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雄蜂侍衛圈,蜂群可能面臨3大問題,老師傅告訴你如何應對

2020-12-23 蜂部落

養過蜜蜂的朋友都知道,蜂群裡面有著許許多多神奇的故事,比如蜜蜂釀蜜,築巢、哺育、產卵等等都是非常有意思的過程,不管是蜂王、雄蜂、還是數量最龐大的工蜂,似乎每隻蜜蜂身上都充滿神奇的故事,也就是這些神奇的故事,造就了蜜蜂以昆蟲的形式過上了類似於高等動物的生活,不但蜂群內部管理嚴格,還擁有負責的通訊系統和防禦攻擊系統,很多蜂群內部發生的故事,可以說比咱人類還要先進。

很多朋友沒有了解過蜂群內部的通訊方式,比如蜂群通過巢脾來傳播的信息,可以實現單線或者多線的通話,這些「高科技」,與我們人類的電話相比可以說我們人類輸了無數年,但是卻真真切切的在蜜蜂這個體積只有幾十升的蜂窩中發生了,不得不說這是一種神奇的昆蟲。

在蜂群中比較神奇的還有蜂王,可以說在關於蜜蜂的研究中,人們對蜜蜂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蜂王和工蜂上,因為這兩種蜜蜂,與我們養殖蜜蜂的意義息息相關,也正是這些研究,讓我們越來越了解蜜蜂。

在說到蜂王的時候,曾經很多朋友包括早期的研究人員都認為蜂王是一個蜂群中的雄性,統管著整個蜂群。這和很多高等動物的繁殖方式看起來比較相似,因為很多動物一隻雄性的確可以讓很多雌性繁殖,但是蜜蜂恰恰相反,而是多隻雄性讓一隻雌性繁殖,隨著蜜蜂研究的不斷深入,如今已經明確地知道了蜂王是雌性,且是蜂群中唯一一隻可以正常產卵的雌性蜜蜂。

一說到蜂王,我們很多朋友其實都見過,尤其是在外面鮮花盛開的時候,只要我們打開蜂箱,通常會看到很多蜜蜂把蜂王團團圍住,圍住的同時還不斷的退讓蜂王,其實這些蜜蜂就是服侍蜂王的,在蜜蜂養殖中我們養蜂人給了他們一個形象的名字,那就是侍衛蜂。

在蜂群中除了蜂王之外,還有工蜂和雄蜂,工蜂是一個蜂群的主體,雄蜂在蜂群中的數量一般不多,只有在少數情況下雄蜂數量會增加,但是和工蜂數量比起來也不值一提。從個頭上來看,雄蜂略小於蜂王,沒有蜂王那樣長的腹部,由於個頭較大,通常被很多養蜂新手誤認為是蜂王。

的確,在很多情況下,雄蜂在蜂群中的活動很像蜂王,都是大個頭,行動都緩慢,最容易讓新手誤解的是,雄蜂也會形成像蜂王一樣的侍衛圈,曾經很多網友告訴蜂部落,說自己的蜂群中出現了 多隻蜂王,這從蜜蜂的習性來說根本就不可能,根據圖片來看,其實都是把雄蜂誤認為是蜂王了。

根據蜂部落小編的觀察發現,如果蜂群中的雄蜂像蜂王一樣被工蜂形成了侍衛圈,一般都是蜂群中發生了問題,根據蜂部落小編的觀察,一般有3種情況可能出現蜂群中的雄蜂被工蜂形成侍衛圈,現在就分享給大家,覺得有用,別忘了點個讚,本章內容包括下面幾個重點。

1.侍衛圈的作用

2.雄蜂侍衛圈形成的3大原因

3.出現雄蜂侍衛圈的應對方法

侍衛圈的作用

其實侍衛圈的最初研究,根據蜂部落小編的了解,主要是在蜂王的研究上。圍著蜂王的這些蜜蜂都是工蜂,這些蜜蜂主要就是照顧蜂王,蜂王不停的產卵,這中間是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的,所以蜂王產卵一段時間以後就需要進食,這時候這些工蜂就會嘴對嘴的對蜂王進行飼餵;另外在蜂王產卵的時候,也需要乾淨的巢房,在蜂王排洩的時候,這些排洩物是需要工蜂清理的,其實這些工作,就是侍衛蜂的工作。

