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認知! 胰島素注射可無針無痛 且控糖效果更優

2020-12-16 健康界

「無針注射器注射胰島素能夠給糖尿病患者帶來更好的注射感受和治療效果,並且患者沒有出現胰島素注射後皮下硬結,低血糖發生的風險也沒有增加。」前不久,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第79屆美國糖尿病學會年會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紀立農教授與參會者分享了一項由他領銜的被稱為「FREE研究」的研究結論。

紀立農教授

據介紹,該研究是一項前瞻性、多中心、隨機、開放、平行分組,以有針胰島素筆為對照,評價新型胰島素無針注射器作為施藥載體用於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臨床研究。FREE研究也是首個將評價血糖控制的金指標糖化血紅蛋白(HbA1c)作為主要療效指標,探討無針注射胰島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研究,全國共有10家三甲醫院參與,入組患者為427例,跨度112天,該研究系按照國際上標準的臨床研究方法開展的世界最大規模比較無針注射胰島素治療和針注射胰島素治療的研究。

根據2017年國際聯盟IDF數據統計,中國已成為糖尿病流行最為廣泛的國家,成年糖尿病(20歲~79歲)患病人數達到1.14億,預計到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數量將至少達到3億。

而在糖尿病的治療中,胰島素是控制血糖最有效的藥物之一。1型糖尿病患者需依賴胰島素維持生命,必須使用胰島素控制高血糖並降低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風險。2型糖尿病(T2DM)患者當口服降糖藥效果不佳或存在口服藥使用禁忌時,仍需使用胰島素,以控制高血糖並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危險。尤其是病程較長的患者,胰島素治療可能是最主要的、甚至是必須的控制血糖措施。

「但是傳統有針胰島素注射方式在臨床使用中存在一定問題。」紀立農教授舉例說,傳統有針胰島素注射方式對患者心理存在一定影響,一些患者因恐針或懼怕疼痛而不願意接受胰島素治療,或因不能按照醫囑來按時注射胰島素導致血糖控制差,導致併發症發生的機率增加。此外,注射針頭重複使用也會影響胰島素注射的準確性並增加皮下硬結髮生的機會。

而無針注射技術的出現為那些需要長期應用胰島素進行治療的患者帶來了福音。

張宇新總經理

據北京快舒爾醫療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快舒爾)總經理張宇新介紹,無針注射就是利用壓力射流的原理來完成藥液的皮下注射。即通過無針注射器內部的壓力裝置產生的壓力,推動藥管中的藥液經過微孔形成藥液柱,使藥液瞬間穿透人體表皮到達皮下,藥液在皮下呈3.5釐米直徑的彌散狀被吸收。

「我們用壓力替代了針頭,這種射流的速度極快(流速一般大於100 m/s),且進入肌體的深度一般不超過4mm~6mm,對神經末梢的刺激很小,因此一般不像有針注射器那樣有明顯的刺痛感。」張宇新說。

 

但是對於使用無針或有針需要注射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除了疼痛感有別,還會有哪些不同呢?為了回答這一問題,國內外相關學者做了相關研究,並證實了相比有針注射,無針注射的確提高了速效胰島素的藥效學和藥代動力學,改善早期糖尿病患者餐後血糖控制,並且胰島素吸收更快。

紀立農教授表示,既往的短期臨床研究顯示與有針注射胰島素相比,無針注射胰島素可增加短效或速效胰島素吸收的速度,使胰島素在體內的降糖作用更接近生理性的胰島素降糖特徵。但因為患者需要長期在家中自行注射胰島素治療,無針注射器注射胰島素是否和有針注射胰島素一樣安全有效尚需要長期的研究,其中對降糖療效的評價指標要使用糖化血紅蛋白這個評價血糖控制的金指標。

鑑於此,由紀立農教授牽頭在全國10個研究中心開展「FREE研究」。該研究納入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滿足以下條件:已被診斷為 2 型糖尿病,採用胰島素(預混或基礎)皮下注射治療的受試者或者正在採用口服降糖藥或生活幹預,因血糖控制不佳擬定啟動胰島素治療的受試者;年齡在18~75 歲;入組前注射胰島素和/或口服降糖藥時間≥3 個月;HbA1c在 7.5%~11%之間;BMI≤32kg/m2 。

研究人員共選出427位需要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患者,隨機分為接受有針注射胰島素治療組和無針胰島素注射組。「我們此次將主要療效指標定為治療第 16 周的 HbA1c 相對於基線的變化值,並且將SMBG 血糖變化、治療後糖化血紅蛋白達標率、生活質量問卷、胰島素劑量變化、受試者滿意度作為次要療效指標。」紀立農教授說。

最終研究結果顯示:與有針注射胰島素相比,無針注射胰島素治療組的HbA1c下降幅度非劣效於有針胰島素治療組,並且具有統計學優效和臨床優效;與胰島素筆注射相比,胰島素使用劑量更少,低血糖發生率與胰島素筆注射無差異;無針注射胰島素患者疼痛感更低,注射部位不良反應如劃傷、硬結髮生率顯著降低,且患者滿意度更高,有助於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理論上講,無針注射適用於所有可以接受有針注射的人群。」紀立農教授說。

