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的才子,負心的少爺
雖然半生戎馬,但孫立人卻並不像一個純粹的軍人。他出身名門,父親孫熙澤曾任晚清登州知府,民國時作為政客和教育家,也是在一方之地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因為家世的影響,孫立人7歲入學,拜名士宋執中為師。9歲便接觸新式教育,學習德文。如此之高的起點,也使得少年孫立人的眼界和學識,要遠遠超出於當時大部分的同齡之人。
1913年,孫立人以安慶狀元郎的身份,被清華錄取。此時的孫立人雖然學業有成,卻並不滿足於死讀書的現狀,總想搞些新花樣。1921年,擔任清華籃球隊長的孫立人,成功入選國家隊,並作為主力後衛率領中國隊在上海舉行的第五屆遠東運動會上一舉奪魁,拿下了中國籃球國際大賽第一個冠軍頭銜。
但和很多民國少爺一樣,孫立人也擁有一段被強制的婚姻。1919年,從清華被「綁回」家的孫立人迎娶了當時山東省長龔積柄的妹妹龔夕濤,為家族的顯赫再次添磚加瓦。但對於毫無共同語言,但卻始終恪守傳統女子禮節的妻子,孫立人尊敬,但卻強迫不了自己去接受她,以至於蜜月期都沒有度完就匆匆「逃回」了清華,留下新婚的龔夕濤獨守空閨。之後的夫妻兩人也是聚少離多,雖然情義,卻無情感。
10年之後,孫立人在南京的舞場邂逅了18歲的女學生張晶英,瞬間被眼前這位性情直率的湖南姑娘吸引,兩人一見鍾情。孫家父母因為非常喜歡一直默默為家庭付出的兒媳龔夕濤,所以對於孫立人想要離婚,另娶張晶英的要求感到不理解,甚至親自跑到上海勸說孫立人。
但孫立人的態度也同樣非常決絕,非張晶英不娶。直至最後,兩方才達成妥協,留著龔夕濤的名分,至於孫立人和張晶英的愛情,家族也再不幹涉。如果加上之後和黃珏、張梅英又過多坎坷的愛情糾葛,孫立人的一生,著實滿足了一位民國風流才子所應該經歷的模板式愛情,風流多情,卻也曾一往情深。
雖然在愛情方面千絲萬縷,但孫立人也並沒有停止自己「開掛」的人生。1924年,他從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公費留學美國名校普渡大學,畢業後進入美國橋梁公司任工程師。但僅僅4個月後,不安分的孫立人再次做出了一個影響自己一生的決定,考入有「南方西點」之稱的維吉尼亞軍校學習,正式步入軍旅。
1928年,結束了自己留學生涯,又在歐洲遊歷一年之久,參觀各國軍事的孫立人回到上海,進入國立政治大學擔任中尉軍訓隊長。1932年調任稅警總團任第二支隊上校司令兼第四團團長。「一二八」抗戰時期,孫立人率部參戰,戰功卓著,其獨創中西軍事結合的士兵訓練方法,更是影響頗大。這一份「孫氏操典」,也讓孫立人在部隊中開始嶄露頭角。
1937年淞滬會戰,稅警總團擔任蘇州河南岸阻擊。孫立人在率領突擊隊破壞日軍浮橋時遭遇炮火襲擊,全身13處負傷,昏迷了整整3天。武漢保衛戰,復出的孫立人再次榮立新功,這樣出彩的表現也使他在青年軍官的隊列中脫穎而出。1941年,新編第38師成立,孫立人晉升少將師長,成為軍界的「當紅炸子雞」。
遠徵軍入緬作戰,「東方隆美爾」讓英國人直呼不可思議
1942年,孫立人率領38師跟隨遠徵軍入緬作戰,按照盟軍統帥部的命令,在曼德勒地區聯合英軍和日軍展開決戰。在當時的緬甸戰場,英軍根本看不上裝備簡陋,甚至「衣衫襤褸」的中國遠徵軍,大多數時候都是指望這群來自東方的士兵去充當炮灰的角色,掩護自己的安全。
4月7日,剛剛在異國站穩腳跟的38師就接到第一個「重要」任務,不惜一切代價,營救出被日軍圍困在緬中仁安羌地區的英軍步兵第1師和裝甲第7旅。又是給英國人擦屁股,孫立人雖然心有不甘,卻也幹不出和這些盟軍習慣性見死不救的事來。他令113團團長劉放吾率部迅速馳援仁安羌,自己也親自從曼德勒趕到前線指揮作戰。
