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從看過的30多本健身書中為大家精心挑選了9本書,做了1份書單,但如果只能推薦一本健身入門書,我會毫不猶豫推薦這套《量化健身》書給你,這套書分為兩冊,一本是《原理解析》,一本是《動作精講》。
如何入門健身?
如何制定健身計劃?
如何有效減脂與增肌?
如何精進健身動作?
以上遇到的問題都可以從書裡找到答案。
而且作者不只是給答案,還會告訴你看待健身問題的思路。這一點非常難得可貴。在其他同類書籍裡很少見到。這本書不僅適合健身小白入門,同樣也適合有一定基礎的訓練者精進自己。我還發現,一些私教也在偷偷學習這本書。讀完本書,理論結合實際後,你會從一個佛系關節活動者蛻變為一個講究方法的科學訓練者。《量化健身》分為兩本書,一本是《原理解析》,另一本是《動作精講》。書本的最大特點就是只有乾貨,沒有廢話。這套書傳達的內容是健身的基本知識其實是可以量化的。動作本身可量化、訓練本身可量化、飲食本身可量化。閱讀一本書,就是跟作者進行一次深度交流。據我了解,教頭每小時諮詢費1000元,算算這本書為你節省了多大一筆開支。相比於那些一開始就急急忙忙指導你訓練動作的書不同,《量化健身》想要傳遞的是一個健身體系。不僅告知你該怎麼做,還告訴你背後的原因。這本書就像一個無形的私教,手把手教你如何制定一個適合自己的科學健身計劃。在訓練計劃中必須要考慮的非常重要的6個變量(訓練的頻率和訓練的分化方式、訓練動作、訓練容量、訓練強度、組間休息時間、進階策略),每一步都有詳細地闡述。1個下肢動作+1個上肢推類動作+1個上肢拉類動作+1個核心動作
徒手強度。每個動作3組10次。組間休息60秒。
初學者L2模板(是L1計劃的進階版,適合身體素質佳、有健身習慣的人群)2個下肢動作+2個上肢推類動作+2個上肢拉類動作+1個核心動作
15~20RM強度。每個動作2組10次。組間休息60秒。
小紅,女,年齡20歲,體重60公斤,身高160釐米,是一名沒有運動習慣的大學生,空餘時間比較多,睡眠質量較好。目的是減脂。
建議:小紅採取L1模板,每周訓練2~3次,執行時間為2~3周,後進階為L2模板。小明,男,年齡30歲,體重73公斤,身高170釐米,有一些球類的運動習慣,但沒有系統訓練,睡眠質量一般,可以保證良好的營養攝入,其目的是增肌。
建議:採用初學者L2模板,第一周訓練2次,第二周開始,每周訓練3次。你完全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和需求,不斷地調整進階自己的訓練模板。此外,書中還細緻地記錄了增肌和減脂的訓練計劃模板。這本書是我看過所有指導類書中,動作講解最為詳盡的。以徒手深蹲為例,本書足足花費了15頁細緻地為我們講解了深蹲的特點、技巧、動作細節、正確步驟、新手的深蹲疑惑等細節。作者將深蹲掰開揉碎,為你一站式解決深蹲的所有問題。這些所有的細節都是作者從業8年並通過指導上千名學員總結出來的精華。健身的可怕之處在於你不斷地重複錯誤的動作,跟自己的目標背道而馳,而你卻渾然不知。以我本人為例,我以為我的動作已經蠻標準了,看了書以後,發現動作上仍存在很大的優化空間。一開始,小白學習這些基礎動作可能會感到吃力,一個動作需要注意很多細節,但是沒關係,我們需要摒棄「完美主義」的心態,先樹個小目標,保證每次訓練掌握和優化一個細節即可,先慢慢把基礎打紮實,後期才能厚積薄發。因為健身本身就應該是一個訓練、模仿、再訓練、再模仿的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而且招式的設計從易到難,從自重動作(徒手深蹲、箭步走、伏地挺身、自重反向划船)逐漸過渡到基礎力量訓練(槓鈴深蹲、羅馬尼亞硬拉、臥推、槓鈴劃、槓鈴推舉、傳統硬拉),更加方便我們掌握學習 。不僅教你「武功招式」,而且難得可貴的是在書本的第一章節就教你非常重要的「內功心法」(包括訓練中如何呼吸、保持中立位、學會扭矩、接觸面重心等)。如果不把這些「內功心法」紮實掌握,你是無法真正訓練到目標肌群的,而且你會很容易陷入為什麼我明明很努力卻依然練不好的誤區。之所以這麼推薦這兩本書,是因為這書是為數不多的健身書中自成體系的。我也從《量化健身》書中受益良多,跟大家分享我在書中學到的3個點。做好訓練記錄這是一個非常重要但時常被忽略的好習慣。《原理解析》中詳細闡述了我們為什麼要做訓練記錄以及如何做訓練記錄。在健身房,我們會看到私教給會員制定健身計劃,但很少看到會員給自己記錄訓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