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丨桐梓縣芭蕉鎮李家溝社區搬遷群眾暢想新未來

2021-01-19 天眼新聞

11月11日晚,桐梓縣芭蕉鎮李家溝社區舉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會,搬遷群眾圍坐在社區廣場,認真聆聽社區黨總支書記餘作偉的宣講。  宣講中,餘作偉圍繞群眾關心的收入、教育、社保等方面內容,結合社區實際,以豐富的事實、案例開展宣講,進一步加深了社區群眾對全會精神的認識和理解。每講到精彩處,現場掌聲陣陣、氣氛熱烈。

桐梓縣芭蕉鎮李家溝即將投入使用的種菌大棚

「黨的政策再好,也得靠我們自己努力奮鬥,把握住機會,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搬遷群眾梁正黨激動地說,通過聆聽宣講會,自己對未來美好的生活充滿無限的嚮往。  李家溝社區是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共安置群眾123戶。為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社區紮實開展了後續扶持「五個體系」建設,逐步完善了扶貧車間、衛生室、學校等基礎設施。同時,社區黨總支還通過建立未就業勞動力臺帳,積極對接花椒、方竹等產業大戶用工需求,為未就業勞動力提供就業信息;設置保潔員、林業員等扶貧專崗解決28人就業,扶貧車間解決30餘人就業,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芭蕉鎮李家溝村民在政府的幫助脫貧,樂開顏。

「全會提出,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餘作偉說,不管群眾是從哪個村搬來的,如今我們就是一個大家庭,大家要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努力把社區建設好、發展好。  餘作偉的話引起了搬遷群眾的共鳴,大家紛紛表示,決不辜負黨的好政策。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覃淋

