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東方紅》唱響半個多世紀,一起走進歌曲背後的故事

2021-01-19 央視綜藝

「東方紅,

太陽升,

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他為人民謀幸福。」

從縱橫壯闊的黃土高原,到浩瀚無際的寰宇銀河,是那一抹東方的鮮紅,照亮著一個民族堅實的方向。曾經的你,用一聲聲長歌,喚醒了華夏大地奮勇崛起的決心;如今的你,用一顆顆流星,架起了中華民族開拓進取的橋梁!

這首傳唱了半個多世紀的經典民歌《東方紅》,用樸實的語言唱出了人民群眾對偉大領袖毛澤東及其領導的中國共產黨的深情,成為紅歌中的經典曲目。《東方紅》不僅是一首歌,更是一個時代的背景音。《東方紅》的精神,激勵一代又一代人,它凝結了我們的民族精神,同時也傳承著我們紅色的記憶。

《東方紅》最早發源於

陝北民歌

《東方紅》這首歌迄今跨越了半個多世紀,經歷了幾代人的傳唱,而它最初是發源於陝北的民歌。1943年, 延安魯藝的文藝工作者去陝西佳縣下鄉採風,將《東方紅》的前身《移民歌》收錄下來。他們回去後,以著名詩人公木先生為核心,將《移民歌》首段,續成了三疊,形成了今日我們所熟知的《東方紅》。今晚,公木先生的女兒張丹木將帶著父親在1951年編著的《陝北民歌選》來到現場,與陝北歌王王向榮一同講述歌曲《東方紅》由來的故事。

《東方紅》交響大合唱和

管弦樂配器的手稿

李煥之是我國著名的作曲家,他一生筆耕不輟,創作了400餘部音樂作品,《民主建國進行曲》《東方紅》《社會主義好》和《八月桂花遍地開》等在音樂史上熠熠生輝的作品都是由他創作或編曲的。如今,《東方紅》交響合唱曲和管弦樂配器的手稿被國家博物館收藏陳放。

今晚,李煥之先生的兒子,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教授李大康先生做客現場,他帶來了《東方紅》交響大合唱的複印稿,在他的描述下,我們終將感知到,《東方紅》樂曲是如何從民歌走向更多百姓心中的。

《東方紅》

不同時代的傳唱者

《東方紅》這首歌見證了太多的歷史,它所定格的每一個歷史瞬間,都化作了不可磨滅的永久記憶。今晚,我們也請來了幾位特殊的經典致敬人,他們分別是《東方紅》不同時代的傳唱者。

年近90歲的中央民族樂團竹笛演奏家王鐵錘來到節目現場,他告訴我們在1951年隨文工團出國演出時,將《東方紅》唱響在維也納金色大廳上,這是《東方紅》第一次出國公演。

但更讓他刻骨銘心的記憶是1949年作為觀禮嘉賓,聽著軍樂團將《東方紅》奏響在開國大典上。這曲開國大典上的《東方紅》與他又有著怎樣的聯繫呢?王老要在今晚的節目中分享這段珍貴的回憶。

中國第一部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巨大的教育影響輝映了半個世紀的中國,遠遠超越了一部藝術作品自身的範疇。這部史詩成為了振奮民族精神的經典之作,寫下了新中國文藝史上的輝煌一頁,《東方紅》作為開場歌曲,為晚會奠定了基調,立魂導向。今年75歲的鄭保衛,他就是當年合唱隊的一員。

《東方紅》是紅色中國的象徵,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今年70歲的馮秋生,在20年前,組建了中國音樂家協會愛樂樂團合唱團,合唱團演唱的第一首歌就是《東方紅》。團員們團結一致,在全國各地和海外,把《東方紅》傳唱了整整20年,如此執著的背後究竟飽含著怎樣的深情,讓我們一起去節目中去感受這份赤誠吧。

