些病人需要進一步治療嗎?梁宗安表示,因為「長陽」患者絕大多數沒有症狀,如果沒有其他基礎疾病則無需治療,但因為核酸檢測陽性,還應做必要的隔離觀察。

新冠肺炎患者在住院治療和隔離觀察期間,不能面對面探視。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施秉銀解釋,新冠肺炎是傳染性極強的疾病,如果沒有適當防護,發生感染的機率極高,如果病人家屬沒有足夠的醫學知識,探視時即使有防護,可能也難免被感染。家屬儘量少到病房,對減少院內感染非常重要。醫院也會千方百計改善條件,使患者儘可能和家屬以及親友保持聯繫。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北京晚報

相關焦點

  • IgM、IgG,核酸及抗體檢測……這些知識你懂嗎?
    新冠病毒是如何感染患者的?新冠病毒疫苗是怎麼研製的?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是怎麼感染的?新冠病毒核酸及抗體檢測結果有哪些?……最近,這些與新冠病毒有關的消息一直備受大家關注——01新冠病毒是如何感染患者的?
  • 新冠患者復陽會怎樣?血清IgG、IgM檢測結果如何解讀
    由於康復的患者體內多有保護性抗體,大部分患者症狀也不會加重,只要體內產生了足夠量針對新冠病毒的抗體,患者不會再度感染,完全康復病人復發的可能性很低。按照其他傳染病的規律:自限性傳染病:如比較常見的,麻疹、水痘等,患者恢復健康後產生的抗體能抑制住病毒,這種抗體一般可以維持終生,所以我們很少聽說有人會感染兩次水痘;急性傳染病:比如SARS、伊波拉等,病毒可以徹底消除,基本好了之後都會產生相應的抗體,抗體維持的時間長的會是終生,短的話也會維持半年以上的抗體
  • 初乳中的IgG和乳鐵蛋白都有什麼作用?
    「igg」屬於人體內一種提高抗病毒和抗感染的非常重要的物質,是人體免疫力系統的重要構成物質,它的中文名字叫做免疫球蛋白G,具體的介紹如下:1、igg其實就是英文ImmunoglobulinG的縮寫,有時也被寫成「IgG」,它是血清的主要抗體成分的重要物質。其佔比是血清IG的百分之七十五,大約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五十的構成分布在血清之中。
  • 黑龍江對入境人員一律實行「3次核酸檢測+1次血清抗體(IgM和IgG...
    28日,黑龍江省政府新聞辦舉行了第51場「黑龍江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系列新聞發布會,針對國內外疫情防控形勢新的重大變化,黑龍江省進一步做細做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有關措施,對入境人員一律實行「3次核酸檢測+1次血清抗體(IgM和IgG)檢測」,做到凡進必檢、不漏一人、萬無一失
  • 非經典抗磷脂抗體在中國抗磷脂症候群患者中的臨床表現(上)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評估了一組磷脂抗原的非經典抗體的臨床表現,包括磷脂醯氨酸(aPS)、磷脂醯肌醇(aPI)、鞘磷脂(aSM)、磷脂醯膽鹼(aPC)和磷脂醯乙醇胺(aPE)在一個明確定義的中國APS隊列中。方法:總共測試了229名受試者,包括86名APS患者,104名疾病對照(DC)和39名健康對照(HCs)。
  • 核酸、IgM抗體和IgG抗體傻傻分不清?中國疾控中心專家這麼說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曼玉)「與抗體檢測相比,核酸檢測更加靈敏,也是實驗室檢測的『金標準』。」在5月6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駐黃岡檢測隊隊長、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曾毅院士實驗室副主任、研究員張曉光說,但無論是抗體檢測還是核酸檢測,都存在一定比例的假陽性和假陰性,要由臨床醫生根據臨床症狀和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綜合進行判斷。
  • 內蒙古這個新生兒,一出生就攜帶新冠病毒IgG抗體
    4月18日,鄂爾多斯市中心醫院兒科主治醫生馬曉宇告訴澎湃新聞,「這說明新冠病毒IgG抗體可以通過胎盤傳遞給嬰兒,一般IgG抗體是保護性抗體,但是新冠肺炎病毒是否會通過羊水、體液、血液等途徑感染新生兒還是未知的,所以我們還需要做好防護,預防感染擴散。」
  • IgM和IgG檢測結果應當如何解讀?一篇文章全講透了
    當數月乃至數年再次接觸相同抗原時,最初原抗體量稍有下降,可能是由於一部分原有抗體被再次進入的抗原所結合,從而暫時降低了抗體含量,但短期內抗體含量迅速增加,可能比原來抗體含量高數倍至數十倍,以IgG為主,在體內持續時間也長,IgM很少增加。本次疫情中,我們通過對COVID-19患者進行研究發現,病毒侵入人體後,IgM抗體大約需要5~7天產生,IgG抗體在10~15天時產生。
  • 敏感性、特異性雙提高 深圳市三院再發新冠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
    新冠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利用雙抗原夾心酶聯免疫法,共同研發出的新冠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通過臨床驗證研究顯示出明顯的診斷效果。共檢測了173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539份血漿,93.1%的患者抗體檢測陽性,而33名健康者樣本血漿則無一陽性,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這將明顯改善當前疫情防控工作中疑似患者核酸檢測速度慢、採樣複雜、敏感性不高、需要高等級生物安全措施等「痛點」。
  • 新冠患者「復陽」謎局:有人不產生抗體,病毒或慢性攜帶
    2月19日發布的第六版診療方案首次提出,患者出院後建議進行14天「自我健康狀況監測」,出院第2周、第4周到醫院複診,而第七版強化為14天「隔離管理和健康狀況監測」。這一變化,源於國內多地出現的復陽現象。受訪專家認為,所謂「復陽」人群中相當一部分是「假陰性」,患者體內病毒並未清除,只是出院前核酸檢測未檢出。