編輯 胡銳 韋依編審 周文君 李劼

相關焦點

  • 桐梓100戶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喜領不動產登記證
    12月18日,桐梓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不動產登記證首發儀式在楚米鎮馬元巖社區舉行,100戶易地扶貧搬遷群眾領到不動產登記證,標誌著他們所居住的「幸福房」有了一份產權保障。儀式上,搬遷群眾依次上臺,籤字、按手印、領取不動產登記證,領到證書的搬遷群眾,個個喜笑顏開,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今天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日子,拿到這個紅本本特別的高興,在以後的生活當中,希望能像這個紅燈燈一樣越過越紅火。」領到不動產權證的搬遷群眾李德偉興奮地說道。
  • 陝西漢濱:搬遷群眾樂業又安居
    關廟鎮沈家嶺社區搬遷戶劉叢紅滿臉堆笑地說。關廟鎮沈家嶺社區新社區工廠正在生產(央廣網發 張昊 供圖)一年前,剛剛搬入社區的劉叢紅,面臨的還是另外一種境遇。父母體弱多病,兩個孩子在學校讀書,丈夫一人在工地掙錢,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群眾搬了新地方,生活就要有所改變。
  • 為新社區打一個幸福的「中國結」——共青團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
    10天來,我們起早貪黑,穿越在秦嶺山區、武陵山區、貴州山區、廣西十萬大山之中,深切感受到了,搬遷群眾的思念像一條條路,擁擠著離人的鄉愁,希望像一座座山,屹立著父老鄉親的期盼。我們也看到了,共青團用青春的智慧和力量,親手參與建設「和諧社區」「溫暖社區」「美麗社區」「活力社區」。
  • 讓搬遷群眾走向新生活
    這是該縣移民搬遷群眾精神風貌、生活方式發生嬗變的一個有力見證。近年來,白河縣圍繞讓2.8萬戶10.4萬人,約佔全縣農業戶口三分之二的「搬遷大軍」融入新社區、走向新生活,在易地搬遷安置社區啟動實施了「文化融入 文明實踐」行動,統籌推進社區文化建設、思想政治工作和新民風建設,全面提升搬遷群眾的文化素質和文明素養,夯實安居樂業的思想道德基礎。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會澤:8萬餘搬遷群眾進城,走向幸福新生活
    6月下旬,曲靖市會澤縣大海鄉302戶隨遷戶集中到縣城安置點鐘屏街道辦事處紅石巖社區的樓房前,通過抽籤方式抽取自家的新房。這是安置點的最後一批安置對象,至此,安置點的81257名搬遷群眾全部入住。
  • 暢想未來社區,這場會議跟浙江人的未來生活息息相關
    「未來社區作為以人為核心的城市現代化、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新平臺,在「去房地產化」的前提下,鼓勵市場主體協同參與建設運營一體化。」  此次圓桌會上,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城鎮發展研究所所長、未來社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湯歡以「啟動未來社區,共建美好家園浙江方案」的主題演講,系統性地解讀了未來社區的時代背景,以及未來社區是什麼、怎麼做。
  • 大涼山易地搬遷:搬出生活新天地
    要優先解決交通不便、人畜混居、人多地貧等問題,易地扶貧搬遷成為必然選擇。  走進涼山州昭覺縣易地搬遷扶貧安置點沐恩邸社區,就如同走進一個新型城市社區。6000餘人、1428戶貧困家庭住在這裡。超市、學校、幼兒園、社工服務中心、日間照料中心、農家書屋、黨員之家等配套設施和社區服務場所一應俱全。
  • 決勝2020丨就業協管員何松麗:我幫新鄰居找到新工作
    ,希望能為移民搬遷安置社區的待業居民,爭取到一到兩個就業崗位。何松麗一看川菜館的招人要求並不高,社區裡的很多人都符合條件,她覺得應該讓大家都來試一試。入戶走訪及時了解每位居民的就業情況,同時為未就業居民就近推薦相匹配的工作,讓他們儘早融入新環境——這是社區的就業協管員何松麗每天的主要工作。
  • 桐梓縣公安政務窗口:「放管服」 為群眾提供貼心服務
    近年來,桐梓縣公安政務窗口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積極推進公安業務「一窗辦」、常規業務「全縣通辦」、高頻事項「跨省聯辦」,摩託車入戶「延伸辦」,政務服務同城「一體化」,實現網上辦「零跑腿」,為群眾提供貼心的服務。
  • 「未來社區」新賽道,如何跑出新姿態
    2019年,未來社區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隨後浙江省迅速印發了《浙江省未來社區建設試點工作方案》,對未來社區的內涵、目標做出闡釋,啟動未來社區建設試點申報。今年國家對浙江省在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時期的發展,提出了新目標、新定位。基于堅實的城市社區建設的基礎,浙江成為了全國首個提出建設「未來社區」的省份。
  • 府谷縣「社區工廠」讓易地搬遷群眾家門口致富
    51歲的王米林是府谷縣黃甫鎮黃糜咀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現居住在新府山移民搬遷住宅區,丈夫身患三級殘疾,在新府山環衛所當環衛工人,一家人的日子過得緊緊巴巴。今年小兒子上大學的費用更讓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捉襟見肘。
  • 魯甸卯家灣3.6萬搬遷群眾正大步邁向幸福未來
    ……3月17日上午,在魯甸縣卯家灣安置區春熙社區,工作人員羅富燕正笑臉相迎,耐心接待社區每一位群眾,或幫他們解決生活瑣事或傾聽他們的高興事。羅富燕是一名「80後」,是最先一批從魯甸縣樂紅鎮樂紅村搬遷來卯家灣安置區的群眾。搬遷後,羅富燕一直心存感恩,感恩黨和政府讓世居大山的家人住上了這麼好的房子,過上了城市生活。
  • ...踐行初心 盡心服務︱桐梓縣醫療保障醫保中心工作人員餘雅雯
    我叫餘雅雯,1998年9月參加工作,先後在桐梓縣新站鎮衛生院、桐梓縣人民醫院、桐梓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桐梓縣醫療保障局工作,先後從事參保費用徵收、參保政策宣傳、醫療費用審核報銷等多項醫保扶貧相關工作。
  • 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安康市委書記郭青:新社區工廠開闢安康可...
    易地搬遷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途徑,解決好就業問題,才能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貧。我們近年來把發展新社區工廠作為易地搬遷群眾的就業主導方式,在安康這是一種倒逼的選擇。不少新社區工廠開始實行分化管理,對於請假少並希望獲取更多報酬的青年勞動力,企業專門編成班組作為生產主力,工資收入高出一籌。
  • 彬州市新民鎮:易地搬遷樂了貧困戶
    日前,彬州市新民鎮屯莊社區脫貧戶成莉萍滿懷感激,她高興地對記者說:「3年前,我告別了老危房,住上新房子,當上了社區清潔工,這都多虧黨的扶貧政策。」面對鏡頭,成莉萍對未來生活充滿信心和新希望。
  • ...搬遷群眾的「他鄉」變「故鄉」!|遵義市新蒲新區三渡鎮鎮長曾學強
    從宏觀到具體,角色的轉變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剛剛適應新崗位的時候,就迎來了工作的轉型期,這給我的工作帶來了更大的挑戰。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我首先是深入到新區各個區域開展調研,了解那個區域的經濟情況,城市配套設施的建設情況,比如附近有沒有學校、有沒有醫院,周邊的交通環境,群眾出行方不方便。更重要的是轄區內的就業崗位是否充足,是不是能滿足低文化層次勞動力的就業,工資水平如何,一個人務工是不是能滿足一個家庭的基本生活,未來有沒有發展致富的條件等等。
  • 雲南怒江:櫻桃花開「闊時」到 搬遷群眾展笑顏
    江畔的和諧社區,彩旗飛揚、歌聲飄蕩。「十三五」期間,怒江傈僳族自治州10萬搬遷群眾搬出大山,迎來了入住新家園後的首個「闊時」節,10萬安置點群眾在新家一起度過歡樂祥和的「闊時」新年。活動現場  「這是我第一次在城裡過『闊時』節。」瀘水市城牆壩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和諧社區)群眾吳花妞說。
  • 「貴州日報」望謨縣易地扶貧搬遷到義龍新區群眾感嘆——住在山裡...
    初冬時節,筆者見到義龍新區木隴街道麻山社區黨支部書記尤崇鋒時,他正在工作崗位上忙碌。尤崇鋒於2016年從望謨縣麻山鎮打務村利納組易地扶貧搬遷到義龍新區,現任木隴街道麻山社區支部書記。「『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羊兒下山要人抱,賣個豬兒要抬轎。種一碗,收一瓢,天不作美收不著。』這就是我老家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