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鞋師傅回老家,老街坊默默道一聲:謝謝

2021-01-09 身邊24小時

家附近的十字街口,修鞋的趙師傅對我說,他過兩天就回老家了,妻子在老家住院,小兒子也到了上學的年齡;還來不來,難講。

說這話的時候,他的小孩就趴在旁邊安靜地畫畫。趙師傅滿意地看孩子一眼:畫什麼像什麼,將來再進城也是考到城裡的藝術學院,不像我這樣,拎個小馬扎就來了……

我這些年東奔西走的,很是費鞋。有的鞋穿著舒服,便不捨得棄,所以,時不時到趙師傅這裡修補。他總是誇我也笑我:如今來修鞋的人越來越少了;你是個會過日子的……

每次來,不急著辦事的時候,我就坐在趙師傅遞過的小馬紮上和他聊天。

插圖 王金輝趙師傅擺鞋攤的同時兼賣報紙,因此,他還會跟我聊國內外新聞,從哪國的誰又連任了總統,到某地出生了一隻長著兩個腦袋的奶牛……

閒聊中也知道了他的一些家事:晚婚,妻因病去世;再婚,身邊這個小兒子就是和現在的妻子生的。如今這個妻子也生病了。

趙師傅邊幫我扎著鞋底邊嘆氣:我這麼善良的人,咋接連遇到這麼難的事呢!

街坊也都說趙師傅是好人。在十字街口擺攤多年,相互看也看熟悉了——

有的買了菜來不及回家,就寄放在他的鞋攤上;有的把門鑰匙放在他這兒,讓家人來取;有的老人犯了病要抬下樓,也會喊他搭把手。

汶川地震,南方大水,趙師傅還到社區捐過錢。大家笑說,可以給趙師傅評個榮譽市民了。而趙師傅還真的悄悄問過我,評上榮譽市民有哪些政策。

我不忍心告訴他,榮譽市民的標準不是一般的高,支支吾吾把話題跳了過去。

而現在,趙師傅就要離開這座生活和謀生多年的城市了。

修好鞋,臨起身,趙師傅說等等:我再用手給你多納一圈,你用鞋太狠。

告別的時候,我從挎包裡摸出一個玩具(本是打算送朋友孫子的生日禮物),遞給了在趙師傅身邊一直安靜畫畫的男孩:好好畫,我們都等你噢!

幾天後,再路過十字街口,趙師傅果然不在了,他擺攤的地方空空蕩蕩,仿佛從來沒有人待過。

站在街口,我陡然想起,陸續消失在街上的賣水餃的一對夫妻、做烙餅的那小夥子……他們帶著外地口音的吆喝聲,曾經嘹亮了這座城市的早晨。此刻,只有向告別過或沒顧上告別的他和她,默默道一聲:謝謝!謝謝你們曾經來過!

(原標題:告別在十字街口)

