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學再發布複合物結構,《Science》上線S蛋白結構論文

2020-12-07 鎂客網

病毒入侵人體的神秘面紗終於被揭開了。

研製出新冠肺炎的疫苗,無疑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科學家們首先需要邁過去的「坎」就是要弄明白新冠病毒表面蛋白(S蛋白)與人體細胞受體(ACE2蛋白)的結構,以及病毒侵入後的複合物結構(兩種蛋白質結合過程)。

今天(2月21日),在BioRxiv上,西湖大學又發布了關於新冠肺炎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病毒侵入人體細胞後的複合物結構。

在短短十天時間內,我們相繼看見了S蛋白結構、ACE2蛋白結構的研究成果,以及基於兩項成果發布的複合物結構,這為後期的疫苗研製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西湖大學發布複合物結構,揭開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的神秘面紗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關鍵在於冠狀病毒的S蛋白與人體ACE2蛋白的結合。簡單來說,是S蛋白「劫持」了原本用於控制血壓的ACE2,通過與它的結合入侵人體。

基於此前美國Jason S. McLellan團隊研究的S蛋白結構和自己研究出的ACE2蛋白結構,周強實驗室進一步解析出ACE2全長蛋白與新冠病毒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的複合物結構,整體解析度2.9埃,其中S蛋白RBD部分的解析度為3.5埃。

周強實驗組發現,在形態上,新冠病毒的S蛋白像一座橋橫跨在ACE2表面,又像病毒的一隻手,緊緊抓住ACE2,這一點與SARS病毒很相似。新冠病毒S蛋白的受體結合結構域與SARS病毒的序列也非常像,相似性達到82%。

進一步分析,研究人員可以看到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到底是由哪些胺基酸與ACE2相互作用。對比此前已經解析出來的SARS病毒與ACE2的相互作用,新冠病毒S蛋白有一部分胺基酸殘基發生了較大改變。這得出了與此前Jason S. McLellan研究組相似的猜測:在ACE2的結合能力上,新冠病毒和SARS不一樣,這種結合能力影響了病毒的傳染力。

S蛋白與ACE2蛋白

當然,複合物結構能夠快速被解析出,這還要得益於近幾日各國科學家們對病毒入侵過程中的關鍵蛋白質——S蛋白和ACE2蛋白的解構,以及成果的及時分享。

· Jason S. McLellan研究組解析出S蛋白結構

其中S蛋白全稱為spike glycoprotein(刺突蛋白),它是位於新冠病毒最外層包膜上的糖蛋白,與病毒的吸附和侵入有關。

2月15日,美國衛生總署(NIH)與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Jason S. McLellan研究組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發表了研究成果,解析了他們利用冷凍電鏡技術分析出的新型冠狀病毒表面S蛋白近原子結構。2月19日,該研究成果被《Science》雜誌收錄並正式刊發。

論文顯示,新型冠狀病毒是利用高度糖基化的同源三聚體S蛋白進入宿主細胞,即S蛋白經歷結構變化將病毒融合進入宿主細胞的細胞膜。此過程包括病毒的S1亞基結合到宿主細胞受體上,引發三聚體不穩定性的發生,進而造成S1亞基脫落S2亞基形成高度穩定的融合後結構。

為了對新型冠狀病毒的S蛋白預融合的結構進行解析,他們通過對已經公開的2019-nCoV的序列進行親和層析和凝膠排阻層析,從而實現體外蛋白純化,而在收集和處理3207張蛋白圖像後,研究者們實現了對蛋白的3D結構重組,獲得了3.5埃解析度、受體可結合狀態下的S蛋白結構。

通過該結構分析,作者們發現S1亞基中的RBD(受體結合結構域)經歷鉸鏈類似運動,在靠近三聚體的中央部位上,S蛋白中3個RBP(RNA結合蛋白)中的1個會向上螺旋突出從而讓S蛋白形成能夠輕易與宿主受體ACE2結合。研究者發現,與SARS-CoV的S蛋白結構相比,新型管冠狀病毒中RBD結構更靠近三聚體的中央部位,因此傳染性更強。

隨後,該研究作者就將把這一結構的原子「坐標」數據發送給世界各地數十個研究小組,這些研究小組正致力於研發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和藥物。

