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禪,從一聲蟬鳴開始

2020-12-22 物道
圖片|Q關注-攝

物道君語:東方禪學,是一種生活方式。

夏日開始盛大,始於一聲蟬鳴。

人們喜歡聽蟬,夏日盛時,窗牖外的萬蟬齊鳴,這規律齊整的聲部令人蕩漾,像三毛說的,這樣的夏天像一首絕句,蟬聲陣陣,平平仄仄平平仄。

也有人喜歡蟬的禪意,蟬與禪,這兩個字形近,音似,意同。

有個作者曾這麼描述過,蟬與禪,都有一個「單」字。而蟬的繁體「蟬」上面的兩個小口像兩隻眼睛,身披絲綢的蟬翼,宛如袈裟,如一個孤獨的禪修者。

生活中的禪,從一聲蟬鳴開始。

圖片|微微看世界-攝
圖片|小軍-攝

抓蟬,坐禪

總有一隻蟬先聲奪人地領唱,引來萬句相和,一句三疊,高低分明,若金聲玉振,不絕於耳。

為了工作、生活而煩躁不安的人並不喜歡這樣的蟬歌,嫌它太過聒噪。但對熱血沸騰的少年們來說,這聲音無異於暑假到來的「預備鈴」,動聽極了。

那時候沒有wifi和Ipad,時間充裕的孩子鮮有沒捕過蟬的。你見他們三五成群,有拎桶的,有持竿的,或許還有拿網的,八成就是找蟬去了。

圖片|平安吾愛-攝

各地捕蟬的手法大同小異,印象最深的是汪曾祺寫的一段:

「我們小時候用蜘蛛網。選一根結實的長蘆葦,一頭撅成三角形,用線縛住,看見有大蜘蛛網就一絞,三角裡絡滿了蜘蛛網,很粘。瞅準了一隻蟬:輕輕一捂,蟬的翅膀就被粘住了。」

抓蟬的手法是其一,抓蟬的心境是其二。

莊子講過一個故事,一個駝背的老人用竹竿抓蟬,容易得跟撿東西一樣。於是有人問他秘訣時,他說他有道,而所謂得道不過就是訓練。在竹竿上綁著石頭,一直一種「入定」的狀態。那是一種什麼狀態?

「身體就如一顆樹,沒有一絲活人的氣息,眼中只有那對蟬的翅翼,心無旁騖,專心凝神。」

圖片|沈湖-攝

抓蟬,坐禪,都要入定。

去年夏天去了一間寺廟,也真正第一次見到修行人坐禪的功夫。聽師父說,打坐是一種內觀的過程,十個小時的坐定,從最初的躁動不安,到身心分離,旁觀自我,內觀自身,最後才能入定。

小時候抓蟬是入定不了的,長大後見過了坐禪,學到了在生活中如何入定凝神時,我的蟬也隨著那年夏天飛走了。

圖片|秦文化影視傳媒-攝

聽蟬,修禪

沒有蟬歌的夏,是寂寞的。

但有了蟬歌,也有人總嫌它聒噪。

大熱天裡,蟬聲如沸,從早鬧到晚,不休不停。尤其是犯困的中午,你越困,它越鬧,鬧著鬧著也就昏昏睡去了。

圖片|王小多-攝

鬧的不是蟬呀,是我們的心。

想起鄭振鐸寫過他居住山中,那時天熱,沒有一絲涼風。他躺在廊前的藤榻上,不斷地用手巾來拭汗,不斷地在搖揮那紙扇子。

卻在這時,有幾縷蟬鳴在檻外鳴奏著。他閉目靜聽,聽它們此唱彼和,仿佛是一大陣絕清的樂陣,在那裡奏著絕清幽的曲子。炎熱似乎也減少了,然後,朦朧地睡去了,什麼都覺不得,良久良久,清夢醒來時卻又是滿耳的蟬聲。

圖片|地表最胖-攝
圖片|藝燃-攝

能在這躁亂的聲音和炎熱裡,靜下來聽那蟬鳴,本身就是一種禪修。

古時佛門子弟參禪時,也總是會選擇樹下、山野,伴著聲聲蟬鳴盤腿而坐,修習心靜入定。蟬音就成了禪意。就像作家簡媜說的那般:

