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樣是讀書,差別怎麼就這麼大呢?
最近看到一個令人不敢相信的消息:軟銀集團掌門人、前日本首富孫正義曾經因為得了肝病,利用在醫院養病的2年時間裡看完了4000本書。
我的第一反應是,這肯定是個假新聞吧?1年才365天,2年就算800天吧,即便是這樣,那也要每天讀5本書啊!這速度也太快了吧?
於是,我趕緊去調查了這條消息的真偽,原來對這消息好奇的真不止我一個,日本作家井上篤夫為孫正義寫自傳時,為了保證素材的真實性,去採訪了孫正義的主治醫生,得到的答案是:「3000本書應該是有的——不過都是漫畫書。」
得到這個答案,我才慢慢放鬆了一點,不然感覺這實力相差太遠了!我這就是來人間湊數的呀!
不過,說到讀書的這個話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多人即便不是讀的漫畫書,讀書速度也是相當快的!
在寫作圈子裡有不少愛讀書的朋友,他們幾乎是1天1本書,而且還能順手寫個讀書筆記出來。
而生活中更多的人呢,則是另外一番景象:
一讀書犯困。不管打開書之前如何信誓旦旦、信心滿滿,但只要打開書超過3分鐘,周公必然準時找他約會。讀書慢。同樣看一本書,別人都來回看了好幾遍了,而他呢,一個章節都沒看完。讀書效果差。有的人讀書速度是上來了,可一合上書,就全給忘記了!讀了跟沒讀幾乎是一個樣子。這就奇了怪了!同樣是讀書,怎麼差別就這麼大呢?
二、讀了這麼年的書,但你真的用對讀書方法了嗎?
其實啊,出現這種現象並不奇怪,因為很多人的讀書方法都錯了!用錯誤的讀書方法,當然是讀得又慢又沒質量了!
大多數人讀書時都喜歡一個字一個字的讀,視線焦點先停留在一個字上,看完這個詞再跳到下一個字。這種閱讀方式,就是「逐字閱讀」,很顯然,這種一個字一次對焦的方式,會明顯降低讀書效率。
除此之外,「逐字閱讀」還有兩大副作用:
1. 「逐字閱讀」會阻礙大腦理解
「逐字閱讀」的運行方式是,先看一個字,然後再看第二個字,再將兩者結合進行運算,如果沒有得到結果,就繼續讀第三個字...
這樣導致的一個結果就是,一句話下來,大腦不僅要進行了多次疊加運算,還要持續隨時記憶,句子一長,大腦就將前面的內容忘得乾乾淨淨了!
最後等你終於找到了一個有意義的詞語時,大腦或許早已進行了無數次的運轉,這導致大腦理解內容變得非常緩慢,甚至可能推翻前面所有的理解內容。
這有點類似於大腦是個電腦程式,逐字閱讀就是一邊寫代碼一邊運行、一邊儲存,實在是太消耗大腦資源了!難怪大腦不能好好理解。
2. 「逐字閱讀」會分散大腦注意力
科學研究指出,人類的思維速度至少能達到600字每分鐘,但多數人的閱讀速度卻只能達到200字每分鐘,這是導致很多人讀書就犯困的根本原因。
這是什麼道理呢?神經學指出,人腦每秒鐘會有意識的處理126億個神經比特,而每分鐘說道200個字的話,大概就等於每分鐘處理40個神經比特信息。也就是說,大腦還有80個神經比特是空閒狀態。
而大腦的運行機制是「吃了邁炫一樣停不下來」,所以,當大腦出現這種情況時,它就會調用空閒資源做點其他時間。比如,開個小差,或者想想其他有趣的事情等等。這就導致我們讀書時注意力難以集中,讀書效果差。
那麼,我們該如何讀書才能讀得又快又好呢?
三、如何成為讀書又快又好的高手?