《東方紅》樂曲

響徹寰宇

2020年是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50周年,1970年4月24日運載火箭在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中騰空而起,扶搖直上,把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送入太空,於21時48分進入預定軌道。這時,《東方紅》樂曲響徹寰宇,宣告新中國迎來了航天時代的黎明。這一曲太空中猶如東風浩蕩的樂音,令中國人揚眉吐氣,成為了一個時代的記憶。

今晚,我們將連線時任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原發射團二中隊中隊長張積華,他就是「東方紅一號」發射的「點火英雄」。從青絲到白髮,50年過去了,提起這首《東方紅》依然心情激動,那到底是一段怎樣的歲月呢?今晚他將穿著50年前的那身軍服,為我們解密這段經歷。

在衛星上播放樂曲《東方紅》的提議是由何正華為組長,潘厚仁為副組長,胡其正為組員的衛星總體組提出的。今年已85歲的胡其正先生來到節目現場,他帶來了1970年國家頒發的「東方紅一號」衛星紀念章、「581」組成員唯一的合影,以及「651」方案論證會的出席證,這每一樣物品都凝結著科學家們的心血,見證了歷史的時刻。那麼,當年是怎樣的契機,讓他們萌生在衛星上播放《東方紅》樂曲這一想法的呢?

衛星上播放音樂,是創舉更是人間奇蹟,而負責衛星遙測和樂音的總體組成員就是陳宜元。1970年4月25日,負責遙測的他,也是第一位聽到從太空傳來《東方紅》樂曲的人。可是,這首樂曲到底是如何被送上太空的呢?這又是一個百思不得其解的難題,還是走進今晚的節目聽聽親歷的科學家們正面答疑吧。

歌曲《東方紅》自誕生以來的近80年時間裡,從陝北到全國,從國內到國外,從地面到太空,唱遍全國,唱響世界,響徹環宇。歌曲《東方紅》根植於最深厚的土地,蘊涵著最偉大的精神。它是黨的旗幟,它是民族的意志,它是人類的心聲。今晚21:00,讓我們相約《回聲嘹亮》,共同致敬《東方紅》。