「一段蟬唱之後,自己的心靈也跟著透明澄淨起來,有一種「何處惹塵埃」的了悟。」

圖片|晨星0325-攝
圖片|風流藝術家-攝

試想,如果心煩意亂,又如何談得上修禪?每個人都曾出入嘈雜,有人會迷失自我,有人能保持本心。

蟬亦是禪,一個是自然的聲音,一個是內心的修行。

圖片|中國風網-攝

一聲蟬,一生禪

夏天的修行,也是一生的修行。正如一聲蟬,也是一生禪。

一隻蟬在破土鳴叫之前,就已經在暗無天日中坐定了許多個春秋冬夏。

也許三年,也許十年,他靜靜地坐定,等待。不斷地蛻去老舊的衣殼,每蛻一次,樹上年輪便多一輪,時間,就過去了一點。

圖片|時差-J.L.JIANG-攝
圖片|曦-攝

留在樹梢的蟬蛻,是舊日苦修的痕跡。

這是一種艱難的修行,需要堅韌,需要沉靜,為一個尚遙遠的目標,自己忍受一切苦難。佛門子弟參禪打坐,亦是獨自參悟,風不能動其分毫,雨不能挪其半步,全靠自己圓通。

這讓我想起了金蟬子,金蟬子前世便是蟬,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講經,樹上有隻金蟬,梵音縈繞,蟬鳴不息,擾了神佛,佛祖就一揮手,把金蟬揮入塵世歷劫,是為唐三藏。

