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自己的原創性作品?」丨《小說寫作教程》

2020-12-07 謝丹儒

「假如你按照自己看到的那樣、想像的那樣把它記下來,它就是不同的、新穎的、自成一格的,不會和別人的雷同。」——傑裡·克利弗·《小說寫作教程》

作者丨謝丹儒

來源丨最後一米陽光

封面來源丨藝子

1.

「太陽底下沒有什麼新鮮事,所有事情在以前都已經被人家做過了,我們所做的一切只是一次又一次地重複同樣的故事。」

這句話你聽過嗎?你是否認可這個觀點呢?如果這個觀點是正確的,那麼我們還有原創性可言嗎?

近幾年,侵權事件一再頻發,人們對於「原創」二字也變得愈加敏感起來了。學習寫作的人終究避不過這兩個字,而閱讀的人隨著閱讀的書籍內容逐漸增加,也日漸會形成一種偏見,或誤判。到了後來,學習寫作的人可能會說,我這是借鑑,是模仿,或直接標榜自己就是原創,而讀者則憑藉著自己閱讀的經驗,各種舉例,明證,好像以此兩者形成了某種對立關係。

非原創,或侵權的確定,在讀者眼中這簡直是小偷行徑,是剽竊,是偷盜行為,是可恥的行為。

再加上閱讀這一行為,人們本就很難客觀的看待書籍,無論是主觀評價,還是閱讀習慣,又或是對書的了解,或對作者的了解,讀者本就意味著需要作出選擇和判斷,選擇一本書,選擇一個作者,選擇相信什麼,以及判斷一個作品的真偽,在書中作者的真實面貌,他表達的意圖等。

與此同時,作者的寫作同樣可能因為「教育」的緣故,或經驗、先驗的體驗,或潛移默化中被影響而不自知等情況。我們從小便被「教育」如何學習,其中模仿無疑是省力的、高效的,甚至是便捷的。於是,很多人便提出寫作先從模仿開始的概念,這也似乎合情合理。

但是,閱讀的人和寫作的人並不總是同一種人,即既是閱讀者也是寫作者。恰恰更多的可能只是單純的讀者。

讀者才不要管你是怎麼寫的呢,重要的是結果。如果結果不令人滿意,如果模仿的痕跡太過於拙劣,如果讀你的書所獲取的價值並沒有超越你所模仿的作品,這時候各種難聽的話從讀者口中說出,也無可厚非。

同樣的,若是你的作品足夠優秀,讀者的站位和態度可能就大不一樣了。甚至不需要足夠優秀,只需要差不多,在藉助輿論和信息不對等,你也依舊可能是被支持的。

如此一來,倒也難怪有人說:被誤讀是表達者的宿命。

為了減少這部分,尤其是在原則方面被誤讀的可能性,原創性就變得尤為重要了起來。可是,就如開頭所說的那般,「太陽底下沒有什麼新鮮事」,如此一來,又該如何打造自己的原創作品呢?換個問法就是:如果不模仿,我們還能怎麼學習寫作呢?

這個時候,作者就不得不思考了。

其實,作者一直都在思考,任何人都是如此,但作者需要思考的顯然要比讀者更多。只有這樣,你才能更好的為大眾輸出價值。

就如問題和答案的關係,你不能以問問題的思維去思考答案,這是不對的,作為作者你需要做的就是提出問題,然後站在答案的高度去作答。

所以,這個時候需要將視角轉向作者了。因為讀者我們是不知道的,他們可能閱讀任何一本書,任何一本作者可能想要學習、模仿的書。這也就意味著作者如果想要打造原創性最好是能夠從源頭上便保持自己的獨創性。

那麼,作為作者應該怎麼做呢?這就涉及接下來我們要講的原創性了。

2.

