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
這是一個炙熱而又讓人煩躁的季節,在蓊樹綠蔭裡,一隻只的知了,在不知疲倦的聲聲叫著夏天,呱燥的很,我抬起頭找尋,刺眼的陽光隔著樹杈若隱若現,讓我睜不開眼。我有些頭暈,這時,耳邊似乎響起了一首羅大佑的《童年》。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
草叢邊的鞦韆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
一寸光陰一寸金,老師說過寸金難買寸光陰,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
……
盼望著假期盼望著明天,盼望長大的童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盼望長大的童年。
……」
這蟬聲,一下子讓時光回到了三十多年前。
那時,我才五歲。
這歌聲,一下子讓時光回到了一個小山村,
村口有一棵老槐樹,也有蟬在鳴叫。
樹下,那個五歲的孩子,和幾個小夥伴,拿一根竹竿,桿頭綁上一個用鐵絲拗圈,用細籠布做的網子,在樹杈間,在枝葉間,笨拙地尋找著鳴叫的蟬的蹤跡,然後摒住呼吸,小心翼翼地試圖用網靠近,捕捉,那隻蟬,卻機敏地逃脫,飛遠了,落在另外一棵樹上,然後,不忘得意忘形的繼續長聲譏笑。
終究會有木訥落網的蟬,孩子和小夥伴們,撕掉翅膀,撿把柴火,烤的半生不熟的就往嘴裡塞,嘴邊滿是柴灰,順手一摸臉上就畫成了小花貓,卻還是笑的嘻嘻哈哈的。
很快樂。
到了傍晚,這個五歲的孩子,就纏著姥姥,到村口的樹林去捉剛剛脫殼的蟬,在這個地方,方言叫這個小生物叫「知了猴」。
趁著夜幕降臨,這些「知了猴」們急急忙忙地爬出土穴,為了在地下蟄伏了近十年後,爬上樹幹,褪掉最後一次皮,趕在天亮前,在枝頭放聲歌唱。這個孩子沒有手電筒,所以也要趕在天黑透前多抓一些,「知了猴」們和孩子都在和時間賽跑。
天黑透了,姥姥還在摸著黑在樹上繼續摸著「知了猴」,孩子看著漆黑的樹林,想起姥姥講的鬼故事,哇的一聲,哭了。
姥姥帶著哭鬧的孩子回到了家,把抓來的「知了猴」用開水燙了,撈起,在蓋墊上晾乾,捨不得用油,就用鍋一點點幹煸,那個孩子就扒著灶邊,咽著口水,眼巴巴的等著。
「知了猴」終於做熟了,姥姥撒上鹽,一個一個塞進孩子的嘴裡,孩子吃的很香,姥姥搖著蒲扇,笑了。
三十多年後,這個孩子成了一個大人,這個夏天,他在聽到蟬叫的時候,他抬起頭找尋,刺眼的陽光隔著樹杈若隱若現,讓他睜不開眼。他,突然,想起了姥姥,想起了唐代駱賓王的一首《詠蟬》中的詩句「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那個知了聲聲呼喚著的童年。
堅持原創美食文章,央視《味道運河》《吃貨傳奇》美食顧問,美食紀錄片《搜鮮記》總策劃王老虎與你共同搜尋舌尖上的「鮮」!
網易新聞·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籤約帳號 原創內容
作者系鳳凰網大風號籤約作者榮譽主筆
作者系搜狐吃貨自媒體聯盟執行秘書長
微信公共平臺:王老虎尋鮮記(wlhxxj)
新浪微博:@王老虎尋鮮記
網易新聞客戶端籤約自媒體:王老虎尋鮮記
今日頭條客戶端籤約自媒體:王老虎尋鮮記
搜狐新聞客戶端籤約自媒體:王老虎尋鮮記
投稿/合作:56309508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