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正在為其所挑起的邊境危機付出代價,為了應對日益嚴峻的便進行時,數千印軍近期被部署在所謂「拉達克」東部地區的前線陣地。人是到位了,可是在喜馬拉雅山脈嚴寒的冬天,這些被部署到前線士兵的後勤保障問題,卻愁壞了印軍後勤部門。
為了保障最新部署的邊境守軍度過寒冬,印度陸軍被迫從儲備倉庫中,找出質量低下的舊睡袋來幫助前線士兵禦寒。據印度《經濟時報》披露稱,這些舊睡袋是軍方2006年從義大利採購的,主要用於低海拔地區部隊訓練時使用。因為當時被發現這些睡袋保暖性能不佳,所以被回收以後,一直被擱置在儲備倉庫。
現如今,印度在高海拔邊境地區部署十萬左右兵力,受交通不便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前線印軍的後勤物資嚴重緊缺。因此,印軍後勤部門不得不搬出這些十多年前買來的睡袋,讓前線印軍湊合著熬過這個冬天。
實際上,印軍長期重視山地部隊的建設,經常舉行登山、滑雪、攀巖及高海拔地區野外生存訓練,最近一張2名印度士兵露宿雪坑,臥雪而眠的照片,在印度國內的網絡上走紅。印軍和巴基斯坦在錫亞琴冰川地區已經對峙超過30年時間,積累了十分豐富的山地作戰經驗,印軍士兵能做到冒著嚴寒堅持在掩體外執勤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不過,如果後勤保障不力,印軍的處境也會變得很悲慘,在11月16日,佐吉拉山口還發生了雪崩,導致這個連接邊境地區與印度內地的重要通道被切斷。大批印軍被堵在半路,後方的後勤物資也無法及時送到前線,前線士兵面臨斷供危機。
由於印度自身工業基礎薄弱,無法滿足軍隊防寒設備的需求,因此近期不得不滿世界尋求採購,以滿足前線印軍的防寒需求。不過,印軍花大價錢從美國進口一批「擴展型寒冷氣候士兵著裝系統」,但由於數量太少,根本就無法滿足前線印軍的需求。
從印軍不得不將十幾年前曾被嫌棄的舊睡袋都搬出來,裝備前線印軍禦寒的情況來看,印度顯然已經到了黔驢技窮的地步了。除了印度想要在短時間內採購到足夠的防寒裝備難度極大之外,更重要的是,印度政府財政現在已經到了捉襟見肘的尷尬地步了。
之前印度曾與美國籤署30架「捕食者」無人機的協議,但當時就有印軍官員坦言稱「購買這些無人機的障礙雖然沒有了,但錢卻成了主要問題」。近期,印度暫時放棄購買計劃,改為向美國租借兩架該型無人機。這就足以說明,印軍此次給前線士兵配發十幾年前的舊睡袋防寒,應該是手裡頭沒錢繼續從美國購買這種單兵防寒裝備了。
一向在軍事投入方面財大氣粗的印度,現在居然淪落到連購買無人機和單兵防寒裝備的錢都沒有。當中因素除了莫迪政府窮兵黷武政策掏空國庫外,更重要的是,受疫情影響印度經濟衰退嚴重。
據印度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該國第三季度經濟增長萎縮7.5%。據悉,印度經濟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萎縮。按照經濟規律,如果一個國家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萎縮,經濟就處於衰退之中。另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到2025年,印度的GDP將比新冠疫情爆發前萎縮12%左右。
就因為印度經濟進入技術性萎縮期,莫迪政府財政支出大幅減少。在此之前,印度海軍和空軍都在抱怨,稱這個財年的預算僅有不到60%資金到位,導致他們很多裝備現代化的計劃不得不被迫停滯。
很顯然,莫迪政府不顧印度國內陷入疫情失控和經濟衰退等危機的事實,持續推行其窮兵黷武政策,把有限的資源用在擴充軍備方面,結果非但無助於國內多重危機的管控,反而讓大量被部署在前線的印軍部隊陷入困境。
印度當下的經濟實力已無法支撐莫迪政府窮兵黷武政策,無法獲得更多防寒物資的印度陸軍,只能將十多年前已經被證實不合格的舊睡袋,滿足部署在高原高寒環境下的印軍人員過冬所需。
試想一下,這些在低海拔地區使用都不合格的睡袋,部署在高海拔地區印軍使用這種睡袋會是什麼樣的一種效果?由此可見,莫迪政府此舉不僅僅只是無奈之下的權宜之計,同時更是對前線士兵生命安全不負責任的一種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