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孫女繪畫作品惹爭議,沒遺傳爺爺的技巧,畫皮難畫骨

2021-01-08 釋墨軒文化小天地

張大千的長孫女張子嘉老藝術家在整個京圈畫派之中還是相當有地位,畢竟爺爺是國畫大師張大千,再加上父親又是張大千生前喜歡的長子張軼凡,所以張子嘉這個長孫女的地位可想而知了。

和齊白石的孫女齊慧娟一樣,近年來隨著她們後輩的作品層出不窮,也惹來了不少的爭議聲。

聲音比較大,近年來尤其如此。很多畫家都形容她們這些後輩沒有學習到長輩們的繪畫風格,更沒有領悟到精髓所在,但她們卻活得比一般畫家還自在,其實是在消費著爺爺們的名聲。

真的是這樣子嗎?張子嘉藝術家的作品怎麼樣,為什麼受到質疑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

張子嘉受到父親張軼凡繪畫風格的影響,也算是掌握了一些家族之中的大千派藝術的特點,尤其是繪畫山水的時候,還真有一些張大千當年繪畫的風格。

但在繪畫的作品上面網友們質疑的其實離不開兩點。

其一就是張子嘉的作品比較漂亮,而且畫出來也比較有個性,但繪畫的風格上,失去了張大千以前的潑墨重彩特色,這是張大千作品的精髓所在,如果這一點缺少了的話,那張子嘉就不能被稱為真正的大千派藝術傳人。

其二就是大家質疑如今的張子嘉沒名氣,影響力不是建立在自己的作品上面,她拿不出什麼代表性的藝術作品,所以質疑張子嘉的網友們形容她就是屬於啃老畫家一樣,在消費著爺爺張大千的名氣。拋棄這一切,她真的不算是頂級藝術家。

但在此之前,張子嘉卻形容自己的作品早在2007年就在國際上受喜歡,而且外國人追著自己跑,作品的銷量也達到了世界的前4.4%!

不知道這一個數據是不是對的,但至少也是超過了爺爺張大千吧,估計價格也不低吧。

回到作品上來聊,張子嘉藝術家的作品其實不差,但與張大千相比,那還是差了太多。很多網友看過了之後形容筆墨的運用比較好,而且有張大千筆下的繪畫風格,但她畫得太小心了一些,沒有張大千筆下的潑墨彩特色。

尤其是她筆下的用墨,太豔了,正所謂畫皮容易畫虎難,這也是張子嘉作品惹爭議的地方。既然是打著大千派藝術繪畫的口號,是張大千的孫女,但作品卻缺少了爺爺以前作品的特色,受質疑也是應該的。

