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讀書時總是無法專注?這兩點教你如何提升讀書專注度

2020-12-26 早安讀書

我是每周讀三本書的日更踐行者,已經有閱讀習慣多年。從2018年開始給自己定下每周讀三本書的目標,並且做到輸出與輸入並行。我是微信讀書的書評達人,很多書評被微信讀書公眾號轉載,也被磨鐵文治,人民文學出版社受邀寫書評。

很多人和我聊天時我能感受到他們對於閱讀的興趣和決心,但是很多人卻總是堅持不下去,或者讀完了書之後什麼都沒留下,覺得讀了書感覺也白讀了,其實這些就是閱讀方法不夠高效導致的。我們有句古話叫「磨刀不誤砍柴工」,當我們立下豪言壯志要去讀幾本書的時候,我們是否掌握了如何高效閱讀的習慣呢?

今天想給大家介紹一下高效閱讀的方法。針對無法靜心去閱讀的方式,是因為少了儀式感和正確的方法。

① 儀式感:

簡單的書桌,一本書,一個筆記本,一支筆就足夠了。不要在桌子上放太多的幹擾物。如果家裡有單獨的書房,最好做到空間的分割。如果沒有,可以利用地毯來分割讀書區域和生活區域,總之一切都要讓大腦感受到現在是一個專注閱讀的時間。

② 專注的方法:

我自己比較常用的方法,就是用番茄計時器計時25分鐘,然後專注去讀書,這個部分要讓自己與網絡隔絕,把手機放在一邊,就是專注的去讀書。

為什麼是25分鐘?番茄工作法的創始人自己嘗試過很多不同的時間段,但他發現25min是大腦最專注的。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你想要高效閱讀,首先要做到的就是25分鐘的專注。

剛開始有一部分人沒有辦法堅持做到,那就不要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選擇20分鐘,或者15分鐘。總是先讓自己堅持下去,然後慢慢增加到25分鐘為一個番茄時間,然後休息五分鐘,再繼續。

這本書就是個很好的學習工具,它是一種訓練集中力、注意力的工作法,能夠有效率地進行學習而減少中斷。這個方法也適用讀書,投入的讀書和走馬觀花的讀書帶來的享受是完全不同的,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投入的讀書?那就是專注的做一件事,25分鐘的時間專心地去做好這一件事,拋開一切雜念,嘗試與時間做朋友。

在專注之後,要注意給自己一個精神獎勵,什麼都可以,和朋友聊聊天,泡一壺茶等等讓你快樂的事。總之,就是要學會同時去激勵自己。

還有一件很重要,那就是讓你的身體記住這個的規律。知識的學習和鍛鍊其實是有類似的地方的,我們最終都是形成一個習慣,然後慢慢變成腦子裡的記憶,然後就是去應用。

我個人認為番茄工作法對於專注力的訓練來說非常有用,我可以有較高的對時間的高度把控能力。我開始明確地了解讀完一本書,做完一項工作用了多少時間,而這件事對於我未來思考如何提升效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大家可以參考這份思維導圖去學習和練習,慢慢養成專注和高效的時間管理習慣。