報名郵箱

huishengliaoliang@qq.com

「回聲」提示

相關焦點

  • 一曲東方紅唱響50年:從篳路藍縷到星辰大海
    「東方紅一號」衛星技術總負責人、「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孫家棟院士說。那時,科研人員咬牙堅持、艱難攻關,攻克了火箭級間連接與分離技術、末級火箭觀測裙設計等一系列技術和工藝難關,並在跟蹤測軌技術、信號傳送方式、熱控制技術等方面超過了其他國家的首顆衛星。
  • 唱響扶貧主旋律:廣州、畢節共同推出精準扶貧公益歌曲《一起幸福》
    歌曲《一起幸福》由國家一級作曲戚建波、著名詞作家鄧永祥創作,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呂繼宏、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團青年女高音歌唱家王麗達共同演唱。作品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相統一,聚焦於精準扶貧帶來的日新月異的變化,把目光投向駐紮在田間地頭的扶貧幹部身上,把唱響精準扶貧主旋律推向了一個高潮。在現場,呂繼宏和王麗達共同為到場嘉賓演繹了這首歌曲。
  • 《東方紅》誕生與傳唱背後的撲朔迷離
    當地曾傳聞:當年李有源把《東方紅》的詞曲配好後,先教給了他的侄子李增正。1943年春節,張家莊秧歌隊到佳縣演出,天生一副好嗓子的「傘頭」李增正第一個在公眾面前演唱了《東方紅》,成了《東方紅》最早的傳唱者。隨著日後《東方紅》的唱響,李有源的名氣也越來越大,以至於當時不少媒體不惜筆墨地撰寫其「創作情結」。
  • 《長徵組歌》首演55周年再度唱響!今晚八點檔,《經典詠流傳》邀您...
    今晚八點檔CCTV-1《經典詠流傳》第三季第十一期精彩繼續一起和詩以歌,傳唱經典《長徵組歌》首演55周年再度唱響合唱團中的部分成員曾親歷過《長徵組歌》合唱或電影版首演他們中年紀最大的已經87歲高齡最小的也有72歲舞臺上這群用半個世紀傳唱
  • 真實故事改編的這些歌曲,除了好聽之外,故事背後,令人黯然淚下
    很多歌曲,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優美的旋律以及歌詞抒寫的生動感人。其實,在這些歌曲的背後,都有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歌曲的創作者,有的是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而寫的,有些是被身邊的人和事感動而寫的。無論如何,那一首首經典動人的歌曲,都讓人為之感動。
  • 譚詠麟經典歌曲:(講不出再見)的背後的故事及歌曲解析!
    今天給大家帶來譚詠麟的一首歌(講不出再見),相信大部分的人都聽過,但你絕對不知道歌背後的故事,那麼今天宇辰就給大家嘮嘮你們不知道的故事!(講不出再見)這首歌由譚詠麟在1994年所演唱的歌曲。是譚詠麟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雖然近代流行音樂的發展已有近半個世紀,但是沒有哪首歌能像(講出再見)一樣。每次聽起總能讓無數人因歌曲中所表達的情感而落淚。
  • 2018廣西原創歌曲春節晚會錄製完成
    今年原創歌曲春晚,她的一曲《等我回家》,將廣西音樂人堅持使命擔當,傳播好廣西聲音,將廣西作為中國東協交流合作前沿、「一帶一路」有機銜接重要門戶的改革、發展、變化傳遞給全世界的豪情演繹得淋漓盡致。&nbsp&nbsp&nbsp&nbsp據悉,《唱響新時代——2018廣西原創歌曲春節晚會》將於2月16日年初一21:20在廣西衛視播出,敬請收看。
  • 你的故事,大山天天在述說。羅發興一曲《亞魯王》唱響貴州衛視
    因而,史詩《亞魯王》填補了兩千多年前這段苗族口述歷史的空白。亞魯並非人名,而是祖先的意思,因而,史詩記述的是歷代苗王的傳奇。它詳細描述了每一代王的創世故事,有開天闢地、萬物起源、宗教習俗等歷史與神話傳說,描述了麻山苗族對故國故事的記憶,堪稱研究苗族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
  • 古風歌曲《風箏誤》,背後的愛情故事
    其實目前歌曲來說,中國的古風歌曲的確讓人別有一份風味,在欣賞歌曲感慨文化的同時,也讓我們來接了一些歌曲背後的愛情故事,《風箏誤》本是崑曲的傳統劇目,後備劉珂矣演唱,讓人感覺到故事中的峰迴路轉。洞房之夜,如臨深淵,懊喪至極,結果銀燈高照,發現竟視美人二小姐,一風箏一誤會一段良緣,這就是崑曲《風箏誤》的故事。 風箏誤, 誤了梨花花又開。風箏誤, 捂了金釵雪裡埋。風箏誤, 悟滿相思掛蒼苔。一曲《風箏誤》也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愛情!當然現在有些平臺也將風箏誤編成了舞蹈,有興趣的話你也看一去看看。風箏誤!
  • 徐匯區|斜土街道舉辦「跨越半個世紀的初心對話」圓桌論壇