不過很多專業的畫家評價她的作品還不錯,畫得細又美,比一般的畫家要強太多。筆墨上的功夫還是有,但影響力上面肯定是比不過爺爺張大千了。

相關焦點

  • 畫心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很多人會把老實人當作最基本的美德,其實人最難的品質就是老實。真正的老實人是有智慧的,有眼界的,不因誘惑起心動念。老實人是那種坐懷不亂的,像諸葛孔明一樣,給了一片唾手可得的江山,也不會去取而代之。而老實人還有另外一種,沒有見過世面的老實。這種在於表面,而這個很容易誤導我們,單純的女孩不介意潦倒,不介意一無所有。
  • 陳丹青:沒有辨識度的繪畫,就是廢紙一張,還不如三流作品
    ,就等於是廢紙一張,還不如一個有繪畫靈魂的三流作品。繪畫藝術同樣要有辨識度,要有對作品的深入理解。 畫皮難畫骨,中國畫講究的是意境,但任何一張作品,不是每一人都能理解這一種意境。所站有角度不同,解讀出來的作品也自然不同了。
  • 張大千談抽象繪畫:總結出16個字,把老子的精神悟得非常透
    張大千的繪畫不是一層不變的,也是從年輕的時候過渡到了後面的潑彩繪畫。很多專業的畫友喜歡看張大千的作品比齊白石的作品更多一些,原因也在這裡。張大千的作品,在30歲之前是可以用清秀俊郞來形容,但進入到55歲之後,他對於自己作品的深入理解更強了。
  • 張大千作品欣賞 天價作品有其貴的道理
    張大千作品欣賞 張大千無愧於繪畫界全才,擅長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動物畫、仕女圖、佛像等等,工寫兼具,融合了文人畫、宮廷畫、民間藝術等為一體
  • 張大千畫的作品,比齊白石作品大氣,專家:無法正常估價
    張大千作品給欣賞者的感受力是所有名家之中最強的,其國畫山水系列繪畫風格獨特,而且是公認最厲害的畫家。倒也不是說要故意忽略掉齊白石大師,相比之下齊白石筆下的趣味性田園繪畫完全比不過張大千筆下的那些山水作品。
  • 論潑墨潑彩技術手法在張大千作品中的表現力!
    2.追求美的極致藝術家對美的追求都懷有非常深沉的情懷,求在作品當中將美進行體現張大千也是如此,不過其對美的理解有其獨到之處,如此才使得其屬於本人的風格各種藝術理論在對藝術進行探討時都認為,藝術作品必須將表現美為最重要的創作原則張大千的潑墨潑彩畫創作都是在追求美,爭取讓觀賞者能夠在美的意境當中體會到欣賞的樂趣在對其作品進行賞析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其能夠具備的各種創作元素都是對美的體現
  • 張大千集大成之潑墨潑彩繪畫,驚豔十足,美到可以設置成聊天背景
    先看幅十分優秀的沒骨山水精品《巫峽清秋》,此畫描繪的是巫峽秋天的景色,這是他隱居青城山之後創作的金碧山水。張大千在駕馭水、墨、色方面堪稱出神入化,他最出色的還是要數潑墨畫,潑墨潑彩,不知道是否有人熟悉這種畫技,這是張大千在多年的繪畫生涯中,融合中國傳統潑墨畫後,對山水寫意表現技巧的一次創新,這種傳統、獨特、創新的畫風,形成了他獨一無二的個人風格。一般來說,我們看到更多的是潑墨畫,也就是將水墨揮灑在紙上,隨意發揮,進行繪畫。
  • 張大千:畫荷需用正、草、篆、隸四種書法技巧
    張大千認為 畫荷需用正、草、篆、隸四種書法技巧 畫荷花的幹,用篆書 張大千一生的荷花作品成千上萬 除了在繪畫風格上的規律外 在題字、用印上也有講究
  • 張大千:一位國畫大師如何追上畢卡索
    並沒有,張大千逐漸跳脫了單純的臨摹而能靈活運用各種古畫的技巧,並不停與各地的繪畫大師結識與切磋。1928年,已在上海成名的張大千來到了北京,與當時在北京名氣更大的舊王孫文人畫家溥心畲碰面了,兩人背景相異卻一見如故並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往後兩人常共同做畫並一起展覽作品,爾後「南張北溥」之說傳遍大江南北,張大千始得與溥心畲齊名且兩人的繪畫技巧與名聲都更加提高。
  • 8旬老奶奶教孫女學國畫,繪畫作品有意境,專家卻笑稱是江湖作品
    下面我們所要討論的一個話題,正是一個關於繪畫國畫創作的主題。一位8旬老奶奶教自己的孫女玩國畫,而且認真學習的孫女也是非常可愛。尤其是當我們看到了奶奶和孫女一起完成的作品之後,發現作品非常有意境感,但這樣子的繪畫作品(這麼好的民間藝術繪畫)卻被專家笑稱是江湖作品。
  • 國畫大師張大千,心中一定要有繪畫的境界,對後世影響頗深