來源:北京晚報流程編輯:TF015【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開了38年店的修鞋師傅哪兒去了? 這背後有個故事
    店主不消說,自然是朱師傅兩口子。他們修鞋手藝好,價格公道,為人善良,四面八方的顧客都趕到他們店裡修鞋、修包、修拉鏈,遠的下沙、瓶窯、蕭山趕來的都有。前幾天,我第一次走進朱師傅修鞋店,並不知道這家店的歷史,完全是被海報吸引進去的。迎面是一張真人大小的海報,海報上的人就是朱師傅,旁邊還有一行小字:「她們都覺得我帥,我覺得還是鞋子修得好些吧。」
  • 殘疾「修鞋哥」開店40多家
    「不僅要自己過得好,還要幫助其他殘疾人」 殘疾「修鞋哥」開店40多家 經過多年發展,曾廣輝已經擁有40多家修鞋連鎖店,其中大部分由他的學徒獨立開設。此外,他還成立了愛心公益助殘團體。曾廣輝稱,十多年來,自己先後幫助了約千名殘疾人從事皮具美容崗位培訓,為大約300多名生活困難的殘疾人提供就業崗位。兒時右腿殘疾 少年學習修鞋手藝  曾廣輝幼時因患小兒麻痺症造成右腿殘疾,行動不便。小學5年級他便輟學跟父母在樂山井研老家務農。
  • 修鞋師傅:過不上奢華的生活,但你可以有一個溫暖的家
    在息縣第二小學斜對面,有一個南北胡同,胡同不遠處,有一個很小的修鞋店鋪。胡同口原來有一個閃爍著紅光的牌子——四通修鞋,現在牌子好像沒有了。如若不注意,你是很難找到這裡的。偶然的機會,我聽說四通機械修鞋師傅修鞋很認真,舊鞋子還能修得像新的一樣。雖半信半疑,但還是沒抗拒住好奇就過去看看。慕名來到這個修鞋鋪子。
  • 老夫妻修鞋10多年沒漲過價:賺的錢夠吃就行(圖)
    老夫妻修鞋10多年沒漲過價:賺的錢夠吃就行(圖) 2015-05-11 13:10:24來源:揚子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葉攀   老夫妻擺了30年的修鞋攤  1983年,張光華夫妻倆來到蘇州打工,因為張光華肢體殘疾,所以四處求職卻四處碰壁。1984年走投無路的張光華開始跟著師傅學習修鞋,沒想到修鞋攤一擺就是三十年。  「公阿爹」張光華的修鞋手法十分嫻熟,不少人專程來找他修鞋。
  • 修鞋
    一雙心愛的靴子拉鏈壞了很久,決定今天找個師傅修一修。記得街口處有一老爺子在那裡常年修鞋,於是我按照原來的地址找去。
  • 北京這些老裁縫鋪加了新服務:一攬子滿足改衣修鞋等生活需求
    修鞋師傅「老王」正在為顧客服務。「80後」師傅多項全能便民服務也有工匠精神「我一直在這兒改衣服,改褲腰、改褲長、修鞋底兒。」去年「五一」,匠心工坊正式入駐盒馬門店,雖然面積只有30平方米,但服務內容齊全,提供洗衣、服裝修改、皮衣洗護、鞋子洗護、修鞋、配鑰匙、手錶維修、名品養護共八項服務。其中,服裝修改、修鞋、配鑰匙、手錶維修都可以在店裡進行,其他服務會將相應物品送到公司的洗護中心。53歲的張大姐負責服裝修改,過硬的技術受到周邊居民的一致好評。
  • 鞋店生意不好,老闆請「修鞋師傅」來,結果一月多收12萬,可複製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大哥開鞋子專賣店的做法,請一位修鞋師父,一月多收12萬,同時給大家分享「掙人心」這個商業思維。廣東的鐘大哥,早年是做服裝批發的,隨著大家的錢越來越多,買衣服也越來越捨得花錢,他的生意也是越做越大。不過後來實體店被網店搶生意,線下實體店,能活下來的基本就只剩那些大牌的專賣店了。所以他的服裝批發也沒法再繼續,因為掙的錢少了不止一半。
  • 18歲大學生因不滿意修鞋店水平自學修鞋
    在修鞋店修了幾雙鞋以後,我就想著自己修鞋了,真正動手練習修鞋是在大一寒假的時候。北青報:學習修鞋應該很困難吧?陳澤偉:最開始很困難,不知道怎麼修,就觀察修鞋店的師傅們怎麼修。然後,把他們修過的鞋子拆掉,在家用自己的幾雙破鞋反覆練習,慢慢摸索。最開始,因為黏合、銼制頻繁,手經常被粘住、刮傷,把家裡也搞得很亂。斷斷續續這樣練習了四個月,才基本掌握了修鞋的技術。
  • 合肥一鞋類連鎖店老闆痴迷修鞋 網徵1001雙鞋
    阿宇兒時經常在鞋廠裡到處玩耍,跟做鞋修鞋的師傅們都很熟,經常看他們鞣製皮革、裁剪縫紉。上小學時,他開始跟著一位手藝純熟的老師傅學修鞋。幾年下來,他漸漸學到了一手紮實的鞋匠手藝。這段經歷對他以後產生了很大影響。他一直覺得比起一個純粹的商人,自己更想做個手藝人。當大多同齡人還在為事業拼搏時,阿宇已經成了年輕有為的連鎖店老闆。
  • 修鞋攤 (小小說)
    別瞧小棗一個女娃家,能吃苦耐勞,鞋修的好,遠近聞名,男女老少異口同聲公認,小棗服務態度絕對夠上四星級標準,甚至有的老客戶搬走後還特意坐公交來她這裡修鞋。  孩子出啥事了?於守橋一邊尋思一邊急衝衝往小棗的鞋攤趕。到了跟前一看小棗獨自坐在修鞋用的馬扎子上,泥胎似的,低頭愣愣地發呆。  「小棗,誰惹你生氣啦?」老於迫不及待地問。
