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房地產開發協會「總匯來——川商房企投融合作懇談閉門會」舉辦
初秋的9月,細雨濛濛。昨日下午,城東知名網紅盤德商錦江天璽的精緻會所裡,一群四川房企的領路人正在圍繞川商房企未來如何抱團發展,展開一場熱烈而別開生面的討論。
01 一次川派房企的親密互動
圖片由成都市房地產開發協會提供
這是一場四川本土房企之間難得而敞開心扉的思想交流。
在這場由成都市房地產開發企業協會主辦的第四期「總匯來——川商房企投融合作懇談閉門會」會員交流沙龍中,匯聚了眾多四川本土房企的實力派代表人物。本次活動由成都房產開發協會會員單位成都德商置業全程贊助支持。同時,還特邀川商總會、中國指數研究院成都分院的代表進行業務交流。
成都市房地產開發企業協會會長、四川聖樺控股副董事長何理平,成都金房集團董事長、成都市房地產開發協會名譽會長王曉白,川商總會輪值秘書長、智創賦能中心金融資本總監廖晨妤,成都德商置業副總裁侯建光,藍光集團城市公司總經理胡靈,陽光大地城市總經理羅信賢,優品道控股集團副總裁、優品道置地公司董事長覃渝,藍潤集團副總裁劉瑞光、藍潤地產投資管理中心總經理易斌、恆邦雙林集團地產總裁李濤、同森集團董事長周子飛、合信置業總裁王華、龍騰集團總經理謝繼明、中國指數研究院成都分院總經理黃雪、成都藍凱文化總經理楊正波等嘉賓參加了本次沙龍活動交流。
本次沙龍活動的主題為「聚融·發展·共生」。在目前市場和政策面新形勢下,對於很多房企來說,2020年的壓力更大。但充足的項目儲備和精準的戰略布局,讓許多川派房企成功破局。地產行業今天競爭態勢愈加嚴峻,融合發展、抱團取暖,才能讓川派房企在行業中呈現出更強大的力量。
能否從川商的發展歷程和精神文化中汲取經驗?能否也能像閩商、浙商那樣抱團共謀發展?川派房企之間是否能夠有更多深入合作的機會?
在這次近三個小時的沙龍交流活動中,各位參會嘉賓都從自己的親身經歷,自己所遭遇的挑戰,自己對現實的思考等多角度出發,清晰地表達了自己觀點並分享了許多行業的「乾貨」。
「總匯來」這次沙龍活動上閃現的思想碰撞火花和一條條高度凝鍊的觀點表達,讓眾多參會嘉賓意猶未盡,收穫良多。
嘉賓們高度認可由成都市房地產開發企業協會舉辦的「總匯來」會員交流沙龍。許多嘉賓表示希望能夠更多的參加協會主辦的這類活動,在地產新時代下加強川派企業之間的融合共生,抱團做大做強,讓自己的企業在相互合作中獲得更好的發展。
02 為企業建立資源共享、開放合作的平臺
圖片由成都市房地產開發協會提供
成都市房地產開發企業協會會長何理平強調,協會作為主要服務於房企和行業發展的平臺,目的就是實際解決一些企業發展的個性問題和行業共性問題,推動房企之間的合作,做單家房企不能做或不方便做的事。協會是企業之間的紐帶,可以促進企業整體行動,形成合力,爭取到更多的政策和社會各界的支持。
此次《總匯來》的主題是探討川商房企的「聚融、發展、共生」,希望能為四川本土房企提供應對當下宏觀經濟變化的建議和思路。「理直氣壯談合作,聚精會神搞發展」,何理平表示協會希望在企業資源、人脈、朋友圈等方面儘可能地實現跨界整合,為房企逐步建立資源共享、開放合作的平臺。
古往今來,四川經濟發展主要以商業行為作為抓手,依靠天府之國這片土地上無數胸懷希望的人成就了地區經濟的發展。這群肩負著四川經濟發展重任的人,經歷過千百年風雨的洗禮,依然屹立在經濟市場之中。他們以勤勞實幹的精神帶領著四川經濟衝出了一個又一個的關卡,以創新無畏的勇氣一次又一次地打破舊規則,不斷創造新的經濟發展體系。
川商文化基因是多元而包容的,不管是碼頭文化,或者袍哥文化,亦或是抗日解放中的「川軍精神」等等,都成為了企業在現代商業的搏擊中的強大力量。
文化才有凝聚力,文化才是競爭力。本次「總匯來」沙龍活動意在用文化凝聚川商房企的內在靈魂,在此基礎上廣交朋友、談合作、搞發展,贏得未來!