    作為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張大千堪稱是百年難得一遇的奇才,由他創作的潑墨山水畫,藝術性是非常高的,直到今天仍然無人能出其右,也是一件非常值得稱道的事情。而在進行繪畫創作的時候,張大千也曾經表示,心中一定要有繪畫的境界,才有可能在繪畫作品當中體現出來,而這一點,對後代的繪畫家影響頗深。
  • 孫子會不會遺傳爺爺的基因?爺爺和孫子是不是很像呢?
    孫子會遺傳爺爺的基因,孫子的性染色體能遺傳爺爺的,因為爸爸是遺傳的他爸爸的y染色體,也就是爺爺的,孫子遺傳的是爸爸的y染色體,所以說孫子是遺傳了爺爺的性染色體。但是不會遺傳奶奶就是祖母的性染色體。但是有些孩子既不像爹,也不像媽,反而像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是隔代遺傳了嗎?那麼,你的孩子會從祖父母那裡遺傳到什麼呢?
  • 張大千:畫好中國畫,其實沒有那麼難
    張大千:畫好中國畫,其實沒有那麼難文/秋香在很多人的直觀印象中,畫畫這件事,並不簡單,也可以說,非常難。為什麼呢?難道,畫畫就是靠天賦,才能獲得成就嗎?張大千認為,對繪畫有興趣的人,只要找到正確的方法,再通過勤奮努力,那麼,想要成功,是水到渠成的。
  • 張大千與大風堂畫派的書畫欣賞,紀念國畫大師張大千誕辰121周年
    張大千(1899年—1983年),原名正權,後改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下裡港人,齋名大風堂。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張大千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無論是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
  • 「給孫女買衣服的民工爺爺」的一個舉動,網友:溫暖人心
    |原創|優質|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昨天看到這樣一個熱點:想給孫女買衣服的民工爺爺找到了。新聞中穿著髒衣服帶著安全帽的民工在小飯館吃飯,童裝店店主把留著的衣服送給他,我就搜索了一下到底是怎麼回事。後來了解到民工想給孫女買衣服,店主就教他和孫女shi pin通話。民工說不會弄,店主就主動上前教他。電話接通後,孫女看見了爺爺後開心地喊爺爺,爺爺趕忙讓孫女看了那件衣服,問她喜不喜歡。孫女回答道:「喜歡啊。」爺爺開心地說:「喜歡過年爺爺回去時,給你帶回去啊。」
  • 百位世界繪畫大師之張大千,藝渡文化高清藝術作品圖片集圖庫設計
    總評:張大千是全能型畫家,其創作達「包眾體之長,兼南北二宗之富麗」,集文人畫、作家畫、宮廷畫和民間藝術為一體。於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魚蟲、走獸,工筆、無所不能,無一不精。詩文真率豪放,書法勁拔飄逸、外柔內剛、獨具風採。張大千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無論是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
  • 文物大講堂|如何識真辨偽張大千山水畫作品
    張大千先生「僅只在他最為滿意的畫作上方得鈴蓋」。「秋日本」不管是從構圖、物象、筆墨、暈染等藝術魅力來說,都在「閏月本」之上。我們從風神氣象上來品味,也更符合張大千先生的本色筆墨,而「閏月本」的用筆、用色、用水有很多地方不類張大千先生的繪畫特點。
  • 好美的山水畫,難怪張大千都欣賞他的作品!
    他的繪畫,沒有名師傳授,屬於自學成才。其早年的畫作,始終散發著一種幽思情味,晚年對五代南唐傑出畫家徐熙落墨法的迷戀,使得他畫風一變再變,最後破繭而出,一飛沖天。
  • 2歲孫女鼓勵爺爺勇敢一點,自己卻……
    沒想到下一秒卻出現了讓人忍俊不禁的一幕↓↓↓陳陳媽媽表示爺爺的傷口是燙傷,已有兩天因為同孫女陳陳在外面玩耍時用手護住險些摔跤的陳陳又蹭破了手臂上燙傷的泡陳陳媽媽害怕傷口會嚇到孩子不讓她看,陳陳卻說「我站在這裡,爺爺不害怕」
  • 名師出高徒:何海霞與張大千舊事
    1933年10月在中國畫學研究會第十次成績展覽上,張大千展出了《屬荷》《仿石溪山水》《白描天女散花》,以及和於非合作的《仕女撲蝶圖》四件作品,這些作品深深吸引了同來參觀的何海霞。1934年9月在中山公園水榭舉辦的「蘇州正社書畫展覽」,展出了張大千、張善子、葉恭綽、彭恭等人的繪畫作品共二百餘件,其中僅張大千的作品就有4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