圖片|路人悠悠-攝

也許前世已經蟄伏過,唐三藏去西天路上,也如土下蟬猴,妖魔動搖不了,艱苦阻斷不了,直至雷音寺。

一聲蟬,一生禪。抓蟬需要入定,聽蟬需要靜心,生活的禪,所需也不過這兩種。

人生最好的禪境,是豐富且安靜,不會在躁動中焦慮迷茫,也不會在浮華裡掙扎追逐。

生活需要一種虔誠,就像蟬對於夏天高歌的虔誠一般。

圖片|中國風網-攝

寫完文章後,經人提醒,發現東西方對於蟬的感受並不同。

蟬在西方語境裡是生物性的,而在東方語境裡,更多是文化性的。

蟬性高潔,是中國人對蟬餐風飲露,出汙穢而不染的傾慕;蟬音禪意,是中國人在蟬鳴背後,領悟到近乎美學般的感受。

蟬是一種動物,但禪學卻能作為一種生活方式。

圖片|時差-J.L.JIANG-攝

它也許是修習,是心靜,或者入定,但都太籠統。它真正是一種需要去體驗才會感悟的東西,非一言兩語能說明。

至於這樣的生活方式,選擇與否是你的自由,但我有個小私心。

盛夏就要來了,夏日絕句也要開始吟唱了。

希望這個夏天,你不會覺得蟬鳴聒噪了。

圖片|大樹666-攝

文字為物道原創,轉載請聯繫作者。

相關焦點

  • 夏日炎炎正好眠,知了聲聲惹人嫌?也說蟬,與禪
    昨日小編已談了荷花,今兒就來說一說蟬,與禪。夏日炎炎正好眠,知了聲聲惹人嫌。聲聲蟬鳴是炎炎夏日的一道獨特的風景。蟬鳴有時給人清越的感覺,引來一縷一縷思鄉的情緒。可是,飽受酷暑煎熬的人們,又覺得蟬鳴之聲很是聒噪,不由得心生厭煩。世間萬事萬物都如此,有得有失,得失在於人心。
  • 鄭 敏: 蟬鳴聲聲
    不覺間,耳朵裡傳來蟬那聒噪的聲音,此起彼伏,一聲不趕一聲。
  • 鑑賞| 名畫裡的夏日蟬鳴
    對於有些人而言,夏天意味著汽水、蟬鳴、滿頭是汗的孩子;有些人則認為夏天是熱情、烈酒、別著紅花少女的一曲弗朗明哥;有些人覺得,夏天是雨水、山風、太陽照在後背的一絲灼熱;而另一些人則把夏天,視作沙灘、浪花、海水拂在臉上的那片清涼。美景常有,而夏季的美景卻不常有。今天就隨著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在世界各地的夏季裡相約散步。
  • 坎培拉蟬鳴交響曲,把我帶回童年記憶裡的夏天
    這樣的夏日交響,總是寄託著我關於夏天和生活最美好的記憶。當今年夏天,這熟悉的交響樂再次縈繞在耳邊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過去的三個坎培拉的夏天,我似乎都錯過了傳統夏日的聲音:蟬鳴。今夏,蟬鳴交響曲將縈繞在前往海岸度假的坎培拉人的耳邊圖片:Ian Fraser蟬大部分時間都以若蟲的形態生活在地下,從桉樹根中吸取汁液。它們並非每年都會大量出現,但每年我們卻總能見到他們的身影。然而,乾燥的土壤,意味著大量的蟬會被困在地表之下。
  • 「詩詞鑑賞」夏日池上,有蟬鳴,有荷香,還有濃濃的詩意!
    在炎熱的盛夏,不經意間,便會遇見一樹蟬鳴,一隅凌霄花,一池蓮開,一陣蛙鳴。如果有一方池塘,願日日看花。夏日的池上,有蟬鳴,有荷香,還有濃濃的詩意,有無數的文人墨客不惜筆墨,譜寫出一篇篇動人的詩篇。夏日池上宋-張耒新蟬上樹空遺蛻,野雀哺雛爭小蟲。粉沾衣袖竹枝雨,香滿水亭荷葉風。
  • 擾人清夢的蟬鳴,你對知了知多少?
    炎炎夏日,除了帶來惹人心煩的高溫暴雨,還有聒噪的蟬鳴。蟬作為城市公園裡比較常見的昆蟲,基本上一到夏天,枝頭上就會出現它們的身影。最有印象的是小時候經常爬樹去抓知了,因為蟬的警惕性比較高,飛行速度也快,基本上還沒爬到一半,蟬就飛走了,飛之前還會尿你一臉,體驗極差!
  • 一日一禪——溫暖與平靜,在當今時代,其實是奢侈品
    2020年,還剩3個月了……(1)夏日的蟬鳴不知何時消散在秋雨中了,晚間的蟈蟈叫聲也越來越微弱,幾場雨過後,邊緣已泛黃的葉子緊緊貼在地面上,仰望著秋日的藍天,它是否也會回顧自己的一生呢?我們的《一日一禪:一禪小和尚二〇二一主題日曆》,選用了365張不同的插畫,根據插畫的內容,精選了365段或暖心勵志,或略有傷感但雋永的句子。我們希望的是使用者每天翻開日曆,都能獲得一些治癒。正如每天晚上8點,在擁有上千萬關注的「一禪小和尚」公眾號上,這個虛擬但擁有極高人氣的小和尚一禪都會用稚氣的聲音對滿懷期待的讀者說:希望一禪的話能帶給你一點點溫暖與平靜。
  • 八首夏日詩詞,感受盛夏的美!
    一天一天,越來越熱,夏日的味道也逐漸濃烈。此時,萬物長勢極旺,熱風燻得人昏昏欲睡,芙蓉花、石榴花相繼盛放,眼前不時飛過活潑的蝴蝶和蜻蜓,耳畔不時傳來蟬鳴和蛙聲。四季皆有景可賞,在繽紛的夏日,它亦有自己獨特的美。夏日的美,美在一份熱情,美在一份茂盛,更美的是那一份茵茵綠意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 四季陽明山:靜謐和幽寂,在夏日的蟬鳴、秋夜的蟲吟中迴蕩