· 周強實驗室解析出ACE2蛋白的全長結構

ACE2全稱為「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是人體內一種參與血壓調節的蛋白,廣泛存在於肺、心臟、腎臟和腸道等部位。對此,西湖大學特聘研究員陶亮解釋,「如果把人體想像成一間房屋,把新冠病毒想像成強盜,那麼,ACE2就是這間房屋的』門把手』;S蛋白抓住了它,病毒從而長驅直入闖進人體細胞。

2月19日,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線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他們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

最後

不僅僅是周強、Jason S. McLellan和齊建勳研究組,在結構解析度上,晶體學家們也在緊鑼密鼓地攻堅同一問題,力求獲得更高的解析度。

在昨晚,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齊建勳研究團隊也將2.5埃的類似晶體結構發布在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這一系列成果互相驗證、互為補充,在原子水平揭示了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第一步。

此外,清華大學王新泉和張林琦課題組利用昆蟲細胞體系表達和純化了新冠病毒 RBD和人ACE2胞外結構域,成功生長出新冠病毒 RBD-ACE2複合物的晶體,並利用上海光源BL17U線站收集了解析度為2.45埃的衍射數據,解析其三維空間結構。

對於既有的一系列研究,張林琦教授表示意義重大,「病毒如何進入細胞,這一步非常關鍵。因此,在原子解析度水平極其清晰地看新冠病毒與受體複合物作用界面的信息,對了解新冠病毒進入細胞或者感染細胞的機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當然,距離研究出疫苗,這些工作還遠遠不夠,因此這也需要更多科學家投入到後續的研究中。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相關焦點

