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有10個糧食出口國,但是其中有9個國家的糧食都被國際四大糧商牢牢地掌握著,即使在他國,這四大糧商還是掌握著當地糧食的加工、品牌銷售和供應。
四大糧商分別為三家美國公司ADM、嘉吉和邦吉,還有一家法國公司路易達孚。當然中國作為世界第三大糧食出口國,每年出口的糧食佔據全球總量的4.3%,早就已經被四大糧商布局。
四大糧商進軍中國糧食市場
1990年美國的ADM公司率先出手,和中糧一起發展福臨門食用油業務。2001和新加坡的一家投資公司共同成立了益海嘉裡公司。因為資金能力較強,所以益海嘉裡的投資已經遍布全國,還在江蘇、山東等數十個地區開設了工廠,並且入股了魯花等國內知名的糧油公司。
其他的三個糧商也在國內擁有數百個加工廠,國內糧食的生產、加工、銷售都大部分都是這些糧商經營。因為中國是人口大國,所以糧食的需求市場自然也是很大,所以四大糧商都想藉此分一塊大蛋糕。
大豆定價權旁落
外商資本的介入自然也會對我國的糧食市場帶來衝擊,其中比較嚴重的就是大豆的定價權旁落。大豆這種農作物本來就是起源在中國,2001年中國的大豆市場對外開放,四大糧商就趁此機會進軍中國大豆市場。
2004年中國的大豆市場遭到了國際投資企業的打壓,國內的很多負責大豆加工的企業都宣布破產,國外的糧商就趁此機會低價收購了一批加工企業,控制了國內85%的大豆加工線。
有的外資公司甚至規定加工廠只收轉基因大豆,農民沒有辦法,要想掙錢也只能選擇種轉基因大豆,但是轉基因大豆的原料需要從國外進口,那麼自然大豆的價格也就掌握在外商的手裡了。
70%糧油市場被外商投資
然而大豆的定價權只是開始,從ADM公司成立益海嘉裡開始,他們的目標就是國內糧油的定價。憑藉著強大的資本力量,很多的食用油品牌已經被外資控股,光是被益海中國收入麾下的就有金龍魚、口福、胡姬花等知名的糧油品牌。
還要包括之前所提到的福臨門和魯花,這幾個品牌基本已經佔了全國70%的糧油市場,所以食用油市場也基本不言而喻。
2008年在世界糧食充足的情況下,四大糧商聯手讓菲律賓改變作物,又傳播糧食緊缺的消息,導致當地的民眾瘋狂的囤積糧食,當時其他國家的糧食又不出口,所以只能從四大糧商手裡賣高價的糧食。
我國如何應對?
其實很多的地方因為屯糧的費用實在是承擔不起,所以看到這些有錢的外商自然是覺得能解決燃眉之急,所以也想要去跟他們合作。
我們現在也要避免出現在這樣的問題,好在有些地方政府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有的外商企業在相關部門申請糧食收購許可證的時候,大部分都被政府拒絕了,現在基本也不允許外商在幹涉國內的糧食收購。
有百年歷史的四大糧商實力已經很強了,雖然國內也有中糧這樣的大企業,但是我國想要有自己的大糧商經營,還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