很多人可能聽過,或慢慢的也能摸索出一些東西來,比如情節結構的種類。

比如《小說寫作教程》一書中提及的例子:有本書叫《三十六種戲劇情景》。作者聲稱,他用三十六個情節結構就已經把基本的故事情節結構一網打盡了。另外有一本名為《二十種總體情節》的書則提出了二十種情節,不過,作者沒有號稱一網打盡。(這可能也是原創性被別人先佔了的緣故?哈哈,開個玩笑。)

《小說寫作教程》中還提及了另一個人,亞里斯多德。他被人們當做各門學問的祖父,他則聲稱有六種。

亞里斯多德的分類如下:

1、人對抗人;

2、人對抗社會;

3、人對抗神;

4、人對抗自身;

5、人對抗自然;

6、人對抗機器。

不過,即使如亞里斯多德所提出的分類,我們也依舊可以換個說法:這個普世通行的情節結構是一個人物為克服某個威脅性的難題的鬥爭,它是內心的、外部的或者兩者兼具的。

亞里斯多德的每一種結構都符合這個形式,不是嗎?

說白了,這就是人類的處境,甚至我們還可以繼續「簡化」:生活就是一系列的鬥爭。

那麼,知道這些有什麼作用呢?這是情節結構的普遍性。

原創性和普遍性從某種程度上講,它們應該是處於對立的狀態,然而,實際卻並非如此。比如原本可能是獨創性的,但是隨著日漸普遍開來,它也就變成了普遍性了。比如網文,第一個寫網文的無疑被認為具備前所未有的開創性,甚至將他歸為鼻祖?但如今呢?網文盛行,普遍的東西也越來越多,甚至在體系中、情節都可能衍生出許許多多的旁支。

所以,歸根結底不僅要從市場入手,還得學會從自身入手。

趨勢、情節、結構等,這些人們日漸熟悉的東西,是作者需要了解的,這是作者需要面臨的第二個大難題了。你完全講新的東西可能是成功,但更多的可能性應該是失敗的。究其原因,我們學習也好,或者模仿、蹭熱點什麼的等等,它都不完全是全新的東西,我們需要藉助一些熟悉的概念去敲開這扇陌生的大門。

這是我們多年「教育」留下的痕跡啊。就像我們識字,很多人可能不太能回憶得起來,我們最初識字就是一個字一個字的記憶、理解,而怎麼理解是很多人都容易忽略的地方。我可以肯定的是我們說話一定是先於識字的,而識字也必定是需要藉助我們熟悉的東西。可笑的是,現在學英語好像一上來就是各種字母,然後是音標什麼的,這與我們學說話是不一樣的(我不知道英語老師有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而我為什麼要講這些呢?其實原理和原創性是一樣的。

究其原因,就如「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如果真如此,我們為什麼還要說什麼原創性呢?我們為什麼還要操這份閒心,只需要讀一些經典的作品就夠了呀!但是,我們會因此滿足嗎?不,不會的。

儘管這些已經是前人做過的事情,但我們還要關心它,其原因是:這些事情還沒有以我們獨有的方式被做過。

是的,誠如《小說寫作教程》裡提到的:「你的觀點是新鮮而獨一無二的,這是你自身創造性的基因,它來源於你和你的經驗。除了你之外,沒有別人會從那個視角出發來寫作。」

3.

當然,這並不是說你就多麼的與眾不同,或要求你一定非得是與眾不同的,比如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或舉止有特別吸引人眼球或者激怒別人的地方,不,不是這樣的。

就我所知道的,無論是情節或結構,又或是形式,我們知道的越多並不見得我們的原創性就在縮減,就如之前提到的網文,網文能夠日漸流行開來,這本身就是一個又一個開創性的選擇和獨創性的擴展。反而是知道這些之後,我們的視野得以擴展,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這是我們常常用以形容他人學習的效率或多麼擅長學習,事實也是這樣,我們知道的越多,反而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究其原因:伸展至新思想的心靈,絕不會再回歸其原先的視界。

這是進步啊,是與時俱進的必要過程啊。

而掌握原理,或總結、歸類,以及各種體系的把握,這些在某一程度上既為我們提供了正確的方向,同樣的更是在某一程度上觸發我們不斷思考、前進,以及讓我們更加自由的創作。

當然,我知道很多人其實更喜歡穩定的、安全的,甚至最好是能夠按圖索驥,照著做就行,這是人的惰性,甚至是本能。但是原創性,原創性似乎有點「反人類」,我理解,我完全理解。

畢竟,甲方虐我千百遍,我為了錢還得待甲方如初戀。

說到底,這其中更為核心的是,我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以及必須經歷的過程。試想一下,如果真的那麼簡單,憑什麼是你,如果你輕輕鬆鬆就行,誰都可以替代,憑什麼你的價值與眾不同呢!

