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馬克龍日前正式批准建造新核動力航母的計劃,這是法國下一代航空母艦項目的一部分,預計在2038年左右替換現有的「戴高樂」號航母。據悉,這將是一艘排水量超過7萬噸的大型航母,計劃使用電磁彈射器、新一代艦載機和無人機嗎,性能將遠超現在的「戴高樂」。
說起法國海軍,其在世界上的存在雖然有點低,但提到航母力量,還是頗有些地位的。原本的老牌航母強國英國,在其二戰時積累的大量老式航母退役後,一度只剩2萬噸級的無敵級輕型航母可用。相比之下,法國自行建造的兩艘「克萊蒙梭」級中型航母不僅噸位大出很多,還可以使用蒸汽彈射器,綜合打擊效果高出很多。因此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法國海軍的航母實力一度僅次於美國,讓法國人十分自豪。當年,中國一度也將法國視為發展航母力量的主要參照對象,並派出不少人員與法方進行交流。
不過,冷戰結束以後,法國的航母力量也出現了不小的變動。「克萊蒙梭」級航母已經老舊,在90年代末相繼退役。嘗到中型航母甜頭的法國,研製了4萬噸級核動力中型航母作為替代,也就是「戴高樂」級。不過相比美國來說,法國人的計劃並不順利。
首先,法國沒有可供大型水面艦艇使用的核反應堆,為了省事直接把核潛艇的反應堆拿去用,但潛艇反應堆功率不足,使得「戴高樂」號的主機功率還不如使用蒸汽輪機的老航母,僅能跑出25~27節的最高航速。
另外,法國海軍使用美式預警機,結果航母甲板尺寸不夠長,需要臨時返廠加長。加上配套的一連串設備和「陣風」艦載機研發進度的不斷跳票,讓「戴高樂」號的建造成本飆升,部署進度也大大落後,原計劃建造兩艘的預算,結果造了一艘就都用光了。加上蘇聯解體以後,西歐諸國國防壓力下降,不斷減少軍費開支,原計劃的二號艦就此沒了下文,性能平平的「戴高樂」號成了法國海軍的獨苗。
不過,法國人停止發展航母,不等於其他國家也願意停下。作為法國的「老對手」,英國皇家海軍的伊莉莎白女王級雙艦島航母,如今均已服役。不僅排水量達到65000噸之多,搭載的F-35B艦載機也憑藉隱身優勢壓過法國「陣風」戰機一頭。
美國那邊,新一代CVN-78福特級航母首艦早已完工入役。而曾經只能在近海活動的中國海軍,現在也擁有了兩艘大噸位滑躍起飛航母,預計第二艘國產航母將採用電磁彈射技術,技術性能或可比肩美制航母。
顯然,對於法國人來說,無論是老對手還是後起之秀,都在把自己越落越遠,再不打造新型航母,就真的只能當「弟弟」了。目前看來,該國的新型航母或重蹈「戴高樂」號超支超期的覆轍,但即便如此,法國人也等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