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正好眠,知了聲聲惹人嫌?也說蟬,與禪

2020-12-18 連方侃談

昨日,在《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荷花是夏季人們最喜愛的風物》一文中,小編說到夏天大家想到最多的風物是蟬與荷花。昨日小編已談了荷花,今兒就來說一說蟬,與禪。

夏日炎炎正好眠,知了聲聲惹人嫌。聲聲蟬鳴是炎炎夏日的一道獨特的風景。蟬鳴有時給人清越的感覺,引來一縷一縷思鄉的情緒。可是,飽受酷暑煎熬的人們,又覺得蟬鳴之聲很是聒噪,不由得心生厭煩。世間萬事萬物都如此,有得有失,得失在於人心。

對小編而言,只要一提起蟬,就會回想起小時候在家鄉的夏日裡捕蟬的情形。一想到捕蟬,自然而然地想到清代詩人袁枚的五言絕句《所見》: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這首詩描繪了林中牧童天真快樂的生活場景,凸顯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

蟬,屬於昆蟲綱、同翅目、蟬科。蟬多分布熱帶與一些亞熱帶地區,棲於沙漠、草原和森林。蟬的幼蟲期叫蟬猴、知了猴或蟬龜。幼蟲生活在土裡,在地下度過它一生大部分的時間,有可能是兩三年,也有可能是更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它吸食樹木根部的液體。蟬屬不完全變態類,由卵至若蟲,經數次蛻皮,變為成蟲。夏天在樹上叫聲響亮,雄蟬的腹部有發音器,能連續不斷發出尖銳的聲音。雌蟬的不發聲,但在腹部有聽器。

蟬,變為成蟲時蛻下的皮叫做蟬蛻,富含甲殼素、異黃質蝶呤、赤蝶呤、腺苷三磷酸酶,常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咳嗽音啞。咽喉腫痛。風疹騷癢、目赤目翳、破傷風、小兒驚癇、夜哭不止等症,據《中國藥材學》記載,還有益精壯陽、止咳生津、保肺益腎、抗菌降壓、治禿抑病待等作用。

蟬在中國古代,象徵復活和永生,這個象徵意義來自於它的生命周期:它最初是幼蟲,後來成為地上的蟬蛹,最後變成飛蟲。蟬的幼蟲形象始見於公元前2000年的商代青銅器上,從周朝後期到漢代的葬禮中,人們總把一個玉蟬放入死者口中以求庇護和永生。

《唐詩別裁》中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古人誤以為蟬餐風飲露(其實蟬是吸吮樹汁而存活的,是樹木的害蟲),是高潔的象徵,所以古人常以蟬的高潔表現自己品行的高潔。

《蟬》

【唐】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蟬》

【唐】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

《在獄詠蟬》

【唐】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蟬又稱為「知了」,據說是因為「蟬」與「禪」同音,更多的原因是,佛家認為蟬多年暗無天日的蟄伏,換來短短數天在太陽下歡唱、戀愛結合、死亡,蟬已經悟道了。最有盛譽的禪詩,小編認為是臺灣詩人洛夫的《金龍禪寺》:

晚鐘

是遊客下山的小路

羊齒植物

沿著白色的石階

一路嚼了下去

.

如果此處降雪

.

而只見

一隻驚起的灰蟬

把山中的燈火

一盞盞地

點燃

這首詩,有人稱為現代最著名的禪詩,引起眾多人們的喜愛。在洛夫看來,詩和禪是相通的,都在虛虛實實之間,都是對世界之神秘的體察。《金龍禪寺》從隱喻的層面上,揭示了無處不在而又極少被人參透的神秘與自然的韻致。這首小詩的可貴之處,在于越品越有韻味,猶如餘音繞梁經久不息。

據息,蟬蛹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在某些飯店裡,油炸金蟬是一道名菜(小編可未曾食用過),為此,在一些地方抓捕金蟬做餐飲的現象十分嚴重。如此瘋狂的抓捕導致金蟬數量急劇下降,夏天已經再也聽不到蟬聲了,蟬正面臨著生存危機。小編認為,諸君還是戒戒口欲,保持自然的和諧。

