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聰悅 中國社科院美國所助理研究員7月2日,美國務卿邁克蓬佩奧再度向中國發難,試圖用「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中英聯合聲明」的國際承諾和慣常假借的「人權缺失」標籤,攻擊、辱沒港區國安法的合法性與正當性。而與此同時,美國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隨著各州經濟重啟、「黑命貴」運動和民眾行動自由短暫受限所引發的大規模「反彈式」出行而再度惡化。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數據顯示,全國確診人數不斷飆升,逼近300萬大關。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連續數天破4萬,多地病床和醫護資源再度告急。確診病例中,醫保參與率低、經濟狀況不佳、居住環境普遍堪憂的黑人、拉丁裔首當其衝,該情勢或將進一步惡化美國因「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種族矛盾。在國內震蕩之際大力彈壓中國,不僅是美國政府一以貫之的尋找「替罪羊」套路,更是「人為製造中美危情,紓解國內疫情焦慮」的新型路徑依賴。對港區國安法的指責以及6月29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取消香港特殊地位相關待遇等激烈反應,一方面暴露了部分美國個別政客「以港製華」受阻後的心有不甘,另一方面也凸顯了美國的「冷戰思維」。畢竟西方國家的法律體系一直以合理完備著稱,而有關國家安全的立法更是中央權力的集中體現,具有名目繁多,覆蓋面廣,不留死角等特點。但此次美國政府卻把中國對香港地區的國家安全立法視為危害民眾人身安全的表現,可謂以己之矛,攻己之盾,恐難自圓其說。事實上,美國當前對中國內政的無理置喙存在一定的必然性。長期以來,蓬佩奧代表了川普政府對華的「極端鷹派」,他們不僅突出疫情中的政治意味,對中國境內和本土疫情也採取了質疑態度。實踐證明,如果不從根本上矯正「醫學隔離=侵犯個體自由」、「經濟復甦大於穩定疫情」等滲透於美國社會的偏激認知,無論是美國國內危局時的責任外包,還是在國際公共衛生治理體系中撕毀契約精神宣揚美國優先,都絲毫無助於有效抑制新冠肺炎疫情等非傳統安全問題。美國國內民眾生命權和健康權嚴重受損,某些政客仍將主要精力灌注於資本利益和選票政治之上,該反差對於向來自詡為自由民主燈塔的美國而言無疑是巨大的諷刺。(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