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慢?一讀書就犯困?不是你不適合讀書,是方法出了問題

2020-12-13 小君愛讀書呀

一、同樣是讀書,差別怎麼就這麼大呢?

最近看到一個令人不敢相信的消息:軟銀集團掌門人、前日本首富孫正義曾經因為得了肝病,利用在醫院養病的2年時間裡看完了4000本書。

我的第一反應是,這肯定是個假新聞吧?1年才365天,2年就算800天吧,即便是這樣,那也要每天讀5本書啊!這速度也太快了吧?

於是,我趕緊去調查了這條消息的真偽,原來對這消息好奇的真不止我一個,日本作家井上篤夫為孫正義寫自傳時,為了保證素材的真實性,去採訪了孫正義的主治醫生,得到的答案是:「3000本書應該是有的——不過都是漫畫書。」

得到這個答案,我才慢慢放鬆了一點,不然感覺這實力相差太遠了!我這就是來人間湊數的呀!

不過,說到讀書的這個話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多人即便不是讀的漫畫書,讀書速度也是相當快的!

在寫作圈子裡有不少愛讀書的朋友,他們幾乎是1天1本書,而且還能順手寫個讀書筆記出來。

而生活中更多的人呢,則是另外一番景象:

一讀書犯困。不管打開書之前如何信誓旦旦、信心滿滿,但只要打開書超過3分鐘,周公必然準時找他約會。讀書慢。同樣看一本書,別人都來回看了好幾遍了,而他呢,一個章節都沒看完。讀書效果差。有的人讀書速度是上來了,可一合上書,就全給忘記了!讀了跟沒讀幾乎是一個樣子。這就奇了怪了!同樣是讀書,怎麼差別就這麼大呢?

二、讀了這麼年的書,但你真的用對讀書方法了嗎?

其實啊,出現這種現象並不奇怪,因為很多人的讀書方法都錯了!用錯誤的讀書方法,當然是讀得又慢又沒質量了!

大多數人讀書時都喜歡一個字一個字的讀,視線焦點先停留在一個字上,看完這個詞再跳到下一個字。這種閱讀方式,就是「逐字閱讀」,很顯然,這種一個字一次對焦的方式,會明顯降低讀書效率。

除此之外,「逐字閱讀」還有兩大副作用:

1. 「逐字閱讀」會阻礙大腦理解

「逐字閱讀」的運行方式是,先看一個字,然後再看第二個字,再將兩者結合進行運算,如果沒有得到結果,就繼續讀第三個字...

這樣導致的一個結果就是,一句話下來,大腦不僅要進行了多次疊加運算,還要持續隨時記憶,句子一長,大腦就將前面的內容忘得乾乾淨淨了!

最後等你終於找到了一個有意義的詞語時,大腦或許早已進行了無數次的運轉,這導致大腦理解內容變得非常緩慢,甚至可能推翻前面所有的理解內容。

這有點類似於大腦是個電腦程式,逐字閱讀就是一邊寫代碼一邊運行、一邊儲存,實在是太消耗大腦資源了!難怪大腦不能好好理解。

2. 「逐字閱讀」會分散大腦注意力

科學研究指出,人類的思維速度至少能達到600字每分鐘,但多數人的閱讀速度卻只能達到200字每分鐘,這是導致很多人讀書就犯困的根本原因。

這是什麼道理呢?神經學指出,人腦每秒鐘會有意識的處理126億個神經比特,而每分鐘說道200個字的話,大概就等於每分鐘處理40個神經比特信息。也就是說,大腦還有80個神經比特是空閒狀態。

而大腦的運行機制是「吃了邁炫一樣停不下來」,所以,當大腦出現這種情況時,它就會調用空閒資源做點其他時間。比如,開個小差,或者想想其他有趣的事情等等。這就導致我們讀書時注意力難以集中,讀書效果差。

那麼,我們該如何讀書才能讀得又快又好呢?

三、如何成為讀書又快又好的高手?

20世紀50年代,美國研究人員為了找到成為讀書高手的秘訣,找來了一些閱讀速度超過1500字每分鐘還能保證閱讀效果的讀者,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後,研究人員發現閱讀高手最大的不同,就在於眼球運動方式不一樣。

下面這張圖,是1分鐘低於300字的人,眼球運動的情況。

下面這張圖,是1分鐘低於800字的人,眼球運動的情況。

下面這張圖,是1分鐘低於1500字的人,眼球運動的情況。

發現差別了嗎?1分鐘閱讀速度低於300字的人,他們是一個字一個字的閱讀的;1分鐘閱讀速度低於800字的人,是一個詞一個詞的閱讀的;1分鐘閱讀速度低於1500字的人,則是一段一段的閱讀的。

這就是造成閱讀速度的差距的主要原因!一個人的閱讀速度有多快,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眼球是如何運轉的!