(連方原創)所有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夏日炎炎正好眠~教你瞬間提神
    夏日炎炎正好眠知了聲聲惹人嫌最近陷入了一年一度的困頓模式似乎每天兩杯咖啡都難以拯救回望附近的同事大家都被「瞌睡」折磨著No.1 歪脖子式犯困的時候就洗把臉吧將良布紙巾打溼後洗一洗迷糊的五官讓涼涼的清水喚醒你的神志良布竹漿本色紙快速吸水柔韌不破讓你炎炎夏日
  • 夏日炎炎正好眠,5首初夏「午睡」古詩詞,感受慵懶的夏天
    有一首歪詩這樣寫:「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高氣爽正好耍,嚴冬難耐望來年。」雖然這是拖延症患者的託詞,但夏日的午睡是真的解乏。要不然為什麼夏天的時候,午休時間會變長呢?今天和大家分享5首初夏午睡的古詩詞,可不要看著看著睡著了!
  • 炎炎夏日,午後的時光最是無趣
  • 夏日的禪,從一聲蟬鳴開始
    夏日開始盛大,始於一聲蟬鳴。人們喜歡聽蟬,夏日盛時,窗牖外的萬蟬齊鳴,這規律齊整的聲部令人蕩漾,像三毛說的,這樣的夏天像一首絕句,蟬聲陣陣,平平仄仄平平仄。也有人喜歡蟬的禪意,蟬與禪,這兩個字形近,音似,意同。
  •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那個知了聲聲呼喚著的童年
    這是一個炙熱而又讓人煩躁的季節,在蓊樹綠蔭裡,一隻只的知了,在不知疲倦的聲聲叫著夏天,呱燥的很,我抬起頭找尋,刺眼的陽光隔著樹杈若隱若現,讓我睜不開眼。我有些頭暈,這時,耳邊似乎響起了一首羅大佑的《童年》。
  • 昆明:向來諸事略厭倦,夏日炎炎正好眠(組圖)
    蘇軾的詩說得好,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近日忽然想起爺爺做的泡菜,自己做了做,味道差不多,心裡升起一種奇怪的情愫,爺爺離世年餘,存世的時光我和他相處不多。在親人中,他算比較疼我的。
  • 擾人清夢的蟬鳴,你對知了知多少?
    炎炎夏日,除了帶來惹人心煩的高溫暴雨,還有聒噪的蟬鳴。蟬作為城市公園裡比較常見的昆蟲,基本上一到夏天,枝頭上就會出現它們的身影。最有印象的是小時候經常爬樹去抓知了,因為蟬的警惕性比較高,飛行速度也快,基本上還沒爬到一半,蟬就飛走了,飛之前還會尿你一臉,體驗極差!
  • 「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淺談蟬在詩詞作品中的意象流變
    有朋友問:蟬表達了詩人對自己什麼的嚮往?這個問題問得相當籠統啊。是問蟬本身,還是蟬在古詩詞中的意象?是問虞世南的《蟬》,還是其他作品中的「鳴蟬」、「玄蟬」、「寒蟬」、「秋蟬」、「早蟬」?這個「詩人」又是指誰?
  • 蟬和知了有什麼區別 蟬和知了的區別
    蟬和知了是夏天的代表,走在路上都可以聽見「知了」「知了」的聲音,那麼蟬和知了有什麼區別呢?       蟬和知了其實是同一種昆蟲,因為各地的叫法不同,所以容易混淆。  蟬其實是一種害蟲,幼蟲時生活在土裡,變成成蟲後主要以吸植物的汁液為食,使得樹木的枝葉枯死,影響樹木的生長。
  • 一組關於「知了」的詩詞,尋找夏天的味道
    希音堂 練筆活動第29期這周主題:本周主題「聽蟬說甚」可以是聽蟬、說蟬、問蟬、捕蟬;可以是兒童時捕蟬,尋蟬之快樂時光,也可以是以物喻人、抒情、哲理。詩限七律,詞限《好事近》,韻不限。本周輪值:第八組蟬(新韻)文/緣~王伯剛厚土藏行跡,蟄伏三五冬。
  • 北青報:投訴蟬聲擾民 為何如此「不解風情」
    可這夏日蟬鳴,有人覺得是樂聲,有人卻覺得是煩惱。近日,有四川成都市民撥打網絡理政平臺反映稱,自家附近的樹上知了(蟬)聲音太大,已經嚴重擾民。樹上蟬鳴,究竟是夏日樂章,還是擾民噪音?此事引發熱議。(7月22日《成都商報》)「六月初七日,江頭蟬始鳴。石楠深葉裡,薄暮兩三聲。」說起對夏日的感覺,自然少不了樹上的聲聲蟬鳴。