總的來說,蜂王的侍衛圈中的蜜蜂,主要的工作就是照料蜂王,為蜂王清理巢房、搬運排洩物、餵養蜂王等等,如果是在分蜂期,這些工蜂還有可能逼迫蜂王在王臺中產卵,逼迫蜂王分家。所以侍衛蜂並不一定都是對蜂王好的。

雄蜂侍衛圈形成的3大原因

對於雄蜂來說,雄蜂在蜂群中的作用就是提供雄性遺傳物質,在現在的網絡上很多女性把生孩子形象的說成了是孩子父親的快遞員,其實更形象的說,雄蜂在蜂群中的任務就是這個理,且是真的運送完遺傳物質以後就與蜂群無關了,原因就在於蜂王一旦交尾產卵就不會需要再次交尾。

雄蜂在蜂群中的作用並不大, 但是食量很大,這對於以採蜜為生的小蜜蜂來說,蜂群中有大量的雄蜂存在,會給蜂群造成非常大的採集負擔,所以有蜂王的蜂群中,工蜂並不喜歡雄蜂,甚至在缺蜜期的時候會驅趕雄蜂,甚至殺死雄蜂,但是在蜂群中需要雄蜂的時候,雄蜂也會受到工蜂愛戴,因為這個時候蜂群中需要雄蜂提供精子,這時候工蜂會短期的給雄蜂點「父親」的感覺,照料好雄蜂,就像照料蜂王一樣,其實要嚴格的來說,這個時候的雄蜂,更像我們人類理解的蜂王,很可惜蜜蜂的世界是一個母系氏族的世界。

從蜂群中需要雄蜂來看,其實蜂群中出現雄蜂侍衛圈的情況並不多,只要我們注意觀察,實際上就3種情況下會出現。

第一:蜂群即將分蜂

在蜜蜂即將分家的時候,蜂群中需要培育一隻新的蜂王,有了新的蜂王以後,蜂群中自然就需要雄蜂交配。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只要是在蜜蜂分蜂期的時候,蜂群中的雄蜂,很多都形成了侍衛圈,主要目的就是為蜂王交配提供充足的雄蜂

對於這種情況來說,這屬於蜂群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雄蜂侍衛圈形成現象,屬於一種正常現象,只要分蜂期過了就消失了,不用作特殊處理。

第二:蜂群失王

在蜂群失去蜂王以後,蜂群中的工蜂會容忍在任何時候都有雄蜂存在,即使雄蜂的存在有可能導致蜂群滅群,為了保證蜂群中出現新王以後可以正常交配,工蜂會把雄蜂像蜂王一樣飼喂,形成穩定的侍衛圈

對於這種情況形成的雄蜂飼餵圈來說,由於這是蜂群失王引發的工蜂接納雄蜂,所以我們需要考慮蜂王的質量,當蜂群失王以後,工蜂會培育急造王臺,由於急造王臺本身帶有應急性,所以質量上未必就是好的,所以為了保證我們的蜂王優質,可以適時的根據實際情況採用急造王或者引入產卵王以及成熟王臺。

第三:蜂王劣質

一個蜂群中的蜂王好不好,除了我們人類的判斷標準之外,工蜂還有一套評判一隻蜂王是否優質的標準,比如封我那個產下的蜂卵中雄蜂卵的比例多少,蜂群中蜂王物質的含量多少以及蜂王產下的幼蟲孵化以後的質量優質程度等等。

這些都是工蜂可以直觀地感受到的,當一隻蜂王變得劣質的時候,其產卵可能就會發生變化,蜂群中的蜂王物質含量就會受到影響,這時候工蜂就會認為這隻蜂王已經不再適合做本群蜂群中的蜂王,於是決定交替這隻蜂王,接納蜂群中的雄蜂以及外來雄蜂,為新的蜂王交配做準備