「總匯來」第四期會員交流沙龍精彩觀點集錦
01 成都市房地產開發企業協會會長何理平:
川企要加深交流,融合共生才能更強大
圖片由成都市房地產開發協會提供
近年來,許多新派川企力量崛起,企業的品牌力、投資理念、管理模式給予了行業新的思路。但四川本土房企之間的交流還需要加強。尤其在業內盛傳的地產融資3條紅線的背景下,房企面臨的融資壓力、拿地壓力會越來越大。能否經得起市場的考驗、實現穩健發展,是每個房企當下最看重的問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成都市房地產開發企業協會想要為大家搭建一個平臺,共同探討相互間是否能把有限的資金、有限的資源和人脈真正整合起來,實現合作共贏。也希望大家在活動中能夠獲取更多的知識和信息,結交到更多的朋友。
不同的企業有自己特有的發展模式。有的房企專注產品力、品牌力,深耕一二線等多個重點城市,並以此擁有了很好的溢價能力,獲得了較高的市場認可度;有的企業實行高周轉、擴大規模,下沉到三四線城市,以較好的成本把控能力和城市運營能力,在產業鏈方面獲得了好的利潤空間。許多房企的樣本都值得我們企業相互間交流學習。
房企之間的合作,每個企業在這個過程中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不管是開發理念、操盤理念、企業文化理念,房企只有多交流、多碰撞,才有更多合作的機會。
02 成都市房地產開發協會名譽會長王曉白:
協會是為了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問題
圖片由成都市房地產開發協會提供
在百年不遇的疫情、以及越來越嚴厲的調控政策下,房地產行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但也有不少新派房企,在困難重重的大環境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茁壯成長,爆發出巨大的潛力。成都房產開發協會的存在是為了切實幫助企業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促進企業之間的和諧發展、融合與交流。各個企業要相互學習、交換經驗,才能共同度過難關,在地產這條路上走的更遠。
03 川商總會輪值秘書長廖晨妤:
川商要凝聚力量,尋找新機遇
圖片由成都市房地產開發協會提供
成立川商總會的意義,是在於能夠更好地服務川商,並促進城市的發展。政府也十分注重商會的發展。近幾年,商會與多個區域政府保持聯絡和對接,希望能夠幫助企業獲取更多的資源和項目。
受到疫情影響,經濟要重新調整,產業要實現轉型升級。目前,川商的交流與合作還不夠,一方面缺乏帶頭大哥,另一方面產業鏈的整合力度較缺乏。新的時代,川商也要有新的活法,需要大家共同抱團、整合產業,緊跟國家政策引導的方向,團結和凝聚企業力量,實現共同發展,共同去尋找新的機遇。
04 成都德商置業副總裁侯建光:
深耕產品力,希望成為川企新派力量的代表
圖片由成都市房地產開發協會提供
20多年來,成都房地產市場蓬勃發展,離不開企業的努力和推動。非常感謝成都房產開發協會這個平臺,讓大家聚集在一起。這樣的交流、探討意義重大。
1999年,德商集團成立,在地產行業已經探索了20多年了。擁有一個成熟的產品體系,讓品牌無論落子哪座城市,都能擁有不容小覷的優勢。而近幾年的「天璽系」、「天驕系」等多元產品系,讓德商這個近年快速在全國布局、專注高端的品牌也有了更多底氣。
「天璽系」等多個產品成功的原因,是在深刻地了解成都城市的基礎上,打造出成都高端人群所嚮往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德商也是希望在夯實產品的基礎上,通過產品本身去凸顯企業的價值。
每進到新的城市,德商會以產品力為基礎,尋求有經驗、有客群、有產品口碑的合作夥伴,共同在土地市場和合作模式上下功夫。德商希望在國家大力推動建設城市經濟群的背景下,跟隨國家戰略一同發展,希望能夠成為川派房企新派力量,代表四川走向全國。
05 中指院成都分院總經理黃雪:
越來越多的川企成為新派力量
圖片由成都市房地產開發協會提供
城市群是未來城市化發展的主體形態。中國城市群發展進入加速階段,在成渝城市群發展的背景下,成渝等重點區域,是川企發展的主要戰場,在未來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市場正在發生變化。過去幾年,成都排行前十的地產企業多為外來房企,而現在四川的銷售排行榜中,川企和外來房企各佔據了半壁江山。越來越多的企業看到了成都市場的潛力,越來越多的川企成為新派力量。
06 藍光集團城市公司總經理胡靈:
希望未來能以多種方式合作
圖片由成都市房地產開發協會提供
業內盛傳的「三條紅線」,讓集團開始調整融資策略。在「穩字當頭」的調控背景下,對於短期內快速擴張的企業而言,想要穩健發展是很困難的。企業在不斷提高產品經營能力、優化成本,並與優秀的企業做對標,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機會,以多種方式和優質企業合作。
07 優品道控股集團副總裁覃渝:
抱開放態度,希望獲得更多交流
圖片由成都市房地產開發協會提供
目前,房企抱團取暖、合作協作是一個大的趨勢。優品道是以住宅開發起家的傳統地產開發商,近幾年在成都主要以商業項目開發為主,企業負債、槓桿比例相對較低,整體發展較穩健。優品道一直抱著開放的態度,希望未來能有好的機會,與業內同行合作優質項目。
08 陽光大地城市總經理羅信賢:
希望川企也能有更多的全國性企業
圖片由成都市房地產開發協會提供
陽光大地在去年進入地產百強,目前的年規模產值約200億-300億。企業採用「城鎮包圍城市的戰略」,重點布局三四五線城市,這與許多品牌房企深耕一二線重點區域的戰略截然不同。集團的負債率很低,在調控背景下,面臨巨大的機遇。與藍光、新希望等川企頭牌相比,陽光大地還有一段路要走。未來企業做大的時候也需要合作共贏,希望集團能為川企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09 藍潤地產投資管理中心總經理易斌:
尋找機會,與其他企業合作探索
圖片由成都市房地產開發協會提供
2018年以後,藍潤重點深耕三四線城市,包括宜賓、南充、西昌和綿陽等,目前項目發展還不錯。整個企業的項目發展目前是追求「小而精」,以多元化業務發展為主。集團一直抱著開放的心態,希望在合適的周期、合適的地塊,與合適的夥伴共同開發項目。
10 恆邦雙林集團地產總裁李濤:
未來,合作共贏大勢所趨
圖片由成都市房地產開發協會提供
恆邦雙林是一家算是非典型的房地產企業,主要以產業地產和文旅度假地產為主。目前,我們和許多品牌房企在三四線以及城市新區都有緊密的合作,項目的市場熱度也不錯。未來,合作共贏是大趨勢,公司希望能與更多企業有合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