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耶路撒冷究竟是什麼?我不明白。眼前的男人慢慢地說,耶路撒冷什麼都不是。耶路撒冷是一切!」
熟悉電影的朋友們一定都看過一部大作,《天國王朝》。整部電影都圍繞著有關耶路撒冷的爭奪展開,在這座城市裡有殺伐決斷,屍山血海,也有花香露濃和愛恨情仇,裡面戴面具的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四世給所有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還有浩浩蕩蕩的十字軍東徵,比騎士們更像騎士的黑衣雄主薩拉丁都曾經真實存在於歷史上。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些有關耶路撒冷的人和事。
王國誕生
關於耶路撒冷王國的概念不如說是一個衍生品,它是十字軍東徵運動所帶來的產物。耶路撒冷絕對是整個世界人類史上的風雲際會之地,你找不到一塊比耶路撒冷更加特殊的地方,它是三大天啟宗教的共同母地,如果說西方世界只能留存下一座聖城的話,那它只能是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在阿拉伯人及其所信仰的宗教興起之前一直被東羅馬帝國所掌控,但隨著雙方勢力的此消彼長,耶路撒冷被中東的力量所佔領,對天主教徒而言,聖城被奪走是不可接受的。慢慢地,奪回聖城的聲音開始漸漸增多。
▲黃昏時的耶路撒冷
當時的西歐各國人口組成比較的簡單,遠遠沒有如今全球化之後所呈現的複雜局面,當時的西歐各國大部分都是日耳曼人的後裔,現在的法蘭克人或者是盎格魯撒克遜人都是日耳曼人的後裔,十字軍東徵運動也就是建立在如此的人口基礎上展開的。
黃金之地
有許多人有疑問,都說十字軍東徵運動是一次宗教戰爭,但是為什麼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徵中出現了歐洲人之間的內鬥呢?也就是日耳曼人和羅馬人發生了戰爭。這就要從宗教內部的矛盾說起,雖然他們都共同信仰著上帝,但是在內部也有著矛盾——天主教和東正教的分歧日益的擴大,雙方都形成了自己不同的利益集團,宗教神學觀點也不一樣。
和競爭激烈的基督教世界不一樣,當時的阿拉伯世界更加寬容,甚至對於基督教都很寬容,在其境內建造基督教堂這種行為都是被允許的。除了宗教上的因素,中東世界還有另一個優勢就是商貿非常發達,阿拉伯商人憑藉地理優勢,基本上連接了世界上每一個角落的商貿點。
▲阿拉伯人圍坐在帳篷內
在那個時代,世俗化程度更高的中東,重視商貿而不過分受困於宗教的束縛,對比之下顯然更吸引人。眼看著歐洲人對中東的熱情一天高過一天,教會受到的支持慢慢地下降,如何提出更加吸引人的口號,成為了教會的當務之急。
▲教皇烏爾班二世在第一次東徵前的講演
就這樣,教皇烏爾班二世振臂高呼「收回耶路撒冷!」,這句口號讓整個歐洲為之沸騰,烏爾班二世大力地鼓動歐洲人組成軍隊進攻中東,烏爾班二世明白,只有戰端一開,宗教的地位才會一天天上升,而且歐洲當時人口增加的厲害,封建制度的不斷發展讓失業人口飛速增加,擴張和戰爭成立歐洲的客觀需求,烏爾班二世也就是順水推舟。每個人都想為戰爭找一個理由,烏爾班二世一句「主的旨意」,讓所有人下定了戰爭的決心。
大軍出徵
公元1096年左右,浩浩蕩蕩的軍隊出動了,第一次十字軍東徵開始了。為了戰爭的勝利,烏爾班二世可以說是處心積慮,在出徵之前,烏爾班二世對著所有的將士們大肆演講,他把目的地中東描述成了一個黃金之地,好像是中東就是應許之地,而且烏爾班二世鼓動罪犯出徵,把戰爭說成了贖罪的機會。大軍出徵之前都需要向著教廷宣誓,誰如果敢背叛教廷,就會被剝奪信教的資格,這種懲罰在當時的社會無疑是最嚴重的的懲罰。
▲描繪十字軍東徵的畫作
為了擴張尋求更廣大的生存空間,浩浩蕩蕩的十字軍開始向著中東進軍,一開始十字軍的進軍非常順利,在這種勝利之下,耶路撒冷王國誕生了。所以說,耶路撒冷王國並不是一個原本存在的國度,而是一個在勝利之下分配後的國家。十字軍的這次進軍塑造了許多國家,比如說安條克公國、黎波裡伯國,再加上耶路撒冷王國,這都是這次徵伐所帶來的結果。
▲關於第一次十字軍東徵的畫作
首戰告捷讓十字軍熱情高漲,獲得了實際上物質好處的十字軍開始不停地尋求再一次戰爭,而且正像那句話所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戰爭一開始,資本就開始運轉了起來。由於耶路撒冷王國剛剛成立,如何維持住自己的統治成了當務之急,很快就頒布了《耶路撒冷條例》,這一套條例複製了歐洲的封建制度,基本上把歐洲的制度完全照搬到了耶路撒冷王國的治理當中。為了王國的安全,著名的聖殿騎士團和醫院騎士團也很快地被建立起來。
山雨欲來
勢如破竹的十字軍給戰爭的領頭者教皇烏爾班二世帶來了極強的聲譽,烏爾班二世一下子成為了教廷的拯救者,但是為了在這一次大獲全勝之後十字軍東徵沒有延續住自己的勢頭呢?這個主要是很多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我們以後會詳細的分析這其中的原因。
▲衝殺中的十字軍(畫作)
耶路撒冷並不是因為是三大宗教的母地而風雲際遇,而是隨著封建制度和資本的發展造成的擴張需求和教廷對自身利益的考量把耶路撒冷推到了這個兵家必爭之地。從十字軍浩浩蕩蕩地從歐洲出發的一刻,不只是耶路撒冷陷入了不安,整個基督教世界和阿拉伯世界的碰撞也就開始了。
參考資料:《耶路撒冷三千年》《馬背上的聖戰》《十字軍東徵》