「可以說,目前無針注射技術已經趨於成熟,技術的安全性與實際效果也得到了臨床的證實,臨床廣泛應用的前景十分可觀。」紀立農教授表示,無針注射還需要政府、醫療機構、行業協會等方面的共同推動,才能讓更多患者受益。

FREE研究信息:https://doi.org/10.1007/s12325-019-00951-4

相關焦點

  • 胰島素注射的技巧及注意事項(建議收藏)
    胰島素注射一定要是皮下注射,不能注射到肌肉中。具體使用哪種胰島素,需要專業醫生根據病人具體的身體情況、控糖方式來綜合決斷。請不要自行決定或停用胰島素。開始注射胰島素,通常是在患者自身胰腺已喪失分泌胰島素功能之時。此時,外部注射胰島素,成為控制血糖必不可少的措施。為增加注射進的胰島素的效率,醫生還會開具二甲雙胍等胰島素增敏劑,以便身體能夠更好利用注射進去的胰島素。也有可能開具阿卡波糖等抑制腸道吸收葡萄糖的藥物。通常,藥物不包含胰島素促分泌劑,如磺脲類降糖藥。
  • 「妊糖」糖尿病孕婦孕期控糖如何正確使用胰島素
    何時開始胰島素治療呢GDM孕婦一旦明確,且經飲食治療 3 ~ 5 d 後,如果空腹或餐前血糖 ≥ 5.3 mmol/L,或餐後 2 h 血糖 ≥ 6.7 mmol/L),或經過調整飲食後出現飢餓性酮症,增加熱量攝入後血糖又超過妊娠期標準者,應及時啟用胰島素治療。
  • 如何穩定控糖?醫生告訴您
    其中2型糖尿病佔整體患病的九成以上,在古時候被稱為富貴病,原因在於這種糖尿病與不良飲食習慣、肥胖、不運動等生活方式息息相關,所以2型糖尿病患者或者其前期患者,可以通過飲食、減肥、以及規律運動達到較好的控糖效果,當然,如果這些日常方法效果有限的話,我們還可以通過口服藥物,以及注射胰島素等方法來進行血糖管控。
  • 胰島素注射部位及注意事項
  • 胰島素注射部位圖解
    一、注射胰島素最合適的部位1、腹部:在肚臍兩側的一個手掌的距離內注射
  • 糖尿病人長期輸注胰島素哪個方式更有效?
    那麼,對於需要長期打胰島素的糖友來說,到底打針和戴泵哪種方式更好呢?今天,我們就來詳細分析對比一番。 先來說下胰島素筆吧,雖然形似一支小小的「鋼筆」,針頭很細,但是糖尿病患者在注射胰島素過程中稍有不當就會損害皮膚組織,影響控糖效果。
  • 圖解胰島素規範注射九步驟
    注射前清潔雙手,確定進餐時間,使用短效人胰島素或預混人胰島素應在注射後30分鐘以內吃飯。 初次使用時,此動作至少重複20次,之後在每次注射前,至少重複10次,直至胰島素呈均勻的雲霧狀白色液體。 注射預混胰島素前,為保證剩餘的胰島素能被充分混勻,應確保胰島素筆中的預混胰島素大於12U,若不足,應及時更換新筆芯。
  • 1型糖友如何精通胰島素的使用?
    想要成為1型控糖達人,需要精通胰島素的使用。估計胰島素劑量,常用的有兩種方法:碳水化合物計數法和碳水-脂肪-蛋白計數法。碳水化合物計數法(Carbohydrate counting,CARB counting ),或CARB計數法,是用來了解食物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需要多少胰島素的。
  • 《沉默的真相》又現胰島素殺人,注射過量導致低血糖,從發作到死亡...
    正常情況下,我們機體胰島素的分泌受血糖調節,血糖高的時候胰島素會大量釋放入血,而血糖低的時候,胰島素不會釋放,但身體會釋放一些升糖激素,讓血糖維持在正常範圍。胰島素注射過量,生活中也常見?電視劇裡的犯罪雖然聳人聽聞,但距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遙遠。經常有一些糖友因為缺乏糖尿病知識,造成胰島素注射過量。
  • 怎麼選擇適合自己的胰島素注射工具
    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市場上常見的胰島素注射工具有哪些:胰島素注射筆胰島素注射筆可分為胰島素特充注射筆和筆芯可更換的胰島素注射筆。胰島素特充注射筆是一種預充3ml(含300u)胰島素的一次性注射裝置。無需更換筆芯,用後廢棄。
  • 從5釐米長的針頭到無針注射,胰島素的注射方法的變化有多大
    每次在病人埋怨注射胰島素種種不便的時候,我就不由得想起用98年前的艾蘭斯用玻璃注射器注入的那幾毫升的從狗的胰腺提取出的粗製胰島素溶液,使用的是近1釐米長的針頭,而那也是普通平民得不到的救命藥品。 胰島素注射裝置使用的是治療的重要環節,對胰島素的治療效果至關重要。
  • 胰島素注射,你真的操作對了嗎?
    注射部位規範檢查3要素包括哪些內容:1.根據使用的胰島素種類選擇相應的注射部位。推薦方法:使用短效胰島素或與中效混合的胰島素時,優先考慮的注射部位是腹部。對於中長效胰島素,例如睡前注射的中效胰島素,最合適的注射部位是臀部或大腿。
  • 長期注射胰島素,為什麼肚子越來越大,血糖控制得越來越差?
