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受了宿舍&合租生活後,我終於搬出來一個人住了」

2021-02-12 FAKESHION

「我想一個人安靜地生活,在屬於自己的房子裡,周圍都是自己喜歡的東西,一個人,享受屬於自己的時間。」

日劇《家族的形式》中,男主角永裡大介如是說道。足夠了解自己,覺得自己「不適合跟任何人一起生活「,因此決定「不給任何人添麻煩,也不傷害任何人」,把單身公寓打造成自己專屬的城堡。

大介每天準點起床,一日三餐都有著規律的安排:早餐只喝鮮榨的時令蔬果汁,午餐適量攝入碳水,晚餐是他最愛的冰啤酒,配上各色自己做的下酒小菜,實惠又美味。逢工作日下班後會去健身房,周末則堅持一個人去戶外騎行。對家具的擺放位置精確到毫米,專門設置了秘密閣樓用以存放他珍藏的物品,絕對不允許別人踏入...

這樣近乎偏執但卻完完全全符合自己心意的居住方式,讓很多人,尤其是在異鄉打拼的年輕人都不由得心生嚮往。

學生時代,要麼得忍受父母的嘮叨和管束,要麼得忍受宿舍的擁擠與吵鬧。好不容易開始掙錢能搬進屬於自己的小窩,即使只是偌大城市中小小一間房、一張床,卻也是朝新生活邁出的一大步。然而新的問題接踵而至:緊張的早晨要跟室友搶衛生間、總有人做完飯不收拾廚房、冰箱裡的三明治不知道被誰吃了、聽見客廳有人走動的時候都不敢打開臥室房門…

無數令人崩潰的時刻,我們都會想:要是能自己一個人住就好了。只屬於一個人的空間,按照喜歡的方式隨心布置,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光是想想就開心。

這個時代,人與人的聯繫看似通過一根網線就能變得緊密無比。但現實恰恰與之相反,人們恐婚恐育,不想受親密關係的束縛與捆綁,一個人狂歡、一個人寂寞的獨居生活似乎成了最佳解決方案。

我們邀請了幾位正在獨居的年輕人,跟我們分享獨居是何種心情。

說起一個人生活的好處,被提及頻率最高的一個詞一定是「自由」。日本詩人谷川俊太郎一生有過三段婚姻,兩個子女,卻在晚年選擇在東京獨居,和兒子兒媳當鄰居,做著「鬆散的一家人」。即使白頭偕老是他一直以來從未放棄過的憧憬,卻因為在經濟上和生活上都能維持獨立,認定自己獨自一人會比較恰當。

正如他在著作《一個人生活》中調侃的那樣:「一旦體驗了一個人生活的逍遙自在,或許就會變得把和他人共同生活視為洪水猛獸」。

@王宇直

25歲,攝影師&淘寶店主,獨居2年

一個人住的生活,想廢就廢,想發呆就發呆,偶爾也可以勤快點,布置房間、學習做飯、定期看書看電影、學新的軟體...完全不被打擾,可以更關注自身向內的感受。

除此之外,學會了勇敢拒絕無用社交,學會了自己想辦法「增加幸福感」,由於獨處實在是太安靜,對事物的思考頻率也會增多。

挑戰當然也會隨之而來,一些以前從來沒一個人做過的事情:比如修理,安裝,或者搬重物,剛開始覺得還蠻艱難的,不過習慣就好,順帶培養「女子力」嘛。

至於孤獨啊沮喪啊這些情緒當然會有,不過我覺得這些情緒不限於獨居時會有。遇到挫敗時獨居者可以毫無顧忌地大哭一場,跟熟人朋友一起反而要約束自己的感受。

總之呢建議女孩子找安全一點的住所獨居,然後就是做好心理準備,因為獨居實在太快樂啦!!!

