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今日頭條,小黑抱著一種非常複雜的情緒:
小黑是今日頭條的第一批用戶之一,在最開始時,今日頭條是小黑每日的新聞資訊來源。然而不久之後,越來越多奇奇怪怪的內容出現在今日頭條上,這也讓小黑當機立斷地放棄了今日頭條。
隨後,小黑嘗試過各種不同的APP,試圖找到最好的哪一個資訊來源方式,最後,還是把目光鎖定在了Reeder 4上。
在選擇Reeder 4之前,小黑還用過紅板報以及國內模仿它推出APP:ZAKER。然而,這兩款APP的表現並不盡如小黑之意,前者始終水土不服,而後者則在運營方面成效不足,無法吸引資訊發布者長期維護相關帳號。
不過,Reeder 4本身也有其局限性,至於具體是什麼,還是請大家接著往下看吧。
靠Reeder 4真能打造自己的今日頭條嗎?
在正式開始打造自己專屬的「今日頭條」之前,小黑覺得還是有必要介紹一下Reeder 4和它背後的技術。
在許多蘋果產品用戶看來,Reeder 4是蘋果設備上最好的一款RSS閱讀器,自推出以來,已經經過了四個大的版本更新,而每一次大版本更新,都吸引了眾多用戶的關注。
說到這裡,小黑覺得還是應該簡單介紹一下什麼是RSS。
▲ 30歲左右的用戶應該還記得這個圖標
RSS,最初的意思是資源描述框架站點摘要(RDF Site Summary),後來逐漸演變成簡單資訊聚合(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的意思。
其實,RSS嚴格來說並不是一項技術,更準確地說,它是一種信息的格式標準,也就是將不同來源、不同格式的諮詢按照一定的格式標準和用戶的需求,統一推送到用戶使用的平臺上。
我們日常使用的微博、公眾號、新聞網站,或是使用者已經不多的博客上的內容,不管排版有多少差別,只要能找到他們的RSS源,就可以通過RSS推送的方式,將他們的資訊按照統一排版和自己想要的效果展示在RSS閱讀軟體上。
▲ RSS訂閱應用可以將不同網站的內容統一排版顯示
這項技術最初是網景公司於1999年提出並開發的,而最早的基本思想則可以追溯的1995年。
不過,到了現在這個年代,無法為網站和APP帶來實際流量,也無法被大數據追蹤到個人喜好的RSS訂閱,不可避免地被越來越多的網站捨棄。而用戶也在這些網站和APP的培養下,越來越依賴於算法帶給我們的推薦。
這種情況下,需要用戶自己逐一添加訂閱源的RSS訂閱,就像索尼的Walkman系列一樣,也就逐漸被邊緣化了。
▲ 我們現在的生活幾乎完全被大數據掌控了
但在這種情況下,小黑依然選擇使用RSS訂閱獲取資訊的原因,就是希望在什麼都被大數據掌控的現在,能夠完全自主地選擇資訊的來源。
不論是網易雲音樂,還是Bilibili,再好的推薦算法都無法讓人完全避免那些浪費時間的內容,更何況這些推薦中時不時還會出現一些金主爸爸們的內容。
更何況,相比今日頭條、紅板報這些聚合資訊類APP,RSS閱讀軟體最大的優點就是:沒有中間商把你錄入大數據。
▲ RSS訂閱的優勢之一是可以同時展示多個資訊源的資訊
除了上面所說的幾點之外,RSS訂閱還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上面提到過的,在一個應用內獲取並展示多個資訊源的資訊內容,包括但不限於資訊類網站、微博、博客、公眾號等等,這對不想安裝太多資訊APP的用戶來說,也是一個福音。
最易上手的Reeder 4使用指南
其實,RSS訂閱類軟體有相當多,但小黑推薦它的根本理由就是:它是功能最完善易用、也最貼近iOS原生設計風格的RSS訂閱類APP。
而且,上個月它剛剛經歷了iOS、macOS雙平臺的限時免費,或許這意味著Reeder 5即將來臨吧。即便沒有限時免費活動,iOS平臺原價30元的它依然讓小黑覺得物有所值。
當然,還是那句老生常談:大家還是得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購買,否則買完之後發現自己還是喜歡讓算法給自己推薦內容,豈不是虧了一頓中飯?