對於蜂王劣質的情況來說,一般比較常見的有處女王產卵、蜂王受傷、蜂王變老等等情況,可以說從科學養蜂的角度來說,每一種情況對我們養蜂都是極其不利的,控制不好不但影響繁殖,還影響我們的蜂蜜產量,所以在我們發現蜂群中有蜂王存在,同時又有大量雄蜂存在,甚至還出現雄蜂飼餵圈,則我們應該考慮蜂王的優質程度,最好儘早更換,因為有王群未必會出現明顯的問題,但是群勢會慢慢下降,如果更換晚了,可能錯過大蜜源期,這是我們應該注意的。

以上就是今天蜂部落小編給大家分享的關於蜂群中出現雄蜂侍衛圈的相關問題,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下方留言評論,喜歡的朋友點個關注,我們明天見。

相關焦點

  • 蜂群出現雄蜂是什麼原因?
    一、新王交尾沒成功二、失王出現工蜂產三、蜂群發生分蜂前四、老王哀老產雄蜂養蜂人如果不仔細觀察新蜂王是否交尾成功的話,新蜂王不久之後就開始產未受精卵便產生大量的不會採集,只會大吃大喝和唯一能交尾的雄蜂。如果養蜂人不及時處理掉沒交尾成功的新蜂王任其產雄蜂,蜂群不久便會滅群,給養蜂人帶來經濟損失。
  • 養蜂減少蜂群內出現雄蜂的方法,預防分蜂熱,減少儲蜜消耗!
    養蜂人在飼養蜂群的過程中,會發現蜂群在這些情況下,蜂群內工蜂會自主培育一批雄蜂,這些雄蜂是為了給新蜂王交尾使用的,舉例,在春季和秋季的繁蜂旺季,不管是人工飼養的蜂群,還是外界的自然蜂群,蜂群在這時都會出現分蜂熱,蜂王控蜂能力和產卵能力下降的情況下,蜂群容易誘發自然分蜂的現象。
  • 春繁蜂群需要除雄蜂嗎?這個時間段保留雄蜂,養蜂人:育王不耽擱
    隨著春季的到來,蜂群經過早春的繁殖發展,養蜂人在開箱檢查蜂群的時候,會發現蜂巢脾上出現雄蜂巢房,這時雄蜂巢房出現的位置對蜂群有這些影響,蜂巢脾上子圈內出現雄蜂巢房,這是蜂王產卵能力下降的情況,需要養蜂人在春季流蜜期之後,給蜂群進行更換新蜂王的工作。
  • 蜂門雄蜂增多,未必就是好事,3種情況不及時處理,蜂群就毀了
    除了蜜蜂飛行的各種姿勢和發生的各種變化之外,一個蜂群中三型蜂的比例通常也能說明蜂群內部的情況,一般有經驗的養蜂人只要一看就知道蜂群內部發生了了什麼,尤其是突然大量的出現雄蜂,說明蜂群內部出現了問題。
  • 數萬隻工蜂的蜂群,為何沒有一隻工蜂與雄蜂「偷情」?做雄蜂真難
    上面蜂部落小編給大家提到了三型蜂的問題,其實雄蜂是沒有爭議的,因為雄蜂是無性繁殖的結果,比較有爭議的是蜂王和工蜂,因為蜂王和工蜂,都是受精卵發育而成,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蜂王和工蜂出生相同,為何最後蜂王成了一個蜂群中的王,享受著動物繁殖所以具備的一切,而工蜂則成了蜂群中的苦力,連一隻雌性動物最基本的」愛情「都被剝奪?今天蜂部落小編就來和大家分享這一問題。
  • 新蜂王出來後雄蜂很少怎麼辦?養蜂人:外界自然蜂群內雄蜂充足!
    感謝邀請:新蜂王出房之後,蜂群內雄蜂數量較少怎麼辦?羽化出房的新蜂王需要經過4天~6天的成長時間,處女蜂王在第7天左右開始出巢交尾,同時,外界的氣溫和天氣情況都會影響處女蜂王的交尾時間。處女蜂王交尾過程中會吸引外界的雄蜂,處女蜂王散發出蜂王信息素,有利於蜂場附近的雄蜂捕捉。
  • 雄蜂能進出其它蜂群嗎?蜂王能產雄蜂卵、為什麼工蜂也能產?
    前幾天,有個開始養蜂的朋友,突然問了一個奇怪的問題:失王群工產的卵出來是雄蜂,哪正常分群裡面的雄蜂,究竟是蜂王產的還是工蜂所產?這個問題看起來很搞笑,不過很多人可能也沒有去認真想過這個問題,百事通認為這個問題是不能完全確定的,正常分蜂群裡的雄蜂,有可能是蜂王所產的卵發育成的,也有可能是工蜂所產的卵,為什麼這樣說呢?讓百事通來說道說道!雄蜂可以自由進出其它蜂群嗎?