@SKY

24歲,空中交通管制員,獨居1年

特別喜歡當下一個人的獨居狀態,只要自己舒服就可以了,不用顧慮任何人,想怎樣就怎樣。工作性質導致上班時間需要說很多話,回到家不想再跟任何人交談,獨居能保證這一點的充分自由。

下班後健個身再逛個超市,回家按最近種草的食譜做頓飯,配上一個下飯綜藝。或者,嗯,打掃衛生、聽歌自嗨都特別解壓。即使僅僅是待著,什麼都不做也很放鬆。

獨居久了,會產生多一個人加入有點幹擾的想法,雖然兩個人也可以,但還是一個人更舒服。秘訣就是一定要學會找到一個人也能自得其樂的事情。

@Sam

25歲,留學生,斷斷續續獨居2年

還跟父母一起住的時候,我的房間門除了睡覺時間是不被允許關上的,只能通過躲在廁所裡來獲得片刻「正大光明」的自由。

開始自己生活之後,上廁所可以不關門;肆無忌憚打嗝放屁挖五官屎;沒人管我的衣服是不是堆的滿地都是;不用在乎我癱在沙發上的姿勢是不是不雅觀;不用遷就另一個人的作息時間和生活習慣.生活的一切順眼與否都由我自己的標準決定。

@永半

25歲,學生,獨居3年

這一片小空間內的空氣全都屬於我,可以對自己的生活有100%的操縱權,不需要顧忌舍友、女友之類的感受。我是學畫畫的,特別喜歡顛倒日夜地畫畫,若非獨居,估計一起生活的人都很難適應我的生活習慣。

我屬於說幹就幹,不幹就打死不幹的那種人。比如周六突然想去橫濱的中華料理街吃一頓臺灣滷肉飯,一個人的話想去就直接穿鞋出門了,跟別人一起生活就需要考量很多,尤其是同居的女朋友,她想去嗎?或者她有別的安排嗎?要不要問兩句?跟別人一起生活,或多或少需要彼此間的一些犧牲,當然在相愛之人看來這點所謂的犧牲是對對方的寵愛。但,我覺得很累。

奈良美智的紀錄片《奈良美智との旅の記録》,開篇有提到:他不會打擾其他人,其他人也不會打擾他。早年間他一直躲在自己的小倉庫裡搞創作,長期處於獨居狀態。我很崇拜他,從各方面而言都很崇拜,獨居對目前的我而言就是最好的選擇。

梅 · 薩藤在《獨居日記》寫道:「說來也奇怪,朋友、熱戀都不是我真正的生活,惟有獨處,在這獨處中探究、發現正在發生或已經發生了的才是我真正的生活。缺少幹擾、沒有關心和氣惱,生活會變得乏味。然而,只有當我獨處,環視這屋子,重溫舊時和它的談話,我才充分品嘗到生活的滋味。」

每個人都應該學好的一課就是如何與自己相處,獨居也許是開始這門課的最佳時機。

@xuan

25歲,設計師,獨居1年

人都需要自己的個人空間,一個安全、舒適、只屬於自己不會被指指點點的空間。獨居是最好不過的空間和時間了。和爸媽住和室友住和伴侶住,都不能達到絕對的個人。雖然「人是群居動物」,但此同時也是獨立個體,獨居是可以充分體會「完全個人」的時候呀。

@Clementine

25歲,某健康品牌運營,獨居9個月

獨居反而輕鬆了很多,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想做的、喜歡的事情上。我是潮汕女孩,五口之家裡一直吵吵鬧鬧的,家務事也特別繁雜。決定獨居也是為了能更多地擁有自己的時間。我的興趣愛好超廣泛,獨處的時候也能找到很多事情做,經常覺得時間不夠用!

