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cc這個排量的超級跑車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各大車廠研發的主要排量區間,無論是在賽道上,還是在大眾市場,600cc排量的超級跑車都在很長一段時間統治了市場的銷售。雖然如今生產這個排量車款的廠家只有3家,感覺離消失也不遠了。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在600cc排量的歷史上,都出現過哪些非常棒的超級跑車;共分為2期,今天先說其中5款。
Yamaha(山葉)XJ600 (1984年)
在1984年的時候,日本很多車廠已經開始在生產600cc排量摩託車了,無論是本田的CBX550F2,還是川崎的GPz550,以及鈴木的GSX550ES,這些採用直列四缸發動機的摩託,帶有後單減震,可調式的前叉及前後碟剎,而當時的山葉XJ550則相對落後一些,使用的是雙後減震,而且前叉基本不可調。
在這種背景下,山葉在1984年推出了XJ600車款,極輕的車身,後單減震,前後碟剎,而且598cc的發動機對於上述的同行車款形成了碾壓,也讓它在那個年代的市場中迅速脫穎而出。
Kawasaki(川崎)GPz600R(1985年)
對於山葉的這種行為,如果你覺得其他廠家肯定不會善罷甘休。那麼你猜對了。川崎就是第一個進行反擊的車廠。他們在1985年推出的全新600cc排量摩託,後來成為了超級跑車的噩夢,因為這款不僅是在600cc排量的比賽中出鏡,而且還和本田的CB900F、鈴木的GSX1100、以及川崎自家的GPz1100之類的車款同場競爭。
這款車的發動機技術來自GPz900R Ninja(它是當年世界上最快的量產摩託),採用了雙凸輪的16氣門,而且還用了水冷技術。你以為僅是動力就夠了嗎?顯然不是。川崎給這款車配置了外圍車架,可以調節Uni-Trak後懸掛,並配置了可調前叉和270mm直徑的剎盤。而且整車的轉向幾何模仿了900的幾何形狀,而輪胎則配置了子午線輪胎。
Honda(本田)CBR600F(1987年)
本田的反擊則顯得比較溫和,因為本田始終強調車手通過對車的操控帶來更充分地享受。因此1987年的CBR600F,的確和全封閉車身相得益彰。既能在賽道上馳騁,也能周末在山間壓彎休閒騎。而且整車結構穩定,品質可靠,讓它的壽命持續了將近20年,而且在最開始的幾年,發動機還供應了Moto2賽事。
Yamaha(山葉)FZR600(1989年)
隨著比賽的的進行,600cc的車款也更加具有運動特點。山葉在1989年推出的FZR600,使用了鋁製雙翼梁DELTABOX車架和FZR750cc的車身。
然而和750的Genesis 5氣門缸蓋不同,600cc的發動機每缸4氣門,但前者行程更長,用來降低低壓和中檔扭矩。這種設定受到了喜歡聲浪人群的喜愛;但因為長輪原因,FZR600都出現了供油方面的問題。
Kawasaki(川崎)ZZ-R600 (1990年)
川崎對於競爭對手的挑釁,回擊的時候總是充滿力量。他們的ZZ-R600使用了GPz900R和ZZ-R1100的相同技術,也就是說600cc摩託車用了公升級超跑的發動機及車架技術。
發動機使用了最新的衝壓空氣感應技術,讓整車輕鬆就能達到時速260km的速度,這個速度要比當時大部分750cc摩託都快,而且最高時速僅比自家的ZZ-R1100慢了20km/h。
最後,600cc的黃金年代,日系四大車廠基本上統治了這個排量區間。下期我們再聊聊另外5款最好的600cc超級摩託車。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或分享!
作者: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