  • 作為蜂群的雄性,雄蜂為什麼沒有蟄針擔負護巢職責?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蜜蜂都有蟄針的,蟄針只有工蜂和蜂王才有,雄蜂是沒有的。蜂群是由一個蜂王,成千上萬的工蜂和少量雄蜂組成的,工蜂和蜂王是雌性蜂,雄蜂是唯一的雄性蜂。這裡就又讓人奇怪了,蟄針是保護蜂巢的,作為蜂群的雄性,為什麼就沒有蟄針呢?保護家園的工作不是應該有雄性來完成嗎?說到雄蜂,確實是個窩囊廢,除了交配的作用,根本沒有雄性的力量。雄蜂是未受精卵發育而成,個比工蜂大得多,除了有發達的雄性器官外,沒有能採花釀蜜的器官,沒有任何工作的能力。
  • 如何區分馬蜂蜂王、雄蜂、工蜂?養蜂人告訴你方法
    導讀:關於馬蜂蜂王和雄蜂以及工蜂怎樣區分的問題,首先我們把上面三種蜜蜂叫做蜂群中的三型蜂,馬蜂也是社會化群居的生物,生活方式與蜜蜂相似,上面提到的蜂王、雄蜂、工蜂其實就是一個蜂群中的三型蜂,在馬蜂的蜂群中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職蜂,實際上我們說的職蜂就是工蜂,所以我們這裡就按照工蜂來分析,不提職蜂問題
  • 雄蜂過多可以人工剔除,但注意交替王產生的雄蜂要警惕
    很多新手養蜂人都會疑惑這樣一個問題,雄蜂到底是幹嘛用的呢?雄蜂就是我們看到蜂群裡出現的黑蜂,它並不是一年四季都會出現的,可以說它就是蜂王身邊的御用蜂,只有在危急關頭才能顯現出它的作用。也只有在新王需要交配的時候雄蜂才會油然而生。
  • 蜂群裡沒有雄蜂,如果突然失王,急造王出來能交尾成功嗎?
    蜜蜂養殖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不明原因的失王,蜂群出現急造王臺的現象,而偏偏又不在分蜂期,蜂群中也根本沒有雄蜂,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新出臺的處女王能交尾成功嗎?對於這個現象,養過蜜蜂的人基本上都有遇到過,也並不是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事情。
  • 養蜂人怎樣培育種用雄蜂?
    雄蜂是蜜蜂養殖中不可或缺的,是蜂群成功繁殖的重要參與者,它們只負責與蜂王交尾,不參與勞作,在蜂群中大概有幾百、上千隻,體型相比工蜂較大,體格粗壯,食量較大,一般在自然分蜂季節較多出現,秋冬季就會自然消失,是蜂群為了繁殖而培育的,雄蜂的基因好壞決定著下一代蜂群的質量,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養蜂人怎樣培育種用雄蜂吧!
  • 蜜蜂交配完,雄蜂把生殖器留在蜂王體內?謠言!雄蜂根本做不到
    3.雄蜂與處女王的交尾是如何完成的?4.蜂王交尾完成後體內真的存儲了多達1億的精細胞嗎?很顯然,如果我們想要知道上面的片段科普是不是有問題,只要我們解決掉上面4個問題,答案就出來了,現在我們分別來看看這幾個問題是否科學。
  • 蜜蜂分家,工蜂培育雄蜂后,王臺是如何產生的?答案來了
    關於中蜂在分蜂前期培育雄蜂,後續王臺封蓋,中期有什麼特點的問題,從字面意思來看,這個問題實際上問的是關於蜜蜂從產生分蜂熱到蜂群出現分蜂的全部過程,這裡說的中期,其實就是蜂群中王臺是如何產生的,這是在雄蜂出房以後蜂群中做的事情,也就是中期階段,我們具體來看一下就知道了。