最開始決定獨居的原因是「逃離」,我的家人屬於比較有控制欲的典型中國式家長。離開家、換城市、獨居這些事在潛意識裡都是不被認可的。心理上的支持更多得靠自己,當然會對未知的城市、新的生活狀態有一些擔心。但獨居了九個月後,對自己的獨處能力有了很大的信心,明確知道自己能照顧好自己,心態也從「逃離」變成了我可以「選擇」。

「當你重新去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整個人會更peace」

@Fan

27歲,自由職業,獨居3年

獨居讓你有了更多時間跟自己相處,有了更多時間去獨自消化外在環境帶來的情緒,不用回到家還要再照顧別人的感受,所以當你重新去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整個人會更peace,我猜~

@小川

24歲,咖啡師,獨居3年

獨居最主要的是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開心,傷心,瘋狂,大笑,哭泣.所有這些,這個空間都會幫你消化,幫你隱藏,就像是一個情緒垃圾場,垃圾場裡面沒有人會在乎那究竟是什麼!因為「那只是垃圾」而已!

 

硬幣總有兩面,一個人的生活除了充足的自由,還需要獨自承擔更多:

「獨居女生的外賣/快遞收件人寫的永遠是x先生,但後來在網上看到這樣做好像也沒什麼用...」

「一個人搬大件的時候,也好想有個人能搭把手...」

「有時也怕自己忽然生病沒有室友救我,所以近一年開始合租了「

「一個人在家呆久了,會對時間的流逝沒有實感」

「長時間家裡只有一個人,甚至開始和家具對話.」

就像熱播劇《三十而已》中出現的一幕:滬漂女孩王漫妮,因為急性腎炎昏迷在家中,幸好當時正在跟家人通電話,對方及時呼叫救護車才撿回一條命。

現實中的獨居生活,同樣充斥著種種心酸與無奈。

——

@Freya

27歲,平面設計,獨居3年

有一天在家吸塵的時候把腰閃了,躺了一天都沒緩過來。當時點了個外賣,從下單的那一秒開始就緩慢往門口移動,一邊爬一邊大喊(因為真的太疼就差沒飆淚了!)讓騎手把外賣放在門口,艱難支起一點身子把門打開 ,拿上外賣再推著外賣爬回床邊, 趴在地毯上把外賣吃了一半再爬回床上繼續躺著。

——

@永半

25歲,學生,獨居3年

去年畫升級作品的時候,一度毫無靈感和進度,眼看不到半個月就要講評了情緒很低落,躲在房間裡許久沒跟人接觸。後來實在受不了了,想起「陪玩」這種東西,就找了一個。我說「姑娘,你就在那邊說話就行了,我聽你說話」。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叫「陪玩」。

@rich

27歲,新媒體,獨居三年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病得很嚴重,躺在床上無法動彈,家裡一團糟,地上堆滿了擦鼻涕的廢紙,情緒到了崩潰邊緣,那一刻感覺自己被全世界拋棄了。

@阿錢

25歲,編輯,獨居6個月

說起獨居我就會想到《欲望都市》有集裡 Samantha生病了,一個人很慘,脫衣服都沒人幫她拉拉鏈,讓她難得動了找男朋友的想法 。

@Taco

25歲,網際網路公司運營,獨居3年

一個人住最麻煩的就是忘帶鑰匙,走投無路只能斥巨資找人開鎖,害...

——

@小夫

29歲,工程師,獨居5年

在家吃飯會變瘦,因為有爸媽的照料,三餐規律又營養均衡。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吃飯都是得過且過,雖然知道很不好,但還是只想狂吃垃圾食品。

@JUNE

28歲,助理總經理,獨居6年

獨立之後慢慢養成了什麼事情都自己解決的習慣,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不想去麻煩其他人了。

不難發現「一人食」和「獨居生活」的記錄正在變得流行。陽光正好,微風和煦,伴隨輕柔的背景音樂,這些散發著煙火氣息的生活影像,陪伴觀看者度過漫長的通勤時間、被當作「下飯菜」亦或是睡前的ASMR,既是打發無聊的消遣,也讓無數人對鏡頭中看似輕快又自由的獨居生活又多了一層期待與嚮往。

能在鏡頭中得以一窺的僅僅是生活的冰山一角,撇去濾鏡的修飾,獨居生活有稜有角,有哭有笑,就像高木直子在《一個人住第五年》中形容的:「一個人的生活雖輕鬆也寂寞,卻又難割捨。」

最後借用獨居朋友的一句話:好的生活都建立在穩定的物質基礎上,通俗講就是努力工作,好好賺錢。」只有這樣,才有資本把任何一種形式的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呀。

撰稿:Namiko.

