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30年的發展,國內瓶裝水市場集中度一直很高。根據尼爾森的數據,去年,農夫山泉、華潤怡寶, 百歲山, 康師傅, 冰露和娃哈哈佔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其中,前三名的市場份額分別為26.5%、21.3%和10.1%。另一方面,隨著消費升級的趨勢,瓶裝水產業呈現高端發展的市場格局。去年,高端市場份額為18.2%,同比增長17%。
隨著消費升級的到來,高端瓶裝水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在這個過程中,許多品牌已經落後和衰落,如達能的樂百氏和益力。其中,益力礦泉水已經確認將在2019年完全停止瓶裝水業務。這位前國內礦泉水銷售之王突然倒下,這真的讓人感到有些難過。得知這一消息後,一些網民甚至評論說一手好牌被打得粉碎。
益力的母公司是達能集團,一家在法國的多元化跨國食品集團,年收入近2000億元人民幣。其飲用水業務位居世界前列,擁有依雲,富維克、波多等高端飲用水品牌,但即便是這樣的巨頭也無法拯救益力的瓶裝水業務。對此,達能表示,放棄益力的瓶裝水業務是為了適應市場的快速變化,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早在20世紀80年代,益力就開始在深圳,生產礦泉水,從那以後的十多年裡銷量一直不錯。20世紀90年代末,益力和達能聯手進一步擴張。礦泉水的銷售量多年來在益力名列第一。直到最近幾年,它一直被強大的瓶裝水品牌如農夫山泉、怡寶和景田所追趕。
眾所周知,在益力停止生產瓶裝水之前,已經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增加銷售量。在過去的三年裡,全新的包裝、面向兒童市場的卡通趣味產品和彩色插圖瓶裝水相繼推出,甚至崑崙山也未能與在線汽車巨頭滴滴達成合作,成為後者的指定水源。不幸的是,這一系列行動沒能拯救益力。
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缺乏品牌推廣,這與近年來加大宣傳力度的農富春和怡寶, 華潤,不同,在益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與達能一貫的風格有很大關係,即避免增加成本,因此不可能向益力;傾斜過多的資源。二是益力本身缺乏明確的市場定位,這可以從連續三年推出完全不同的新產品看出。
在缺乏市場定位和品牌推廣的情況下,益力的瓶裝水自然會被邊緣化。多年來,無論是在大街上的大型超市還是便利店,它的身影都顯得越來越少。隨著時間的推移,消費者自然會逐漸忘記這個品牌,它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隨著礦泉水行業走向高端,高端市場必將迎來新一輪的增長。達能,子公司依雲佔據了國內高端水市場的四分之一以上,而伊利瓶裝水的銷售份額越來越低。在這種情況下,達能選擇了專注於高端市場,而老礦泉水伊利成了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