    此外,夏日的蟬鳴、秋夜的蟲吟,更豐富了陽明山的靜謐和幽寂。陽明公園倒是供遊憩的園地,兼收自然景致和人工造景之美。進入公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隱潭。此潭位於左側狹谷下,若隱若現,故有「小隱潭」之稱。潭上方有一小瀑布,中央架著朱紅小橋,橋畔有王陽明先生墨寶——「山水閒情」勒石。潭左坡上,種有百餘株梅花,稱為「隱潭梅園」。
  • 梁秉鈞《雷聲與蟬鳴》:有時工作讓人疲憊,那就去日常中發現一點詩意
    讀梁秉鈞的詩集《雷聲與蟬鳴》,大概就是這種感受。 梁秉鈞(1949-2013),筆名也斯,香港著名詩人。上世紀60年代初開始文學創作,第一本詩集《雷聲與蟬鳴》收錄他16歲至28歲的作品,詩作清麗睿智,被譽為「香港文學形塑人」「香港最好的書寫者」。
  • 禪與身心靈健康(一)
    禪文化體系是博大精深的,它涵蓋了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它帶給我們的啟示也是無窮無盡的,雖然有很多人對書中提到的禪的智慧能夠證悟生命的永恆,能夠開顯不生不滅的真心尚未深切領悟,但禪對人身心健康的積極影響已經使我們一目了然,不容忽視,身可護心,心可養身,兩者相得益彰,互為表裡,禪對人的身心靈健康潛移默化的影響正悄悄地改變著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目前正有更多的人群在開始關注自身健康的同時分享著禪文化給自己心靈世界帶來的
  • 美食|夏日特輯|蟬鳴盛夏,自製一份專屬的「臺北清涼」.
    古長安城裡夏日的清涼,傳說中唐玄宗李隆基送與楊貴妃的定情信物 --冰花芙蓉玉。        蟬鳴盛夏,自製一份愛玉子凍,品嘗這份專屬的「臺北清涼」。
  • 炎炎夏日,沒想到你居然好這口?
    一聲蟬鳴奏響了夏日的序曲。
  • 禪 味 悟 道
    那是禪味。惟此,謂入於禪定時安穩寂靜的妙趣。 酸甜苦辣,苦樂憂歡皆是禪味。所見所聞,禪生盡定。恰是,走在隆冬,見到風起狂嘯,霜之哀傷,埋藏在冰雪三尺之下的那一片已離開枝頭落葉,身壓在重重冷露之下,仍然肌理清秀,卻不沾塵埃之光,風骨凸顯,依然故我。
  • 美的這波「夏日快樂方程式」文案,很夏天!
    比如美的最近不好好賣空調,竟然給大家分享了一套「夏日快樂方程式」文案,以#美的夏日#為主題,告訴你如何清涼一夏。 每一句文案都融入了夏天的快樂成分,可以說都是「夏日限定」的事情,值得把這些清涼感抄起來。
  • 【禪茶一味】禪在平常日用中
    經常會聽到參禪、坐禪、修禪這樣的詞語,可禪在何處,什麼是禪?一直很迷茫,不曉其答案。就在今年,終於找到了困擾多年的答案。庚子年春節前半月,因胃脹噯氣被查出慢性胃炎。因此不得不少量多餐。為了把中藥粉吃完,於是開始尋找數據學習製做食療糕點。製作糕點的過程中有些麻煩,但是發現其製作過程中容易專一,心比較靜,很享受。糕點成品出鍋後,還會有種成就感。
  • CALVIN KLEIN品牌好友段藝璇演繹夏日女孩Dress Code
    隨著第一聲蟬鳴響起,2020夏日正式登場!此次CALVIN KLEIN特別邀請參加過『青你2』的BEJ48『璇璇』段藝璇演繹『夏日女孩時髦風』,以人人衣櫥裡都有的T恤與單寧為基礎,搭配簡潔精緻的腕錶首飾,立馬質感倍增可愛升級,輕鬆駕馭不一般的青春『由』你。
  • 「萬籟俱寂,蟬鳴聲聲滲入石」——遊山寺小記
    02準備自己出行,實在是不想再去「網紅」景點了,人多且沒意思,突然想起一首俳句:萬籟俱寂,蟬鳴聲聲滲入石。松尾芭蕉將一般輕鬆詼諧的喜劇詩句提升為正式形式的詩體──俳句,並在詩作中灌輸了禪的意境。事實上他多數俳句的前三行為長連歌組成而不是個別單獨的作品。但這些詩句本身曾被多次選集並出版,而且他的詩作往往也是後期詩人如小林一茶和正岡子規等的最佳靈感來源。
  • 七月流火,夏日悠長
    七月流火,夏日悠長。綠樹濃蔭裡,等一縷清涼。七月的天空,光芒萬丈。熱情似火的七月,擁抱著盛夏的陽光。光影流動中,是滾燙的驕陽。連綿而來的雨季,洗淨了七月的天空,風雨過後,雲淡天長。蟬鳴陣陣,低吟淺唱,悠悠的唱著夏天,飛過了池塘。映日荷花,翠霓紅裳。搖曳著,娉婷在水的中央。接天蓮葉,煙波雲影,掩映著,浮動於雲水之旁。七月,是燦爛的。夏日炎炎,夏花絢爛。盛夏的時光裡,是火一樣的熱情在飛揚。七月,是水雲間搖曳著的一枝青蓮,在荷塘月色下長出了翅膀。
  • 《禪商心學》--- 智慧人生,我們一直在行走!
    徐導說,禪商心學如她的親生孩子一般,歷經十餘年的積累、沉澱、蘊釀,終於在夏日的上海誕生了,從它誕生那一天起,禪商心學就如同一條小溪,滋養著走進禪商的每一個生命。全家福,相約走進禪商心學,那裡有更大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