所以,儘管最初可能是不舒服的,但有些事你必須得這麼做。原創性也是這樣。

俗話說,由奢入儉難,由儉入奢易。

而且,我還知道,有這麼一句話:知難者不難。

所以,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懂得學習循環周期就變得尤為重要了。

那麼,這個學習循環周期是什麼呢?

《小說寫作教程》一書指出:

「一開始,你處於無意識的尷尬狀態,你不懂自己不熟悉的事物;然後,隨著你才力漸長,你進入了有意識的無知狀態,你知道有些東西是你所不知道的,也知道自己需要知道什麼才能繼續前進;接下來就是下意識的熟悉掌握,相信自己可以做好,不過,你必須小心翼翼,畢竟這不是自然而然的東西;最後一個階段是無意識的熟練掌握,它在你的身上就像本能反應一樣,不需要有意識的思考或者控制。」

而那些理論、原理、普遍性,正是使我們知道有些東西是我們所不知道的,也是我們需要知道的,唯有這樣,我們才更加清醒的知道需要什麼才能繼續前進。

學習是如此,原創性同樣如此。

所以,應該如何打造自己的原創性作品呢?這取決於你如何創造,同時,你要記住它來源於你和你的經驗,這些事情還沒有以我們獨有的方式被做過;再就是練習了,不斷擴展自己的邊界,儘管這可能讓你感覺不舒服,可你必須這樣做,一步一步地,檢查每個場面和你的總體故事,看看有沒有渴望、障礙、行動、結局和情感,堅持學習循環的周期,最後就是堅持了。