這是一場不需要過多累述的戰役,113團孤軍直入,連破日軍數道封鎖線,在至關重要的501高地和日軍三番搏殺,直至成功策應英軍「強大」的裝甲部隊和一大批英美記者、傳教士成功突圍。113團參戰1121人,犧牲204人,在數倍於己的日軍圍攻下,斃敵1200餘人。以少勝多,救出友軍,孫立人的名字和仁安羌大捷的消息一起轟動了整個國際戰場。
而孫立人的神話還遠遠沒有結束。4月下旬,駐緬英軍分批撤往印度,遠徵軍也奉命退回國內整軍備戰。副司令杜聿明率部穿越野人山回國,留38師殿後。孫立人曾勸說杜聿明,緬甸的原始叢林如同絕路,遠徵軍從此回國風險太大。但杜聿明嚴守「上頭」的指示,並要求孫立人同樣執行軍令。
孫立人從來都不是「聽話」的軍人,更不想親手將自己的部隊送到山窮水盡的絕境之中。他拒絕了杜聿明的命令,率領38師從正面衝破了日軍的包圍圈,成功進入印度休整,部隊僅僅損失數百人。孫立人的不要命的打法,駐守印度的英國人沒有想到,在野人山損失慘重的杜聿明也沒有想到。
38師剛入印時,駐印英總司令韋維爾曾要求38師解除武裝,以難民身份入境。在英軍前來收繳武器時,孫立人直接怒喝道「你動老子一下試試!」,同時下令38師做好戰鬥準備。如此暴躁的指揮官,著實讓前來的英軍嚇得不輕。英軍東南亞戰區盟軍第一方面軍總司令亞歷山大得知此事後,立即電告韋維爾,說38師是英軍的救命恩人,不僅要接受其入境,更要鳴炮以示禮遇。同時亞歷山大還警告韋維爾「你的部隊,未必是孫立人的對手。」
1943年,第2次緬甸戰役開始,孫立人率領38師反攻入緬。10月攻克新平洋,12月佔領於邦,之後更是連續攻克太白加、克孟關,在瓦魯班重創日軍「叢林作戰之王」的第18師團。橫衝直撞的孫立人,根本沒有人攔得住,而在英國人眼中,上一個如此神奇的將軍,正是有「沙漠之狐」之稱的隆美爾。孫立人,就是「東方的隆美爾」。1944年10月,第2次緬甸戰役勝利結束。1945年7月,孫立人率部歸國,並在廣州接受日軍投降。
而在之後的解放戰爭中,和杜聿明不合的孫立人,被調往南京擔任閒職,之後入臺訓練新兵,沒有得到多少出場的機會。不過在這有限的表現時間內,孫立人在東北和金門接連和林粟兩位名將交手,戰績也可圈可點。但在解放軍後期勢如破竹的攻勢下,孫立人又豈有回天之力?1949年,孫立人就任防衛總司令,制定臺澎防禦計劃,整訓80萬敗軍。
「你不會打仗」,蔣介石將一個孫立人從歷史上抹去
在蔣介石心中,孫立人這些曾經創造過軍事奇蹟的將軍,是自己將來反攻計劃的強大底牌,對其重用有加,軍中地位僅次於陳誠。但對於孫立人自己來說,他的思想是絕對自由的,並不是某個人的棋子。
在緬甸,他就對蔣介石和杜聿明的命令置若罔聞,如今困守孤島,他更加對這位頂頭上司產生了懷疑。相比於去相信這位委員長,孫立人更願意信任背後真正擁有實力的美國人。而有趣的是,美國人也用同樣的眼光來看待孫立人,這是一個比蔣介石更有可能性的將軍。
孫美兩者間的眉來眼去,自然瞞不住靠著情報為生的蔣介石。1955年6月,在屏東閱兵的蔣介石得到消息,說孫立人要效仿當年的張學良,發動一場「兵諫」。對於驚弓之鳥的蔣介石來說,他無須去驗證孫立人的忠誠,因為只有趕盡殺絕才是最保險的辦法。
孫立人的部屬親信受到牽連者達到336人,一份寫好的「認罪書」送到了孫立人手中,送信的人告訴孫立人「籤吧,你還能保住你的這些部下。不籤,你們都沒有活路的。」孫立人沒有選擇,他被逐出了官邸,在臺中市向上路一段18號居所開始了一段長達33年的幽禁生活。這個時候的孫立人,就是第二個張學良。兩人唯一的區別,是一個為了民族大義而選擇了反對蔣氏,而另一個,只是單純的被「冤枉」。
蔣介石曾對孫立人說「你訓練有一套,但打仗不行。」這樣的評價,並不是這位委員長健忘,而是他想清楚地告訴孫立人,哪怕你有經天緯地之功,但只有不聽話,我就有能力讓一個英雄從歷史上徹底消失。
1988年,在幾十年的反覆辯證後,一個「清白」的孫立人重獲自由,攜妻帶子再次走進人們視野的他,似乎不改當年風流的本性。不同的是,此時他已不是少爺,而是白髮蒼蒼的老者。1990年11月19日,孫立人病逝,享年89歲,以英雄的身份,一個消失了33年英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