圖片:被訪者提供&網絡

聯繫:info@fakeshion.com

P.F. Candle Co. 是一家總部位於洛杉磯的香水公司,由妻子 Kristen Pumphrey 和丈夫 Thomas Neuberger 共同擁有和經營。所有系列產品都是在南加州設計,生產和運輸的,旨在通過蠟燭,蘆葦擴散器,室內噴霧,薰香和男女皆宜的香水來改善生活氣味,以可接受的價格為家居和身體創造高品質的香水。

「Dans les bras de Morphée.」—— 一句法語的「在夢神墨菲爾的懷抱裡」,是設計師對好好睡覺最大的期待。In March認為不管日常生活有多少讓人興奮或疲憊的事情,當夜幕降臨,我們都應該享受一場安穩的睡眠。

加入FAKESHION好物個人微信號

ID:fakeshionista

發現更多小眾時髦

相關焦點

  • 學校宿舍便宜又安全,為什麼還有人去校外租房?3種原因很現實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小張是一名大三學生,新學期伊始,同寢室的6個人有一半都搬離了宿舍,選擇去校外租房子住。隨著室友們的離開,小張心裡有些難過,畢竟同吃同住了兩年,本以為大家能一起搭夥到畢業,可誰知一步入大三,就鳥雀四散了。
  • 搬出來住,真係超易遇到煩爆室友?真係唔係《百分百感覺》咯!!
    但係睇呢出劇,內心最嚮往嘅一樣嘢,就係可以同一班friend搬出來,一齊住。到咗大學畢業,終於有機會搬出來住!!!!But,現實真係……豆瓣有個好嘅地方,就係去嘅都係啱畢業嘅大學生,想避免,可以上自如App睇睇,上邊有好多合租嘅選擇,
  • 和好朋友合租後,才發現友誼這麼塑料……
    請停止你的無中生有 暗度陳倉 憑空想像 憑空捏造和好朋友合租既省錢又順心天底下真有這麼便宜的事嗎?以下這些過來人告訴你和熟人一起生活也不是件容易事!微博用戶@拾情少女「合租後,會發現你下班回來還要再「招待」朋友,可能是打招呼,可能是聊八卦,可能是一起煮飯打掃衛生等等。你一天下來累成狗,還要注意和朋友好好相處,做到不冷落人家,自己的時間少得可憐。
  • 寄宿家庭、學校宿舍、自己租房……留學西班牙,應該怎麼住?
    此外,寄宿家庭的限制也比較多,比如不允許自己做飯(西方人對中餐的油煙接受度比較低),飲食和生活習慣可能會不方便(西班牙人普遍睡得比較晚,留學生吃不慣西餐等),住在寄宿家庭裡各方面都不如自己住更自由。如果需要全套服務,單人間就得900歐了此外,大學宿舍房間數量也很少,基本要靠提早申請去搶,不差錢的同學住大學宿舍確實會有不錯的體驗,不過能不能搶到也得看大家的運氣了。
  • 大學宿舍經濟實惠,出租房價格偏高,為何很多大學生還去校外住?
    小天是一名遼寧大學的大二女生,在學校住的是6人間,一年住宿費1000元,電費一個宿舍同學均攤,一年下來也沒有多少錢。但是大一結束後,非要讓父母在學校附近租房子住,開始她父母是堅決反對的,覺得一個女孩子不住在學校會很危險。
  • 「群眾搬出來住安穩了,我就踏實了。」——一線扶貧幹部赤列旺堆的...
    新華社發(次仁頓珠 攝)    新華社拉薩10月7日電題:「群眾搬出來住安穩了,我就踏實了。」——一線扶貧幹部赤列旺堆的心裡話    新華社記者薛文獻、格桑朗傑、王澤昊    第一次見到赤列旺堆,他帶領群眾在八宿縣城附近的小型磚廠幹活,頭髮花白,滿身泥水,乍看像一位老農。
  • 離異的我和一對年輕情侶合租,讓我經歷了這些