也許有的人會問,這樣跳著讀不會影響閱讀效果嗎?

答案是並不會,因為一個人的語言能力掌握到一定的水平後,大腦會將其作為語義單元來處理,並會自動調整糾正,以達到正確閱讀理解的目的。

比如,研表究明,文字的序順並不能影閱響讀,比如當你看完這話句時,你會發這現裡面的字全是都亂的!

因此,如果想要提升閱讀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升閱讀速度。

那麼,具體要如何提升呢?

第一階段:用筆輔助閱讀,提升閱讀速度

前面我們說過,很多人之所以讀書慢,本質上,是因為眼球運動過慢,想要提升速度,自然就要引導眼球運動了!

人眼的運動主要由潛意識支配,想要刻意讓眼球運動並不簡單。但幸運的是,人天生就對運動的物體會投入更多的注意力,這是我們的生存本能。在很久之前,運動的物體往往也代表著危險,大腦自然會對他們格外關注。

因此,想要專心讀書,完全可以利用好大腦的這一特性,讓讀書「動」起來。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用筆來引導閱讀,閱讀速度取決於筆的運動速度。

在剛開始使用這個方法時,你會感覺自己的注意力明顯的提升了,這是因為迎合了大腦本能運轉方式,大腦不自覺的就被吸引住注意力了!

如果你覺得用上了筆還是走神,那大概率是因為運動的速度太慢了!試著把速度加快一點就可以了!

第二階段:讓閱讀速度達到一定程度,屏蔽「心裡的聲音」

大家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心裡有個聲音在念這句話對不對?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稱之為「默讀」或「心讀」。也就是很多人在閱讀時,會將眼睛看到的信息轉換成聽覺信息。這與我們學習的方式有很大關係,小時候大人為了確認孩子已經識字,只能讓孩子讀出課文,長此以往,人們在學習時就不自覺的開始默念了!

但「默讀」的問題在於速度實在是太慢了!它限制了人腦處理信息的速度!同樣是攝取一段信息,眼睛看完可能只需要幾秒鐘,但一個字一個字的念出來需要的時間也就多太多了!

而讀書高手之所以讀書效率如此之快,在於他們閱讀時,並沒有進行默讀。他們的大腦可以直接從視覺獲取書中的信息,只在關鍵處作短暫的默讀。

所以,想要提升閱讀質量,我們需要將閱讀速度達到一定程度,讓「默讀」跟不上思維的速度,大腦就會自動屏蔽「心裡的聲音」,從而進一步提升閱讀效果。

第三階段:不斷練習,增強學習與理解能力

陸遊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提升閱讀質量的方法基本上已經說完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不斷的練習,讓新的閱讀方法變成習慣,徹底提升閱讀效果。

在剛開始練習時,可以找一本喜歡的書,用筆尖進行引導閱讀,計時一分鐘。在時間結束後,再次計時一分鐘,把剛剛讀過的內容用自己的話說出來,不需要說得多詳盡,只需要說出其中的關鍵詞或者是文章中的重點即可。