  • 夏日炎炎是否正好眠
    所以說提到夏天,就會覺得應該躺在床上胡思亂想、發呆、無所事事,然後任憑炙熱的空氣把自己的睡意完全包圍。大槓還記得十年前的夏天,窗外的欄杆上,落滿了樹葉清涼而斑駁的影子,風把賣冰棍的阿姨的衣衫吹得飛舞起來。夏天的深處,大槓趴在窗前的書桌上,呆呆地望著被太陽烤得冒煙的街面,看行人匆匆穿行於酷暑裡,聽知了在枝頭吟唱。
  • 蟬噪林逾靜
    夏日的傍晚,我飯後在大街上散步,忽然有聲聲稚嫩的童聲傳來。我循聲走近,原來是一個上小學年齡的小男孩,在自家臨街門市部的門前,雙手捧著一本書,抑揚頓挫地讀著。小孩很投入,我不願打擾,只是從他面前匆匆地走過。古代的詩人,作詩大多講求「意境」。對於讀詩者而言,只有曾經身臨其境的人,才會有對所讀作品意境的深刻感悟。
  • 生命之壯美‖蟬聲嘹亮
    時值盛夏,縈繞耳畔始終不歇的,是嘹亮的蟬聲。蟬鳴似乎永遠和炎熱相輔相生,我至今記得小時候烈日炎炎的午後那聒噪的蟬鳴聲,把整個夏季都無端拉長了。而今,我於清涼的室內聆聽這陣陣蟬鳴,其感受卻也是非同往常的。很顯然,小時候的我們是不喜歡蟬的。其一,是因為它的聒噪。
  • 炎炎夏日 給人帶來清涼的四首古詩
    偶爾來一場不期而遇的大雨,荷葉、芭蕉、梧桐甚至那些青澀的果子,都會在雨滴裡楚楚動人,為夏日增添美感。倘若烈日讓人焦躁不安,那就讓我們欣賞幾首詩詞。讓這幾首夏日詩詞帶我們走進涼爽美妙的風景。夏花明·唐·韋應物夏條綠已密,朱萼綴明鮮。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翻風適自亂,照水復成妍。歸視窗間字,熒煌滿眼前。夏花,絢爛。
  • 蟬禪:信念的力量!
    前兩天,看見老朽發了一段笑話,說:警察蜀黍搗毀了一個傳銷窩點,抓了222個,做完筆錄後問他們:為什麼不實實在在幹點事!怕累,做微商也行啊。那個帶頭的無奈的說:我們喝微商不一樣,我們只是騙別人,做微商的連自己都騙。看到這頓話,我想:這不就是說的我嗎?我自己騙自己:微商有未來,而且還真的信了,一幹就是四年,樂此不疲。
  • 女子被知了叫聲激怒,為報復幹了這事,然後網友炸了
    「知了,知了……」,這樣一直不停。別說田園風光了,真叫人頭大。怎麼辦?想想都流口水。。。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是這種吃貨思維,肉眼看東西就饞。為什麼會想到這樣奇葩的騷操作?唔哩菌是這麼分析的。生物結構決定了,這對於人來說這是噪音,但對於蟬來說就是正常的響動。雖然教育尚未成功,但也算是找了個樂子。前有泡著腳燙毛肚涮火鍋、給威斯利·開利(空調之父)上香的;現有大學宿舍畫空調望冷氣消暑、給蟬上熱天休息勿擾教育課的。
  • 知了吃什麼?知了的幼蟲吃什麼?
    炎熱的七月,窗外總能傳來陣陣知了的叫聲。知了喜歡棲息於樹上,並傳來陣陣的鳴叫。
  • 原來是一隻大知了轉世?
    百度百科對「蟬」的解釋是—— 蟬(學名:Cicadidae;英文名:Cicada、Cicala 或Cicale)是昆蟲綱半翅目頸喙亞目的其中一科,俗稱知了(蛭蟟)或借落子。因各地方言不同,別稱也有相應的變化。 雄蟬腹部有發音器,能連續不斷發出尖銳的聲音。雌蟬不發聲,但腹部有發音器。幼蟲生活在地下吸食植物的根,成蟲吃植物的汁液。
  • 熱播劇《秋蟬》名字太好了,惹人情思,讓人想起那些年的初夏
    每到夏天,一聲一聲的知了聲直把人叫得昏昏欲睡。盛夏的中午,總有誰家調皮的男孩兒不睡覺,叫上三五個夥伴,去粘知了。粘知了的工具是自己做的,一般是一根柔軟的竹條兒,彎成圓形,中間空的地方沾滿了蜘蛛絲,然後用鐵絲固定在一根長長的竹竿的一頭。濃密的樹蔭裡的知了正在高一聲低一聲長一聲短一聲的嘶鳴,忽然就沒了聲音,這肯定是做了男孩子們的戰利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