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誠邀,上官朝夕為您作答。
我們時常聽新聞說要關注老年人的性,要注意留守兒童的啟蒙,要理解農民工打在外打工的那種寂寞,卻沒有媒體報導要去關注詩人群體的性取向和性需求。
也許,從這次餘秀華詩人色解唐詩的那一刻起,我們更應該多元化去關注中國不同群體的性文化。在這個紛紛擾擾的塵世,除了生死,都是小事,更何況之前有「下半身」文學等各種流派衝刷媒體和百姓的底線。
我們大開眼界,又能如何?一千年後,哪怕是一百年後歷史老人能夠留得住你的隻言片語的作品文本,那才是真正的叫做「經典永流傳」。
既然說了經典,流傳千年下來的唐詩算不算經典?除了四大名著,金瓶梅算不算經典?
答案是肯定的。
經典的作品和人品有關嗎?未必。寫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李紳其實是一個貪官;而詩人宋之問為了佔有一句詩,本身還是一個殺人犯。沒有人會因為李世民曾經弒兄奪位而去否決他的開元盛世,全唐詩更是收錄了他的詩歌作品。更沒有人因為杜牧流連青樓歌舞而貶低他的文採,杏花村的旗幟招牌還需要他來扛。
如此說來,經典的作品和人品就無關了嗎?當然有關。一個作者的品質和特質,決定了他以後創作內容的底蘊和傳播度,更會在官方和民間變成人人稱頌的案例。正所謂「文如其人」。而當年字和詩詞都寫得不錯的蔡京、秦檜等,大家覺得他們的作品經典嗎?有流芳百世的可能嗎?恰恰相反。
中國的文化淵源流長,那是因為大浪淘沙,吹進黃沙,最後的德才配位者,才配得上「是金子,總會閃光的。」不然上天哪天心情不好,會剝奪他的全部榮耀光環。
而現在我們來看餘秀華的作品,確實很多詩歌打動過我,我讀過她的詩歌,我想,她的苦難和訴求,終於老天開眼,讓苦難的她有了揚眉吐氣的展示。比如大家熟悉的《月光落在左手上》《搖搖晃晃的人間》《我們愛過又忘記》《無端歡喜》《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等。
她的詩歌,既有古典的底子,又有現代的風流,有純粹的營養,也有真性情的執拗。有人說她是中國的「狄金森」,也有人說她詩歌寫得並不好,沒用藝術的高度。
可不管怎麼樣,正如餘秀華詩人自己所說的:「我的身份順序是女人、農民、詩人。但是如果你們在讀我詩歌的時候,忘記我所有的身份,我必將尊重你。」
而如今如果我們讀到關於餘秀華色解唐詩的新聞,也可以說是緋聞,我感覺你已經走進了詩歌的娛樂圈,那些色解的案例我就不舉例了,因為她色解的那幾首,都是我們小時候讀到大的必背詩歌。
如果你真的如你自己所說的「詩歌是靈魂的自然流露」,那麼,我想問的是:餘秀華同學色解的唐詩是你在詩歌王國裡作為作協副主席膨脹之後的酒後之語,還是你內心和靈魂面對這個世界的真實袒露?
詩人的皇冠很重,且行且珍惜。
詩歌的道路很遠,且寫且再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