  • 養蜂人分享造成雄蜂過多的4大原因,掌握之後受用一生
    養蜂人平常時候決不會容忍這些吃貨的存在的,雄蜂過多的蜂群取蜜量明顯降低,所以除了交尾時期允許少量雄蜂存在其他時候都儘可能的減少雄蜂存在。這些吃貨對於我們獲取更多的蜂蜜有重要作用。那麼問題來了究竟是什麼原因才導致這種情況發生呢?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又該處理?
  • 雄蜂不是雞肋
    師傅一邊割得呼呼的,我心裡似乎有了流血一樣的疼痛感,於是我問:「既然蜜蜂在蜂巢裡營造了這麼多的雄蜂房,又在其中產下那麼多粒的雄蜂卵。又經過無數隻工蜂的精心飼餵和呵護,眼下「家有男兒已長成」,為什麼一個個地被削去腦袋?難道就不能刀下留情嗎?為什麼要讓這麼多的雄蜂蛹被割殺呢?雄蜂就是蜂群裡可有可無的角色嗎?
  • 蜂群裡出現金黃色工蜂,這是什麼原因?告訴你趕緊換蜂王吧!
    這幾年很多本地業餘養殖中蜂的朋友,都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養了很多年的本地土蜂,突然蜂群裡出現純黃色工蜂,感覺很新奇。哪中蜂群裡,出現純黃色的工蜂是怎麼回事?其實在最近一段時間,百事通的蜜蜂也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根據百事通對附近養蜂人的走訪和了解,這個問題其實是我們本地中蜂品種受到外來品種蜜蜂的汙染,品種特性發生改變導致的結果,是一個不怎麼好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會嚴重影響到本地蜂種正常繁育發展,讓本地品種特性受到很大的威脅。
  • 工蜂會為蜂王「養老送終」,為何卻對雄蜂趕盡殺絕?蜜蜂也認親戚
    當然,這樣的想法對於我們這一代的人來說,反而沒有多少人在乎這些,我們在乎的是,自己過得好不好,至於子女,蜂部落小編的觀點是,給他們提供力所能力的教育,至於他們過成什麼樣,那已經不是我們長輩可以左右的問題。往大了說,這裡面有著生物繁衍後代的本能,其實農村老人說人死後有很多的子女參與自己的葬禮就死而無憾,無非希望自己能夠兒孫滿堂。
  • 工蜂產子會使蜂群死路一條,進化完美的蜜蜂為什麼保留這特性?
    蜂王與工蜂同根不同命,造化為什麼這樣安排?弱小的蜜蜂,為了應對惡劣的氣候條件,能更好的生存下去,選擇了群居生活——以社會性昆蟲的方式繁衍生息。蜂群成員間按照等級分化而建立分工,負責繁殖負責勞動的就出現了明確分工。蜂王和雄蜂是負責繁殖的,因為蜂王吃蜂王漿可以保持旺盛的產子量,能夠儲存一生所用的精子,一個蜂群裡只要有一個蜂王產卵就可以了。而雄蜂是蜂王未受精卵發育而成,在需要交配時雄蜂存在才有意義。所以蜂群裡最需要的是能勞動的蜜蜂,就有了勤勞的工蜂。為了使蜂群能保持協調一致,使蜂群更好的發展,工蜂不得不放棄了做雌性蜂的資格。
  • 為啥雄蜂怎麼餵也不會胖?真相在蜂王肚子裡
    其實蜂王比工蜂和雄蜂都要大的一個原因就在這裡。蜂群中產生蜂王是有條件的,一般分為三種情況,一種是蜜蜂分家,一種是蜂王死亡,一種是蜂王快要死了。一般來說,工蜂和雄蜂在蜂群中吃蜂王漿的時間只有幼蟲期前3天,但是蜂王是幾乎以蜂王漿為食的,工蜂和蜂王的差別就在於這兩個,一是蜂王住在王臺中,幾乎終身吃蜂王漿,而工蜂住在工蜂房中,只有幼蟲期3天吃蜂王漿,於是和蜂王產生了分化,這在蜜蜂養殖中叫做蜜蜂級型分化,也是我們人工育王的理論依據,這裡看起來基本上沒有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