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一年最熱的中伏天,頂著毒辣辣的太陽,踩著火燒火燎的馬路,聽著沒完沒了的噪蟬聲,你汗流浹背地走在外面,是否會覺得身心焦躁呢?那麼不如找個地方來靜靜地讀幾首詩吧,看看古代那些描寫夏日的詩詞,詩詞之美能否洗去你夏日的暑氣,澆滅你心頭的噪火,讓你在這個夏日裡身心清爽呢?
先來幾首關於初夏的吧,雖然初夏已經過去,但不妨礙讓詩人們帶我們在這焦噪的中伏天回憶一下初夏的時光。
1. 三衢道中
南宋 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蔭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南宋的某一日,旅遊愛好者曾幾在繁忙的政務暇餘動了旅遊的心思,那麼說走就走,收拾收拾包裹,他來到了衢州(今浙江衢縣)。他到時,正值衢州的梅子熟了,一顆顆黃燦燦的梅子掛滿了樹,誘的人垂涎欲滴。品了幾日酸甜的梅子,遊了幾日衢州,他覺得心情爽快,當此梅雨季節,原該日日陰雨綿綿,不見陽光,而他來了幾日,卻天天好日當空,風清日朗。他想真是天公作美,就是讓他來好好看看衢州風光的。這日他泛舟溪上,沿途兩岸植滿了各種樹木,綠意盎然,雖晴日朗朗,但小舟卻一直穿行在綠蔭裡,迎著清風,愜意極了。忽然,小舟到了小溪的盡頭,於是改行山道。歸來時,兩旁碧樹蒼翠,綠蔭濃密,一樣涼爽,不比來的時候減少。樹林深處偶傳來清脆的黃鸝鳴叫聲,更添情趣。
這首詩寫得是詩人在衢州旅遊見聞感受,整首詩讀來明快自然,極富韻味,詩人將一次平平常常的旅遊,寫的平中有奇,妙趣橫生。詩中有感情對比,往年的陰雨綿綿與眼下晴空朗朗對比;有動靜對比,將來時的幽靜與歸途的黃鸝鳴叫對比,有了起伏,有了新意。一個卻字表現了詩人遊興高漲。全詩全用景語,渾然天成,描寫了浙江初夏的宜人風光。
2. 閒居初夏午睡起 其一
南宋 楊萬裡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1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
閒居初夏午睡起 其二
松陰一架半弓苔,偶欲看書又懶開。
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
其一:,正值梅子熟時,誠齋先生(楊萬裡)休假在鄉村居住。這天誠齋先生吃了幾顆梅子,梅子酸酸甜甜的,齒頰餘香,吃完一段時間了,但牙齒仍被梅子酸的酥軟。窗外芭蕉綠意濃濃,重彩墨染,翠色似乎從蕉葉上滴出,分給了窗紗,讓窗紗也暈染了綠意。夏日漫長,誠齋先生在芭蕉綠中午睡醒來,但卻沒什麼心情去做什麼,只是閒閒地看著兒童四處奔忙、笑鬧、追逐、抓撲飄飛的柳花。
其二:庭院裡有一棵蒼翠的松樹,松陰裡長滿了半共的草苔,先生偶爾興起看書的欲望,但又懶得去翻書。於是百無聊賴的先生走出書齋,來到庭院,掬起一捧泉水撒到芭蕉葉上,淅淅瀝瀝的水聲驚動了一旁撲捉柳花的兒童,他們誤以為是雨打芭蕉的聲音。
這兩首詩描寫了芭蕉分綠,柳花戲舞,兒童捉柳,閒澆芭蕉,表達了詩人閒居無事,清新閒適的心態,童趣盎然。詩中「軟「字傳神無比,看過後仿佛我們自己吃過了梅子,被它軟了牙齒;「分」也趣意盎然,將芭蕉擬人化,仿佛一個美人,將自己多餘的綠紗裙,分給沒有的窗紗。通篇都彰顯了詩人的閒、庸倦,淋漓盡致的表現了詩人對恬靜閒適鄉村生活的喜愛之情,字字句句呼應了題目中的閒。
2. 初夏遊張園
南宋 戴復古
乳鴨池塘水淺深,熟梅天氣半晴陰。
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
在梅子熟了的初夏時節,石屏先生(戴復古)邀了一些友人來遊覽張園的景色。張園有個池塘,綠蔭照水,水淺淺深深,小鴨子在池塘裡閒適地遊來遊去。天氣半陰半晴,雲兒一會兒遮起了太陽,一會兒又移開了。眾人在東園的宴席上載酒載歌,高談闊論。遊了東園,再遊西園,已經有人醉意燻燻了,一半醉於酒,一半醉於景。趁著醉意,摘光了枇杷樹上金燦燦的果實。
戴復古是南宋江湖詩派名家,終身布衣。這首詩描寫了江南初夏時人們宴飲遊園的生活場景。頭兩句小鴨在池塘競相嬉戲,又寫黃梅時節天氣時陰時晴,之後寫人們攜酒遊園,摘盡枇杷分享,富有生活氣息,一副歡娛場面躍然紙上。「一樹金」形象地畫出了滿樹熟透的金燦燦的枇杷情景,讓人垂涎不已。
看完這幾首,是否發現了,每首裡都有梅子,是不是覺得齒頰生香,酸酸甜甜呢,跟著詩人在山水遊弋,在庭院閒步,在園中暢飲,是否讓你的燥熱、焦慮少一些呢?
注1.《四部備要》本《誠齋集》作「上窗紗」,此據《楊萬裡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