相關焦點

  • 小說寫作 | 解析《白狗鞦韆架》,教你如何寫小說
    這一年,莫言在《人民文學》《收穫》《中國作家》《北京文學》《鐘山》《解放軍文藝》《小說界》等刊物發表了包括《透明的紅蘿蔔》在內的五個中篇小說,包括《白狗鞦韆架》在內的八個短篇小說,另有一些散文隨筆創作談。真的是十分高產了!從這也看出,一個好的寫作的氛圍多麼重要,軍藝的文學系就像我們的課程的創作工坊一樣。
  • 觀察|復旦創意寫作師生,如何從一本有關寫作的小說說開去
    全文主辦方供圖努涅斯本身就在大學裡教書,還教寫作課;《我的朋友阿波羅》中的敘述者「我」也在大學裡教書,也教寫作課;張怡微也是,她給創意寫作MFA開設的這門寫作課,叫《小說寫作實踐》。一本有關寫作的小說《我的朋友阿波羅》是努涅斯創作的第七部小說,涉及的主題包括師生關係、作家與讀者的關係、醫患關係、自殺、婚外情、販賣婦女、雛妓等嚴肅而沉重的話題。它曾獲得2018年美國國家圖書獎(小說類),併入圍同年布克獎短名單。今年10月,這部作品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引進出版。
  • 寫作練習課丨怎樣寫人物角色的心理需要
    於連對自己的怯懦感到憤怒,心想:十點的鐘聲響過,我就要做我想做的事,否則我就回到房間裡開槍打碎自己的腦袋。」司湯達在《紅與黑》中寫道。處於社會低處的青年於連,一次次激勵自己爬向社會高處。後來,許多在等待和焦灼裡的青年讀者,也效仿於連的方式,握緊拳頭,瞪大眼睛,衝鋒一樣闖入世界。司湯達被人稱為「心理小說大師」。他寫完《紅與黑》半個世紀,世界上才有了心理學實驗室和心理學家。
  • 寫作的一些基礎理論(橙色海系列教程)
    小說也是一樣的。………………於是乎,這就引出了我們的課程目標。啊……所謂的教導寫作,我教導的最終目標,就是教會你們。如何更濃烈,久遠的調動人類,除了無聊之外的感情。我們之前已經談到過了,調動情感,無論是正面的情感,又或者是負面的情感。在小說中,都是有意義的。而變化,和意義。則是調動,和加深這些情感的手段之一,又或者說,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 如何寫砸一本小說,這裡也有一份指南
    文丨落花雨相比暢銷書作家而言,更多的是像我們喜歡寫作,但還未出版的作者們。市面上寫作的指導書琳琅滿目,我們習慣性地從正面接收從如何寫,該寫些什麼等等,是否想過以逆向的思維去看待寫作呢?在這裡推薦一本以逆向思維的寫作指南《如何寫砸一本小說》,而本書與其他同類寫作書的不同之處在於,作者告訴我們的不是常識中的寫作規則,而是在研究數百本未出版小說後的觀察結果。本書其實是由美國作家與編輯米特爾馬克和紐曼在各個寫作環節中的,收集和整理的錯題集。
  • 不知道如何進行小說寫作?盤點小說網站投稿的那些基本常識!
    網絡小說寫作雖然具有門檻低,零成本,市場龐大等優點,但是隨著網絡寫手數量增多,想要寫出一篇優質網文還是需要一些必要的了解,所以我來盤點一下小說網站投稿的基本知識:稿費:主要靠訂閱、全勤、保底、買斷、IP化賺錢。
  • 寫作小說,如何讓讀者不跳戲?這3點錯誤,90%的寫手都犯過
    我們知道,一本小說是不是吸引人,關鍵在於代入感。如何才能產生代入感?那就不要犯容易跳戲的錯誤。又如何不跳戲呢?我在一些小說網站上看小說,每每我不想看時,我總發覺是自己跳戲了。之後,我就開始分析:自己為什麼會在這一段跳戲?結合一些理論和寫作經驗,主要總結出3點。
  • 小說寫作丨常用工具大全
    今天咱們聊聊小說寫作常用的工具,下面是在日常學習過程中通過搜索、朋友介紹等整理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構思工具至於大家喜歡哪款,全在於習慣,自己覺得好就行。移動端我個人不習慣手機版,覺得不好超控和閱讀,這裡就不多介紹,只簡單說一個我自己用的。
  • 寫作練習課丨跨人稱寫作:誰是說故事的人
    但是在魯迅寫《祝福》的1924年,中國的所有文學體裁正在掙脫僵死的古文,現代文學史上的小說則剛剛起步,作為新語言小說開創者的魯迅,心中沒有條條框框,他是自由的。文學寫作必將實現所有的可能性。請你記住這句話。在我看來,魯迅實現了跨人稱寫作的可能性,不多,卻很珍貴。
  • 寫作實操:參考《小說的骨架》寫一篇完整的小說!
    新人開始寫小說,也會有意識地去尋找有利的工具,但大多數人著眼於「寫作軟體」、「自動起名生成器」等輔助型工具,卻很少會參考寫作相關的書籍,不知道算不算捨本逐末了。我一直強調,寫作不能只靠熱情,吸收專業的寫作指導,才能更容易堅持,還不至於讓你的愛好變得枯燥無味。
  • 66歲賈平凹:寫作有「驚恐」愈寫作,愈明白自己的無知和渺小