    和老公離婚後我一直是租房生活,兩居室。本來沒有想過分一間租給別人。生活也還算平靜。過完年,因為業績太差,經濟上多少有些吃力。正巧熱心的房東大姐說有個女學生想找合租,看我是不是考慮。索性就答應了。小姑娘搬來那天,我專門請了一下午的假。想把房間收拾一下。以前一個人住,那個房間放了很多東西。小姑娘的行李並不多,兩個箱子一個雙肩包。
  • 大學生被室友排擠,宿舍矛盾激化,可以申請獨住一間宿舍嗎?
    大一新生們大多踏入了大學校園,迎來了憧憬已久的大學生活。開學報到後,同學們被分配好宿舍,認識到了新的室友,通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大家對彼此間的個性和生活習慣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這位新生的情況,在大學很常見,即典型的大學宿舍矛盾,首先該同學想要在學校申請單獨一個人住一間宿舍的這個想法,實現的機率很小。
  • 愛上一個人的獨居生活
    獨居生活越來越多,遠離父母在外漂泊,得一安身之所,開始適應一個人的單身生活。人是群居動物進化而來,小的時候一大家子都在一個村生活,長大住校開始集體宿舍生活。最後工作選擇和朋友合租或者自己住。逐漸的自己住的人越來越多。
  • 「合租3個月,我上廁所都要帶防毒面具」
    「血淚教訓:千萬不要為了省錢,隨便和人合租,尤其是異性,真的會讓你徹底懷疑人生。」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一個無助的靈魂,在暴走邊緣來回遊蕩。最近和朋友聊起合租修羅場時,他提出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大多數修羅場都是自己主動選擇的。」在看房的時候,其實就已經能夠隱隱預料到自己會迎接怎樣的生活,只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就是一臨時住的地方,終究會搬走,還在乎什麼居住狀態,一些小問題忍忍就過去了。
  • 王如玄親自打包搬離職工宿舍 被嗆"作秀"
    國民黨2016大選參選人朱立倫副手王如玄(前左),30日下午搬離與丈夫黃東焄居住的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職務宿舍。(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海外網12月1日電 據今日新聞網報導,因與丈夫住在位於臺北市臺灣「高院檢察署」職務宿舍,國民黨2016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參選人王如玄備受質疑。11月30日下午,她搬離了宿舍,並被媒體拍到親自搬行李上車的畫面。只是,該畫面立即遭網友嘲諷「如玄端箱」,意思是指旁邊沒有一個大男人願意幫忙,俗稱:假掰,做秀。
  • 滬漂故事:10年後,我終於實現了冬天洗熱水澡和開空調的自由
    搬家後,就從「住自如跟陌生人合租房子」,變成了「擁有獨屬於自己的小屋」,稍微微富足一些的狀態。這次選了一個挺智能化的公寓,像個學校院子一樣的感覺,門口有保安,有快遞驛站,有小超市,進出幾道門都是刷臉。回家呢,也是按個密碼鎖就OK,終於是把我從五六十年代老破房子中解救出來了。各項費用在手機端就可以繳納,每天看著自己的電費、水費、熱水費各花掉多少了,也是蠻刺激的。
  • 「嫂子,我快結婚了,你們搬出去住吧」「你搬才對,這是我的房」
    真正優秀的男人會在家庭和事業中尋找一個平衡點,他們擁有良好的分辨能力、能夠處理好家庭事宜,同時還能在事業中保持上進、不斷進取。「嫂子,我快結婚了,你們搬出去住吧」「你搬才對,這是我的房」01.作為一個善良的女孩子,薛萍在生活中一直貫徹「與人方便、與己方便」的理念,但凡朋友需要幫助,薛萍都會在能力範圍內貢獻自己的力量,所以她的口碑相當好。