也許剛開始做這樣的練習時,你會覺得特別艱難,甚至難以複述。但這正是決定高手與新手的分水嶺,想要成為閱讀高手,就必須勤加練習,增強自身的學習與理解能力。

荀況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想要把書讀得又快又好,也是需要講究技巧的!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成為讀書高手!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讀書的時候會犯困?科學家:這是大腦在默默保護你!
    為什麼讀書的時候會犯困?科學家:這是大腦在默默保護你!隨著現在生活的壓力變得越來越大,當代年輕人掉發脫髮早就成為了習以為常的事情,尤其是熬夜的程式設計師,但是也有很多的年輕人還面臨著另外一大困境,那就是失眠。
  • 不讀書落後,一看書想睡覺,怎樣自我救贖?愛上讀書的四步學習法
    如果這是個容易解決的問題,那麼人生哪來的那麼多困惑和焦慮。至於其它的方法都只是起到「隔靴瘙癢」的作用,並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達成「一勞永逸」的效果。對於喜歡讀書的人來說,這些都不是問題,稍作調整即可避開讀書犯困的問題。但對於「一看書就想睡覺,也沒心看」的人來說,萬物皆可矯情,一切都在矯情的情理之中!矯情是這樣的:對有興趣的書,抱怨太難理解,容易理解的又抱怨沒興趣。
  • 什麼是正確的讀書方法?不同性格的人,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
    -----作者寄語說到讀書方法,中說紛紜,各說各有理。其實,真正讀書高效的方法是:不同性格的人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只要信心充足,別人再有什麼讀書妙計,你也不會耿耿於懷了。所謂和難題較量,並不是要你沒頭沒腦地「胡亂找出難題向它挑戰」,這樣做,絕不是聰明的方法。你要按部就班地一步一步前進,像跳高一樣,開始從簡單的練起,然後慢慢地加高,最後在力所能及的最大界限,決定勝負。
  • 讀書速度慢、讀書效果差怎麼辦?這篇文章幫你全搞定!
    一、閱讀速度慢的主要原因看了很多快速閱讀相關書籍中的講解,也詢問了很多朋友、網友的讀書經歷,許多人之所以讀的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1、首先是認知方面的問題①貪心。而且讀得慢,整體上是不利於你理解內容的)③識文基礎。因為讀的書少,知識面不夠,讀不懂、讀不進去,所以讀的速度比較慢。2、其次是習慣和能力方面的問題①眼睛辨識廣度(視幅)小。
  • 怎麼一讀書就困得不行了
    後來雖然喜歡上了閱讀,但「一讀書就犯困」仍然難免。回想起來,本質原因應該不能推給閱讀,估計主要還是自己排斥背誦。本來嘛,一個從小學開始連詩詞都背不下來的傢伙,你要他去熟讀、背誦那些不允許胡思亂想、正確且唯一的答案,不犯暈、打盹可能才有點不正常了,對吧?這是玩笑話。
  • 讀書,讀書,還是讀書!
    書山有路勤為徑,一本好書匯集了一位精英人士的思想精髓,讀一本好書如同和一位高人對話。2021年1月6日我在石家莊宅居,既然不能出去,不妨靜下心來,找一本書讀。讀書就像養花兒,需要你細心澆灌讀書不同於隨便翻開手機網絡小說,享受文字快餐;讀書也不是打開短視頻媒體,快速閱覽短小快的信息。
  • 《閱讀7堂課》:不是讀書難,而是你不會讀書
    文 |晴風圖 |網絡今天的你,讀書了嗎?你喜歡讀書嗎?相信這個問題,很多的夥伴都會有不同的答案,記得之前有次,和同事們聊天,說到了讀書,很多同事都表示,買了很多書,卻沒有好好讀完一本書。而沒有讀完一本書的原因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有人說:每次時間都不夠,總是抽時間讀,可是還沒完全進入到狀態,就又要忙了。
  • 一讀書就瞌睡,讀書不是逐字閱讀,一小時讀一本書是如何做到的?
    一讀書就瞌睡,根源還是讀書的效率比較差。第一節:人生要想早日成功,儘早建立讀書系統,為你的夢想插上飛翔的翅膀第二節:讀再多的書也沒有收穫,被別人諷刺自己是書呆子,出路在哪裡?2、讀書的方法錯誤針對不同的書籍以及不同的用途,讀書的方法是不同的,往往我們讀書,不論用途和書籍種類,都採用一種讀書方法是不對的。當我們採取錯誤的讀書方法,那我們讀書的效率和質量就要大打折扣。
  • 孩子一讀書就犯困,可能是「前閱讀」沒做好,父母需要好好培養
    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許多孩子一讀書就犯困,相信不少家長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孩子一讀書就犯困,可能是「前閱讀」沒做好前不久,我們特意的去了解了幾個有孩子的家庭的情況。我們對於孩子小的家庭進行了調查,向他們的父母詢問了孩子小的時候是否已經開始讀書,並且在讀書的時候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況?
  • 你是不是一讀書就想睡覺?
    你是否一讀書就感到困頓,是否一讀書就多動症復發,是否一讀書就忍不住看手機?春困秋乏冬冷夏熱,一年四季似乎沒有任何一個時候是適合讀書學習的。好不容易熬過了學生時代,本以為不需要再與書本作戰,但人生路上依然有其他需要讀書的時候。
  • 會讀書與不會讀書,差的是整個人生
