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場,是一座城市跳動的脈搏。
人間煙火
古龍曾經這樣說過:「一個人如果走投無路,心一窄想尋短見,就放他去菜市場」,在菜市場裡,你能看到這個城市的民生百態,滿眼的煙火氣息,會讓你不自覺地生出想要踏實生活的念頭,似乎一下子就治癒了你潛藏已久的焦慮和慌張。
菜市場竟然能上熱搜
前段時間一條#南方菜市場的服務太到位了#的話題上了熱搜,身為老廣的華仔並不覺得廣州的菜市場服務有多周到。買排骨幫手斬開;買條魚,他們會幫你劏魚、刮魚鱗、清理內臟;買雞爪去指甲;買雞腿肉可以剔骨;豬肉是分成成全瘦、半肥瘦的,而且如果你嫌你選中的那塊肉太大,檔主還可以幫你切掉一部分。誇張地說,你買一兩,他們也會稱給你。
任揀靚豬肉
就連買玉米都可以幫你一粒粒地剝出來,蔥可以一條一條買,生薑、蒜頭、辣椒等佐料可以一顆一顆買...... 排骨可以一根一根買,冬瓜可以一段一段買,雞蛋可以一個一個買...... 喜歡多少就買多少,檔主們基本有應必求,甚至會主動提出幫忙。
南方老闆不僅服務到位,還是隱藏的美食專家
當你對著一塊塊豬肉不知如何選擇時,肉檔的檔主會詢問你買肉的用途,再根據你的需求給出專業的意見。這個季節應該吃些什麼,飲食應該如何搭配,這種蔬菜、這種肉應該怎麼煮才好吃......只要不是「買菜高峰」,他們基本上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這已經不僅僅是簡單地買菜了,一圈市場逛下來,你也許就獲得了不少的養生常識、烹飪寶典。
怪不得說「食在廣州」,原來在市場裡的每個檔主,都是隱藏的廚神。廣州的菜市場服務那麼到位,估計是廣州人對食這方面近乎「厭尖」的態度。
吃東西講求新鮮,當天吃的飯菜就要當天買。買太多囤在冰箱裡放幾天再吃,味道就大打折扣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南北不同的飲食習慣,而不同的飲食習慣,也造就了不同的菜市場文化。
在我們眼中的習以為常,在北方人的眼裡簡直就是非一般的一條龍五星服務,北方小夥伴表示除了羨慕還是羨慕~
北方老闆幫我把魚敲暈,已經是仁至義盡了。北方攤主可能覺得你是來找茬的,老闆:你看我像雞爪子不?原來在北方,買排骨是要一整排的,蔥是要論斤買的,白菜土豆這些都是一筐一筐來的...... 在北方,你敢買兩根芹菜,老闆就敢直接說:拿走吧,不要錢了。前提是,你要承受老闆無意識下做出的嫌棄小眼神。
你敢買兩根小辣椒,老闆就會送你一句口頭禪:送你了,還沒我一個袋子值錢呢。北方老闆就是這麼豪氣沖天!畢竟下一位顧客準備買100斤白菜呢!兩根小辣椒算什麼!總而言之,南方人買菜買一「頓」,北方人買菜買一「噸!