    後來的七、八年隨著病情的進展改為注射胰島素,血糖控制得一直不錯,沒有發生併發症。但是最近一段時期,老王發現自己的肚子越來越大,血糖控制得也越來越差,這是為什麼呢?糖尿病患者的體內胰島素相對缺乏,所以注射胰島素可以快速控制血糖,穩定病情,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胰島素對血糖控制以及對糖尿病併發症的預防效果都是最好的,而且副作用也非常少。
  • 國內首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無針注射操作指引發布
    (健康時報記者 韋川南)8月5日,由中華護理學會糖尿病護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趙芳教授牽頭,國內數位糖尿病領域權威專家成立的糖尿病醫療和護理專家小組,發布了國內首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無針注射操作指引》。趙芳教授介紹,無針注射器是具有高科技屬性的注射器具,經證實具有明顯的臨床優勢,更可以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由中國醫科大學內分泌研究所所長滕衛平教授牽頭,發表於BMJ雜誌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糖尿病患者總數約1.298億,成人患病率約佔12.8%,而血糖達標的2型糖尿病患者僅有25.9%。
  • 我國首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無針注射操作指引》發布 無針注射技術...
    為改善應用胰島素患者的生存現狀,無針注射器順勢而生,經歷眾多國內外權威專家實驗論證後,我國首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無針注射操作指引》在京發布。2020年8月5日,由中華護理學會糖尿病專委會制訂的《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無針注射操作指引》正式發布,近百年歷史沿襲胰島素用針扎的老方法已經落伍。
  • 糖尿病常見的胰島素與口服藥種類有哪些?副作用如何?醫生告訴您
    #百裡挑一#對於治療糖尿病,飲食、運動、用藥是我們最重要的治病法寶,對於飲食和運動一般糖友們了解的也比較多,原則是均衡飲食,控制總量,規律運動等等,但對於藥物可能了解的就少很多了,因為對於治療糖尿病的藥物有很多種,那麼自己吃進去的藥物究竟是如何控糖的
  •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島素不要忽視這7個細節
    注射胰島素治療糖尿病,一定要注意這些細節。人體適合注射胰島素的部位是腹部、大腿外側、上臂外側和臀部外上側。胰島素在不同部位吸收的速度快慢不一,腹部最快,其次依次為上臂、大腿和臀部。餐時注射短效胰島素時,最好選擇腹部。注射中效或者長效胰島素時,可選擇臀部或者大腿。大腿注射選擇其上端外側,而非膝蓋附近。
  • 懷孕血糖高吃什麼好得快,自主控糖是基礎
    懷孕血糖高吃什麼好得快,自主控糖是基礎 時間: 2020-09-18 16:13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妊娠期間的糖尿病有兩種情況,一種為妊娠前已確診患糖尿病,稱「糖尿病合併妊娠」;另一種為妊娠前糖代謝正常或有潛在糖耐量減退、妊娠期才出現或確診的糖尿病,被稱為「妊娠期糖尿病」。不管因為哪種情況,妊娠糖尿病對自己和寶寶都會產生危害,可能引起流產、妊娠期高血壓症、羊水過多,酮症酸中毒及早產等等危害,因此,需要及早預防和控制。娠糖尿病患者懷孕期間得控糖,一不小心就會多,那懷孕血糖高吃什麼好得快呢?
  • 控糖50年無併發症,糖化7.0%以下,90歲老人的6個秘訣!
    六大戰術秘訣,戰勝糖尿病講到自己的控糖經驗時,文奶奶笑著說:「得了糖尿病,也要學會利用毛澤東思想,戰略上要藐視糖尿病,戰術上重視糖尿病,千萬不要害怕。」01戰術秘訣一:堅持用藥在藥物治療上,文奶奶一開始使用口服降糖藥控糖,後來她經過了解,自己還看了一些醫學專業的書籍,又找醫生討論了一些問題。而後,醫生為她更換了胰島素治療方案,她欣然同意,最後打胰島素一直到現在了。
  • 【運動】消瘦糖尿病友就不需要運動控糖了嗎?
    其實消瘦的糖尿病友通過合理運動,能夠促進肌肉合成,增加機體對葡萄糖的利用,提高全身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使血糖降低,這樣可以促進體重增加。 運動能提高藥物療效 運動能減少體內脂肪,研究發現,肥胖的2型糖友體重減輕後,體內的胰島素抵抗就隨之減輕,從而提高降糖藥物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