    我也希望你能明白:會讀書,讀懂書,你將擁有不一樣的人生。 在平時,很多人閒暇時間會去讀書,但苦於好書難讀,不能很好的消化書中的知識點,更不用說將知識輸出到實際生活中。其實,一本公認的好書無論放在哪個時代,都有其價值所在,而能否讀懂一本好書,更多取決於讀書方法的選擇:高效的讀書方法能讓你更接近作者,更高效吸收知識,反之,低效的方法會讓人踩進讀書的坑,事倍功半,叫苦不迭。
  • 從一看書就想睡覺,到挑燈夜讀,4個方法教你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這是一個很值得探討和研究的話題,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查閱了相關的一些資料,所獲得的答案都不盡如人意,看似指出了問題的所在,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但還是沒有說到問題的本質上,並不能說服我,以理服人。如果這是個容易解決的問題,那麼人生哪來的那麼多困惑和焦慮。至於其它的方法都只是起到「隔靴瘙癢」的作用,並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達成「一勞永逸」的效果。對於喜歡讀書的人來說,這些都不是問題,稍作調整即可避開讀書犯困的問題。但對於「一看書就想睡覺,也沒心看」的人來說,萬物皆可矯情,一切都在矯情的情理之中!
  • 孩子看書容易犯困,「讀書厭倦期」反反覆覆,家長要提前防範
    讀書犯困,不想學習,是很多孩子都會經歷的一個時期,這個時期沒有特定的年齡限制,也有可能會反覆出現,我們稱這個時期為"讀書厭倦期"。前段時間我去參加木木的家長會,結束後就和老師閒聊了兩句,主要是想了解一下木木平時在學校的表現以及學習情況,老師告訴我:"木木的學習成績是不錯的,就是這最近,明顯感到孩子的心不在焉,出現了讀書犯困的現象,希望家長可以多注意一下這個情況,應該是到了"讀書厭倦期",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不然會對木木產生很大的影響。"
  • 讀書人和不讀書的人,差別有多大!
    他在這個監獄裡是逃不出去的。可是當他拿起一本書的時候,他立刻走進一個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書,他便立刻接觸到世界上一個最健談的人。這個談話者引導他前進,帶他到一個不同的國度或不同的時代,或者對他發洩一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他討論一些他從來不知道的學問或生活問題。
  • 讀書是倒逼自己成長最快的方法
    多年以後的今天,我發現沒有什麼是比讀書更能讓自己成長最快的方法。小時候讀書,是被動性的在課堂上讀書。老師要求我們需要讀出聲音,那時候我認為,「讀書」這件事,是真的要有「聲音」,才算是讀書的。但漸漸長大後,我發現,若是讀書非得要「發出聲音」,那麼未免讀書這件事也顯得過於慢了些。
  • 在家閉關想讀書,但拿起書就犯困,怎麼辦?
    讀書數量不在多,哪怕你一年就讀透一本書,只要你能夠吸收並且用於自己的學習和工作,就是非常好的效果。那們我究竟該怎樣讀書呢?我給你推薦兩本書。第一本是《這樣讀書就夠了》,趙周老師的經典作品。第二本是《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我在微信讀書裡翻閱了下電子版,沒買紙質版,但是書中的一些方法還是值得借鑑的。02當然,除了這類書籍教你的讀書方法以外,你也可以探索出自己的讀書心得。
  • 重拾閱讀能力,幫你剖析讀書的三大動力
    後來,我逐漸發現,遇到問題的不止我一人,而且,與其說我們不知道「讀書使人進步」的道理,不如說我們正在面臨著「書讀不進去該怎麼辦?」的困擾。好在我不願意放棄,在掙扎中不斷的學習,發現並不是不會讀書,而是沒有找到讀書的動力。今天我就從讀不進書的原因入手,分享給大家有針對性地解決方法,教會大家兩大技巧,激發讀書動力,幫助和我一樣迷茫,又渴望閱讀成長的朋友,在閱讀的路上走得更快更好。
  • 林語堂:讀書和不讀書的人,最大的差別是什麼
    一個人如果抱著義務的意識去讀書,便不了解讀書的藝術。這種具有義務目的的讀書法,和一個參議員在演講之前閱讀文件和報告是相同的。這不是讀書,而是尋求業務上的報告和消息。所以,依黃山谷氏的說話,那種以修養個人外表的優雅和談吐的風味為目的的讀書,才是唯一值得嘉許的讀書法。這種外表的優雅顯然不是指身體上之美。黃氏所說的「面目可憎」,不是指身體上的醜陋。
  • 收入越高,越愛讀書:說到底,讀書就是一條人生捷徑
    也許有的人會說,我也想讀書啊,可是我堅持不下去,不知道該怎麼讀書怎麼辦呢?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讀書這件事。我的讀書習慣也是這樣培養起來的,最開始看書時,我連幾頁都看不下去,後來是因為看了一本喜歡的小說,看得多了,對書本沒有那麼排斥了,習慣也就自然而然養成了。這裡也就衍生了第二個問題,如果你想要培養讀書的習慣,一定要挑一本你喜歡的、容易讀的書開始。
  • 那年,讀書不是我的夢想,我的夢想就是不讀書
    那年,讀書不是我的夢想,我的夢想就是不讀書。父母有兩張臉,一半是威逼,一半是利誘。威逼的一半逼我籤訂了《關於讀大學的保證書》;利誘的一半是父母自覺籤訂了《關於大學自主獨立的協議書》。因為讀得少而想得多,人就容易陷入一種情緒,冷不丁地就不快樂,又突然地就被現實的某個細節給揪住纏繞,就很自然地陷入厚重的沉默堆裡,不想說話,形成心理上的「不知打何而來又不知從何而去」的閉環虛像。那讀書的使命就是去承載自己的所見、所知、所聞、所悟、所通透再幻化出一股潛在的竭力而行和一股身體的力量:德力、智力、體力、美力、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