原來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被廣州的菜市場「寵壞」了。
南方菜市場,精緻生活地
東山肉菜市場,滿腹的買菜哲學
東山口是個很奇妙的地方,啟明大馬路分撥了東山口兩種文化形態。廟前西街裡的老洋樓開起了咖啡店;恤孤院路辦起了藝術展;龜崗大馬路屹立著人人皆知的菜市場。因為住在東山口的老廣大多非富則貴,原本普通的菜市場被附近的老洋樓的歷史底蘊籠罩、隨後逐漸「被同化」。所以東山口肉菜市場,有個最美的暱稱「廣州富人區的菜市場」。
廣州人出了名「數口精、心水明」,儘管東山口肉菜市場屹立於富人區之中,但前往幫襯的本地街坊都有一套「買菜哲學」。「要看哪個菜檔最新鮮,就得看它那有沒生鮮燈」。沒有生鮮燈的「輔助」,是不是隔夜菜、乾貨存放了多久,一眼就能看出來。
有意思的是,在東山口肉菜市場,一般檔主都會在菜堆裡插上價格牌,並新潮地tag上幾個標籤。
沙園肉菜市場,生活的百科全書
廣東人買菜,向來講究的是「平靚正」——平是平價,靚是好用,正是正點。
沙園市場的「平價」,大抵來源於這裡生長著最會過日子的一批「老廣州」們。在最開始,沙園市場只是一個小集市,菜檔旁兼賣些碎花褲子、藤編蓆子之類的居家日用品,後來慢慢發展成身兼沙園農副產品市場、沙園西華市場、遠洋農貿綜合市場的龐然大物。如果從地圖上看,這並不是一個規整拎得清的區域,現場看更是無比混雜。
沿街錯落排列裡裡外外密布著三百多個攤位,生雞活鴨、鮮魚水菜,人情土產,不分彼此熱熱鬧鬧挨擠一起。大媽們左手挑完鮮黃的芒果,右手就能順便扯兩件特價童裝短褲帶回給孫兒;剛在鹹魚檔上買完兩塊馬友魚的阿爺轉個身熟練坐下開始讓老夥計剪頭髮。關於嶺南居家飲食的一切,這裡都能買賣。
廣式臘腸臘肉、潮汕肉卷、梅縣沙田柚、本地爽花鱔、中山脆肉鯇等本土食材精神抖擻預示著水土豐饒;肉禽攤上齊刷刷數十隻清遠雞、湛江雞掛成一列告訴你一家人最重要齊齊整整,鮮黃豔紅的彩椒在角落裡畫出彩虹,赤小豆、小米、薏仁、花生大珠小珠等著被路過的主婦裝入玉盤。
塹口肉菜市場,美食寶藏之地
塹口不算太大,從解放橋下來轉入南華中路,直至到福場路,便是塹口的全部。不過,這片在老廣口中像「豆腐潤」的彈丸之地,卻保留了珠江兩岸歷史較長的碼頭,以及未被商業破壞的原生風貌。在這兒,塹口肉菜市場也是赫赫有名的存在。出了名物美價廉的塹口肉菜市場,不僅吸引著本地街坊光顧,就連珠江以北的越秀街坊也專程過橋前來買菜。
作為廣州市內鮮有的內街市場,塹口肉菜市場由一條條巷子組成。麻石街上,兩邊的住房前鋪後居,相當和諧。這裡有賣到成行成市的糕餅鋪、有研磨香濃的芝麻糊店、有香料味甚濃的燒臘店……有時候,塹口市場更像是一條美食街。有傳統花生酥餅店,招牌花生酥賣到出省出國;金黃油亮廣式經典雞仔餅、叉燒酥、老酥、豆沙蓮蓉月餅、核桃酥、蝴蝶酥、芝麻糊、龜苓膏、牛雜、盤菜,各類美食......吃上一個月都吃不完。
華輝美食人寫在最後:菜市場還有一種自來熟的魅力,買著東西也能跟店主聊起來,短短幾分鐘,可能就讓你知道哪家店的菜更新鮮、哪家店的魚更便宜...肉在案上,菜在籃裡,買到新鮮的菜品,想著如何烹飪今天的晚餐,想著一家人吃著住家飯,也許也是老人家最幸福的事。
很多人喜歡一大早趕去菜市場尋尋覓覓,只為那一口鮮滋味,濃濃的市井味;就如華輝拉腸,平民又親切,食材自然而新鮮,粥、拉腸、甜品、燉湯、小吃,「食過返尋味」,感受最地道的粵式經典,讓人念念不忘,最重要的是有老廣的人情味,歡聲笑聲熱鬧繁雜,最有人間「煙火氣」。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