  • 多名確診者曾「核酸陰、抗體陽」,兩種檢測誰更靠譜?
    記者發現,其中3人在初次接受核酸檢測時出現陰性結果,但抗體檢出陽性。為何會出現這種狀況?這是否意味著抗體檢測比核酸檢測更「靈敏」?有必要擴大抗體檢測的範圍嗎?記者發現,有3人在確診前幾日接受了核酸檢測,均為陰性,血清抗體結果則為陽性,之後被救護車轉運至醫院就診,隨後確診。一名51歲女性患者,為新發地批發市場經營人員。6月12日開始集中隔離觀察,6月23日核酸檢測結果陰性,血清抗體陽性。6月24日由120救護車轉運至北京市豐臺區中西醫結合醫院就診,6月25日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當日確診,臨床分型為普通型。
  • 紐約窮人區診所患者新冠抗體陽性率遠高於富人社區
    CNN 11日消息,新的數據表明,紐約皇后區的工人階級和少數族裔社區受到新冠疫情打擊最嚴重,現在絕大多數人的抗體檢測呈陽性。報導也指出,這一數據並不意味著有抗體的人就能免疫。據《紐約時報》周四(9日)首次報導的數據顯示,在皇后區科羅納的一家診所,超過68%的患者抗體檢測呈陽性,而在皇后區傑克遜高地的另一家診所,只有56%的人抗體檢測呈陽性。與以上兩個工人階級街區形成對比的是,在紐約布魯克林區一個以白人和富人為主的社區中的Cobble Hill診所,只有13%的人抗體測試呈陽性。
  • 血清IgG抗體陽性未必是感染新冠肺炎
    近日,網上流傳了一份鄭州人民醫院出具的診斷證明,內容顯示鄭州居民劉先生(化名)新冠IgG抗體陽性,引起了一些市民的恐慌。    IgG抗體陽性是什麼意思?劉先生是否具有傳染性?記者就此採訪了該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賈金廣。
  • 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高是什麼原因?
    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anti-thyroglobulin antibodies,TGAb),是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患者血清中的一種常見自身抗體。具有高度種屬特異性,是診斷自身免疫甲狀腺疾病(AITD)常用指標。
  • 抗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及其臨床應用
    近年來,通過免疫學、生物化學及基因重組研究,已證實TPO是甲狀腺微粒體(TM)的主要成分。TPO也是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AITD)一種重要的自身抗原,可以刺激機體免疫系統產生抗TPO抗體(TPO-Ab)。
  • 這8項抽血檢查,直接決定腎病患者如何用藥及療效,必須搞清楚!
    腎病患者抽血後的化驗檢查結果,不僅能幫助最終明確診斷,還將直接決定後續如何用藥及治療效果。下面這八項抽血檢查,腎科大夫及腎病患者必須搞清楚。4.血C3值抽血檢查血C3是腎病患者必做的一項化驗,絕大多數腎病患者的血C3值都應該是正常的。一旦發現腎病患者的血C3低於正常,可為臨床診斷提供重要信號。
  • 日本神戶市一項調查發現3%門診患者患者有新冠抗體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5月3日電 綜合日媒消息,日本神戶市立醫療中心中央市民醫院的研究小組2日宣布,對1000名患者的血液進行檢查發現,約3%擁有顯示曾感染新冠病毒的抗體。該小組在從今年3月底到4月7日、為期8天的時間裡,隨意選擇了1000名不是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是因其他原因前來門診看病的患者,對血液中是否存在感染新冠病毒之後形成的抗體進行了檢查,其中33人檢測出感染一段時間後形成的IgG抗體。 資料圖:當地時間4月25日,日本東京,戴口罩的女士走過空無一人的購物區。
  • ...增加「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M抗體、IgG抗體在發病1周內陽性率...
    對傳染源和傳播途徑上,增加「在潛伏期即有傳染性,發病後5天內傳染性較強」、「接觸病毒汙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臨床特點上,增加「極少數兒童可有多系統炎症症候群(MIS-C)」,介紹了MIS-C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上,增加「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M抗體、IgG抗體在發病1周內陽性率較低」和可能導致假陽性的情形,以及何種情況下可通過抗體檢測進行診斷等內容;病例的發現與報告上,增加「對於確診病例應在發現後
  • 原發性抗磷脂綜合症患者aPS/PT抗體與臨床表型的關係(下)
    眾所周知,血小板減少症和溶血性貧血被認為是APS患者的非標準臨床表現。迄今為止,只有兩項研究(儘管只是部分)探討了aPS/ PT抗體在具有APS和血液學特徵的患者中的作用。例如,大約在20年前,在aPS/ PT ELISA的最初描述中,Atsumi和cols發現無論有無血小板減少症,這兩種aPS/PT同種型均與APS有很強的聯繫。
  • 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高是什麼原因?需要治療嗎?
    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anti-thyroglobulin antibodies,TGAb),是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患者血清中的一種常見自身抗體。具有高度種屬特異性,是診斷自身免疫甲狀腺疾病(AITD)常用指標。 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高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