▲ macOS版Reeder 4截止現在依然處於免費狀態
Reeder 4的界面簡單清爽,這一點相當符合小黑的口味。對比今日頭條和紅板報,我們就可以看出它對界面設計的用心了。
▲ Reeder 4、紅板報和今日頭條默認界面對比
惟一美中不足的是,Reeder 4並沒有中文界面,不過小黑覺得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畢竟這款應用所涉及到的英文單詞並不難,況且真要讓它的獨立開發者,瑞士人Silvio Rizzi自學中文做出中文界面,也真的是難為他了。
在Reeder 4的主界面下方,我們可以看到三個不同的欄目,從左到右依次是收藏夾(STARRED)、未讀內容(UNREAD)以及全部內容(ALL ITEMS)。這三項的含義,我們從字面上就可以清楚地分辨了。
點擊主界面左上方,可以呼出Reeder 4的設置菜單。設置菜單中的第一項「關於Reeder」和最後一項「Support」(即支持),我們可以不用在意,畢竟這兩項與我們的日常使用沒什麼關係。
同樣的,第五項「Bionic Reading」(仿生閱讀)這一功能的設置,我們也暫時不能用,畢竟Reeder 4連中文界面都沒有,更別提在中文內容中突出重點內容了。當然,如果有日常閱讀英語文章的小夥伴們,可以在這裡設置相關功能。
▲ 仿生閱讀是一個加粗關鍵字提高閱讀效率的技術
至於「General」(一般設置)、「Animations」(APP動畫)、「Gestures」(手勢)這三項,我們也都可以使用默認設置,它已經比較符合大多數人的使用習慣了。
小黑在這裡重點要說的,還是「Appearance」(界面設置)和「Reading」(閱讀設置)
在Reeder 4中,我們可以從圖標、字體粗細、字體大小、主題等等方面,全方位地打造最符合自己心意的閱讀應用。
▲ Reeder提供了多種不同的應用圖片更改
以「Theme」(主題)為例,Reeder 4提供了七種不同配色的搭配,從亮色(即白色)到深色再到黑色,可以隨意選擇最符合自己閱讀舒適度的主題。
而「Reading」中,則可以設置閱讀過程中的各項數據,例如是否自動隱藏工具欄、文字大小、字體等。
使用Reeder 4的步驟看起來複雜,但其實相當簡單。我們首先點擊右上角的「+」號,再點擊第一項「RSS」,就可以生成一個專屬於自己的RSS本地訂閱帳號。
如果要訂閱自己喜歡的資訊源,我們則需要點擊已經建立的RSS本地帳號,再點擊這個帳號中右上角的「+」號,最後輸入我們取得的資訊源的RSS連結、搜索,最後添加就可以了。
對於已經添加的RSS本地帳號,我們可以隨時進行更名等設置,也可以對其中添加的訂閱源進行分類整理。
除了添加本地訂閱帳號之外,我們還可以連接到多個外部帳號,讓自己能夠在一個客戶端內閱讀不同APP中儲存的內容。對國內用戶來說使用比較多的,是稍後閱讀應用Pocket和Instapaper。
連接到應用帳號之後,我們就可以在Reeder 4中看到這兩個應用中自己曾經保存為「稍後閱讀」的內容了。
最後,我們還可以將已訂閱的源導出為OPML格式,方便在不同設備之間共享,或是分享給其他用戶。
如何獲取RSS資訊源?
即便是越來越多的網站為了自身收益而中止RSS服務的現在,依然還有不少網站繼續提供著這項服務,一般情況下,我們都可以在網站主頁找到相應連結。
以小黑常用的科技資訊聚合網站cnBeta為例,在網站首頁,我們可以看到「訂閱資訊」一欄。我們點擊這一欄,並將打開後的連結地址添加到Reeder 4中,就可以了。
當然,一般情況下,網站的訂閱源入口會用RSS的圖標展示,比如像少數派的這樣。
如果我們厭煩一個一個官網去找訂閱源,我們還有兩個方法可以「一站到位」。
一種方法是通過RSS搜尋引擎或者RSS抓取服務,例如RSS Search Engine、Feedly、Inoreader、TinyTinyRSS等。不過,這些服務的局限性在於,它們基本上都是國外的服務商,因此對中文RSS訂閱源的抓取稍有不足。
關於中文RSS訂閱源,我們也可以在百度貼吧、知乎、豆瓣等互動社區中的相關話題中尋找,雖然比直接通過抓取服務獲取略顯麻煩,但也能輕鬆找到自己感興趣的RSS訂閱源,而且還可以根據別人的推薦分類進行選擇。
當然,也有一些網站的主頁沒有訂閱入口,或者像上面所說,不再提供官方的RSS訂閱服務,我們也一樣可以通過不同途徑獲取訂閱源。
對於前者,按照上面的流程添加過訂閱源的小夥伴們可能會總結出一個規律:大多數的訂閱源都是以/rss或/feed結尾的,因此,我們可以直接在相關網站的連結後面嘗試添加這兩個後綴,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而對於後者,我們則可以通過RSSHub簡單地獲取。
RSSHub是一個由參與者自發提供網站訂閱源的開放式社區,而且隨著參與者的不斷增加,訂閱源的數量還在快速的上升中。
當然,在RSSHub中提供的基本上不是直接可供訂閱的連結,因為每一個網站都會有不同的版塊,因此在這裡發布的主要還是抓取規則,不過在網站中會有詳盡的參數範例,只要用戶簡單地編輯連結地址就可以添加訂閱源了。
▲ RSSHub提供了不同的參數範例供用戶學習使用
當然,最後小黑還是要建議大家:對不同的訂閱源,我們要靈活選擇是否開啟「Reader View」(閱讀模式,按鈕在文章界面右下角),不然,可能會有一些奇怪的排版方式出現,例如下面這種.
▲ 開啟閱讀模式的某資訊源反而顯示的是下一篇的全文
在撰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小黑不斷懷念起從前那段充滿著「網際網路精神」的年代。
但在整個網際網路產業都不可避免地走向商業化的現在,保留一些不那麼商業化的、純粹一些的東西,反而顯得更加必要了。因此,在信息爆炸的背景下,打造一個完全由自己真正喜歡的、高質量的資訊組成的信息來源,也是一件值得一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