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喜劇《湯加人喬納》中,澳洲喜劇演員利雷扮演了一名湯加學生(《雪梨先驅晨報》圖)
美國男子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之死引發了世界範圍內人們對種族歧視問題的擔憂,據《雪梨先驅晨報》報導,流媒體娛樂服務公司奈飛(Netflix)近日從其媒體庫中下架了澳洲喜劇演員克裡斯·利雷(Chris Lilley)的四部喜劇,原因是利雷對非白人角色的刻畫引發了巨大爭議。
這四部喜劇為《我們會是英雄》(We Can Be Heroes)《夏日高中》(Summer Heights High)、《憤怒男孩》(Angry Boys)和《湯加人喬納》(Jonah From Tonga),分別於2005年,2007年,2011年和2014年在澳洲廣播公司的電視臺上首播。
在《憤怒男孩》一劇中,利雷曾將自己的臉塗黑,飾演了一名叫做叫S.Mouse的非洲裔美國說唱歌手,而在《湯加人喬納》中,他又將自己的皮膚塗成了棕色,飾演了一名來自湯加的學生喬納·塔卡盧亞(Jonah Takalua)。在《我們會是英雄》中,利雷還扮演了一名中國學生,並憑藉此角色獲得了澳洲電視最高榮譽Logie電視大獎的最佳新人獎。
就在奈飛做出下架決定的前一天,英國廣播公司(BBC)也將小品喜劇《小不列顛》(Little Britain)從其媒體庫中下架。在這部劇中,主創馬特·盧卡斯(Matt Lucas)和大衛·威廉士(David Walliams)也同樣扮演了幾個非白人角色,其中盧卡斯曾飾演一位名叫Ting Tong的泰國變性女子,而威廉士則塗黑臉扮演一位名叫Desiree DeVere的女性。
英國廣播公司的一位發言人本周二表示:「自《小不列顛》首播以來,時代已經發生了變化,因此BBC iPlayer將無法繼續提供這部劇的播放服務。」
近日,經典影片《亂世佳人》被HBO Max平臺暫時下架(《雪梨先驅晨報》圖)
而華納傳媒旗下的HBO Max平臺也同樣下架了1939年的經典電影《亂世佳人》,一直以來,這部電影都被視作是美國電影界的一座豐碑,但它過度浪漫化了南北戰爭時期的南方陣營,並掩蓋了其所犯下的種族罪行。
本周三,這一連串的下架舉動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一場關於利雷的喜劇是否應該繼續保留在奈飛上的討論。這位喜劇演員的名字一整天都待在推特熱門話題中,而到了晚上,這四部劇已經從奈飛的節目單中消失了。
塗黑臉(Blackface)
塗黑臉被視為種族歧視行為(維基百科圖)
近年來,扮演其他種族的演出常常極具爭議,尤其是白人塗黑面部扮演黑人更被視為一種種族主義行為,被稱為「塗黑臉」。
19世紀,一種名為黑臉滑稽喜劇(Minstrel show)表演形式在美國興起。表演中,白人演員通常會用黑色的油彩將面部塗黑,並穿著寬大或破爛的衣服來扮演黑人角色。這類表演充斥著當時的白人群體對黑人群體的刻板印象及惡意,表演中的角色通常懶惰、荒誕、迷信且缺少教養,隨著時代的進步,這種塗黑臉的行為便逐漸被視為對黑人的歧視。儘管黑臉滑稽喜劇在進入20世紀後已基本消失,但「塗黑臉」表演卻仍然以不同形式潛藏在各種藝術形式當中。
小品《同喜同樂》
在2018年的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女藝人婁乃鳴曾在小品《同喜同樂》中將自己塗成黑臉,而另一名非洲裔演員則扮演了一隻猴子,引發了巨大的爭議。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中)的爭議照片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也曾因在一張老照片而陷入過巨大的爭議。他當時參加了一場名為「阿拉伯之夜」的校園化妝晚會,並將自己的臉塗成了棕色,以扮演《阿拉丁神燈》的男主角阿拉丁。
而此次的下架事件也引發了網友的大規模討論,一些網友指出,白人演員在影視劇中出演亞裔形象也十分常見,但從未引發過太大的爭議。早在1961年,奧黛麗·赫本主演的電影《蒂凡尼的早餐》中,美國演員米基·魯尼(Mickey Rooney)就曾飾演一位長著一口齙牙的日本房客(I.Y.Yunioshi),而美國女演員斯嘉麗·詹森也曾在《攻殼機動隊》中扮演日本角色草薙素子。艾瑪·斯通也曾在電影《阿羅哈》(Aloha)中扮演一位擁有華裔和夏威夷原住民血統的女性。儘管亞洲觀眾對「塗臉」的反應並不如歐美觀眾那般強烈,但由白人飾演黃種人的行為卻依然在某些程度上限制了亞裔演員在影視圈的發展空間。
《蒂凡尼的早餐》中的日本人Yunioshi,其實是由美國人扮演
而過去,影視劇中也時常充斥著對各個族裔的刻板印象,比如拉丁裔女性多以火辣形象示人,而亞裔則大多是戴著眼鏡且擅長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