如果書籍的原創思維導圖顯示不清楚,私信領取清晰版哈。也可以點擊下方連結進行購買本文推薦的書籍。

相關焦點

  • 孩子專注力差,學再多也沒用,這幾個方法教你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有家長表示孩子平時學習特別努力,但是一到考試成績卻總是不理想。很多家長都很苦惱,不知如何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為什麼孩子辛苦學習成績卻始終不理想呢?在我看來,這是孩子的專注力出現的問題。如果一個孩子學習時不夠專注。一會兒走神、一會溜號,雖然看起來一直在學習,但是真正學到腦子的東西卻少之又少。因此如果孩子的,如果孩子的專注力差,學再多都沒有用。
  • 個人提升:外國人如何高效做讀書筆記?
    編譯文章僅供學習交流分享,原文標題:如何做讀書筆記?  原作者:Scott H. Young  讀書筆記,如果記錄且使用得當的話,在學習過程中可謂是一款不可多得的高效學習工具。  筆記能夠延長你的記憶。我之前有解釋過為什麼書寫是大腦的外部增強力,使您可以更深入的思考並解決更困難的問題。
  • 重拾閱讀能力,幫你剖析讀書的三大動力
    其實,上面這三個原因,歸根結底就是讀書的時候無法專注。因此,想要能靜下心看書,首先就要學會專注。我給分享幾個方法,幫助我們走出讀書無法專注的誤區,讓大家都能高效閱讀,享受讀書的過程。首先針對沒有閱讀習慣的問題,我們要做的,就是慢慢培養自己的閱讀習慣。養成一個習慣需要至少21天,唯一能做的就是堅持。怎麼能夠幫助自己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呢?
  • 《閱讀7堂課》:不是讀書難,而是你不會讀書
    文 |晴風圖 |網絡今天的你,讀書了嗎?你喜歡讀書嗎?相信這個問題,很多的夥伴都會有不同的答案,記得之前有次,和同事們聊天,說到了讀書,很多同事都表示,買了很多書,卻沒有好好讀完一本書。而沒有讀完一本書的原因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有人說:每次時間都不夠,總是抽時間讀,可是還沒完全進入到狀態,就又要忙了。
  • 為什麼要多讀書,論讀書的重要性
    讀書帶給我了更多思考與參透人生。「書中自有黃金屋」,的確如此,以前年少不懂事,懂事已是中年時。曾幾何時,就耳聽目染,要多讀書,多看書,這樣長大了才會有出息。小時候,讀書就頭疼,感覺總是死記硬背,學的快忘的快,從來在書裡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讀書就是為了應付父母和老師。因為,讀書真的好像浪費時間,還不如跑出去玩會快樂!
  • 你只是看起來愛讀書
    >十點君說07-25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十點君禁不住反思了一下自己,是不是這種人?辦公室桌子上擺滿了書,家裡的書架上、床頭甚至床頭都是書,但是我有多久沒有認真地看完一本書了呢?為什麼我那麼渴望完全看完一本書,沉浸到那個世界裡去,因為我曾享受過那個感覺,知道看完一本書領悟到的、學到的東西時只看兩頁而無法比擬的。
  • 讀書,能解決80%以上的迷茫
    你多久沒讀書了?每天疲於工作,抽不出時間閱讀?100本好書讀書筆記合集,專為需要高效提升各項能力的人士準備,囊括專業技能、管理能力、職場技能、個人素質能力等內容。職場人士自我修煉必看,值得收藏!
  • 收入越高,越愛讀書:說到底,讀書就是一條人生捷徑
    主持人問她,為什麼了解這麼多事情時,她回答,因為她每天睡覺前要看一個小時的書,累積的時間長了,自然就懂得多了。是呀,那些越來越聰明的人並不是天賦異稟,他們只是更喜歡閱讀罷了!正如查理·芒所說:「 我這輩子遇到的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
  • 毛姆:怎樣讀書才有樂趣
    閱讀應當是享受的:這是毛姆先生說的一句話,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當我們為了應對考試而去閱讀許多書時,在這類閱讀中是不存在享受的。獲得知識,獲取新知,都是一種個人成長,而真正的閱讀應該伴隨的是一種沉浸式體驗,沉浸式體驗好比一個人完全陶醉在裡面,就像陶淵明讀書時的「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而毛姆所提到的真正的享受則是:這種閱讀即不能幫你拿到學位,也不會教你謀生的本事;不會教你如何划船,也不會教你修理停止運行的機器,但是這些書籍會讓你活得更加豐滿。
  • 《8堂課,手把手教你讀書變現》快速閱讀是實現讀書變現的前提
    讀書變現,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快速閱讀#的問題,為什麼?假設同一本書,兩個人寫,第一個人15天寫出初稿,第二個人5天就寫出了初稿,誰的變現能力更強?有人說,幾個小時讀完一本書是騙人的,根本記不住書中要點,那反過來說,用一個月讀完一本書的人就記住書中要點了嗎?