    徐匯區|斜土街道舉辦「跨越半個世紀的初心對話」圓桌論壇 2020-10-10 21: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花開荼蘼,唱響一曲最美的詩篇!
    風雨兼程,人勤春早,我和春天有個約會,踩著花開的聲音,借著和煦的陽光,讓我舞動青春的犁耙,重新邁上新的徵程,抒寫一曲最美的拼搏風景!——前言我和春天有個約會……春光明媚如約而來,在郊外和我撞了個滿懷。風裡再也找不到冬的寒冷,霞光駕著陽光暖洋洋地趕來。
  • 臨淄三中:唱響「學生心中的校園歌曲」
    在11月份的「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動期間,在學校倡議下,臨淄三中全體班主任和本班學生共同確定了自己班級的「學生心中的校園歌曲」。師生共同唱響心中的校園歌曲,營造了團結向上、融洽和諧的班級氛圍。2020級1班不僅是一個班級,更是一個奮進、快樂的家。在班主任劉曉青的帶領下,學生朝氣蓬勃、積極向上,不負韶華、懷揣夢想。
  • 附節目單 |《唱響新時代》走進廣東陽江,逐浪而歌,品味浪漫海濱風情
    附節目單 |《唱響新時代》走進廣東陽江,逐浪而歌,品味浪漫海濱風情 2020-10-05 16:3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上天已經半個世紀的東方紅一號怎麼樣了?酒泉測控團隊:再次捕獲
    因為這一天是我國東方紅1號衛星成功發射上天的日期。1970年的4月24日,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它的直徑約一米,質量約173千克,在太空中以電波形式向全世界播放《東方紅》樂曲。此舉標誌著我們中國從此打開了通向太空的大門,距離現在已經50年了,所以今天也是我國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升空的50周年紀念日。
  • 那些經典歌曲背後的故事究竟有多悽慘
    大家好,我是水哥,從記事起到現在,水哥也聽過不少的歌曲,各個國家、各種類型、各種風格的歌曲,但水哥發現,有故事的歌曲往往才是最能打動人心的。今天水哥帶你了解一下那些歌曲背後你所不知道的故事。愛再難以續前緣,回不到我們的從前……大學生英與勇兒,一起在零下40度被稱作生命禁區的可可西裡做志願者,勇兒卻犧牲在收集資料的路上成為了可可西裡第一個犧牲的志願者。歌手刀郎在為他們的故事感動的同時,也寫下了這首《西海情歌》。即便是沒聽過背後故事的人,也會被這憂傷的旋律和歌詞所打動。
  • 數千老人齊聚演唱會 與徐小鳳一起唱響「幸福就好」
    原標題:數千老人齊聚演唱會 與徐小鳳一起唱響「幸福就好」   2014年10月18日晚,華語樂壇殿堂級歌手、歌壇常青樹徐小鳳在上海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震撼開啟主題為「幸福9號,幸福就好——走過順逆流,依然金光燦爛」的演唱會。徐小鳳此次演唱會由上海幸福九號電子商務公司獨家冠名贊助。
  • 有哪些流行金曲背後的故事讓你動容?有時候歌曲背後故事更加精彩
    第一種歌曲,其歌詞直接就是描述了背後故事,第二種歌曲,歌詞和背後的故事息息相關,但是經過了一定藝術加工,不像第一種那樣直接。咱們先說第一種,就是歌詞直接取材於真實故事,最著名的比如很多人都知道的,女孩保護丹頂鶴的故事,寫成了一首歌《一個真實的故事》。
  • 東方紅不只一號 二號也是顆有故事的星
    而追根溯源,國內衛星通信應用的發展,其實始於1984年4月8日我國首顆試驗通信衛星「東方紅二號」的成功發射。 衛星界的「超級明星」東方紅一號大家都很熟了,家族「老二」東方紅二號你們又了解多少呢?今天小編就給研究員們講講它的故事。
  •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背後的美麗故事
    一首歌曲,能把一個地方表現得如此出神入化、入木三分,並在歷史的長河中顯露出其穿透時光的魅力,不是上天所賜,也是人世間的神來之筆。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由火華作詞、阿拉騰奧勒譜曲的《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橫空出世,並在時任內蒙古歌舞團獨唱演員的德德瑪傾情演唱後風靡神州大地。
  • 新民藝評|大歌小寫 主旋律歌曲在新時期破題
    圖說: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 資料圖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衛星發射升空,令人矚目的是衛星搭載了30首由大眾投票選出的歌曲和樂曲在太空播放,其中有《誰不說俺家鄉好》《愛我中華》《歌唱祖國》《我的祖國》《走進新時代》《黃河頌》《長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