  • Science:利用基因相互作用圖譜確定蛋白複合物的整體結構
    最令生物學煩惱的任務之一是弄清楚蛋白---這些承擔細胞工作重任的分子---是如何完成它們的工作的。每種蛋白的表面都有各種旋鈕、褶皺和裂縫,決定了它能做什麼。科學家們可以相當容易地在單個蛋白上可視化觀察這些特徵。但蛋白並不是單獨行動的,科學家們還需要知道蛋白在一起工作時形成的複合物的形狀和組成--他們稱之為結構。
  • 生命學院楊茂君課題組合作報導CLC-7/Ostm1轉運蛋白複合物的結構和...
    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人源CLC-7/Ostm1轉運體的結構與分子機理」(Molecular insights into the human CLC-7/Ostm1 transporter)的研究論文。
  • Science|遺傳相互作用圖譜可確定蛋白質複合物的整合結構
    大家好, 今天分享的是發表在science上的一篇關於遺傳相互作用圖譜輔助蛋白複合物整合結構確定的文章,題目是Genetic interaction mapping informs integrative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of protein complexes
  • 施一公首次以西湖大學為第一單位發表論文:解析核孔複合物及腔環...
    2020年5月4日,施一公團隊(西湖大學為第一單位)在Cell Research 在線發表題為: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luminal ring of the Xenopus laevis nuclear
  • 植物纖維素合酶複合物結構獲解析
    植物纖維素合酶複合物結構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2 14:30:17 近日,美國維吉尼亞大學醫學院Jochen Zimmer課題組解析出植物纖維素合酶複合物的結構
  • 《分子細胞》發表西湖大學申懷宗課題組KCNQ4鉀通道結構研究成果
    該研究解析了人源KCNQ4通道蛋白及其與小分子藥物結合的複合物的高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將為增進理解KCNQ通道蛋白的工作機理及設計與優化相關靶向藥物提供良好的結構基礎。人源KCNQ4通道蛋白與瑞替加濱或者利諾吡啶複合物的結構。
  • 饒子和團隊《Science》解析「藥靶-藥物」三維結構
    );2019年1月24日,與楊海濤教授的合作團隊在Cell上發表文章解析了臨床藥物SQ109靶點——MmpL3的多個「靶點-藥物」複合物結構。該項成果的取得歷經6年漫長的時光,研究團隊不畏艱難,相繼克服了蛋白樣品不表達,晶體衍射解析度差,相位解析困難,底物難以合成、活性檢測體系缺失等諸多難題,最終利用X射線晶體學技術和冷凍電鏡三維重構技術,成功解析了Emb蛋白與底物和藥物複合物的結構,破解了困擾研究人員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抗結核藥物機制難題。
  • ...前沿】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團隊解析了海藻糖轉運蛋白複合物結構
    2020年10月30日,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團隊在Science Advances 在線發表題為「Structural basis of trehalose recycling by the ABC transporter LpqY-SugABC」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報告了分枝桿菌LpqY-SugABC複合物的高解析度冷凍電子顯微鏡結構,以揭示其如何結合併通過膜將海藻糖傳遞到細胞質
  • 西湖大學閆湞等《自然通訊》發文報導人源鈉漏通道高分辨結構
    近日,西湖大學閆湞課題組與合作團隊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題為「Structure of the human sodium leak channel NALCN in complex with FAM155A」的最新研究論文,報導了一類新型人源離子通道
  • 西湖大學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的空間結構
    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 通訊員 馮怡記者20日從西湖大學獲悉,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2019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研究報告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線。這是西湖大學承擔的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應急科研攻關任務的重要成果。ACE2-B0AT1複合物的冷凍電鏡密度圖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有研究發現,2019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一樣,也通過識別位於人體肺部上皮細胞表面的ACE2蛋白進入人體細胞。
  • Science:從結構上揭示tau蛋白與微管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助深入認識...
    每個微管是由十三條平行的微管蛋白原絲組成的空心圓柱體。tau蛋白有助於讓微管保持穩定和成束地組裝它們。突變或翻譯後修飾,比如降低tau蛋白對微管的親和力的高度磷酸化,被認為導致tau蛋白纏結物形成。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利用低溫電鏡技術對結合到微管上的天然的全長的成熟的tau蛋白進行成像,成像整體解析度為4.1埃。
  • 上海藥物所等解析糖皮質激素與GPR97和Go蛋白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徐華強團隊與山東大學教授孫金鵬團隊、浙江大學教授張巖團隊等首次解析了糖皮質激素與其膜受體GPR97和Go蛋白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這也是國際上首次解析的黏附類GPCR與配體和G蛋白複合物的高解析度結構。
  • 科學家解析了γ-管蛋白環形複合物的結構
    近日,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等科研機構的科研人員在Cell上發表了題為「Asymmetric 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Humanγ-Tubulin Ring Complex」的文章,解析了人類γ-管蛋白環複合物的不對稱分子結構。
  • 西湖大學破解真相
    通訊員 馮怡 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北京時間2月21日凌晨,西湖大學周強研究團隊在論文預印本平臺BioRxiv發文,報導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ACE2全長蛋白的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揭開了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神秘面紗。
  • Science | 繪製SARS-CoV-2的S蛋白三聚體糖基化圖譜
    2020年5月4日,英國南安普頓大學Max Crispin團隊在Science在線發表了一篇題為「Site-specific glycananalysis of the SARS-CoV-2 spike」研究論文,使用位點特異性的質譜方法,在重組SARS-CoV-2
  • 一種新的蛋白結構「構建和檢索」方法
    一種新的蛋白結構「構建和檢索」方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4:39:18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醫學院藥理學系Edward W. Yu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
  • 2020年4月24日Science期刊精華,我國科學家同期發表兩篇Science論文
    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3月19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Evolving epidemiology of poliovirus serotype 2 following withdrawal of the type 2 oral poliovirus vaccine」。在這篇論文中,他們描述了對疫苗衍生脊髓灰質炎病毒的研究以及他們取得的發現。
  • 核糖核苷酸還原酶複合物中捕獲自由基轉移途徑的結構獲解析
    核糖核苷酸還原酶複合物中捕獲自由基轉移途徑的結構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8 21:54:28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霍華德•休斯醫學院Catherine L.
  • 2020年9月4日Science期刊精華 - Scienc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4.Science:從結構上揭示新冠病毒蛋白Nsp1關閉宿主蛋白合成機制doi:10.1126/science.abc8665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慕尼黑大學和烏爾姆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確定了大流行性冠狀病毒SARS-CoV-2如何抑制受感染細胞中的蛋白合成,並且發現它有效地解除了人體先天免疫系統的武裝。
  • Science全文編譯!我國科學家從結構上揭示一種強效的治療性抗體...
    對穩定化的SARS-CoV-2 S蛋白的胞外結構域與H014 Fab片段形成的複合物的低溫電鏡(Cryo-EM)結構表徵發現,這種複合物採用三種不同的構象狀態,分別對應一個RBD開放+兩個RBD關閉(狀態1)、兩個RBD開放+一個RBD關閉(狀態2)和三個RBD全部開放(狀態3)(圖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