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飯,一個足以調動億萬華人溫暖情愫的詞彙,它承載著一年的期盼,姍姍而來。一桌豐盛的年夜飯,由最新鮮的食材、最精心的烹飪組成,但無論什麼樣的年夜飯,最重要的還是情意。
記得美食家蔡瀾曾經說過,最簡單的小面裡也有家的味道。中國人重團圓,年夜飯在很多地方被稱為團圓飯。一年到頭的這一頓豐盛大餐,人們吃的不僅是可以回味的美食佳餚,吃的更是一份久違的團圓,一份圍爐的親情,一份合家歡聚的喜悅。
伴隨著新年腳步的日益臨近,黔西南人也開始為年夜飯忙前忙後,精心地烹製一道道具有黔西南州味道的「專屬年夜飯」。在黔西南州人的年夜飯中,臘肉香腸、折耳根、長菜是必不可少的美味。
誘人垂涎的臘肉香腸。記者 胡光耀 攝
和其它地方的臘肉香腸不同,黔西南州過年必備的臘肉香腸多半是香辣味的。臘肉與香腸都是要早早做準備的,一般以立春前醃製的臘肉香腸最美味。製作香腸的過程頗為複雜,在過年前的幾十天,人們就將購買好的豬肉切成肉片放入盆子裡,放入花椒粉、辣椒粉、鹽、味精、白酒等調料醃製4-6個小時,待味入肉裡。然後灌入洗淨的腸衣裡,大約10釐米處用棉線打一個結,接著繼續灌入肉片,在10釐米處又用棉線打結,一直循環,直至腸衣用盡,最後將製作好的香腸懸掛在通風的地方。與香腸的做法相比,臘肉則要簡單得多,將新鮮的豬肉切成約3指寬的肉條,把用辣椒麵、花椒麵、鹽、料酒、白糖等調製好的配料均勻地擦在肉及肉皮上,醃製7-10天,隨後用麻繩穿上,掛於通風處晾乾水分。晾乾後的臘肉香腸接下來將進入最為精髓的一步——燻制,燻臘肉香腸並不是用明火烤,而是用松柏枝、桔皮、甘蔗皮等燻料燃燒時候產生的煙來燻肉製品。燻制是個費時間的活兒,小火、濃煙,會把肉製品燻得更加的香。經過燻制的臘肉香腸,瘦肉,烏黑中帶著紅亮,肥肉,黝黑中帶著透明,濃濃的植物芳香混合著肉味,誘惑著人垂涎三尺。待到大年三十那天,將臘肉香腸洗淨切成薄片裝盤,用小火蒸煮,香氣慢慢地飄散出來,待到整個屋子瀰漫著那個撩人心扉的味道時,年就到來了。
香脆爽口的涼拌折耳根。記者 魏浩然 攝
折耳根,是黔西南州極為普通的一種野菜,學名叫做「魚腥草」,黔西南人卻愛叫它「折耳根」,多了幾分親切,多了幾縷溫情。黔西南人,不管去到天涯海角,總會思念家鄉的折耳根,想盡辦法品嘗一下折耳根,折耳根這三個字早已深深地融入了家鄉的味道。寄託著思鄉之情的折耳根可以涼拌,可以煎炒,味道各有千秋。最為簡單的涼拌折耳根,到了年夜飯的餐桌上,也不再簡單。忙碌著準備年夜飯的人們首先將新鮮的折耳根用手摘成小段,洗乾淨用鹽醃一下,再用清水淘洗濾水,放入鹽、味精、辣椒麵等調料,加入適當的醬油、醋,撒上碧綠的蔥花和香菜,白乎乎的折耳根一下子就有了五顏六色的光彩,煞是好看,口感也更有層次,筋道、有嚼勁。
寓意吉祥的長菜。記者 郜興燕 攝
長菜,黔西南州家喻戶曉的一道菜,它並不是什麼特殊的蔬菜品種,而是一鍋「年菜大雜燴」。平常的時日裡,很難看見它的蹤影,到了大年三十卻經常與它相逢,一嘗那記憶中熟悉的味道。所謂長菜,就是將青菜、白菜、蒜苗等各種食材洗淨後放入煮過臘肉香腸或者酥肉的高湯內一同熬煮,等煮熟煮軟後即可食用。最為關鍵的是這些菜都不能切斷,要完整下鍋,完整夾起。據家中的老人說,在除夕時吃長菜寓意「長長久久、常吃常有」。這,就是年夜飯的心意。
年夜飯是一種團圓,年夜飯是一種聚合,年夜飯是無數種情感的融匯。這一道道美味佳餚,色香味俱全,不但製作工藝傳統,而且濃縮了時光的味道,它們飽含祝福溫暖了一代又一代人,一箸肉蔬上,印記了無數家的溫情,一杯濃酒中,沉醉著激蕩心扉的言語……在這美味裡,我們或追尋記憶,遙想過往;或品味親情,聚首團圓。
將進酒,杯莫停,舉箸間,春色滿屋!過年囉……(董海韻)
黔西南人必備的本地資訊「神器」
1、掃一掃上面的二維碼,輕鬆關注中國黔西南公眾號。
2、在微信通訊錄中點「添加」,搜zgqxnw就可以關注我。
3、在標題下點「中國黔西南」可輕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