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附近的十字街口,修鞋的趙師傅對我說,他過兩天就回老家了,妻子在老家住院,小兒子也到了上學的年齡;還來不來,難講。
說這話的時候,他的小孩就趴在旁邊安靜地畫畫。趙師傅滿意地看孩子一眼:畫什麼像什麼,將來再進城也是考到城裡的藝術學院,不像我這樣,拎個小馬扎就來了……
我這些年東奔西走的,很是費鞋。有的鞋穿著舒服,便不捨得棄,所以,時不時到趙師傅這裡修補。他總是誇我也笑我:如今來修鞋的人越來越少了;你是個會過日子的……
每次來,不急著辦事的時候,我就坐在趙師傅遞過的小馬紮上和他聊天。
插圖 王金輝趙師傅擺鞋攤的同時兼賣報紙,因此,他還會跟我聊國內外新聞,從哪國的誰又連任了總統,到某地出生了一隻長著兩個腦袋的奶牛……
閒聊中也知道了他的一些家事:晚婚,妻因病去世;再婚,身邊這個小兒子就是和現在的妻子生的。如今這個妻子也生病了。
趙師傅邊幫我扎著鞋底邊嘆氣:我這麼善良的人,咋接連遇到這麼難的事呢!
街坊也都說趙師傅是好人。在十字街口擺攤多年,相互看也看熟悉了——
有的買了菜來不及回家,就寄放在他的鞋攤上;有的把門鑰匙放在他這兒,讓家人來取;有的老人犯了病要抬下樓,也會喊他搭把手。
汶川地震,南方大水,趙師傅還到社區捐過錢。大家笑說,可以給趙師傅評個榮譽市民了。而趙師傅還真的悄悄問過我,評上榮譽市民有哪些政策。
我不忍心告訴他,榮譽市民的標準不是一般的高,支支吾吾把話題跳了過去。
而現在,趙師傅就要離開這座生活和謀生多年的城市了。
修好鞋,臨起身,趙師傅說等等:我再用手給你多納一圈,你用鞋太狠。
告別的時候,我從挎包裡摸出一個玩具(本是打算送朋友孫子的生日禮物),遞給了在趙師傅身邊一直安靜畫畫的男孩:好好畫,我們都等你噢!
幾天後,再路過十字街口,趙師傅果然不在了,他擺攤的地方空空蕩蕩,仿佛從來沒有人待過。
站在街口,我陡然想起,陸續消失在街上的賣水餃的一對夫妻、做烙餅的那小夥子……他們帶著外地口音的吆喝聲,曾經嘹亮了這座城市的早晨。此刻,只有向告別過或沒顧上告別的他和她,默默道一聲:謝謝!謝謝你們曾經來過!
(原標題:告別在十字街口)
來源:北京晚報流程編輯:TF015【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