    還有多少人願意進入一篇精心、費心、苦心寫成的小說,耐心琢磨那些複雜糾結的事兒、關係?而且,在當下,鄉土題材在一些人眼中,顯得不夠新鮮,也不是那些想像力超拔的作品,可以帶人超脫現實在心靈的高空上飛翔。賈平凹在《山本》裡,寫的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老事兒。童養媳,山村,鄉鎮,戰爭。是老事兒。但這老事兒裡有不過時的東西。比如一個人如何活自己,如果跟偶然的命運相處,順著自己的性格和天性,就那麼活下去。
  • 一個工具,三個步驟,打造屬於自己的寫作素材庫
    前幾天,我們主要從寫作前的準備工作,給大家介紹了如何選擇寫作平臺,如何定位自己的寫作領域。每一個寫作愛好者要想持久地寫下去,都需要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寫作素材庫。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個工具,利用三個步驟,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素材庫。1、為什麼要建立寫作的素材庫?
  • 小說寫作丨怎樣設定小說世界觀
    一、什麼是小說的世界觀世界觀,在哲學中就是對世界的看法或觀點。但在小說中,世界觀則是故事背景、自然法則或是作品架設的客觀規律。這裡,世界觀我們可以理解為故事中的規則、法則。任何一部文學作品,其世界觀,都有我們現實世界的影子。
  • 小說寫作丨精彩打鬥場景描寫,及範例分析
    #在玄幻、武俠、仙俠、異能等男頻作品中,打鬥場景的描寫,一直就是困擾許多作者的難題。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怎樣將打鬥場景通過文字精彩地呈現在讀者眼前。今天學習的內容,相對較難,我儘可能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除了上述五大描寫角度,為了使畫面更飽滿,寫作過程中可以加入五感描寫,即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描寫,我們直接舉個例子。三、打鬥描寫的順序1.在戰鬥開始之前,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做好鋪墊,通常使用環境描述,例如天氣,風景和地點描述。
  • 如何決定寫什麼小說?
    也有人清楚自己想要寫作,卻不知道該寫些什麼。好消息是,這樣的人是大多數,大部分寫作者都是產生想要成為作家的念頭之後才找到作品主題的。對於現實的商業作家來說,這不難想像,然而,即便是在評論界擁有極高聲譽的作家,剛剛起步時可能也會經歷這種迷茫。
  • 小說寫作入門:怎麼開始第一步?
    前段時間二刷完《三體》三部曲,又肝完B站上的三部《我的三體》,沉寂已久的創作之魂又開始熊熊燃燒,打開我的存了十幾萬字的小說,重新看了一遍大綱,還算滿意——自然不敢比肩大劉,但我也有信心講好自己的小故事。
  • 寫作課|如何從一個「點」設計出完整而精彩的故事?
    現在,我們就來講講初學者如何從一個簡單的「故事原點」出發,完成一篇高質量的小說。在正式講解之前,我們要先明確一個觀念問題:小說作為敘事性虛構作品,包含兩個層面,一個是故事層面,另一個是敘述層面。小說寫作中,關於人物的討論很多。比較經典的有福斯特所說的扁平人物與圓形人物。作品中,我們的主要人物一定是圓形人物,不光是主人公,主人公的對立面也要是立體的、圓形的。
  • 小說寫作:小說的七要素你知道?新人寫小說必讀
    在第一步初入茅廬中,小說創作分為七大要素,通過對每一要素的講解,來讓讀者學會如何動筆及構思情節等。01:主題主題是整部小說的核心,是重中之重。所以,如果你想寫一本小說,那它的主題最好是你親身經歷的事情,或者是你經常思考有很深見解的東西。比如失戀、考試失敗、被裁員、失去至親、遭遇背叛、婚姻失敗等。
  • 小說寫作丨新瓶裝舊酒,怎樣塑造角色吸引讀者?突出角色性格
    我們為什麼寫小說呢?其實很多時候是為了自己爽,若是大義凜然的說為了傳承文學修養那就有點不真實了。自己爽是怎樣爽的呢?寫作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將知識變現,獲得睡後收入。變現就是需要有人閱讀你的書,你的書能夠使讀者爽,讀者就會掏錢看,這樣自然就增加了作者的收入,試想作者看到收入數字每天上漲,那是何等之爽。
  • 最會寫小說的作家之一威廉·福克納,給你的寫作忠告
    最會寫小說的作家之一威廉·福克納,給你的寫作忠告 2020-05-11 08: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