20世紀50年代,美國研究人員為了找到成為讀書高手的秘訣,找來了一些閱讀速度超過1500字每分鐘還能保證閱讀效果的讀者,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後,研究人員發現閱讀高手最大的不同,就在於眼球運動方式不一樣。
下面這張圖,是1分鐘低於300字的人,眼球運動的情況。
下面這張圖,是1分鐘低於800字的人,眼球運動的情況。
下面這張圖,是1分鐘低於1500字的人,眼球運動的情況。
發現差別了嗎?1分鐘閱讀速度低於300字的人,他們是一個字一個字的閱讀的;1分鐘閱讀速度低於800字的人,是一個詞一個詞的閱讀的;1分鐘閱讀速度低於1500字的人,則是一段一段的閱讀的。
這就是造成閱讀速度的差距的主要原因!一個人的閱讀速度有多快,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眼球是如何運轉的!
也許有的人會問,這樣跳著讀不會影響閱讀效果嗎?
答案是並不會,因為一個人的語言能力掌握到一定的水平後,大腦會將其作為語義單元來處理,並會自動調整糾正,以達到正確閱讀理解的目的。
比如,研表究明,文字的序順並不能影閱響讀,比如當你看完這話句時,你會發這現裡面的字全是都亂的!
因此,如果想要提升閱讀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升閱讀速度。
那麼,具體要如何提升呢?
第一階段:用筆輔助閱讀,提升閱讀速度
前面我們說過,很多人之所以讀書慢,本質上,是因為眼球運動過慢,想要提升速度,自然就要引導眼球運動了!
人眼的運動主要由潛意識支配,想要刻意讓眼球運動並不簡單。但幸運的是,人天生就對運動的物體會投入更多的注意力,這是我們的生存本能。在很久之前,運動的物體往往也代表著危險,大腦自然會對他們格外關注。
因此,想要專心讀書,完全可以利用好大腦的這一特性,讓讀書「動」起來。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用筆來引導閱讀,閱讀速度取決於筆的運動速度。
在剛開始使用這個方法時,你會感覺自己的注意力明顯的提升了,這是因為迎合了大腦本能運轉方式,大腦不自覺的就被吸引住注意力了!
如果你覺得用上了筆還是走神,那大概率是因為運動的速度太慢了!試著把速度加快一點就可以了!
第二階段:讓閱讀速度達到一定程度,屏蔽「心裡的聲音」
大家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心裡有個聲音在念這句話對不對?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稱之為「默讀」或「心讀」。也就是很多人在閱讀時,會將眼睛看到的信息轉換成聽覺信息。這與我們學習的方式有很大關係,小時候大人為了確認孩子已經識字,只能讓孩子讀出課文,長此以往,人們在學習時就不自覺的開始默念了!
但「默讀」的問題在於速度實在是太慢了!它限制了人腦處理信息的速度!同樣是攝取一段信息,眼睛看完可能只需要幾秒鐘,但一個字一個字的念出來需要的時間也就多太多了!
而讀書高手之所以讀書效率如此之快,在於他們閱讀時,並沒有進行默讀。他們的大腦可以直接從視覺獲取書中的信息,只在關鍵處作短暫的默讀。
所以,想要提升閱讀質量,我們需要將閱讀速度達到一定程度,讓「默讀」跟不上思維的速度,大腦就會自動屏蔽「心裡的聲音」,從而進一步提升閱讀效果。
第三階段:不斷練習,增強學習與理解能力
陸遊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提升閱讀質量的方法基本上已經說完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不斷的練習,讓新的閱讀方法變成習慣,徹底提升閱讀效果。
在剛開始練習時,可以找一本喜歡的書,用筆尖進行引導閱讀,計時一分鐘。在時間結束後,再次計時一分鐘,把剛剛讀過的內容用自己的話說出來,不需要說得多詳盡,只需要說出其中的關鍵詞或者是文章中的重點即可。
也許剛開始做這樣的練習時,你會覺得特別艱難,甚至難以複述。但這正是決定高手與新手的分水嶺,想要成為閱讀高手,就必須勤加練習,增強自身的學習與理解能力。
荀況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想要把書讀得又快又好,也是需要講究技巧的!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成為讀書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