  • 如何寫好讀書筆記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一直以來都有讀書的習慣,閒暇時候,總是喜歡棒一本書,泡上一杯茶,靜靜地品書、品茶、品人生。讀的書是多了,但是下筆,還是覺得欠缺了點意思,不知道這神來之筆,到底該如何揮灑自如。不想做一個文字的搬運工,想成為一個真正的讀書人,只讀是不夠的,我們還得學會去寫,如何去寫呢?寫讀書筆記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之一。現在專講如何寫讀書筆記的書籍很多,各自都有各自的道理,在這裡我也無法去評價其好壞,只有適合不適合之分吧。前段時間我也看過一本,其講述的方法個人覺得還是可行的,但是僅限於是初級,帶人入門還是很有用的。
  • 讀書慢?一讀書就犯困?不是你不適合讀書,是方法出了問題
    最後等你終於找到了一個有意義的詞語時,大腦或許早已進行了無數次的運轉,這導致大腦理解內容變得非常緩慢,甚至可能推翻前面所有的理解內容。這有點類似於大腦是個電腦程式,逐字閱讀就是一邊寫代碼一邊運行、一邊儲存,實在是太消耗大腦資源了!難怪大腦不能好好理解。
  • 我開了一個新社群,帶你一起讀書、寫作、提升賺錢能力
    2.提升能力的 3 個環節李笑來老師有一次直播中分享過一個觀點,他說教育主要分為 3 個環節——1 教:我們最常做的讀書、學習、聽課等2 練:就是練習,大量練習,重複練習3 教練:在練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教練幫忙指出來,然後繼續練。2、3 不斷循環,直到把知識、技能練熟,能用到實踐中,幫自己做成一些事情,創造價值。
  • 為什麼我不能靜心讀書?沒有養成讀書習慣,後悔知道得太晚!
    網友給出的理由:社會浮躁,沒有人能靜下來讀書。看完這個評論,老王深思了幾天,思考職場人為什麼不願意讀書?這篇文章,或許能找到答案。今天正好是老羅開播第一天,老王把這篇文章發布出來,讓更多網友知道讀書是百益無害的好事。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讀書時究竟該如何做筆記
    如今的線下培訓和線上培訓,價格有高有低,質量也是參差不齊,但對於一本好書,只是區區十幾元,哪怕你從中收穫3點對自己有用的知識,已經是超值了。當然有人會有疑問,如今唯快不破,讀書到底是要快,還是要理解的更透徹呢?這就涉及了一個問題,就是要不要做讀書筆記?之後延伸出來的到底該如何做讀書筆記呢?
  • 為什麼你家孩子不愛讀書?原因在這裡
    讀書就是這樣,當你抱著功利心去做某件事,最後的效果可能要大打折扣。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切忌功利心太重和急於求成。有的父母完全依賴媒介,用電子設備來代替自己給孩子讀書,認為音頻裡的主播聲音優美,字正腔圓,孩子愛聽,自己也倍感省事。其實,有聲讀物有一定的作用,可以作為輔助,但是不能作為主要的手段代替自己陪伴孩子閱讀,畢竟,它們無法傳遞感情與溫度,也無法給孩子帶來視覺上的刺激。
  • 青聽 | 「你只是看起來愛讀書」
    介紹人反覆強調,人家是個愛讀書的人。妹妹去了,聽對方講了一晚上養生大法和各種段子。而妹妹說個墨菲定律,他就懵了。 回來後,介紹人問:「他是挺有文化的吧,你看出來了吧?」妹妹說:「還真沒看出來。」介紹人說:「別的我不知道,但你看看人家這朋友圈,一天轉發二三十條,這閱讀量……」認識一個朋友,說自己能看出一個人讀過多少書。他說,人讀的書都在臉上寫著。讀書少的人,臉上常有一種狹促和盲目,這是精神飢餓的表現。因為讀書能讓人明是非、通情理,所以讀書越多的人,精神上越不容易被困住,臉上也就更溫和、自在些。
  • 讀書「真」無用?20歲以後你就該這麼讀書!
    相對而言,2020年9月以來,抖音用戶日均總使用時長是441.6億分鐘——將近9萬年。假設是一個人觀看的話,大概要讓一位尼安德特人從遠古端著手機看到現在,而人均使用時長早已超過了1小時。很多人把讀書當成是睡前催眠甜點,直到被焦頭爛額的問題打的無力還手時,才想起「書到用時方恨少」這句話。
  • 沒時間讀書?讀的書合上就忘?這3種讀書筆記法,幫助你高效閱讀
    這篇文章,我總結了3種讀書筆記的方法,分享給你我是如何將書中的內容內化為自己的這3種讀書筆記的方法,適用於讀不同類型的書籍,希望對想要提升閱讀能力的你有所幫助。 RIA便籤法RIA便籤讀書法適用於實用類書籍。
  • 【夜讀】你只是看起來愛讀書
    讀書少的人,臉上有一種狹促、盲目和幼稚,這是精神飢餓的表現,讀書越多,這種餓相就越少。因為讀書能讓人明是非,通情理,所以讀書越多的人,精神上越不容易被困住,面相上也就越溫和、協調、自在,越不會出現那種難看的粗俗和狹隘。  我朋友問:那天天刷朋友圈的算嗎?  大師就呵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