  • 大學期間和男朋友搬出去住合適麼?
    懂我的人應該知道,叨姐是個非常open的老女人,對於性的話題一向是提倡「民主自由」,如果有朋友問我:為了試婚,能不能試試婚前同居?叨姐舉雙手贊成。但是,這一次,面對大學生為了「啪啪啪」而想出去同居的問題,我覺得就不能一概而論了。首先,咱們先不討論「搬出去住」的「原因」,單說「離校外租」這件事,叨姐覺得:租的房子什麼時候都可以住,但宿舍的「有效期」可能就只有這幾年了。
  • 廣西一女子與一對情侶合租,因「內褲味道太重」徹底鬧掰!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在外邊租房子住,整租比較貴,基本都是選擇合租,合租相對於整租來說多了很多麻煩,如果合租的人性格都比較好,那是萬事大吉,也不排除有那些沒事找事兒的!近日,廣西一名女孩在與一對情侶合租過程中,受盡煎熬!
  • 我在北京3年,搬了5次家
    躺床上拍的一個雲朵因為房子到期業主要收回房子,我搬家了,這次也是合租的,但是這次是自己住一個屋,1500元一個朝北的8平小屋,這個小屋窗戶外邊有一顆桃樹和柿子樹,我記得桃花盛開的時候居住環境不好,是一個公寓,是的你可以想到這個房子裡有蟑螂,有溼氣,可以聽見隔壁屋大哥打呼嚕聲,屋子裡的窗戶是個暗窗,窗戶朝向走廊裡的,相當於我見不到太陽。又因為換工作,這個期間是我覺得最困難的時候。生活質量不好,工作又是換行剛剛接觸,每天都是筋疲力盡的感覺,所以我和我對象手頭剛寬裕一點,就提前違約換了房子。
  • 迷你世界:開學住宿舍太熱?玩家自製降溫空調宿舍,瞬間降低20度
    前言:終於到了開學的時間,很多小夥伴拎著大包小包前往宿舍,雖然到了秋天,但是氣溫還是沒有下降,反倒是越來越熱,所以和很多同學擠在一個宿舍裡非常的悶熱,近日就有一位迷你世界玩家,在遊戲中自製了一款可以降溫的空調宿舍,瞬間降低20度,這樣住宿舍就再也不怕熱了。
  • 妙齡女子與情侶合租,男子有「特殊癖好」,女子:毛巾上有異味!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到大城市裡發展,雖然眼前的生活並不如意,但還是有不少人願意背井離鄉到外地打拼。雖然說城裡的消費水平比較高,但是所給的薪資待遇跟鄉下比還是有優勢的,而且城裡的就業機會也比較多。不過出門在外大家都要面臨同樣的問題,那就是租房問題。
  • 傾訴丨婆婆讓三個離婚的姑姐都住我家,我不願意,她讓我搬出去住
    她們看到我,聊天戛然而止。 我正納悶,婆婆開口說:「蘭蘭,你三姐離婚了,沒有住處,以後就和我住一屋。」 我的心一沉,大姐離婚後已經來我家住了三年,二姐離婚後搬進來才半年,怎麼三姐也離婚了? 她們一個接著一個離婚,我心裡直發毛。
  • 大學宿舍室友「邋裡邋遢」,是什麼樣的體驗?你能忍受幾級?
    大學宿舍室友「邋遢」,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大學同學來自五湖四海這也給我們了一個能夠結交到各地朋友的機會,而在一間宿舍當中,大學室友也有可能是來自全國各地,每個人的性格、生活習慣等等方面也都存在差距。說到我的大學宿舍關係還是非常好的,到現在我們每個人也有聯繫,平時回憶一下也是很不錯的。然而最近我在瀏覽網頁的時候,卻看到了「擁有邋遢室友是種啥體驗」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