  • 修鞋修表、配鑰匙、改衣服……離不開的便民小修攤應需升級
    張阿姨說,此前自己一直在經營售賣床上用品,店面轉出去後,開始改行學習縫補改衣,如今每個月的收入,基本能維持在五六千元上下,「比在老家好。」「換季的時候、逢年過節的時候,生意要好一些。在這裡做生意,比在外面支個攤要安心和舒服得多」。張阿姨說,小修小補本身薄利,雖然自己手邊還堆著好幾件衣物,但只有慢慢往前趕。「請不起人,請一個人起碼每個月支出3000元。」
  • 石家莊:桃園路「修鞋哥」 巧手收穫幸福
    修鞋部的主人是一位因小兒麻痺致使下肢殘疾的「修鞋哥」,23年前,他懷揣80元錢,獨自從邯鄲大名來到石家莊,這些年,他憑藉一雙巧手和一顆善心,在石家莊買房、娶妻、生子,過上了幸福生活。這位自強不息的「修鞋哥」名叫馬延海,他說:「這些年,我靠自己的雙手自食其力。我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 揭秘鋪子裡的修鞋手藝:補鞋為何要挑黃道吉日?
    原標題:鋪子裡的手藝(遇見)   一對街頭補鞋的師傅首先被我列入信任者名錄——當看到媒體上出現誠信企業名單以及失信者黑名單時,也在心裡替周圍並無密切關係的人打造了一本信用紀錄小冊子。顯然,這兩個人一直名列前茅。   坐在他們的面前,知道鞋子會被信得過的手藝補好,同時不加服務費、空調費、保管費,七費八費。
  • 鄭州古稀老人痴迷修鞋30餘載:直到修不動那一天(圖)
    時美龍老人的老家在河南省駐馬店市新蔡縣,30多年前接觸修鞋,自學成才。後來,靠著精湛的修鞋手藝在鄭州安家落戶。30多年來,他的修鞋工作從未間斷過,每年僅在春節期間休息兩天。近日,記者專程走訪了這位在當地頗受歡迎又令人尊敬的「鞋匠」。在時美龍的小店鋪裡,雜亂地擺滿了修鞋所用的各種物品。老舊的工具箱,一架用得油光發亮的老式補鞋機,老人就是靠著這些,練就了一手精湛的修鞋技藝。
  • 磨刀、修鞋、配鑰匙、換拉鏈……
    經過中關村街道多方協調,解決磨刀、修鞋、換拉鏈這些生活中的小問題有了固定的去處,居民無需再走街串巷四處尋找。攤點設置:「四統一」標準規範管理修鎖、配鑰匙、修自行車、換拉鏈……這些看似不起眼的便民服務,在居民生活中卻必不可少。
  • 大學生為同學免費修鞋200餘雙 稱讀研不會放下手藝
    在修鞋店修了幾雙鞋以後,我就想著自己修鞋了,真正動手練習修鞋是在大一寒假的時候。  北青報:學習修鞋應該很困難吧?  陳澤偉:最開始很困難,不知道怎麼修,就觀察修鞋店的師傅們怎麼修。然後,把他們修過的鞋子拆掉,在家用自己的幾雙破鞋反覆練習,慢慢摸索。最開始,因為黏合、銼制頻繁,手經常被粘住、刮傷,把家裡也搞得很亂。斷斷續續這樣練習了四個月,才基本掌握了修鞋的技術。
  • 68歲修鞋老人省吃儉用捐款十餘年 只為還「人情債」
    12月20日,記者在孫靖的修鞋鋪看到,小店面積不大,桌上、地上堆放著各種工具和箱包皮具,捐款的證書則被「隨意」地收在抽屜裡。孫靖告訴記者,「捐款」其實是在還15年前的「人情債」。老人捐款署名「立青」而不用本名,則是覺得別人沒必要記住自己。  2004年,正在上初中的兒子罹患白血病,孫靖無力承擔高昂的治療費用,好在社會各界紛紛伸出援手,給了他一線希望。
  • 修鞋門外漢,卻靠著修鞋年入六十萬
    老人修鞋,住的卻是旅館,年收入竟是自己的10多倍,不起眼的小買賣竟這麼掙錢。此後徐飛一有空,就到攤上同老鞋匠嘮家常,學會了修鞋的一些基本套路。1991年,徐飛回家成親後,又來到威海,開始自己創業。第一天就給他潑了盆冷水:在市裡只掙到了4塊錢。第二天,他來到了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去的第一天掙了31元,第二天28元,第三天25元,第四天一上午竟然沒掙錢。山大的這經歷讓他重拾自信。
  • 長沙「矮哥」修鞋20年 供養女上大學
    6月30日下午4時許,身高只有1.01米高的長沙「矮哥」陳建華,在他的三輪小攤上躲了兩三個小時大雨後,開心地迎來了一位修鞋的顧客。「我喜歡夏天下雨,空氣好,也涼快,顧客更願意出門來修鞋配鑰匙。」20年前一個晚上,一對陌生的夫妻把出生僅十幾天的女嬰送到陳建華家門口。多年來,他省吃儉用,靠修鞋、配鑰匙撫養這個孩子,供她上大學。
  • 又回老家(朗誦系列)
    又回老家-白衣飛霜-開平朗誦02:58來自聲美文美又回老家文/白衣飛霜 誦/王開平無論彩色或著黑白記憶裡的老家永遠都站在那裡老家的白髮老家的瓦楞老家的炊煙老家的田野都在那裡老家是寬闊的臂彎回到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